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一生极其勤奋。他除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外,还自称“平日眼中无书,手中无笔之日绝少”,因而著述极为丰富,据有学者统计,其著述可达二千万字;而著述内容之广博,亦令人惊叹,举凡人文科学的诸多领域如政治学、经济学、哲学、史学、法学、佛学、文学等方面,均有涉及,乃至有人认为,梁启超的著述是近代中国的“百科全书”。翻开本书,重温那份可贵的文化、思想遗产或资源。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梁启超作品精选/现代文学名家作品精选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童秉国 |
出版社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梁启超一生极其勤奋。他除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外,还自称“平日眼中无书,手中无笔之日绝少”,因而著述极为丰富,据有学者统计,其著述可达二千万字;而著述内容之广博,亦令人惊叹,举凡人文科学的诸多领域如政治学、经济学、哲学、史学、法学、佛学、文学等方面,均有涉及,乃至有人认为,梁启超的著述是近代中国的“百科全书”。翻开本书,重温那份可贵的文化、思想遗产或资源。 内容推荐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任甫,号饮冰子,或署饮冰室主人,人称任公,广东新会人,近代中国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思想家、文学家、学者。其一生经历,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戊戌变法前后。梁启超四五岁起接受儒家传统教育,六岁读毕《四书》、《五经》,“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十二岁中秀才,十七岁中举人,自称“自十七岁颇有术于中外强弱之迹”。十八岁时,与同学陈通甫赴广州师从康有为,被康有为“取其所挟持之数百年无用之学更端驳诘,悉举而摧陷廓清之”的气魄所震慑,“一旦尽失其故垒”。从此,梁启超决然舍弃旧学,随康有为学习经世致用之学(今文经学、史学、西学等),并协助康有为教授弟子,鼓吹新学,参与康有为著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的分纂与校勘,从而追随康有为走上了变法维新之路。 1895年4月,在京参加会试的梁启超与康有为一道,悲愤于甲午战败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的《马关条约》,联络一千三百多名会试的举人,上书清廷,力请变法(史称“公车上书”),从而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历史序幕。自此,洋务运动以来不断酝酿的政治改革要求付诸实践。随后,梁启超又协助康有为创建强学会,创办刊物《中外纪闻》,与黄遵宪等创办《时务报》,并发表《变法通议》等大量鼓吹变法的文章,使《时务报》“数月之间销行至万余份”,“举国趋之,如饮狂泉”,成为宣传维新变法的重要阵地,梁启超亦因此声名大震,成为维新变法的主将之一,时人誉称为“康梁”。1897年11月,梁启超赴湖南长沙,任时务学堂总教习,培养维新人才,蔡锷就是其中的学生。1898年初,梁启超人京,随康有为谋划组织保国会;6月,梁启超受光绪召见,被赐六品衔并受命专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事务;6月11日光绪下诏定国事,正式变法。梁启超与康有为等一道,为策划新政做了大量工作;8月,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变法失败,维新志士谭嗣同等六君子遇难,康有为逃亡香港,后到日本,梁启超则于9月乘日本兵舰流亡,并于11月在日本横滨创办《清议报》,随后又创办《新民丛报》、《新小说》等刊物,并游历檀香山、加拿大、新加坡、印度、澳洲等地。