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十九世纪头十载的某一年,时值十月上旬之初的某一天,出类拔萃的爱尔兰籍英国军官,上校托马斯?内维尔爵士,携爱女畅游意大利之后,来到了马赛,下榻于博伏大饭店。兴致极高的游客对旅游地没完没了的赞不绝口,往往会引起某种逆反心理,而当今的旅游者为了显示自己与众不同,则会引贺拉斯的名言“切勿少见过赞”作为座右铭。上校的独生千金莉狄娅小姐便属于此类爱挑剔的游客。她认为《耶稣显圣图》平淡无奇,正在喷发的维苏威火山仅比伯明翰工厂的烟囱略为壮观一点。总之,她对意大利最为不满的就是这个国家缺乏地方色彩与独特个性。何谓地方色彩、独特个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几年前,我还颇为理解,而今倒不甚了然了。起始,莉狄娅小姐沾沾自喜,以为在阿尔卑斯山的彼麓目睹了她的前人从未观赏过的美景,回国后大可与那些高人雅士畅谈一番,就如同附庸风雅的茹尔丹⑤先生那样。但不久,她就发现自己参观过的景点均已被同胞游客捷足先登,毫无希望再找到任何一件为别人所不知晓的东西,于是,她索性就一变而成反对派。的确,只要跟人一谈到意大利的珍品胜迹,对方总要问:“您一定见过某某城某某王宫中的那幅拉斐尔名画吧?那真是意大利最美的东西。”不料这恰巧是她所漏看了的,这种场面的确令人尴尬。既然要把所有的胜景都看全看尽太费时费劲,她就不如全盘否定一笔抹杀来得干脆。
在博伏大饭店,莉狄娅小姐还碰见一件令她很恼火的事。她从意大利带回来一幅精美的素描,画的是塞尼城那座班拉斯吉式或希科洛佩式的城门,她以为此乃空前绝后之作,从未有其他画家曾描绘过这一历史遗址。后在马赛得遇法朗西斯?范维克夫人,不意从其向自己出示的画册中,发现亦有描绘此门的画作赫然在目,夹
在一首十四行诗与一朵干枯的花瓣之间,画幅上着的是浓烈的土黄色,即斯埃纳城的那种土黄色。她一怒之下就把那幅素描扔给了自己的贴身女仆,从此对一切班拉斯吉式的建筑不屑一顾。
她这种不快的心情也传染了内维尔上校,因为自从丧偶以后,他看人看事均以自己女儿的眼光为准。在他看来,意大利既然使自己的千金不快,那就有天大的不是,因此,就要算是世界上最为讨厌的国家了。对于意大利的绘画与雕塑,他固然无话可说,但他可以断定,就打猎而言,这个国家的确贫乏无趣,往往要顶着烈日在罗马郊外的田野上跑上四十公里,才能打着几只不像样的红胸斑山鹑。
抵达马赛后第二天,上校请他从前的副官艾利斯上尉共进晚餐。上尉刚在科西嘉过了六个星期,他给莉狄娅小姐讲了一个精彩的绿林故事,讲得有声有色,而且妙就妙在与她从罗马到那不勒斯一路上所听到的强盗故事完全不同。到了饭后用甜点的时候,餐桌上只剩下了两个男人,他们面对着好几瓶波尔多酒,一边品用,一边大谈狩猎之道。直到此时,上校方才得知,科西嘉的飞禽走兽种类之多、数量之丰可谓举世无双。
“那里野猪很多,”艾利斯上尉说,“但家猪很像野猪,你必须学会把两者区分开来,因为,错猎了家猪,养猪人就会来找你算账,他们全副武装,从他们称之为‘林莽’的矮树林里冲将出来,要你作出赔偿,并狠狠地将你冷嘲热讽一顿。还有岩羊,这是一种十分珍奇的动物,别的地方没有,是狩猎的好对象,但很难打到。科西嘉岛上的飞禽走兽,麋鹿,野鸡,小山鹑,各种各类,不胜枚举,如果阁下喜欢打猎,就到科西嘉去吧,在那里,就像我的一个客店主人所说,您能任意猎射任何目标,从斑鸠到人,无一不可。”
