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国摄影史留下了丰富的遗产,而相应的系统梳理才刚刚起步,《光影往事》丛书汇集摄影名家经典作品,揭示其中的奥妙。通过讲述吴印成等多位中国摄影名家经典作品背后的故事,该丛书展现了,从全民族神圣抗战到新中国建设发展50年间的风云历程,记录了反映在胶卷上的社会政治的历次重大变迁,描绘了开领袖引人入胜的风采。
本书为《光影往事》丛书之一,主要介绍了吕相友的摄影作品。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镜里波澜30年(吕相友摄影作品)/光影往事系列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摄影 |
作者 | 邱丰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百年中国摄影史留下了丰富的遗产,而相应的系统梳理才刚刚起步,《光影往事》丛书汇集摄影名家经典作品,揭示其中的奥妙。通过讲述吴印成等多位中国摄影名家经典作品背后的故事,该丛书展现了,从全民族神圣抗战到新中国建设发展50年间的风云历程,记录了反映在胶卷上的社会政治的历次重大变迁,描绘了开领袖引人入胜的风采。 本书为《光影往事》丛书之一,主要介绍了吕相友的摄影作品。 内容推荐 本书通过吕相友摄影作品,使读者能够近距离地与毛泽尔等开国伟人亲密接触——既能看到他们操劳国事的身影,也能看到领袖在私人领域中的生活片段和细节;还能了解摄影师本人的成长历程、摄影生涯;更能听到拍摄这些传之后世的作品时所经历的有趣的故事。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卅载盛事风云录(上) 拍摄青年班禅进京 产生新元首的二届人大 全运会上戴眼镜的毛泽东 群英会上的孟秦 朱德看《穆桂英挂帅》 孩子簇拥着领袖 民兵走进中南海 建党40周年大会上的握手 生机勃勃的共青团九大 第二章 卅载盛事风云录(中) 戴红袖标挥手的毛泽东 81岁“红卫兵”斯特朗 城楼上的毛泽东和李罘仁 暴风雨来临之前 思念周恩来 洒尽生的泪水 第三章 卅载盛事风云录(下) 宋庆龄的微笑 三拍陈云 扭转乾坤邓小平 记者会上的中年班禅 随班禅大师进藏 第四章 外事花絮拾零 迎接金日成 见证中日民间外交 从照片看中苏论争 名作《飞机场上》 亲任讲解的西哈努克 邓小平会见美国总统里根 第五章 近观领袖家事 手不释烟的领袖(一) 纪念堂前的女杰 女儿的追忆 邓小平的八天休假 手不释烟的领袖(二) 挺立潮头的伟人后代 探访陈云家人 尾声 后记 吕相友大事年表 试读章节 成千上万张毛泽东的照片流传世间,而毛泽东身穿军装,臂戴“红卫兵”袖章,向群众挥手的照片却是特殊年代的一个生动记载。 对照片的拍摄者吕相友来说,拍摄这张照片时的情景如同刀刻般留在他的记忆深处…… 那年吕相友38岁,作为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的摄影记者,是少数几个能上天安门城楼拍摄的摄影师之一。 1966年8月18日。 北京,天安门。 这天毛泽东第一次接见红卫兵,数以千万计的红卫兵簇拥在天安门城楼周围,手中举着《毛主席语录》,有节奏地呼喊着:“我们要见毛主席!我们要见毛主席……” 吕相友头一天接到拍摄任务,当时并未意识到这次的拍摄具有完全不同以往的意义。事实上,当时就连毛泽东本人应该也没有想到,那一天,会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大1O年历史阶段的开端! 多年的拍摄生涯,使吕相友养成了做好一切准备的习惯:他总是早早来到拍摄现场,多备胶卷,仔细检查摄影器材。8月18日,他来到天安门城楼时不到9点钟,比平日还早,但却意外发现毛主席已来到大厅,正坐在中央大厅正面休息室的沙发上抽着烟。 