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计算机系统安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分类 教育考试-大中专教材-成人教育
作者 马建峰//郭渊博
出版社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共14章。第1章的目的在于使读者对计算机系统安全问题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其内容包括计算机安全的定义及计算机安全的重要性,计算机系统安全的对策及相关技术,计算机系统安全的内容层次以及专业层次等;第2~8章重点介绍了计算机系统安全策略、安全模型以及安全系统构建的相关理论,随后介绍了安全策略与安全模型在可信操作系统设计、通用操作系统保护、安全数据库设计等方面的相关实践问题;第9章和第10章对与计算机系统安全相关的常用密码学技术与密码协议理论做了简单介绍与概括;第11~13章的内容则包括了计算机病毒基本知识、计算机病毒的防治、计算机病毒检测与标识的基本理论以及入侵检测的方法与技术等;第14章阐述了计算机网络系统可生存性的体系结构和设计方法、可生存性的形式化描述和评估等。

内容推荐

本书详细论述了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需求、安全对策、安全模型以及安全系统构建理论,系统介绍了安全策略与安全模型在可信操作系统设计、通用操作系统保护、数据库安全设计等方面的相关实践问题。书中对与计算机系统安全相关的常用密码学技术与密码协议理论做了详细介绍和分析。另外,本书还从计算机系统对抗的角度出发,系统讨论了计算机病毒原理及其防治、计算机病毒检测与标识的基本理论、入侵检测的方法与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系统可生存性等方面的内容。

本书可作为计算机、信息安全、信息对抗等专业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第1章 计算机安全引论