喝茶的时候,上尉又给莉狄娅小姐讲了一个株连家族的仇杀。故事,比刚才那一个更为离奇古怪,听得她如醉如痴,上尉还给她描绘了当地蛮荒初开的奇特景象、野性风习以及本土居民的独异性情、好客热忱与原始习俗,使得莉狄娅小姐对科西嘉完全着了迷。最后,上尉还赠她一把精美的小匕首,此器的价值还不在于它独特的形状与镶钢的刀柄,而在于其来历。它是一个声名赫赫的绿林好汉送给上尉的,并声言它曾捅穿过四个人的躯体。莉狄娅小姐如获至宝,便把它别在自己的腰间,晚上又放在床头柜上,入睡前还要拔出鞘来观赏两次。上校则做了一个美梦,梦见自己猎杀了一只岩羊,羊的主人向他索赔,他慨然照付,因为那只羊长相怪异,像头野猪,还长了两只鹿角和一条山鸡尾巴。
第二天,上校在和女儿共进午餐时说:
“艾利斯告诉我们,科西嘉的猎物非常丰富,如果路途不太遥远,我真想去住上半个月。”
P1-3
梅里美的才华受到歌德的激切赞赏,文学界由于他的死而失去了一个最睿智的小说家。
——[俄罗斯]屠格涅夫
我们面前的这个文库,其前身是“外国文学名家精选书系”,或者说,现今的这个文库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以前一个书系为基础的,对此,有必要略作说明。
原来的“外国文学名家精选书系”,是明确以社会文化积累为目的的一个外国文学编选出版项目,该书系的每一种,皆以一位经典作家为对象,全面编选译介其主要的文学作品及相关的资料,再加上生平年表与带研究性的编选者序,力求展示出该作家的全部文学精华,成为该作家整体的一个最佳缩影,使读者一书在手,一个特定作家的整个精神风貌的方方面面尽收眼底。“书系”这种做法的明显特点,是讲究编选中的学术含量,因此呈现在一本书里,自然是多了一层全面陛、总结性、综合性,比一般仅以某个具体作品为对象的译介上了一个台阶,是外国文学的译介进行到一定层次,社会需要所促成的一种境界,因为精选集是社会文化积累的最佳而又是最简便有效的一种形式,它可以同时满足阅读欣赏、文化教育以至学术研究等广泛的社会需要。
我之所以有创办精选书系的想法,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的专业是搞文学史研究的,而搞研究工作的人对综合与总结总有一种癖好。另一方面,则是受法国伽利玛出版社“七星丛书”的直接启发,这套书其实就是一套规模宏大的精选集丛书,已经成为世界上文学编选与文化积累的具有经典示范意义的大型出版事业,标志着法国人文研究的令人仰视的高超水平。
“书系”于1997年问世后,逐渐得到了外国文学界一些在各自领域里都享有声誉的学者、翻译家的支持与合作,多年坚持,惨淡经营,经过长达十五年的努力,总算做到了出版七十种,编选完成八十种的规模,在外国文学领域里成为一项举足轻重、令人瞩目的巨型工程。
这样一套大规模的书,首尾时间相距如此之远,前与后存在某种程度的不平衡、不完全一致、不尽如人意是在所难免的,需要在再版重印中加以解决。事实上,作为一套以“名家、名著、名译、名编选”为特点的文化积累文库,在一个十几亿人口大国的社会文化需求面前,也的确存在着再版重印的必要。然而,这样一个数千万字的大文库要再版重印谈何容易,特别是在人文书籍市场萎缩的近几年,更是如此。几乎所有的出版家都会在这样一个大项目面前望而却步,裹足不前,尽管欣赏有加者、啧啧称道者皆颇多其人。出乎意料,正是在这种令人感慨的氛围中,北京凤凰壹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老总贺鹏飞先生却以当前罕见的人文热情,更以真正出版家才有的雄大气魄与坚定决心,将这个文库接手过去,准备加以承续、延伸、修缮与装潢,甚至一定程度的扩建……与此同时,上海三联书店得悉“文库”出版计划,则主动提出由其承担“文库”的出版任务,以期为优质文化的积累贡献一份力量。眼见又有这样一家有理想追求的知名出版社,积极参与“文库”的建设,颇呈现“珠联璧合”、“强强联手”之势,我倍感欣喜。