他急忙架好摄影机,镜头中:毛泽东一改平时穿中山装的习惯,竟穿了一身绿军装!这身军装的衣服尺码明显偏小,穿在高大的主席身上紧巴巴的;军帽戴在主席的头上也显得不够平整。虽然这样,毛主席威严的神态还是使吕相友不禁神往起战争年代主席统率三军的风采。 作为有严格纪律要求的摄影记者,吕相友心里只想着更快更好地完成拍摄任务,但他还是忍不住心中诧异:在《人民日报》工作9年,从未见过毛主席在公开场合穿军装。据他所知,这还是毛主席进城之后第一次穿军装。他没有错过这难得的机会。 当出席大会的其他领导人陆续来到城楼上,庆祝大会即将开始时,毛主席熄灭了手中的香烟,开始整理自己的军服。李讷快步走过来,帮父亲整理头上的军帽,并系好风纪扣。 当站在一边的摄影记者们被李讷批评不应将主席衣着不整齐的样子拍下来时,吕相友这才知道毛主席也是临时才决定穿军装,所以衣服是从中央警卫团里借来的,衣帽都比毛主席本人的高大身躯小了一号。吕相友一边点头,一边心里嘀咕:除了作为女儿的李讷,谁敢动手帮主席整理衣帽啊。 在这段日子的天安门城楼大厅里,吕相友拍下了毛泽东与其他领导人谈话的照片:与陈云交谈,与董必武交谈,与陶铸交谈…… 在拍摄过程中,吕相友发现:陈云因身体原因穿着呢外衣,刘少奇穿着中山装,而国家副主席董必武先是穿着便装来到大厅,与毛主席交谈了一会儿之后就匆匆走出了大厅,原来80岁高龄的董老也去换上了一身崭新的绿军装。 为什么毛主席在那一天穿军装呢?时至今日,对吕相友来说,这仍然令他难解。 为了拍好毛主席身穿军装向红卫兵们挥手的照片,吕相友在离毛主席不足一米的城楼栏杆边探出身子进行拍摄,由于被挡在毛主席和红卫兵之间,他听到城楼下的人们不停地喊着:“我们要看毛主席,不看记者的屁股!” 照片冲洗出来后,望着毛主席身穿军装,向红卫兵挥手的照片,吕相友心里掠过一丝遗憾:照片中毛主席的身影衬着空阔高远的蓝天,将他高瞻远瞩的气概、广阔如海的胸怀表现得淋漓尽致,但在毛主席挥手的前方,却因摄影环境的制约,镜头无法延伸,使毛主席挥手的前景稍显窄了些。当时吕相友所站的位置已是摄影师能达到的最大限度,为此周总理还亲自吩咐警卫人员注意摄影记者的安全。 在那个政治高于一切的年代,这张照片的政治性远远超过了它的艺术性。照片发表在第二天的《人民日报》上,毛泽东臂上的红袖章醒目地传递着一个信息:毛泽东支持红卫兵的运动。 从1966年8月18日到11月26日,毛泽东一共8次检阅红卫兵,平均每12天接见一次,历时3个月,总共接见了1300万人。 就在这次拍摄之后,报纸上大幅刊登这张毛泽东身穿军装,臂戴“红卫兵”袖章向群众挥手的照片,并将其说明写为:“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参加庆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百万革命群众招手。” 这张照片很快被人民美术出版社制成千万张宣传画全国发行。照片本身是黑白照片,印刷品进行了上色处理。解放军很喜欢这张照片,将它大量制成纪念章,后来甚至连茶杯、书包、笔记本上都有这张照片。它还被制成邮票,大量发行,“文革”结束后,以这张照片为图案的邮票在香港售价高达数干元。 但不为人所知的是,照片发表之后,还曾经引起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 起因是照片中毛泽东将帽子握在左手里,由于黑白照片和印刷的问题,帽子的轮廓看起来就像一只脚。在那个年代竟敢发表脚踢毛主席的照片,对伟大的领袖不敬,这还了得?!红卫兵们很快纠集了数十人,手拿皮带冲到人民日报社门口要找吕相友算账。他们在报社门口一堵就是好几天。报社领导拿出照片耐着性子向年轻气盛的红卫兵们解释半天,说明是印刷问题才算是过了关,而吕相友本人则一连数日不敢出现在办公室里,就连午饭都是请同事帮忙从食堂里带回来吃,若有拍摄任务,他只好从报社的边门出去。 