《董浩--不吐不快(守望金话筒的心语心得)》是我国著名主持人董浩从事播音主持工作38年的感悟和心得。如果,你是从事播音主持工作的同行,董浩这里有锦囊妙计亲情奉送。如果,你是一位热心的听众和观众,这里有董浩生活轨迹中的经验、体会与你相伴。董浩作为少儿电视节目主持人,董浩是难得的。现在,他把自己三十多年从事播音主持工作的经历、经验和感悟升华成文字,拿给世人来阅读。如果是在校生看了,会懂得如何走上职场;如果是从业者看了,会懂得中国播音主持界的希望在哪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董浩--不吐不快(守望金话筒的心语心得)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董浩 |
出版社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董浩--不吐不快(守望金话筒的心语心得)》是我国著名主持人董浩从事播音主持工作38年的感悟和心得。如果,你是从事播音主持工作的同行,董浩这里有锦囊妙计亲情奉送。如果,你是一位热心的听众和观众,这里有董浩生活轨迹中的经验、体会与你相伴。董浩作为少儿电视节目主持人,董浩是难得的。现在,他把自己三十多年从事播音主持工作的经历、经验和感悟升华成文字,拿给世人来阅读。如果是在校生看了,会懂得如何走上职场;如果是从业者看了,会懂得中国播音主持界的希望在哪里。 内容推荐 《董浩--不吐不快(守望金话筒的心语心得)》是我国著名主持人董浩从事播音主持工作38年的感悟和心得。全书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锦囊妙计,收录董浩对工作的反思和经验,包括12个妙计,内容涵盖素养养成、技艺训练等多方面;第二部分,画里话外,由董浩与读者的20组问答组成,从人生选择、职业态度、播音艺术、主持技巧几个方面,在实践层面回答了播音主持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第三部分,浩事如烟,收录了董浩对自己人生尤其是从事播音主持工作后的生活的回顾文章;第四部分,缘来是你,收录陈铎、毕福剑、孙小梅、鞠萍、曾媛(花姐姐)、金龟子、月亮姐姐等著名主持人、播音员对董浩的评价文章。全书以文为主,适当配以图片,相得益彰。本书既可以作为名人名家的著作,也可作为广播主持专业在校学生、从业者和爱好者提高自身艺术修养的有益读物。 目录 前言 播音主持是门艺术 上编 锦囊妙计 妙计一 肩负使命感 妙计二 坚守职业道德 妙计三 注重自我修养 妙计四 练好基本功 妙计五 关注情感表达 妙计六 学会说话和与嘉宾互动 妙计七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妙计八 做有阳刚之气的快乐使者 妙计九 融会贯通地播讲故事 妙计十 科学使用和保护声带 妙计十一 做好小节目 妙计十二 秉持性格,铸炼风格 中编 画里话外 人生选择 职业态度 播音艺术 主持技巧 下编 浩事如烟 报考播音员 一个“纵火”未遂者的检查 初尝世态炎凉 我是这样折腾出来的 和齐越老师的两次会面 境界忧思 防空洞里的“野麦岭” 岁月作证 “野麦岭”外的天空 与死神擦肩而过 “拼命三郎”面对下岗 肝胆相照,无怨无悔 附录 缘来是你 董浩:一直在努力陈 铎 我所认识的“肥米老鼠”李 扬 缘于三十年前的相识徐 俐 董浩就是个雷达表毕福剑 “长我一辈儿”的搭档鞠 萍 叔叔变同事刘纯燕(金龟子) 五百年的猴兄弟孙小梅 话说董浩曾 媛(花姐姐) 性情做人,纯粹做事王 淏( 月亮姐姐) 后记 试读章节 改革开放的这短短三十多年,广播事业不断发展,电视事业从无到有。而今,看电视已成为老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娱乐项目。我国广播电视业发展的规模、节目的品类、主持人的风格、设施设备的水准和节目的样式等,已经逐渐追上了欧美发达国家的脚步。中央电视台和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视(开路传输频道)的受众数量在全球是首屈一指的,约占全球受众总数的20%。在国外,拥有40万户以上受众的电视台就可以被称为“国际大台”,我国的受众基数是外国同行想都不敢想的。因此,国外媒体力图渗入甚至占领我国的卫视平台,就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从1979年北京电视台成立,到今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视崛起,全国电视传媒已形成了群雄争霸的局面。