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道德经》是一部流传已久的经典,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不乏一些思想高超的圣贤对它加以批注,但是本书的内容不乏非常独到的见解,书中的讲法是原创的,不论你对道德经是否曾经研究过,这部著作所讲的必定是极具参考价值的。事实上,在进入“道”的世界里,作者出自完美智慧的洞见本来就很少有人能够与之相比的。透过本书的讲述读者可以对老子有更深一层的了解、有更清新的看法,把自己带领到心灵追求的境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道德经心释(上下)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印)奥修 |
出版社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老子的《道德经》是一部流传已久的经典,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不乏一些思想高超的圣贤对它加以批注,但是本书的内容不乏非常独到的见解,书中的讲法是原创的,不论你对道德经是否曾经研究过,这部著作所讲的必定是极具参考价值的。事实上,在进入“道”的世界里,作者出自完美智慧的洞见本来就很少有人能够与之相比的。透过本书的讲述读者可以对老子有更深一层的了解、有更清新的看法,把自己带领到心灵追求的境界。 内容推荐 唯有当一个人能够爱他自己,他才能够爱别人。唯有当一个有东西可以分享,他才能够跟别人分享他的感觉。了解是本性真正的开化,一个具有了解的人就好像镜子一样。镜子并没有携带任何东西,镜子一直都生活在即刻,不论什么东西来到它的前面,它就反映。除了变是不变的之外,其他每一件事都在变。在存在里面,“变”是唯一永恒的因素,所以你怎么能够依赖过去?如果你依赖过去,你将永远都会错过现面。生命需要不同的两极,以及这两极之间的平衡。愚蠢能够令人恢复新鲜,它能够清洁你的眼睛,给你清晰的看法,而且会再度带给你小孩的天真,让你身体里充满了自发性,那么你就不会固定在一个模式里,你是流动的。 这是一位印度智者对“道”的感悟! 一位印度智者与中国两千多年前的思想家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文化没有国界,思想没有疆界,智慧的激情碰撞,文明的和谐沟通! 目录 道德经心释(上册) 序言 老子他说 第一章 知与道 第二章 道可道,非常道 第三章 欲取天下而为之 第四章 知其雄 第五章 知者不言 第六章 和光同尘 第七章 为无为 第八章 企者不立 第九章 慎终如始 第十章 无欲则刚 道德经心释(下册) 第一章 天下皆谓我大 第二章 道生一 第三章 知我者希 第四章 反者道之动 第五章 知不知上 第六章 昔之得一者 第七章 人之生也柔弱 第八章 无用之用 第九章 道法自然 试读章节 他看到他儿子变得很骄傲,很傲慢,他一定是变成了一个知识之人——他的确是变成了这样的人。史维特凯图回到家里,向父亲行了顶礼,但那只是一个仪式。一个已经变得那么自我主义的人怎么能够鞠躬? 父亲说:史维特凯图,我看到你的身体弯下来,但是你并没有弯下来,到底是什么不幸的事发生在你身上?你为什么看起来那么傲慢?一个有真知的人会变得很谦虚。你听过任何关于那个“一”的事吗?知道了那个“一”,一个人就知道了一切。 史维特凯图说:你在说什么?一个人怎么能够借着知道“一”而知道一切?那是荒谬的!我在大学里面知道了一切能够被知道的,在那里所教导的主题上面,我都尽可能去深入学习,我已经学尽了一切。我师父告诉我:现在你已经知道了一切,你可以回家了。我是到了这样的程度才回家的,但你在说什么,那个“一”?从来没听过,在大学里从来没有人谈过它。