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阅读中华国粹》,每一本都配有图,可以说是图文并茂,极有吸引力。同时文字流畅,饶有情趣,特别是在品赏山水、田园,及领略各种戏曲、说唱等艺术品种时,真是“使笔如画”,使读者徜徉了美不胜收的艺术境地,阅读者当会一身轻松,得到知识增进、审美真切的愉悦。
这本《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民间藏书》(作者孙峰)是其中一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民间藏书/阅读中华国粹 |
分类 | 计算机-操作系统 |
作者 | 孙峰 |
出版社 | 泰山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套《阅读中华国粹》,每一本都配有图,可以说是图文并茂,极有吸引力。同时文字流畅,饶有情趣,特别是在品赏山水、田园,及领略各种戏曲、说唱等艺术品种时,真是“使笔如画”,使读者徜徉了美不胜收的艺术境地,阅读者当会一身轻松,得到知识增进、审美真切的愉悦。 这本《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民间藏书》(作者孙峰)是其中一册。 内容推荐 《阅读中华国粹》丛书囊括古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引入的艺术创作风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 这本《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民间藏书》(作者孙峰)是其中一册。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民间藏书》分为民间藏书的起源;民间藏书的缓慢兴起;民间藏书的繁荣兴盛等内容。 目录 第一章 民间藏书的起源 第一节 先秦时期的民间藏书 一、民间藏书的萌芽 二、先秦时期的民间藏书家 三、著、藏、用合一的藏书特点 第二节 秦,又时期的民间藏书 一、从焚书令到独尊儒术 二、秦汉时期的民间藏书家 三、“鲁壁藏书” 第二章 民间藏书的缓慢兴起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间藏书” 一、洛阳纸贵与藏书风尚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间藏书家 三、民间藏书的南北并峙 第二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民间藏书 一、科举制与雕版印刷 二、隋唐五代时期的民间藏书家 三、书画并重的藏书风尚 第三章 民间藏书的繁荣兴盛 第一节 两宋时期的民间藏书 一、重文抑武与图书业的繁荣 二、两宋时期的民间藏书家 三、诗书传家与金石之嗜 第二节 辽金西夏时期的民间藏书 一、高度发达的刻书业 二、辽金时期的民间藏书家 第三节 元代的民间藏书 一、武功迭兴与文治多缺 二、元代的民间藏书家 三、开放的藏书观念 第四章 民间藏书的发展高峰 一、坊刻与“聚书地” 二、明代藩王藏书 三、明代前期民间藏书家 四、明代晚期的民间藏书家 五、民间藏书夸江南 第五章 民间藏书的鼎盛时期 一、文字狱与《四库全书》 二、清代前期的民间藏书家 三、清代中期的民间藏书家 四、清代晚期的民间藏书家 五、百宋千元与校雠辑佚 结束语 一、藏书观的变革与民间藏书的衰落 二、清末民初的民间藏书家 试读章节 罗氏不仅藏书,还藏大量的碑刻拓片、玺印、青铜器等。其数量和质量都相当可观。 罗氏生前,所藏典籍文物基本上没有损失,只出售一小部分。后由其孙罗继祖先生于1949年捐献给政府,其中的精品部分及部分罗氏刊本被调给东北图书馆,其余交旅顺市图书馆。 叶德辉(1864年-1927年),字奂彬,一作焕彬,号郎园,一号直山。湖南湘潭人。17岁人长沙岳麓书院就读,光绪十八年(1892年)中进士,授吏部主事。 叶德辉先世已有所藏,他自己则是在光绪十二年人京会试时,每日到厂肆选购,开始注意收藏。到宣统三年(1911年)时,他的观古堂藏书已经多达4000余部、20万卷左右。 观古堂中以《韦苏州集》为最精者。依叶德辉所说,这部书是北宋胶泥活字印本,并可能是以名家制墨印于著名的“澄心堂”纸上,由于在此之前各藏书家都未有此种版本的记载,因此叶德辉颇沾沾自喜云:“非止北宋本中第一,亦海内藏书第一也!” 观古堂虽藏有一些宋元本,但叶德辉却未专好于此,并曾一再批评藏书家薄今厚古的偏弊。叶德辉还特别重视清代各家原刻本,他第一次到京会试,在厂肆购书即以此为重点。民国十六年(1927年)叶德辉被杀,藏书部分散失。后其子又于赌博时,将余藏输光。 傅增湘(1872年一1949年),字润沅,后改字沅叔,别署双鉴楼主人、藏园居士、藏园老人、书潜等。