这段时期,梁启超仍然坚持保皇的改良主义立场。 第二阶段为辛亥革命前后。大约从1903年起,梁启超因坚持君主立宪的改良主义道路,日益显示出与历史潮流的相悖。此时,孙中山发动的资产阶级革命日趋高涨,于1905年成立了同盟会。对此,梁启超发表《开明专制论》等文,以《新民丛报》为阵地,极力鼓吹君主立宪,反对革命共和,同以《民报》为阵地宣传革命共和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展开了长达三年之久的激烈论战。1907年梁启超又组织政闻社,全力鼓吹并投人“预备立宪”活动。1908年,梁启超参与策划“国会请愿”,组织立宪派四万人上书,要求三年内召开国会实施立宪,并撰文批评清廷在预备立宪上的“欺罔”行为。辛亥革命后的1912年底,流亡十四年的梁启超回国。在此后的七八年内,梁启超仍旧坚持改良主义立场,并先后担任过袁世凯治下北京政府的司法总长、币制局总裁,并参与组织民主党,稍后又在进步党(由统一、共和、民主三党合并而成)任理事。1915年8月,梁启超撰写《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反对袁世凯称帝,并于12月赴云南协助蔡锷发动了讨袁的护国战争。1917年7月,梁启超通电反对张勋复辟,并与支持帝制的康有为决裂,随即与冯国璋、段祺瑞合作,出任段内阁财政总长,并组建了政客集团“研究系”。同年11月,梁启超辞去财政总长职务。自此,梁启超基本结束了政治生涯。 第三个阶段为“五四”时期。1918年12月,梁启超与蒋百里、丁文江、张君劢等人启程赴欧洲,先后游历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瑞士、意大利、德国的20多个名城,并在巴黎写成著名的《欧洲心影录》。1920年3月,梁启超回国,决心放弃政治活动,致力于学术、教育事业。之后,梁启超先后讲学于南开大学、清华学校、东南大学,但主要精力则用于学术研究,先后出版了《清代学术概论》、《墨子学案》、《中国历史研究法》等著作。1925年9月,梁启超受聘为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同时任北京图书馆馆长。1929年1月19日,梁启超病逝于北平协和医院。 梁启超一生极其勤奋。他除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外,还自诩“平日眼中无书,手中无笔之日绝少”,因而著述极为丰富:据有学者统计,其著述可达二千万字;而著述内容之广博,亦令人惊叹,举凡人文科学的诸多领域如政治学、经济学、哲学、史学、法学、社会学、伦理学、经学、佛学、文学(理论批评和诗词、小说、戏剧创作)等方面,均有涉及,乃至有人认为,梁启超的著述是近代中国的“百科全书”。 综观梁启超的著述,有如下几大特色。首先是中学与西学的相互融会而能自成一家。梁启超属于毛泽东所说的中国近代积极向西方资本主义寻求救国救民真理、道路的思想先驱人物。一方面,他广纳西学的有关理论及其观点,其目的在于借它山之石,以观照研究中学,权衡取舍;另一方面,又坚持以中学之眼光和深厚的中学修养,对西学之理论及观点进行批判性的吸取继承(但也由于时代和他自身的局限,在对中学与西学的融会中又不无偏颇或乖谬之处)。梁启超不愧为近代中国尝试融会中学与西学的先驱之一。其次,梁启超的著述具有学理性与实践性紧密结合的可贵品格。梁启超是那种时刻关注中华民族现实与前途命运,具有政治气质的学者,他虽然赞许“为学术而研究学术”的主张,但他的著述中(包括学术性很强的著述),却充溢着对国计民生的关切,对时局世事的褒贬,对民族性格中正面和负面因素的弘扬和批评,对古代思想家们思想精华的阐发,对古今英雄人物崇高精神的颂扬等等,无不蕴含强烈的现实感。再次,梁启超著述之文体、文风独特,自成一家。还是在办《新民丛报》时,梁启超就说他之著文“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检束,学者竞效之,号新文体。……然其文条理明晰,笔锋常代情感,对于读者,别有一种魔力焉。”事实上,梁启超著述总体上也形成了流畅通达,浅显易懂而不乏逻辑性和学理色彩,尖锐泼辣而富于鼓动性的鲜明风格。