随着广电行业制播分离、自收自支等体制的不断变革,收视率逐渐成为电视台至尊至上的奋斗目标。而广告经济收入就像一块迷人的、甜甜的大蛋糕,变成了包括央视在内的几千家电视台、电视制作公司的最爱,被分割,被蚕食。大家争抢广告收入的手段五花八门,甚至是不择手段,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不吃到广告不松口”之白热化程度。所有这些,都和我党、我国人民最初交付给我们传媒界的任务是大相径庭的。再加上目前湖南电视台、上海电视台、中央电视台控股的中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等均已上市,从本质上说其身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唯利是图”已不是羞羞答答之事。放眼望去,我们的行业确实有点儿热闹! 但抚今追昔,站在历史的角度看,“乱象”中还是有不少积极因素的,我们当下的形势还是欣喜大于忧虑的。我们应该看到,现在的大环境比以前要宽松、开明多了,少了不少不可以,多了很多可能性,节目也就更好看、更有趣。虽然,现在不少电视台的节目都是照搬港台地区模式,甚至是从老外那里花大把银子拷贝来的,如《开心辞典》《幸运52》《中国好声音》《中国好舞蹈》《势不可挡》《中国星跳跃》《中国达人秀》等,甚至整个制作班底都是外国人,但还是让国人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就领略了具有世界级水平的精彩的电视节目。不过,这类娱乐节目是不是就没有任何政治色彩和价值理念呢?我想未必!记得30年前,美国迪士尼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在酒会上就公然宣称:“米老鼠进入红色中国是美国精神的一大胜利!”当时,我给迪士尼公司出品的《米老鼠和唐老鸭》中的米老鼠配音,就我这个参与者体会,米老鼠在举手投足间都带有美国人的那种优越感和所谓的个人英雄主义的象征。后来,此观点在我与美国同行的交谈中得到确认。因此,当年我曾就此事向中央有关领导同志写过信——我们就不能举全国之力,打造一部具有中国精神的动画片来影响我们的后代并输送到海外亮亮相吗?30年过去了,输出海外的中国动画片还是少之又少。我们应该警醒! 电视少儿节目应对策略 盲目追求收视率之路不可行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全面发展,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少儿节目,从1980年的《铁臂阿童木》算起,《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鼹鼠的故事》《花仙子》《三千里寻母记》《森林大帝》《米老鼠和唐老鸭》《猫和老鼠》《巴巴爸爸》《海绵宝宝》《天线宝宝》等,百十来部几千集的引进动画片总有了吧?而我们向国外输出的动画片呢?少得可怜。可见,我们在电视文化上还不是一个输出大国。我们的作品是什么?我们的主创队伍在哪里?我国儿童受到的影响是什么?我们要如何应对?我们的自办栏目在千军万马抓收视率的今天,是前进了,还是倒退了?少儿频道只靠播动画片吸引眼球是永久的出路吗?站在国家利益的立场上,我们应定定神,研究一下。有时候,不仅要埋头苦干,更应该坐着直升机飞起来,看看我们在哪里,应向何处走去。 我国有13亿人,约占全世界电视受众总人数的20%,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众多媒体普遍看好的大市场。但是,被看好并不一定就是好事。我们看到,任何一个在文化价值上有自主性和传统性的国家,都利用自己的主流媒体传播、强化本国本土的主体文化,并利用一切可能消减、弱化外来文化。仅以美国为例,它在文化产业上的对外贸易额仅次于航空工业。在世界范围内,美国大片到处上映,美国文化横冲直撞。美国要求全世界以开放的姿态接受自己的文化(包括卡通片和少儿节目),而它对引进本国的文化却层层设防,包括对它的盟友国。美国引进日本卡通片时有专门的工作队伍进行重新审查、重新包装剪辑,后期配音都要有很浓重的美国口音,还要给节目搭配本国主持人,重新串联,活儿做得很细。 