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兴文化编著的《好品格好习惯好人生》内容介绍:品德和才学,到底哪个更重要?如何在我们的教育中贯彻我们认为的重点,培养满足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优秀的青少年,这是最考验教育工作者的智慧和能力的地方。本书通过品格、习惯、人生为主题,深入的探讨了对于成长的重要意义和重要影响,对于青少年成长不无帮助。本书涵盖了我们读者能设想到的方方面面,希望能在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弥补现行学校教育可能存在的缺失。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好品格好习惯好人生/思想品德健康教育书系 |
分类 | |
作者 | 和兴文化 |
出版社 | 太白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和兴文化编著的《好品格好习惯好人生》内容介绍:品德和才学,到底哪个更重要?如何在我们的教育中贯彻我们认为的重点,培养满足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优秀的青少年,这是最考验教育工作者的智慧和能力的地方。本书通过品格、习惯、人生为主题,深入的探讨了对于成长的重要意义和重要影响,对于青少年成长不无帮助。本书涵盖了我们读者能设想到的方方面面,希望能在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弥补现行学校教育可能存在的缺失。 内容推荐 和兴文化编著的《好品格好习惯好人生》是“思想品德健康教育书系”系列之一。 好品格不会天生带来,必须经过后天修养。对孩子良好品格的培养,需要从点滴做起,注意细节,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去努力。用品格教育为孩子夯实成长的基础。《好品格好习惯好人生》介绍了培养孩子坚韧、自信、严谨、诚信、宽容、谦逊、好学、勇敢、感恩等品格的教育方法。 目录 第一章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劳动创造价值 生命在于运动 第二章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养成正确的思考方法 想象力创造奇迹 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重视读书 树立有价值的目标 第三章 培养良好的品德习惯 懂得尊重 学会宽容 第四章 培养良好的性格习惯 文明礼貌是一种习惯 信心是成功的秘诀 成功与机遇青睐乐观之人 成败决定于你的心态 第五章 培养良好的理财习惯 提倡勤俭美德 养成储蓄习惯 第六章 培养良好的管理时间习惯 珍惜善用时间 学会安排时间 第七章 培养良好的交往习惯 用微笑解决问题 以诚实取信于人 第八章 培养自我保护的习惯 知法守法 学会自我保护 学会应对突发事件 第九章 戒除不良习惯 吸烟危害身心健康 认清赌博的危害 拒绝说谎 清除嫉妒心 有选择地看影视作品的警示 试读章节 第一章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劳动创造价值 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高尔基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人活着就需要吃饭穿衣,想要获得吃、穿、用的东西就必须通过劳动获得。由此可见,劳动就是创造社会价值、满足社会需要的活动。现今,中国的青少年都是在4-2-1式(两对老人,一对夫妻,一个孩子)的家庭中长大,因此很多人便在6位成人的溺爱下成长,从不参加劳动。虽然现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简化或是解决了许多家务劳动,但是许多家务人们还是必须要自己做才行。对于青少年来说,劳动应该是他们学习的一个课程,学会做家务,能够自理自己的生活,是作为人的一个根本条件。人类为了生存才进行劳动,但是劳动不仅仅只是为了生存。 首先,劳动可以给人带来快乐,使人更有意志力,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劳动有的琐细,有的繁重;有的活容易解决,有的活不容易干好。就因为这样,干好活就更加不容易了。因此,干活的人常常在动手的时候,也要动脑思考解决的办法,他们需要克服很多的困难——身体上的、心理上的、技术上的、工具限制上的、环境限制……在这个过程当中,劳动者本身得到了一个不一样的经历,下一次遇到类似的问题肯定能迎刃而解,而且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这对于今后从事学习和工作都是十分有益的。 朱德同志从小就热爱劳动,这个习惯一直陪着他一辈子。他从四五岁的时候就开始帮母亲做事,到了八九岁的时候已经可以帮母亲干重活了,农忙的时候他更是整天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他一直非常感谢母亲帮他养成了热爱劳动的习惯,后来他在回忆母亲的时候曾说过:“我应该感谢母亲,她给了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生活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以后的生活中再也没有感到过困难,没有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了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有感到过劳累。”相信大家都很熟悉《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故事说的是朱德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当时朱德已经四十几岁了,夜晚研究对敌作战计划,白天就和士兵们一起挑粮。战士们劝他休息没有结果,就偷偷地藏了他的扁担,希望他能够好好休息一下。没想到他干脆再削一根新的扁担,并且在扁担上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大字,让大家不再拿走他的扁担。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就不难理解他说的“我从来没有感到过劳累”是什么意思了。一其次,多参加劳动有利于智力开发,有助于提高个人的创造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发展。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讲的就是劳动可以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经常劳动,可以使人的身体和大脑的配合更加协调。虽然说劳动是动手的、费体力的,但是有些劳动不仅仅是按程序来就可以,而是要用大脑思考该如何完成工作。当按常规的办法工作很麻烦的时候,人们就会想会不会有更方便的做法,就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想法,社会才进步得更快。很多实用的小发明,都是在劳动中产生的。 有位小发明家,他的家中种了好些丝瓜。