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如欲采蜜,勿毁蜂房
1931年5月7日,纽约市民亲眼目睹了一桩从未见到过的、轰动全城的围捕枪战!凶手是有着“双枪”之称的克劳雷,他本是一个烟酒不沾,但却遭到全民唾弃的人。当天,他被重重包围在其情人位于西末街的公寓里。
其时,克劳雷被150名警员和侦探包围在藏身之处。警方在屋顶凿了个洞,并试图用催泪弹将其熏出来。此外,警方还在附近四周的建筑物上安置了机枪。一个小时后,这个纽约市里原本幽静祥和的住宅区连续不断地响起惊心刺耳的枪声。不错,克劳雷就藏在一张堆满杂物的椅子后面,以此为掩护,他手上的短枪,接连地向警方射击。成千上万的人怀着忐忑不安却又激荡的心情观看着这幕警匪格斗的场面。因为久住的人都知道,纽约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变敌。看来,这个人人痛恨的罪犯就要被绳之以法了。
克劳雷被捕后,警方负责人马罗南指出:这个亡命之徒也许是纽约治安史上最危险的一个罪犯了。这位警察负责人接着又说:“克劳雷杀人仿若切葱一样……他也许会被判处死刑!”可是,罪犯克劳雷自己又认为自己是何等之辈呢?当警方围击他藏身之处,经过一番厮杀后,克劳雷仍不慌不忙地写了一封公开信,写的时候因伤口流血,以至于那张纸上都留下了斑斑血痕!信里这样写道:“在我身体里面,是一颗疲惫不堪的心——那是一颗仁慈的、不愿意伤害任何人的心。”
在此事前不久,克劳雷驾驶小汽车在长岛的一条公路上行驶,途中他一边开车一边跟一个女伴调情。这时突然走来一个警察,拦住他的车,说:“麻烦您出示一下驾照。”
当时,克劳雷一言不发,直接拔出手枪,朝那个警察连开数枪,最终,无辜的警察倒地而亡。接着克劳雷从汽车里跳了出来,捡起警察的手枪,又朝地上的尸体开了一枪。这就是凶手克劳雷,号称“在我的躯体里面,是一颗疲惫不堪的心——那是一颗仁慈的、不愿意伤害任何人的心”。
克劳雷被判坐电椅以执行死刑。当他走进受刑室时,你也许会想他肯定会说:“这是我杀人作恶的下场。”不,你错了,他说的是:“我是因为自卫,要保护自己,才这样做的。”这个案例所蕴涵的深意是即使在临死前,“双枪”克劳雷对自己的罪孽都没有一丝的自责。
这也许是罪犯中一种极其罕见的态度吧?如果你这样想,那就再仔细听听下面的这些话吧:
“我倾尽所有,将自己人生中最美好的岁月赠予了人们,想使他们获得幸福愉悦,过上舒服恬静的日子,而做完这一切后,我得到了什么?我所得到的只是侮辱与指责,最后竟然还成为了一个人人唾弃、警察搜捕的罪人。”
那是罪犯卡邦所言,他是横行在美国芝加哥一带最凶恶的匪首,人民的头号公敌。可是,他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益于社会和群众的好人,非但没有受到人们的赞许,反而被人们深深地误会着。
还有一位在纽约令人发指的罪犯休斯在纽约被枪弹击倒之前,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他在接受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是一位为捍卫群众利益而生的人。而事实是,他是一个穷凶极恶的罪犯。
我曾经和星星监狱负责人刘易斯·劳斯有过一次有趣的通信。他说:“在星星监狱里,很少有罪犯承认自己是坏人,他们认为自己的人品就跟你我一样,他们都有这样的见解、解释。他们告诉你,撬开保险箱或是接连地放枪伤害人的原因。他们甚至为自己反社会现实的行为进行辩护,因此他们坚持认为不应该把他们囚禁起来。”
P3-5
除了自由女神,卡耐基就是美国的象征。
——《时代周刊》
在出版史上,没有任何一本书能像卡耐基的著作那样持久深入人心,也惟有卡耐基的书,才能在他辞世半个世纪后,还能占据我们排行榜。
——《纽约时报》读书版
由卡耐基开创并倡导的个人成功学,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有志青年迈向成功的阶梯,通过他的转播和教导,使无数人明白了积极生活的意义,并由此改变了他们的命运。卡耐基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几本书和一所学校,其真正价值是:他把个人成功的技巧传授给了每一个想出人头地的年轻人。
——肯尼迪总统
在20世纪的头35年里,美国出版商出版了20多万部不同种类的书籍,其中大部分很枯燥乏味,许多是亏了本的--没错,我说的的确是"许多"。一位世界一流出版公司的负责人最近向我坦承,尽管他们公司已拥有75年的出版经验,可是每出版8本书,依旧有7本是亏本的。