 1.1 计算机安全

1.1.1 计算机安全的定义

1.1.2 计算机系统面临的威胁和攻击

1.1.3 计算机系统的脆弱性

1.1.4 计算机危害与其他危害的区别

 1.2 计算机系统安全的重要性

1.2.1 计算机安全技术发展

1.2.2 计算机系统安全的重要性

1.2.3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

基本要求

 1.3 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对策

1.3.1 安全对策的一般原则

1.3.2 安全策略的职能

1.3.3 安全机制

1.3.4 安全对策与安全措施

 1.4 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技术

1.4.1 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需求

1.4.2 安全系统的设计原则

 1.5 计算机安全的内容及专业层次

1.5.1 计算机系统安全的主要内容

1.5.2 计算机系统的分层防护

1.5.3 计算机系统安全的专业层次

 习题

第2章 计算机安全策略

 2.1 系统的安全需求及安全策略的定义

2.1.1 信息的机密性要求

2.1.2 信息的完整性要求

2.1.3 信息的可记账性要求

2.1.4 信息的可用性要求

 2.2 安全策略的分类

2.2.1 访问控制相关因素及其策略

2.2.2 访问支持策略

 2.3 安全策略的形式化描述

 2.4 安全策略的选择

 2.5 小结

 习题

第3章 访问控制策略

 3.1 访问控制

 3.2 访问控制策略

3.2.1 关于安全性管理方式的策略

3.2.2 访问控制的规范策略

 3.3 安全核与引用监控器

 3.4 访问矩阵模型

3.4.1 模型描述

3.4.2 状态转换

3.4.3 模型评价

3.4.4 模型的实现方法

 习题

第4章 BeIJ—LaPadula多级安全

模型

 4.1 军用安全格模型

 4.2 BLP 模型介绍

 4.3 BLP 模型元素

4.3.1 模型元素的含义

4.3.2 系统状态表示

4.3.3 安全系统的定义

 4.4 BLP模型的几个重要公理

 4.5 BLP状态转换规则

 4.6 BLP模型的几个重要定理

 4.7 Bell—LaPadula模型的局限性

 习题

第5章 安全模型的构建

 5.1 建模的方法步骤

 5.2 模型构建实例

5.2.1 安全策略的描述

5.2.2 实例模型的定义

5.2.3 实例模型的安全性分析

5.2.4 模型的安全约束条件

5.2.5 从模型到系统的映射

 习题

第6章 可信操作系统设计

 6.1 什么是可信的操作系统

 6.2 安全策略

6.2.1 军用安全策略

6.2.2 商业安全策略

 6.3 安全模型

6.3.1 多级安全模型

6.3.2 模型证明安全系统的理论局限

6.3.3 小结

 6.4设计可信操作系统

6.4.1 可信操作系统设计的基本要素

6.4.2 普通操作系统的安全特性

6.4.3 可信操作系统(TOS)的安全特性

6.4.4 内核化设计

6.4.5 分离

6.4.6 虚拟技术

6.4.7 层次化设计

 6.5 可信操作系统的保证

6.5.1 传统操作系统的缺陷

6.5.2 保证方法

6.5.3 开放资源

6.5.4 评估

 6.6 实例分析

6.6.1 多用途操作系统

6.6.2 操作系统的安全性设计

 6.7 可信操作系统总结

 习题

第7章 通用操作系统的保护

 7.1 被保护的对象和保护方法

7.1.1 历史

7.1.2 被保护的对象

7.1.3 操作系统安全方法

 7.2 内存和地址保护

7.2.1 电子篱笆

7.2.2 重定位

7.2.3 基址/边界寄存器

7.2.4 标记体系结构

7.2.5 段式保护

7.2.6 页式保护

7.2.7 页式与段式管理结合

 7.3 一般对象的访问控制

7.3.1 索引

7.3.2 访问控制表

7.3.3 访问控制矩阵

7.3.4 权力

7.3.5 面向过程的访问控制

 7.4 文件保护机制

7.4.1 基本保护形式

7.4.2 单一权限

7.4.3 每对象和每用户保护

 7.5 用户认证

7.5.1 使用口令

7.5.2 对口令的攻击

7.5.3 口令选择准则

7.5.4 认证过程

7.5.5 除了口令之外的认证

 7.6 小结

 7.7 未来发展方向

 习题

第8章 数据库安全模型与机制

 8.1 数据库安全概述

8.1.1 数据库安全目标

8.1.2 数据库的安全威胁

8.1.3 数据库的安全需求

8.1.4 数据库安全评价标准

8.1.5 数据库安全研究的发展

 8.2 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模型与实现策略

8.2.1 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模型

8.2.2 多级安全数据库实现策略

 8.3 数据库系统安全机制

8.3.1 用户身份认证

8.3.2 访问控制

8.3.3 数据库加密

8.3.4 推理控制

8.3.5 数据库审计

 习题

第9章 密码学基本理论

 9.1 密码学介绍

 9.2 对称密码

9.2.1 数据加密标准:DES

9.2.2 IDEA 

9.2.3 AES

9.2.4 流密码

 9.3 公钥密码

9.3.1 RSA

9.3.2 Rabin 

9.3.3 E1Gamal

9.3.4 McEliece

9.3.5 椭圆曲线密码系统(ECC)

习题

第10章 密码协议基本理论

 10.1 引言

 10.2 身份鉴别(认证)协议

10.2.1 口令鉴别

10.2.2 挑战一响应式认证

10.2.3 基于零知识证明的身份鉴别

 10.3 数字签名

10.3.1 RSA签名体系

10.3.2 Rabin签名体系

10.3.3 Feige-Fiat—Shamir签名方案

10.3.4 GQ签名方案

10.3.5 DSA 

10.3.6 一次性数字签名

10.3.7 具有特殊性质的一些签名方案

10.3.8 基于椭圆曲线的签名算法

 10.4 密钥分配协议

10.4.1 使用对称密码技术的密钥

传输协议

10.4.2 基于对称密码技术的密钥

协商协议

10.4.3 基于公钥密码技术的密钥

传输协议

10.4.4 基于公钥密码技术的密钥

协商协议

 10.5 秘密共享

 习题

第11章 计算机病毒基本知识

及其防治

 11.1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11.2 计算机病毒存在的原因

 11.3 计算机病毒的历史

11.3.1 国外情况概述

11.3.2 国内情况概述

 11.4 计算机病毒的生命周期

 11.5 计算机病毒的特性

11.5.1 计算机病毒的传染性

11.5.2 计算机病毒的隐蔽性

11.5.3 计算机病毒的潜伏性

11.5.4 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性

11.5.5 计算机病毒的针对性

11.5.6 计算机病毒的衍生性

11.5.7 计算机病毒的寄生性

11.5.8 计算机病毒的不可预见性

 11.6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及危害

 11.7 计算机病毒的分类

11.7.1 文件型计算机病毒

11.7.2 引导型计算机病毒

11.7.3 宏病毒

11.7.4 目录(链接)计算机病毒

 11.8 理论上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方法

 11.9 计算机病毒结构的基本模式

 11.10 病毒判定问题与说谎者悖论

 11.11 计算机病毒变体

11.11.1 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变体

11.11.2 计算机病毒变体的再生机制

11.11.3 计算机病毒变体的基本属性

 习题

第12章 计算机病毒检测与标识的

几个理论结果

 12.1 计算机病毒的非形式描述

12.1.1 计算机病毒

12.1.2 压缩病毒

12.1.3 病毒的破坏性

 12.2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12.2.1 计算机病毒的检测

12.2.2 计算机病毒变体

12.2.3 计算机病毒行为判定

12.2.4 计算机病毒防护

 12.3 计算机病毒的可计算性

12.3.1 逻辑符号

12.3.2 病毒的形式化定义

12.3.3 基本定理

12.3.4 简缩表定理

12.3.5 病毒和病毒检测的可计算性

 12.4 一种不可检测的计算机病毒

 习题

第13章 入侵检测的方法与技术

 13.1 入侵检测技术概述

13.1.1 入侵检测技术简介

13.1.2 入侵检测的安全任务

13.1.3 入侵检测系统的历史

 13.2 入侵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13.2.1 主要漏洞

13.2.2 入侵系统的主要途径

13.2.3 主要的攻击方法

 13.3 入侵检测技术的基础知识

13.3.1 入侵检测系统要实现的功能

13.3.2 入侵检测系统的基本构成

13.3.3 入侵检测系统的体系结构

13.3.4 入侵检测系统的分类

 13.4 入侵检测系统的关键技术

13.4.1 入侵检测系统的信息源

13.4.2 入侵检测技术

13.4.3 入侵响应技术

13.4.4 安全部件互动协议和接口标准

13.4.5 代理和移动代理技术

 13.5 入侵检测的描述、评测与部署

13.5.1 入侵检测系统描述

13.5.2 入侵检测系统的测试与评估

13.5.3 入侵检测在网络中的部署

 13.6 入侵检测系统的发展趋势和

研究方向

 习题

第14章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可生存性

 14.1 引言

14.1.1 可生存性的定义

14.1.2 可生存性研究与相关研究

 14.2 可生存网络系统的体系结构与

设计方法

14.2.1 可生存网络系统的体系结构

14.2.2 可生存网络系统的设计方法

 14.3 网络系统安全性和可生存性的

形式化描述

14.3.1 网络系统安全性的形式化描述

14.3.2 网络系统可生存性的形式化描述

 14.4 网络系统可生存性的评估

14.4.1 与安全性相关的可量化属性

14.4.2 形式化的可生存性评估方法

14.4.3 网络系统可生存性的定量评估

 14.5 小结

 习题

参考文献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6: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