丝瓜长势非常好,但是每次他跟着母亲一起去摘瓜的时候,他就发现那些丝瓜藤爬得老高,摘起来很麻烦。他就想能不能制造一个“瓜果采摘器”,那样以后摘瓜的时候,就不用再那么麻烦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后,他终于用一根长竹竿、一只网兜、一把大剪刀和螺栓、绳子、弹簧等东西制成了“瓜果采摘器”。 江苏的一个人发明了水开报警装置,这个人叫刘中,也是在劳动中搞起发明的。有一次,刘中一边烧开水,一边学习,因为不知道水什么时候会开,于是他就几次丢下书本看水开了没有。因为平时也有这样的经历,因此刘中对此颇感烦恼,他想要是水开了会自动提醒那该有多好呀。想到这里的时候,他根据自己平时所学的知识,想了一个办法——他将一只金属哨子照着哨嘴的大小,在木塞上开槽,把哨嘴插入槽里,再换下水壶盖顶上的顶钮。这样,水开后的蒸汽就使哨子“嘟嘟嘟”地叫起来。以后他烧水的时候就不用再时时刻刻地去注意水是否开了。根据这个发明,后来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水开了以后就会自动“报警”的水壶,这种“报警”水壶上市以后,受到了人们的欢迎。 第三,劳动可以培养关心他人的品质,而家务劳动则可以促进家庭和睦。任何的家务劳动,不管是洗衣、做饭、洗碗、拖地还是整理房间,都是为了全家人能够生活得更舒心而做的。难怪有人会说,做家务不是为了家人服务,就是给家庭成员减少负担。常常做家务的人,往往会得到家庭成员的喜欢。有些住宿的青少年更是要注意了,因为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大家更要努力整理好自己的内务,否则会给别人带来很多不方便。因为宿舍的同学不会像你的母亲一样,为你做一切。如果你不仅能整理好自己的内务,而且还常常打扫宿舍的公共区,相信你的舍友肯定会很喜欢你的。 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有一些劳务需要一个集体的全部成员一起参加的,这样大家相互协作,一起热热闹闹地进行劳动。当劳动结束后,所有成员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感觉一定非常好。比如搬家的时候,一家人一起搬东西,讨论摆设的位置,打扫卫生……一切结束后,全家喝着茶,看着新家,那种感觉应该是每个人都向往的。 由于劳动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因此,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劳务教育和训练。在日本,学校开设了学习家务劳动的课程,让学生学会洗衣、缝补、做饭这些基本的家务劳动技能。美国家庭一直鼓励孩子们要参加其力所能及的劳动,有时候他们做完分内的工作,再做些额外的劳动时,可能就会得到一些报酬,以此鼓励孩子们多参加劳动。在瑞典,不管学校还是家庭都会培养孩子成为生活和劳动的能手,他们教孩子学习木工、瓦工、钳工、烹饪、缝纫等。在德国,孩子们一直都需要帮助父母劳动。在中国的古代“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是遭人唾弃的。 其实经常参加劳动的好处不止这些,青少年正在人生的转折阶段,有的甚至要面临离开父母独自生活了,那么提高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就非常必要。提高个人的独立生活能力的一个关键就是要求不能总是依赖父母和长辈过日子,应该把自己看成家庭的一个重要成员,要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家务,也要为将来走上社会、独立生活培养能力。P1-4 序言 品德和才学,到底哪个更重要?这个历来聚讼不已的话题,能否对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回答,不仅是选拔任用人才的着眼点,同时也是我们培养教育青少年的方针大纲。孰为重?孰为轻?如何在我们的教育中贯彻我们认为的重点,同时又能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完美谐和的统一,培养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优秀的青少年,这是最考验教育工作者的智慧和能力的地方。 宋代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曾经在他的巨著《资治通鉴》中讨论过这个问题。对于二者的关系,他认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也就是说,才学是品德的资本,而品德则是才学的统帅。也就是说,有了品德这个居于领导地位的统帅,才学的资本才能正常而且完全地发挥它的价值,给个人、社会和国家带来正面积极的影响。司马光又接着说:“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也就是说,才学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行善,也未尝不可以作恶。至于到底是行善还是作恶,则完全要看掌握才学的人是品德高尚的君子,还是品德卑下的小人。君子的才学可以用来造福社会和国家,使善行遍布四海;小人的才学也会给社会和国家带来灾难,使邪恶播撒人间。由此可见品德的极端重要性。而品德与才学孰重孰轻的问题,也就不言自明了。 我国古代历来重视品德的教养,教育的思路也从来就是把品德放在比才学更重要的地位,《论语》中就有一句话说:“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日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可见古人认为,只要有了尊重贤良、孝敬父母、忠于祖国、待人诚信等等高尚的品德,那么即使没有才学,也仍然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当然,我们不是强调品德的重要性,而又走到另一个极端——否认才学的重要性。就像毛泽东同志所说,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即在保证品德教育的前提下,掌握的才学越多越充实越好。这样才能为我们的社会和国家做出更多的有益的贡献。 无可回避的是,一直以来,我们的教育都有着重学习轻品德、重知识轻能力、重成绩轻素质的弊端和问题。这或许使得我们的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走了弯路,或者会给他们的成长、成材和以后人生的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长此以往,甚至也有可能给我们的社会和国家带来消极的影响。基于这个重大的问题,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于是编写了这套丛书,涵盖了我们能设想到的方方面面,希望能在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弥补现行学校教育可能存在的缺失,贡献我们一份绵薄之力。 当然,丛书编的究竟如何,最终还是要看它能不能得到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和认可。限于水平,书中不能没有错误,尚请方家指正。同时也欢迎各位读者和广大青少年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