四川江安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辛亥革命中,曾参加南北和谈,后任内阁教育总长。“五四运动”中,因抵制政府罢免蔡元培而被撤职。此后,便专事收藏和校勘典籍。民国十八年(1929年)赴日本搜访中国古籍。 “双鉴楼”之名源于善本《资治通鉴》的收藏。傅氏先人即有藏书,曾留一部元本《资治诵鉴音注》。民国五年,傅增湘从端方的藏书中购得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浙东路茶盐司刊本《资治通鉴》。于是,他将两部宋元刻本称“双鉴”,并以此作为藏书楼名。此后,傅氏又购得盛昱所藏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年)宫廷写本《洪范政鉴》一部,是南宋内廷遗留的仅存一部完整的写本书。其书法清劲,有唐人写经之风,桑皮玉版,玉楮朱栏,有内府玺印,为罕见珍宝。从此,傅氏双鉴楼“双鉴”之一的《资治通鉴音注》被南宋写本《洪范政鉴》取代。 双鉴楼藏书富达20余万卷,经、史、子、集,应有尽有。所藏宋、金刊本约有150种、元刊本几十种,明清精刻本,名抄、名校本多至几百本。 傅增湘热心刊印传布典籍。曾出资刊刻《双鉴楼丛书》、《蜀贤丛书》以及《周易正义》、《资治通鉴》等多部单行本书。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刻《四部丛刊》和《百衲本二十四史》提供所藏善本数十种。双鉴楼藏书后来均捐归国有。 陶湘(1870年-1940年),字兰泉,号涉园,别署涉园居士。江苏武进人。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经铁路督办大臣盛宣怀、直隶总督袁世凯保荐,任京汉铁路北路养路处机器厂总办。民国后,历任招商轮船局及汉冶萍煤矿等处董事、上海中国银行监理官、天津裕元纱厂经理诸职。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冬,辞职居家专理刻书事。翌年,应傅增湘之聘,赴故宫博物院整理馆藏,编辑书目。 陶湘是民国期间著名藏书家、刻书家。20余岁即锐意收书,其后数十年,南北往来,未尝中断。民国二十年前后,陶氏藏书积至30万卷,所藏以明本、殿本、清初精刻为主。陶湘以30余年之力,网罗毛氏汲古阁刻书达540余种,仅缺十一。毛氏刻本至民国时期,已历278年之久,且历经厄难,已颇难悉睹,陶氏能网罗散佚,几复旧观,殊属难能。 涉园藏书在陶氏夫人恽氏去世后,即开始散落。其部分旧藏现主要存于中山大学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和日本东方文化学院京都研究所。 张元济(1866年-1959年),原名元奇,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人。 光绪十八年(1892年)进士,授庶吉士,翰林院散馆后任刑部主事,总署章京。甲午战争后,上疏新政奏议。戊戌政变时被革职,出京赴沪,丰持商务印书馆。P160-162 序言 2001年,泰山出版社编纂、出版一部千万言的大书:《中华名人轶事》。当时我应邀撰一序言,认为这部书“为我们提供了开发我国丰富史学资源的经验,使学术资料性与普及可读性很好地结合起来,也可以说是新世纪初对传统文化现代化的一次有意义的探讨”。我觉得,这也可以用来评估这部《阅读中华国粹》,作充分肯定。且这部《阅读中华国粹》,种数100种,字数近2000万字,不仅数量已超过《中华名人轶事》,且囊括古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引人的艺术创作风味,确可以说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即国粹的经典之作。 国粹者,民族文化之精髓也。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依靠勤劳的素质和智慧的力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从文学到艺术,从技艺到科学,创造出数不尽的文明成果。国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显示出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渊源以及技艺发展轨迹,这些都是民族智慧的结晶。 梁启超在1902年写给黄遵宪的信中就直接使用了“国粹”这一概念,其观点在于“养成国民,当以保存国粹为主义,当取旧学磨洗而光大之。”当时国粹派的代表人物黄节在写于1902年的《国粹保存主义》一文中写道:“夫国粹者,国家特别之精神也。”章太炎1906年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演说辞》里,也提出了“用国粹激动种性”的问题。 