新中国的主体文化,应包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开放的人文精神、伟大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伦理道德等诸多先进文化的底蕴和内涵。节目好看、精彩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坚持我们的主体文化。特别是制作少儿节目时,更要拿出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的态度,把好这一关。这样做,也是考虑到此时期儿童生理、心理上的特殊性。 由此看来,我们的广电行业在新形势面前遇到了新问题。收视率高不是坏事,但收视率又是一把双刃剑:是以俗而又俗、博君一笑来一味地迎合,还是坚守职责来引领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我呼吁我的同行们从自身做起,用我们的良知和汗水,用“守土有责”的精神坚持着,同时等待主管部门的研讨和相对滞后的声音。不得不说,这些年盲目追求收视率的问题也波及少儿节目。近几年,央视自办少儿节目经费与播出时间的减少是有目共睹的,卡通片播出时间早已超过每日播出总时长的70%,节假日时这一比例还要高。如此看来,自办节目只是点缀而已。当然,这样一来,收视率提高得很快,连续飘红。但长远看来,这种杀鸡取卵式的做法不可取!近30年来刚刚初建的为不同年龄段儿童服务,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引领他们成长的寓教于乐的播出平台,如今何以生存?因此,中国少儿电视的真正出路,应该是远离单纯的收视率,远离功利,守住使命。玩笑不得! 前几年,四川电视台提出一个口号:“电视影响生活!”在我看来,这一口号还是比较客观的。另外,我还要加一句:“电视影响青少年的一生!”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少年儿童越来越依赖电视与互联网。因此,我们一定要抱着如履薄冰的工作态度,赚钱不要缺德!大家要有百年大计的意识,塑造未来,守住本土文化的理念。P14-17 序言 把另外一个人的文字放在自己所著书的最前面,这是著书之人对那人的抬举和尊敬。每当我乐意为人家的辛苦文字写点东西的时候,先要凝神呼吸,把著书的这人从心底唤出。有时候,这人来得很慢,还未成形就消散了。现在我为董浩写这段文字时,他来得极快,模样鲜活,声音脆亮,同时挟带着广泛的宽爱和憨实,这是董浩叔叔才特有的气质。董浩的这一气质和体态确实是他精心打造的结果,他为看电视的孩子们长期奉献了这一气质和体态,以及大慈童般的品行。 董浩对于电视观众来说,是先闻其声,后识其人。二十多年前长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荆棘乌》的播讲,大型系列纪录片《黄山》《走出低谷》《周恩来》的精彩解说,译制片《阿信》《办公室的故事》《两个人的车站》男主角的配音,都早已深入人心。“米老鼠”的声音形象为他赢得了孩子们和大人们的喜爱,随之而来的少儿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整体形象又使他赢得了大人们和孩子们的认同。与其说他很天真,不如说他很老到;与其说他很审慎,不如说他很浪漫。因为董浩拥有一个成长中的世界,并且这个世界会永远成长,所以他也就以忘年的父辈形象,生活在这个成长的世界里,无所谓年少与年老。 何谓形象?近观不在乎形貌,远看不在乎形体,在电视节目里也不在乎形式,但形象又确实是形貌与形体的统一体现。中国自古有一种概念叫“形神”,它本是中国哲学中的一对范畴,指外在与内在的关系,达到这二者的统一,也就走进了“形神兼备”这一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最高境界。 电视里的栏目一个接着一个,每个栏目里都站着一个、两个或更多的主持人。目前全国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有多少?很难统计,至少中央电视台(简称“央视”)就有几百名。我们究竟熟识几人?可是,我们认识董浩。大多数电视节目主持人之所以没有获得成功,也多因没有找到一个适合的定位或一种适合该定位的气质。何其有幸,董浩找到了。 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使主持人愈加被观众所熟悉,也愈加为观众所尊敬。正因如此,主持人既要尊敬自己,更要尊敬观众,不可盛气;麦人,使人无法接近。