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编写根据高等院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实际,力求科学性强、系统性好,理论联系实际;既注重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又适当介绍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努力做到既重点突出、概念精准、结构合理,又注意语言简练、内容简明、图文并茂。本书可作为生物科学、生物学教育、生物技术类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生物工程、食品、农林等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微生物学(高等学校教材) |
分类 | 教育考试-大中专教材-成人教育 |
作者 | 王宜磊 |
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的编写根据高等院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实际,力求科学性强、系统性好,理论联系实际;既注重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又适当介绍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努力做到既重点突出、概念精准、结构合理,又注意语言简练、内容简明、图文并茂。本书可作为生物科学、生物学教育、生物技术类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生物工程、食品、农林等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内容推荐 本书根据高等院校培养目标和教学实际编写,具有基础性、系统性好,应用性、先进性强等特点。本书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两部分,理论部分共十章,内容包括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微生物的营养、代谢、生长及其控制,遗传和变异,传染和免疫,微生物分类和鉴定以及微生物生态等。实验部分包括显微及染色、培养基制备与分离纯化、生理特性与鉴定保藏、综合应用四个技术模块。每章后附有本章小结、复习思考题,全书多处设有趣味性较强的视野拓展,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书后附录包括染色液的配制、常用培养基配方与配制、常用试剂与消毒剂的配制,可方便读者查阅。 本书适用于生物科学、生物学教育、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等专业,也适用于农林、食品等专业,还可供相关科研与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一、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1 二、微生物学及其分科4 三、微生物学的发展4 四、微生物学与生物科学7 视野拓展 微生物学家与诺贝尔奖7 小结8 复习思考题8 第二章 原核微生物9 第一节 细菌9 一、细菌的形态和大小9 二、细菌细胞的构造11 三、细菌的繁殖方式22 四、细菌的群体特征22 第二节 放线菌24 一、放线菌与人类的关系24 二、放线菌的形态和构造24 三、放线菌的繁殖方式25 四、放线菌的菌落特征26 第三节 其它原核微生物26 一、立克次氏体26 二、衣原体27 三、支原体28 四、蓝细菌28 五、原核微生物的比较29 *第四节 细菌的分类29 一、细菌分类的方法29 二、细菌的分类等级、种的划分及种以下的分类单位30 三、细菌的命名30 四、细菌的分类体系31 视野拓展一 超级细菌31 视野拓展二 细菌发电31 小结32 复习思考题32 第三章 真核微生物33 第一节 酵母菌33 一、酵母菌的形状和大小34 二、酵母菌的细胞结构34 三、酵母菌的繁殖36 四、酵母菌的菌落38 *五、常见的酵母菌39 第二节 霉菌39 一、霉菌的形状和大小40 二、霉菌的细胞结构42 三、霉菌的繁殖方式42 四、霉菌的菌落44 五、常见的霉菌44 *第三节 大型真菌——蕈菌47 第四节 真核微生物与原核微生物的比较及真菌的分类48 一、真核微生物与原核微生物的比较48 二、安氏分类系统与真菌分类48 视野拓展 单细胞蛋白生产与人造肉50 小结51 复习思考题51 第四章 病毒52 第一节 病毒的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52 一、病毒的大小与形态52 二、病毒的化学组成54 三、病毒的基本结构54 第二节 病毒的增殖57 一、病毒增殖的一般过程57 二、烈性噬菌体与一步生长曲线61 三、温和噬菌体与溶源性细菌61 四、病毒的培养与鉴定62 *第三节 常见病毒64 一、噬菌体65 二、植物病毒66 三、昆虫病毒66 四、人类和脊椎动物病毒66 视野拓展一 天花病毒的去留67 视野拓展二 SARS与未来的病毒性疾病68 第四节 亚病毒69 一、类病毒69 二、卫星病毒69 三、卫星RNA69 四、朊病毒70 小结70 复习思考题71 第五章 微生物的营养72 第一节 微生物的营养物质72 一、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72 二、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及其功能73 三、微生物的营养类型77 四、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79 第二节 培养基83 一、培养基的设计与配制原则83 二、培养基的类型及应用86 视野拓展 Na+,K+-ATP酶(Na+,K+-ATPase)系统89 小结89 复习思考题90 第六章 微生物的代谢91 第一节 微生物的能量代谢91 一、化能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91 二、自养微生物的能量代谢与CO2的固定102 三、能量转换110 第二节 微生物特有的合成代谢110 一、固氮作用110 *二、肽聚糖的合成113 第三节 