我们学了语法、语文、历史、神话、哲学、神学、宗教和诗歌,任何人们所知道的,我都学了,而我对那些科目都很熟悉,我以最佳的成绩毕业,但我们从来没有听过那个“一”,你在说些什么?你疯了吗?一个人怎么能够借着知道“一”而知道一切? 乌达拉克说:是的,那爪“一”就是你。史维特凯图,那个就是你。如果你知道这爪“一”,你就知道了一切,而你现在所知道的都只是一些没有用的烂东西,你浪费了你的能量,回去!除非你知道了那个“一”,由它你才可以知道一切,否则永远不要再回来。因为,乌达拉克告诉他的儿子:在我们的家族里,没有一个人只是名义上的婆罗门,我们称自己为婆罗门,因为我们知道梵天。如果你不知道那爪“一”,你就不属于我们这个家族,回去! 那个“一”就是你,一颗非常小的种子,小到你几乎看不见,除非你追寻得很深,追寻了很久,不屈不挠,否则你碰不到它。 那颗种子就在你里面,那是你的内在,整个广大的世界只不过是你被写在一张广大的画布上。人就是人类,你就是世界。 老子说: 不必出门,一个人就能够知道世界上发生的事;不必由窗户往外看,一个人就能够看到天道。 不需要由窗户往外看,窗户就是你的感官——眼睛、耳朵、鼻子——这些就是窗户。 不必由窗户往外看,一个人就能够看到天道。 你可以在内在看到那个最终的。 你是否曾经看过佛像,眼睛闭起来静静地坐着,一动也不动? 在印度有一些关于那些静坐很久的人的故事,小鸟开始栖在他们身上,并且在他们的头发上筑巢,很多蚂蚁在他们身上爬,这些蚂蚁完全不知道这里坐着一个人,它们已经开始住在那里。 这些人到底在干什么?昆虫在他们身上爬,把这一身体视为一个很好的支撑。他们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到底是在干什么?他们并没有在做任何事。关起他们所有的窗户,他们是在看奇观中的奇观,是在看他们自己,这是一个很大的奥秘,这是一个非常美的现象,在其他地方都永远无法碰到像这样的事,因为不论你去哪里,不论你看到什么东西,那个报告都将是第二手的。 我可以看到你的脸,但是我的眼睛将会是居间者,它们将会报告,我永远无法直接看到你的脸,它将永远都是间接的。我可以到玫瑰花园去看漂亮的花,但那个美是二手的,因为我的眼睛将会报告,有一个代理的东西在中间,我无法直接跟玫瑰接触,眼睛永远都是居间者,芬芳的气味会透过鼻子而来。我可以听到小鸟的歌唱,但歌唱将永远都是二手的,除非你知道第一手的,否则你怎么能够知道天道?怎么能够知道那个最终的?那个存在的最初基础?只有一个可能性能够直接跟最终的直接接触,立即接触,不要有任何居间者,那就是:在你自己里面。关闭所有的门和窗户,进入内在。 曾经被生下来最有智慧的女人之一就是拉比亚,她是一个苏菲徒,一个伟大的神秘家,无与伦比。她坐在她的茅屋里,闭着眼睛做事,没有人知道她在干什么。另外一个叫作哈山的神秘家跟她在一起,那是一个早晨,太阳渐渐升起,当时的景色非常美,小鸟们在歌唱,树木很高兴再度看到光,整个世界都在庆祝那个早晨。哈山站在那里,他叫着拉比亚:拉比亚,出来!看神的光辉!多么美的一个早晨!拉比亚说:恰恰相反,哈山,你要进来看神本身。我知道那里很美,有创造物的美,但它跟创造者的美相比并不算什么,所以你反而要进来! 我不知道哈山是否了解,但整个故事就是这样。知识向外走,当你向外走时,你可以知道很多东西,但它将会是第二手资料。 科学就是如此,总是二手的,它永远不可能是第一手的,永远不可能有宗教所能有的新鲜。 不论爱因斯坦进入多深,那个深度都是属于外在的,在从它走出来的时候,他不可能感到很新鲜。在爱因斯坦最后的几天里,他也感觉到了,就在他过世之前两三天,有人问他:如果神给你另外一个机会来到这个地球,你会想要成为什么?他说:下一次我不想成为一个科学家,我比较喜欢变成一个修水管的工人。我喜欢过着一种简单而平凡的生活,我想在外面的世界完全不知道我的情况下过日子,我想要默默无闻地过日子,没有人知道有关我的事,因而也不会有人来打扰我。 