一名好的节目主持人是备受尊敬的,其知名度至少与电视播出范围内的最高领导人相平。董浩叔叔就是孩子们心目中的那位“最高领导人”。在孩子面前,照样要讲究平等交流。人与人之间的尊敬是有度有量的,大凡对普通人不敬的,多对权力盛于他的人敬得过度过量。所以,他的眼光不是俯视就是仰视,永远无法平视。董浩叔叔与孩子的目光是平行的、对接的,他视孩子为朋友。 电视节目主持人有各种各样的类型,例如娱乐型,又如理念型,还有动作型。是不是可以这么说,主持人类型的丰富,标志着电视荧屏的丰富。但这丰富并不意味着人多,越多越觉得刻板单调。电视节目的主持人多而类型少,尤其表现在文艺节目和少儿节目里。只要是文艺节目,大多是一个青年女子,丰姿绰约,说一些已被自己和观众记得烂熟的话。再换一个频道,另一个主持人出现了,长相与刚才的那位差不多,话说得也差不多。如果哪一天再陪孩子看一回少儿节目,电视里出现的大多是“姐姐”型的主持人。“姐姐”们也大多长得一样,说得一样,做得一样。我们把孩子看得太浅,说明我们大人不深。要丰富电视节目,就要树立多种类型的主持人。 作为少儿电视节目主持人,董浩是难得的。现在,他把自己三十多年从事播音主持工作的经历、经验和感悟升华成文字,拿给世人来阅读。如果是在校生看了,会懂得如何走上职场;如果是从业者看了,会懂得中国播音主持界的希望在哪里。 董浩叔叔是位不能够长大却又早已成熟的大慈童。 后记 揉着写得发麻的手腕,脑海里只有四个字:不吐不快!仿佛是在和一屋子的“80后”“90后”谈心,语速很快:又好像是一次老友久违的重逢。回望时,很温暖:但谈到当下五光十色的现状时,又有些头皮发紧:“他们不会误读我是老教条、唱高调吧?”但很快的,这种感觉就被我对他们的信任所代替。这种情感,就像是我对自己孩子的情感! 我们这行,越来越热闹,这不是坏事。百花齐放总比万马齐暗好得多。人类资讯的发达以及东西方文化的融合,这些无疑是社会的进步。但我们的从业人员,特别是年轻人,除了要有坚守我们大中华文化版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外,还要在工作中时时戒骄戒躁、戒傲戒贪。在工作中,坚守住我们的精神家园和职业操守,坚守住我们良知的底线,在发展共同事业的同时,也使我们自己逐渐成熟、成长起来。还是那句老话:“人间正道是沧桑!” 也许是老了,也许是太爱我们这一行了,老是唠唠叨叨,千叮咛万嘱咐的意思。不管怎么说,还是写了不少话,留给年轻的我的孩子们。这也算是对当年我还是孩子的时候,用自己的全部热情和生命教授过和影响过我的齐越先生、董行佶先生、孙敬修先生、张颂先生、夏青先生、毕克先生、孙道临先生等那些已故的我国著名语言艺术大师们的一个交代和一份由衷的思念。 写到这里,我泪流满面! 人生短暂,一晃我都快六十岁了。我现在似乎理解了老师们当年在“文革”中耽误了十年时光后,为什么那样不顾一切地、夜以继日地实践着了。我认为,我们播音主持艺术理论的创建和发展,只能说刚刚起步,而且研究大大滞后于实践。一线的忙碌代替了探索,而探索的缺失又造成了一线实践中的六神无主的“乱象”。现在,已经到了非常时期!因此,我是真心地抛砖引玉,恳请所有同行在重视自己个人财运名利发展的同时,挤出一点儿时间,抢救一下我们的播音主持艺术理论建设。这应该是功在千秋的大善之举。哪怕是把我这块破砖当成靶子,“向我开炮”也好啊! 总之,写完了,不吐不快。通篇没有一句假话和老谋深算,没有一句虚头巴脑,一切都是心到笔到。这也就难免有毛刺儿,扎着谁,别介意。因为,这本书没有一点儿歪心眼,有的都是正能量! 书评(媒体评论) 俺姥姥家与董浩姥姥家在一个村里,私下盘过道,他应该叫我“四舅”;按中央电视台的辈分,我叫他“董浩叔叔”。 老家一带地处海边,沙地,盛产落花生,人耿直,易犯上。在一个机关事业单位能活下来,那么长时间全凭手艺。董浩能主持、会配音,写得一手好字,精通丹青,在摄像机前游刀有余。他把从业经历的得与失坦白出来,对后生晚辈绝对是件好事。业务好,人缘再好,做中国梦就会乐出声来。 外甥写书,舅舅推荐,俗称“举贤不避亲”。——崔永元 董浩是个艺术家,比如他擅长画画,擅长配音。他还给许多广告配过音,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雷达表,永不磨损!我觉得董浩就像一个雷达表,遵守时间。 现如今,董浩已经不是小伙子了,可是仍然精力充沛。他在做事方面,非常敬业;尤其是在对主持专业的追求方面,非常执着。董浩的这种精神,值得我学习。 董浩在我心中,真的就是一块雷达表,为人服务,不知疲倦,永不磨损!——毕福剑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