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办什么事,经常办了一件,忘了两件;做事丢三落四,不是忘带这个,就是落了那个;老师课堂上讲的内容,回到家就有些稀里糊涂;想背诵点什么内容,总是记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父母说过的话,总是不长记性,你说三点,他总要忘记两点:每当考试时,脑子一片空白,原先记住的内容好像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为什么你的孩子记忆力这么差?怎样才能提高孩子的记忆力?
记忆力不是凭空得来的,诚然,有些孩子天生记忆力特别强,但是经过后天的锻炼,你的孩子也一样能够拥有良好的记忆力。关键在于方法,记得越多,记忆力就越强,越相信自己的记忆力,它就越可靠!
本书分析了孩子记忆力的特点,提供了50种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孩子记忆力的方法,并提供了一些关于记忆力的亲子故事和亲子活动,简单、实用、有效地帮助孩子提高记忆力。
孩子记忆力的特点
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假如我们能够记得所曾读到、听到和我们的心理所曾欣赏过的一切事物,随时可以应用,那时我们便会显得何等的有学问啊!”记忆力是智力的一种表现,因此,记忆力对孩子的学习非常重要。记忆力好的孩子,能很快记住课本上的知识,甚至那些非常复杂的数字和公式,所以,他们学得轻松,而且成绩好。而那些记忆力差一点的孩子,往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背书,有时候,他认为自己记住了,但是,考试时还是会忘记,这样,成绩自然处于中等水平。
孩子正处于身心快速发育的时期,他们的记忆力与成年人不太一样。了解孩子的记忆力特点,有助于父母有针对性地培养孩子的记忆力。
一般来说,幼儿时期的孩子往往以无意记忆为主,形象记忆占主导地位。这个时期的孩子,往往对生动、有趣、活泼的事物非常感兴趣,因为这些事物往往能够引起他们的情绪反映,只要重复出现几次后,孩子就能够毫不费力地记住它们。比如,自己喜爱的玩具、妈妈的某件物品、喜欢吃的某种食品等。但是,这种无意记忆及形象记忆,往往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0至4岁的孩子,他们记忆力的一个特点就是容易遗忘,因此,大部分人记不住3岁以前的事情,这被心理学家称为“人类幼年健忘”。如果家长希望在这个时期开发孩子的记忆能力,那么,只能通过形式的变化,及不断重复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从而帮助孩子记住某些重要的内容。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记忆力的特点有所改变。4岁后的孩子往往能够记住许多事情,有些事情甚至能让他终生难忘。当然,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基本上还是属于形象记忆。因此,家长应该在这个时期通过不同形式的变化及运用一些有意思的游戏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开始有意识地开发孩子的记忆能力。
到孩子5至6岁时,有意记忆就有了发展,他不仅能够记住一些东西,而且能够回忆出来,还会运用一些方法来帮助自己加强记忆。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于词语的记忆产生了兴趣,他们喜欢去记忆一些有意思的词语,如果父母能够把词汇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形象化的比喻让孩子理解,孩子会识记得更快。因此,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家长就要加强培养孩子的有意记忆。
当孩子上学后,有意记忆开始占主导地位,而且,从记忆方法来说,由于孩子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孩子会越来越倾向于意义识记,逐渐地从机械记忆过渡到意义记忆。他们对于需要识记的材料会努力去理解,然后进行一定的信息加工,从而达到记忆的目的。
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记忆力的培养更是必不可少,同时需要加入一些专业的记忆力的训练以保证孩子的记忆力适应学习的需要。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