他在正确的方向上探索,在他所探索的方向上,他随时都可以成为一个佛。 当一个人对外在感到腻烦,就会转入内在,然后他就会关起所有的门和窗户,只在内在休息。 不必由窗户往外看,一个人就能够看到天道。 科学继续去发现很多法则,但它永远无法发珊“那个法则”,“那个法则”就是“道”这个词的意义。P9-11 序言 老子他说 锲而不舍的河流 他,不到大海绝不停流 执着的道中之人 愿意为真理而舍弃利益的人 人生的旅程真的就像一条河流,有时候流到东,有时候流到西,有时候冲到北,有时候降到南,但是不管怎么样,最终的目的是不变的——大海。 带着热情和觉知,深入红尘,享受七情六欲的刺激,几阵滚翻之后,你就会渐渐了解:全然的欲望是到达无欲之路。然后,或许你就可以将同样的热情和觉知转向自己,在自己的身上下功夫。当你进入了这个方向,老子或许可以对你有所帮助,因为老子是生命的代言人,而且透过奥修的诠释,老子的道理更是活了起来。 虔诚地希望奥修的老子,或是老子的奥修,能够启发出你那锲而不舍的灵魂,推你、拉你、踹你、扶你,最重要的,引发你生命的热情和勇气——冲向大海……拖着生命在走似乎不怎么令人惬意…… 本书所讲的内容有很多是非常宝贵的,而且是其他书上所没有讲到的,使我不禁觉得,“道”虽然只有一个,但是它的呈现却是可以非常多样化的。奥修不厌其烦地从各个角度来阐述真理,真是用心良苦,虽然他的“道”本来就是要这样走的,但是他何尝不是为了爱众生而承受一些对他来讲并不需要的肉体之苦?在深深的感谢之余,只有默默地融入“道”之中,跟奥修以及所有宇宙的神性会合。 就我的了解,奥修的“道”横跨世俗面和修道面。“除了生活以外没有其他的神”。我看到有一些奥修的门徒在观念上躲入奥修那多样化的观念,有时候甚至在让人搞不大清楚的说法里,专门挑一些适合自己个性的部分来执着,以奥修的话语作为挡箭牌,以静心作为借口,结果弄得连一般的生活都照顾不好,让外界的人误以为奥修在教人颓废,笔者深不以为然。 奥修虽然崇尚老子的“无为”,那是针对修行面而言的真理。人生还有另外一面——工作。在工作上要有计划,有安排,才能成功。如果在工作上加进静心的质量,掺入求道者的精神和质量,那是很好的,那是工作的助力,不要因为了解奥修在修行面“无为”的真理,就变得没有工作能力,这不是正确的人生。如果说你已经真正彻底放弃物质面的欲求,你已经达到无欲,所以你想将所有的精力都投放在求道面,那当然没话说,但我所看到的是:他们没有勇气去接受社会的考验,不肯吃苦,所以不愿意好好工作,因此潜意识里带着不满足的物质欲望在做静心。 奥修也曾经提过,在“有用”和“无用”之间要取得平衡。 我在一家小庙的墙上看到一则标语:“要修天道,先修人道。”我觉得颇有道理。虔诚地希望,所有钻研奥修之道的人能够在人生的各个方面都有妥善的安排。笑要笑得很全然,哭要哭得很全然,享受时要很全然,静心时要很全然,工作时也要很全然。 书评(媒体评论) 奥修给这个国家和这个世界带来一种眼光,任何人都可以为此感到骄傲,奥修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力量,我要向他顶礼以纪念他给我们的这种力量。 ——印度前总理钱德拉·谢卡尔 我非常高兴,奥修,我们印度的伟大的哲学家,—个以他强有力的哲学在这一生中获得成功的人,知识界很了解他,但是他的思想需要被更多的人进一步地了解。 ——印度前总统吉亚尼·宰尔·辛格 在哲学、艺术和科学的领域里,有一些人是碰巧成了天才人物,而这个世界也很偶然地给了他们荣耀。但奥修是独一无二的、无与伦比的。他是—个以他的存在给这个世界、这个国家带来荣耀的人。 ——著名女诗人、印度议会上院议员阿姆瑞塔·伊瑞蒂姆 在任何领域里,奥修都是一流的。他的思想早已成为国家的瑰宝,而且已经登上国际舞台。 ——印度著名电影音乐导演、作曲家卡尔亚吉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