这种风格当然有利于扩大其著述的影响与传播。 也许正是上述梁启超著述的特色,使他在近代中国的政治、思想、文化领域独树一帜,成为开一代风气并深刻影响了后来一些重要人物的先驱。郭沫若就说过,他不仅“心醉”于梁启超笔下外国的爱国志士和建国英雄,而且高度评价说:“平心而论,梁任公地位在当时确实不失为一个革命家的代表。他是生活在中国封建制度被资本主义冲破了的时候,他负载着时代的使命,标榜自由思想与封建的残垒作战。……二十年前的青少年——换句话说,就是当时有产阶级的兄弟——无论是赞成或反对,可以说没有一个没有受过他的思想或文字的洗礼的。他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有力的言者。”毛泽东青年时代也十分佩服梁启超,对《新民丛报》爱不释手,对梁启超的一些文章读了又读乃至可以背诵。鲁迅著名的改革国民性思想,无疑也有着对梁启超“新民说”以及国民品格弱点的揭露批评的密切继承。 总之,梁启超的著述,作为近代中国社会这一特殊历史时期遗留下来的一份可贵的文化、思想遗产或资源,我们没有理由不重视它。学习研究总结其中的精华,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增添一点助力,也许是可以期望的吧。 编者 目录 梁启超及其著述简介……………………l 政治论文 变法通议(节选)…………………………3 戊戌政变记(节选)………………………17 立宪法议…………………………………150 论政府与人民之权限……………………157 说政策……………………………………163 人权与女权………………………………172 学术论文 论学术之势力左右世界…………………181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节选)……188 中国道德之大原…………………………193 评胡适之《中国哲学史大纲》…………201 科学精神与东西文化……………………219 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227 文学论文 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239 归途(节选)………………………………244 告小说家…………………………………247 情圣杜甫…………………………………250 屈原研究…………………………………265 传记 三十自述…………………………………29l 清代学术概论(节选)……………………298 杂论 少年中国说………………………………307 十种德性相反相成义……………………313 新民说(节选)……………………………322 论中国国民之品格………………………327 吾今后所以报国者………………………332 趣味教育与教育趣味……………………336 教育家的自家田地………………………342 学问之趣味………………………………348 诗词 去国行……………………………………355 读陆放翁集………………………………356 壮别二十六首(选六首)…………………357 书感四首寄星洲寓公仍用前韵…………359 刘荆州……………………………………360 自砺二首…………………………………36l 志未酬……………………………………362 二十世纪太平洋歌………………………363 自题新中国未来记………………………366 爱国歌四章………………………………367 闻英寇云南俄寇伊犁感愤成作…………368 相思树……………………………………369 台湾竹枝词(十首选六首)………………370 满江红……………………………………371 浪淘沙……………………………………372 蝶恋花……………………………………373 贺新郎……………………………………374 金缕曲……………………………………375 鹊桥仙……………………………………376 好事近……………………………………377 试读章节 学问之趣味 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倘若用化学化分“梁启超”这件东西,把里头所含一种原素名叫“趣味”的抽出来,只怕所剩下仅有个0了。我以为: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么,生命便成沙漠,要来何用?