吕相友回忆起那段日子,就觉得既无奈又可笑。 P44-48 序言 摄影是无声的语言,特别是在叙述历史的时候,其真实可靠性往往是文字昕无法比拟的。无声胜似有声,一图胜过千言,魅力尽显于此。小小的镜头犹如睿智的明眸,聚焦了一个片段,捕捉了一个瞬间,却记录下了一个世界,再现了过去世界里一段段绚丽多彩、令人难忠的动人往事。 百年中国摄影史留下了丰富的遗产,而相应的系统梳理才刚刚起步,《光影往事》丛书尝试汇集摄影名家经典作品,揭示其中的奥妙。通过讲述吴印成等多位中国摄影名家经典作品背后的故事,该丛书展现了,从全民族神圣抗战到新中国建设发展50年间的风云历程,记录了反映在胶卷上的社会政治的历次重大变迁,描绘了开领袖引人入胜的风采。 丛书中描写的七位摄影家——吴印成、沙飞、徐肖冰、齐观山、侯波、杜修贤和吕相友都是解放前投身中吲革命队伍的前辈。他们无一例外部拍摄过中国共产党的领袖,其中几位还长期负责中央政治新闻报道和领袖生活记录。因此,各自形成了很多不为外人所知的拍摄观念和工作方法,折射出鲜明的时代特色,非常值得回味。通过解密上述摄影名家的生活、工作和对中国政治事件的亲历感受,《光影往事》形成一套具有权威性的摄影名家经典书系。书中记录的摄影家个人经历及他们的作品,将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20世纪中国的绝好机会。 《光影往事》从书所收千余幅照片中桕当一部分为首次发表。面对这些老照片,读者能够近距离地与毛泽尔等开国伟人亲密接触——既能看到他们操劳国事的身影,也能看到领袖在私人领域中的生活片段和细节;还能了解摄影师本人的成长历程、摄影生涯;更能听到拍摄这些传之后世的作舳时所经历的有趣的故事。欣赏照片,惊叹史实的人们往往不会记得照片拍摄者的名字。虽然拍摄者本人也不知道,但他们确实是与中国的命运一同起落。没有人能比站在伟人身边的他们更近距离、更新角度地看到政治海洋的潮起潮落。 《光影往事》丛书的另一个特色是别致的文学性叙述。编著者在展示历史照片的时候,有意淡化人物传记色彩,重在展现摄影家本人和作品以及作品中的人物之间的故事,引领读者一边欣赏照片,一边聆听照片背后的故事。无声的画面、平实的语言以一支有趣的故事情节融为一书,图与文的互动将大大丰富读者对照片的认识。 后记 摄影是无声的语言。 在中国领导人从事内政外交的同时,肩负着反映新闻、记录历史重任的摄影师们用手中的相机拍摄下一个个重要的瞬间。 欣赏照片,惊叹史实的人们往往不会记得照片拍摄者的名字。但这些拍摄者是幸运的,因为他们的工作真实地记录着历史。没有人能比站在伟人身边的他们更近距离见证着历史的飞越和进步。 吕相友,新中国第一代摄影师,在人民日报和中国新闻社从事新闻摄影二十多年,从他的镜头里,我们看到了新中国发展的曲折路程和改革开放后的明媚春天。 本书所用照片系选自吕相友数十年拍摄的数万张照片。从照片中我们不仅能看到逝去的一代伟人如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人操劳国事的身影,也能看到他们的夫人及子女们的生活片断。这些照片也让我们洞悉了吕相友本人的成长历程和他在拍摄这些传之后世的镜头时所经历的故事。 历史的功过是非留给后人评说,而这些真实的画面却能让我们回忆起如云的往事和逝去的年代……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吕老的大力协助。已经78岁高龄的吕老接受了作者多次采访,一点一滴地回忆数十年前的往事,并提供了大最珍贵的照片,其中有许多是从未发表过的,在此向吕老致以深深的谢意。 邱丰 2006年3月 本书付梓之际,惊悉吕老病逝,在此谨致哀悼。 编者 2007年8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