那么,我为何还要冒险写本书呢?而且,在我写好后,你又为什么要费事去读它呢?是的,这就是我将要向大家阐述的值得重视的两个问题。
从1912年开始,我在纽约举办了一项教育课程,专门面向各行各业的职场人士授课。起初,我只开办了演讲课程,目的是通过实践促进成年人独立思考,训练他们如何在商业洽谈和团体中遵照自己的思想,更清晰、更有效且更镇静从容地表达自己的意念。
经过几轮培训,我和学员之间的交流与了解也越来越多,我发觉这些人虽然急切地想要提升自己的说话和沟通能力,但他们更迫切需要的是在日常生活及交际上学会如何与人打交道。与此同时,我也渐渐觉察到,自己也深切地需要这方面的训练。回想起当年的情形,我依然对自己的匮乏感到惶恐不安。20年前我手里如果有这样一本书,那它的价值是无法估计的。
与人打交道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你是一位商人,则更是如此。无论你是整日埋头处理账面事务的会计师,或是一位钻研机械的工程师,还是整日赋闲在家的家庭主妇,这个问题都同样无法避免。每个人都避免不了与人打交道。所以,如果不了解这其中的技巧,你就会觉得这是一个很麻烦的问题。但如果找到了其中的奥妙,你就会发现其实它就是你成功的助手。
数年前,卡耐基基金会资助的调查研究有了一项重要发现!这一发现后来又由卡耐基技术研究院的另一研究所证实。调查资料显示,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15%是由于本人的技术和智识,而另外85%得益于人际交往的能力和领导他人的能力,也就是说,那是出于"人类工程"即人格和领导人的能力。
数年前,我在费城工程师协会举办了一系列课程,同时也在美国电机工程协会分会开班。在此期间,总计约有1500位以上的工程师来参加过我举办的讲习班。那么你肯定会问,他们都是要学问有学问,要知识有知识的人,为什么还要浪费时间来我的讲习班听演讲呢?其实原因很简单,经过多年的观察和经验,我发现工程师是获得最高酬劳的人,但他们往往不是懂得工程学识最多的人。
大家都知道,我们可以付出每周25~50美元的代价,雇用工程师、会计师、建筑师等各种专业的技术人才,因为市场上永远不缺少这种人才。但是一个人除了技术、智识之外,再加上能发表自我意识的能力、能担任领袖的能力、能激发他人的能力,那么他的价值肯定是不可估量的,此时,他的收入自然也就会提高了。
美国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在他事业鼎盛时说:"如果与人打交道的能力也是一种可以用货币衡量和购买的商品,就像糖和咖啡一样,那么我愿意花钱去购买这种商品,因为它对我的帮助要比世界上任何东西都多。"
芝加哥大学和青年会联合学校曾举行过一次调查,确定成人究竟要研究些什么。
这笔研究费用是25000元,同时花了两年的时间,调查的最后一站选在康涅狄格州的梅立顿。那里被认为是典型的美国市镇,镇上的每一个成年人都被列入访问的对象,这一调查请他们回答156个问题。
这些问题类包括:你从事的是哪一项职业?你的教育程度如何?你的理想是什么?你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你是如何利用闲暇时间的?你的收入是多少?你的嗜好是什么?你最喜欢的学科是什么?等等。调查人员所提出的正是这一类的问题。
那项调查结果显示:健康是一般人最注意的;至于第二种兴趣,那是如何了解别人,如何与人相处,如何使人喜欢你,如何使他人同意你的想法。
进行这项调查的委员会,决定在梅立顿为职业人士举办一种包含这些内容的课程。他们努力地寻求有关这种主题的实用书籍,可是无法找到。最后,他们去求助一位世界著名的权威成人教育家,问他是否有合乎这些成年人所需要的书。"不,"那位教育家回答,"我虽然知道那些人需要些什么,可是他们所需要的这类书,却从未有人写过,更别说出版了。"
我的经验告诉我,他说的话完全正确。曾几何时,我自己也花费了很多年的时间在寻求一本实用、能有效论证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书籍。可是,太遗憾了,我没有找到一本真正有价值的书。由于很多人希望有这样的书,我就尝试着写了一本,这也是我为讲习班所写的,希望大家会喜欢它。
为了撰写本书,我研读了所有我能找到的有关这课题的资料。此外,我还穿梭于各大图书馆中阅读了我所遗漏了的资料,探究各种心理学的专著,追览多种杂志文章,包括"迪克斯"报纸信箱的回复,还有离婚法庭的记录、双亲杂志以及多种著名的著述。我还探索过无数的伟人传记,读过那些领袖人物的生平记事,从恺撒大帝到爱迪生。仅仅关于罗斯福的传记,我就读了100多本。我之所以不惜时间和金钱,就是想要知道前人对于人际交往真谛的切实感悟,以便找出各时代大人物与人打交道的秘诀。