微生物代谢的调节113 一、酶活性的调节114 二、酶合成的调节117 三、次级代谢及其调节118 视野拓展 打破微生物的反馈抑制120 小结120 复习思考题121 第七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控制122 第一节 微生物生长的研究方法122 一、微生物的分离方法122 二、微生物的培养方法123 三、微生物生长的测定方法124 第二节 微生物的生长126 一、微生物的个体生长126 二、微生物的同步生长及获得方法127 三、微生物的群体生长及其规律128 第三节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130 一、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物理因素及控制130 二、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化学因素及控制137 三、化学治疗剂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139 视野拓展 微生物的抗药性141 小结142 复习思考题142 第八章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143 第一节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143 一、DNA是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143 二、微生物的遗传物质144 第二节 微生物的突变147 一、微生物突变的类型147 二、微生物突变的规律与频率148 三、微生物突变的机制149 第三节 微生物的基因重组152 一、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152 二、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156 第四节 微生物育种156 一、诱变育种157 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159 三、基因工程育种160 视野拓展一 工程菌的构建与未来食品161 第五节 菌种的衰退、复壮和保藏161 一、菌种的退化161 二、菌种衰退的防止162 三、菌种的复壮162 四、菌种的保藏163 视野拓展二 菌种保藏机构简介164 小结166 复习思考题166 第九章 微生物生态167 第一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167 一、土壤中的微生物167 二、水体中的微生物167 三、空气中的微生物169 四、工农业产品中的微生物170 五、生物体中的微生物171 *六、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173 视野拓展一 加酶洗衣粉的未来175 第二节 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相互关系176 一、互生176 二、共生177 三、拮抗180 四、寄生181 五、猎食182 第三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182 一、碳素循环183 二、氮素循环183 三、硫素循环184 四、磷素循环185 五、其它循环185 视野拓展二 微生物与环境保护186 小结187 复习思考题188 第十章 传染与免疫189 第一节 传染病的发生189 一、病原微生物的致病作用189 二、环境条件对病原微生物致病性的影响191 第二节 抗原192 一、抗原的概念和性质192 二、微生物的抗原种类193 三、佐剂194 第三节 非特异性免疫194 一、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194 二、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194 第四节 免疫系统198 一、免疫器官198 二、免疫细胞199 三、免疫分子202 视野拓展一 人造器官与未来医学206 第五节 特异性免疫206 一、特异性免疫的概念206 二、特异性免疫反应的过程207 三、特异性免疫的获得方式208 第六节 免疫学知识的应用209 一、生物制品209 二、血清学反应210 第七节 变态反应212 一、变态反应212 二、变态反应的类型212 视野拓展二 有眼睛的药物——药物导弹213 小结214 复习思考题215 微生物学实验216 [一]显微及染色技术模块216 实验一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与微生物的形态观察216 实验二 细菌的简单染色与革兰氏染色220 实验三 细菌的芽孢染色与荚膜染色222 实验四 细菌的鞭毛染色与细菌运动性的观察223 实验五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与死活鉴别225 实验六 放线菌、霉菌的培养技术与形态观察226 实验七 微生物大小的测定与显微镜直接计数228 [二]微生物培养基的制备与分离纯化技术模块232 实验八 常见微生物培养基的配制232 实验九 微生物的平板菌落计数235 实验十 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微生物及菌落形态的观察237 实验十一 厌氧微生物的培养240 [三]微生物生理特性与鉴定保藏技术模块242 实验十二 理化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242 实验十三 细菌的生理生化反应试验244 实验十四 微生物菌种的保藏技术246 [四]微生物综合应用技术模块249 实验十五 微生物的诱变育种249 实验十六 食品中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的测定251 实验十七 牛乳中细菌的检查255 实验十八 乳酸发酵与饮料制作256 附录258 一、染色液的配制258 二、常用培养基的配方与配制259 三、常用试剂的配制263 四、常用消毒剂的配制264 五、洗涤液的配制及细菌滤器的清洗264 参考文献266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