1905年《国粹学报》在上海的创刊第一次将“国粹”的概念带入了大众的视野。当时国粹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章太炎、刘师培、邓实、黄节、陈去病、黄侃、马叙伦等。为应对西方文化输入的影响,他们高扬起“国学”旗帜:“不自主其国,而奴隶于人之国,谓之国奴;不自主其学,而奴隶于人之学,谓之学奴。奴于外族之专制谓之国奴,奴于东西之学,亦何得而非奴也。同人痛国之不立而学之日亡,于是瞻天与火,类族辨物,创为《国粹学报》,以告海内。”(章太炎:《国粹学报发刊词》) 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艰难跋涉,中华民族经历着一次伟大的历史复兴,中国崛起于世界之林,随着经济的发展强大,文化的影响力日益凸显。 20世纪,特别是80年代以来,国学已是社会和学界关注的热学。特别是当前新世纪,我们社会主义经济、文化更有大的发展,我们就更有需要全面梳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加以宣扬和传播,以便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予以重新认知和用心守护。 因此,这套图书的出版恰逢其时。 我觉得,这套书有四大特色: 第一,这套书是在当下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立足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重视学术资料性,约请各领域专家学者撰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煌煌百种全面系统阐释中华国粹。同时,每一种书都有深入探索,在“历史——文化”的综合视野下,又对各时代人们的生活情趣和心理境界作具体探讨。它既是一部记录中华国粹经典、普及中华文明的读物,又是一部兼具严肃性和权威性的中华文化典藏之作,可以说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结合。这当能使我们现代年轻一代,认识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感受中华国粹之独特魅力,进而弘扬中华文化,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第二,注意对文化作历史性的线索梳理,探索不同时代特色和社会风貌,又沟通古今,着重联系现实,吸收当代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新鲜知识,形成更为独到的研究视野与观念。其中不少书,历史记述,多从先秦两汉开始,直至20世纪,这确为古为今用提供值得思索的文本,可以说是通过对各项国粹的历史发展脉络的梳理总结规律,并提出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发展策略。 第三,既有历史发展梳理,又注意地域文化研索。这套书,好多种都具体描述地方特色,如《木雕》一书,既统述木雕艺术的发展历程(自商周至明清),又分列江浙地区、闽台地区、广东地区,及徽州、湘南、山东曲阜、云南剑川,以及少数民族的木雕艺术特色。又如《饮食文化》,分述中国八大菜系,即鲁菜、川菜、粤菜、闽菜、苏菜、浙菜、湘菜、徽菜。记述中注意与社会风尚、民间习俗相结合,确能引起人们的乡思之情。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整体,但它是由许多各具特色的地区文化所组成和融汇而成。不同地区的文化各具不同的色彩,这就使得我们整个中华文化多姿多彩。展示地区文化的特点,无疑将把我们的文化史研究引向深入。同时,不少书还探讨好几种国粹品种对国外的影响,这也很值得注意。中华文明在国外的传播与影响,已经形成一种异彩纷呈,底蕴丰富的文化形象,现在这套书所述,对中外文化交流提供十分吸引人的佳例。 第四,这套书,每一本都配有图,可以说是图文并茂,极有吸引力。同时文字流畅,饶有情趣,特别是在品赏山水、田园,及领略各种戏曲、说唱等艺术品种时,真是“使笔如画”,使读者徜徉了美不胜收的艺术境地,阅读者当会一身轻松,得到知识增进、审美真切的愉悦。 时代呼唤文化,文化凝聚力量。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建设。我们当遵照十七届六中全会决议精神,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我们希望这套国粹经典阐释,不仅促进青少年阅读,同时还能服务于当前文化的开启奋进新程,铸就辉煌前景。 2011年10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