我曾经亲自访问过世界著名的成功人物,只想尽我所能从他们身上找出他们在人与人关系上所运用的技术。
从这些资料中,我归纳总结出了许多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感情,并把它们融入到我的课程中讲给学员,并且要求他们在商务往来和日常交往中加以实验,然后回到课堂说出他们的经验和所得到的成就。这是一项多么有趣味的课程!我的演说题目是"如何交友和影响他人"。起初这篇文章很简短,后来才将内容伸展扩大,它就像一个慢慢成长的孩子,在周围无数人的感情、积累和验证中茁壮成长。
许多年前,我把一个个感悟浓缩成一套原则,印在明信片大小的一张卡片上传阅。随着感悟的增加,我们印在一张较大的卡片上发给大家,然后发展成了一本小册子,再后是一套小书。每次在尺寸、范围上都加以扩大、充实,直到目前,经过15年的试验和研究,最后才积累成了你手中的本书。
我们这里所定的规则,不只是理论或是揣测,而是真真实实的生活积淀,它效力神奇。这一切听起来似乎无法让人相信,可是这些案例、原则确确实实是我耳闻目睹的,不得不承认,它确实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和习惯。
有一次,一位拥有314名员工的私企老板加入了这个讲习班。这么多年来,他不加任何限制、毫无顾虑地命令、批评、斥责他的员工。至于赞扬和鼓励之类的话语,从没有从他嘴里说出过。在连续几次听过我的演讲后,这位大老板骤然改变了他的人生观。在他负责的机构中,出现了一种忠诚、热忱、合作的气氛;那原来的314个"仇敌",变成了314个"朋友"。一次课后,他得意地说:"从前我在单位中巡走,没有人向我打招呼,我那些员工们看到我走近,马上把脸转了过去,可是现在他们都是我的朋友了,甚至于连外面守门的,我们都互相打招呼!"这一改变不仅使这位老板赢得了更多的盈利、更多的余暇,还有更重要的,那就是他在业务上和家庭中获得了更多的快乐。
有很多推销员,运用了我课堂上的原则和诀窍之后,其销售记录一路飙升;有许多过去无法获得的客户,现在也成了他们的新客户。公司机构的高级职员,他们不仅腰包鼓鼓,有的还得到了快速的提升。有一位上季来讲习班的高级职员说,实行了这些原则后,他的年薪增加了5000美元。另外一位费城的煤气公司职员,由于不能巧妙地引导别人,65岁的他本来正面临降职的风险。可是经过这项训练后,不但挽救了降职危机,同时还使他因擢升而提高待遇。
在课程结束时的聚餐会中,那些太太们对我说,她们的丈夫受益于我的课程,她们的家庭更美满、更幸福了。
还有一些学员等不及我上课就打电话来我家,报告他们取得的成就。
哈佛大学名教授威利姆·詹姆斯曾这样说过:"如果跟我们本身应有的成就作个比较,我们或许只能达到一半的成就,我们仅仅是发掘并利用了身心的一小部分资源。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在极限之内,我们尚有更多的能源,只是习惯地不加以利用。"
潜伏在你身心,那些你习惯地不加以利用的能源…… 本书唯一的目的,就是帮助你发现它、开掘它、利用它,并使你在转瞬间超越自我!
看完本书的前三章后,如果不能对你处理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有所帮助,那么,对你来讲,我认为本书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教育最大的目的,不仅是求得知识,更是实际行动。
这就是一本教你付诸行动的书!
《人性的弱点(精)》是现代成人教育之父,人际关系学鼻祖戴尔·卡耐基的经典著作之一。本书汇集了大师卡耐基的思想精华,深刻剖析了人性中的弱点。书中还列举许多名人及普通人的真实案例,讲述了他们如何领悟《人性的弱点》中的真谛,改变自己为人处世的态度,理解他人、真诚待人,提高语言沟通能力并增强自信,从而获得他人的信任甚至影响他人,最终取得成功。
本书诞生于大萧条时代的美国,卡耐基以激动人心的文字和真实故事教导人们改变自己,相信自己,激励他们走出迷惘和困境。自出版以来,便风靡全球,成为一代又一代青年心中的成功“圣经”。
35幅珍稀图片国内首见;销量与影响力仅次于《圣经》的现象级经典;肯尼迪、巴菲特、默多克、爱因斯坦等人的精神动力偶像,改变亿万人命运的“答案之书”。
戴尔·卡耐基著的这本《人性的弱点(精)》告诉你:成功有迹可循,一起见证赞赏、微笑、真诚与尊重的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