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
![]() 《列子?汤问》里,“高山流水”典故如下: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传说俞伯牙真有名为《高山》和《流水》的乐曲传世,但它们超出了人类的智慧,消失在茫茫历史中了。世间本来只有一双耳朵能听懂高山流水,这双耳朵一死,高山流水也就没有必要再留下来。《吕氏春秋》把这个故事接下去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也。”可惜的是伯牙的琴,要是留到现在,不知道可以拍卖出多少美金……俞伯牙破琴绝弦之前,恐怕在钟子期的坟头再弹奏了一次《高山》《流水》,鼓与明月清风,他又没有记下曲谱,琴破弦绝,也就人散曲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