于是,这套“世界名著名译文库”就开始出现在读者的面前。
当然,人文图书市场已经大为萎缩的客观现实必须清醒应对。不论对此现实有哪些高妙的辩析与解释,其中的关键就是读经典高雅人文书籍的人已大为减少了,影视媒介大量传播的低俗文化、恶搞文化、打闹文化、看图识字文化已经大行其道,深人人心,而在大为缩减的外国文学阅读中,则是对故事性、对“好看好玩”的兴趣超过了对知性悟性的兴趣,对具体性内容的兴趣超过了对综合性、总体性内容的兴趣,对诉诸感官的内容的兴趣超出了对诉诸理性的内容的兴趣,读书的品位从上一个层次滑向下一个层次,对此,较之于原来的“精选书系”,“文库”不能不做出一些相应的调整与变通,最主要的是增加具体作品的分量,而减少总体性、综合性、概括性内容的分量,在这一点上,似乎是较前有了一定程度的后退,但是,列宁尚可“退一步进两步”,何况我等乎?至于增加作品的分量,就是突出一部部经典名著与读者青睐的佳作,只不过仍力求保持一定的系列性与综合性,把原来的一卷卷“精选集”,变通为一个个小的“系列”,每个“系列”在出版上,则保持自己的开放性,从这个意义上,文库又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容与拓展。而且,有这么一个平台,把一个个经典作家作为一个个单元、一个个系列,集中展示其文化创作的精华,也不失为社会文化积累的一桩盛举,众人合力的盛举。
面对上述的客观现实,我们的文库会有什么样的前景?我想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一个自称继承了世界优秀文化遗产,并已在世界各地设立孔子学院的中华大国,一个城镇化正在大力发展的社会,一个中产阶级正在日益成长、发展、壮大的社会,是完全需要这样一个巨型的文化积累“文库”的。这是我真挚的信念。如果覆盖面极大的新闻媒介多宣传一些优秀文化、典雅情趣;如果政府从盈富的财库中略微多拨点儿款在全国各地修建更多的图书馆,多给它们增加一点儿购书经费;如果我们的中产阶级宽敞豪华的家宅里多几个人文书架(即使只是为了装饰);如果我们国民每逢佳节不是提着“黄金月饼”与高档香烟走家串户,而是以人文经典名著馈赠亲友的话,那么,别说一个巨大的“文库”,哪怕有十个八个巨型的“文库”,也会洛阳纸贵、供不应求。这就是我的愿景,一个并不奢求的愿景。
柳鸣九编译的《高龙芭智导复仇局(梅里美集)(精)/世界名著名译文库》中梅里美以缜密的构思、简练的语言和明快的节奏写出了一个惊心动魄的复仇故事。小说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塑造出一个性格倔强,不畏强暴,刚中有柔,有勇有谋的科西嘉山村少女高龙芭的形象,读起来扣人心弦,耐人寻味。
柳鸣九编译的《高龙芭智导复仇局(梅里美集)(精)/世界名著名译文库》是梅里美的著名小说,描述了科西嘉岛特有的“家族复仇”这一古老风俗。滑铁卢战役后,雷索中尉退役返回家乡科西嘉岛。其父被村长巴里契尼父子谋害而死,他的妹妹高龙芭鼓动哥哥为父报仇。然而,其兄长认为“家族复仇”是一种野蛮风俗的残存,不愿贸然从事。但高龙芭精心策划,巧计安排,还是挑起了哥哥的复仇之心,兄妹两人最终将仇人杀死,报了杀父的血海深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