中国人见面最喜欢用的一句话:“近来作何消遣?”这句话我听着便讨厌。话里的意思,好像生活得不耐烦了,几十年日子没有法子过,勉强找些事情来消他遣他。一个人若生活于这种状态之下,我劝他不如早日投海!我觉得天下万事万物都有趣味,我只嫌二十四点钟不能扩充到四十八点,不够我享用。我一年到头不肯歇息,问我忙什么?忙的是我的趣味。我以为这便是人生最合理的生活,我常常想运动别人也学我这样生活。 凡属趣味,我一概都承认他是好的。但怎么样才算“趣味”,不能不下一个注脚。我说:“凡一件事都下去不会生出和趣味相反的结果的,这件事便可以为趣味的主体。”赌钱趣味吗?输了怎么样?吃酒趣味吗?病了怎么样?做官趣味吗?没有官做的时候怎么样?……诸如此类,虽然在短时间内像有趣味,结果会闹到俗语说的“没趣一齐来”,所以我们不能承认他是趣味。凡趣味的性质,总要以趣味始以趣味终。所以能为趣味之主体者,类如下列的几项:一、劳作;二、游戏;三、艺术;四、学问。诸君听我这段话,切勿误会以为:我用道德观念来选择趣味。我不问德不德,只问趣不趣。我并不是因为赌钱不道德才排斥赌钱,因为赌钱的本质会闹到没趣,闹到没趣便破坏了我的趣味主义,所以排斥赌钱;我并不是因为学问是道德才提倡学问,因为学问的本质能够以趣味始以趣味终,最合于我的趣味主义条件,所以提倡学问。 学问的趣味,是怎么一回事呢?这句话我不能回答。凡趣味总要自己领略,自己未曾领略得到时,旁人没有法子告诉你。佛典说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问我这水怎样的冷,我便把所有形容词说尽,也形容不出给你听,除非你亲自嗑一口。我这题目——学问之趣味,并不是要说学问如何如何的有趣味,只要如何如何便会尝得着学问的趣味。 诸君要尝学问的趣味吗?据我所经历过的有下列几条路应走: 第一,“无所为”(为读去声):趣味主义最重要的条件是“无所为而为”。凡有所为而为的事,都是以别一件事为目的而以这件事为手段;为达目的起见勉强用手段,目的达到时,手段便抛却。例如学生为毕业证书而做学问,著作家为版权而做学问,这种做法,便是以学问为手段,便是有所为。有所为虽然有时也可以为引起趣味的一种方便,但到趣味真发生时,必定要和“所为者”脱离关系。你问我“为什么做学问”?我便答道:“不为什么”。再问,我便答道:“为学问而学问”;或者答道:“为我的趣味”。诸君切勿以为我这些话掉弄虚机;人类合理的生活本来如此。小孩子为什么游戏?为游戏而游戏;人为什么生活?为生活而生活。为游戏而游戏,游戏便有趣;为体操分数而游戏,游戏便无趣。 第二,不息:“鸦片烟怎样会上瘾?”“天天吃。”“上瘾”这两个字,和“天天”这两个字是离不开的。凡人类的本能,只要那部分阁久了不用,他便会麻木会生锈。十年不跑路,两条腿一定会废了;每天跑一点钟,跑上几个月,一天不得跑时,腿便发痒。人类为理性的动物,“学问欲”原是固有本能之一种;只怕你出了学校便和学问告辞,把所有经管学问的器官一齐打落冷宫,把学问的胃弄坏了,便山珍海味摆在面前也不愿意动筷子。诸君啊!诸君倘若现在从事教育事业或将来想从事教育事业,自然没有问题,很多机会来培养你学问胃口。若是做别的职业呢?我劝你每日除本业正当劳作之外,最少总要腾出一点钟,研究你所嗜好的学问。一点钟哪里不消耗了?千万别要错过,闹成“学问胃弱”的证候,白白自己剥夺了一种人类应享之特权啊! 第三,深入的研究:趣味总是慢慢的来,越引越多;像到吃甘蔗,越往下才越得好处。假如你虽然每天定有一点钟做学问,但不过拿来消遣消遣,不带有研究精神,趣味便引不起来。或者今天研究这样明天研究那样,趣味还是引不起来。趣味总是藏在深处,你想得着,便要人去。这个门穿一穿,那个窗户张一张,再不会看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如何能有趣味?我方才说:“研究你所嗜好的学问”,嗜好两个字很要紧。一个人受过相当的教育之后,无论如何,总有一两门学问和自己脾胃相合,而已经懂得大概可以作加工研究之预备的。请你就选定一门作为终身正业(指从事学者生活的人说)或作为本业劳作以外的副业。(指从事其他职业的人说)不怕范围窄,越窄越便于聚精神;不怕问题难,越难越便于鼓勇气。你只要肯一层一层的往里面追,我保你一定被他引到“欲罢不能”的地步。 第四,找朋友:趣味比方电,越摩擦越出。前两段所说,是靠我本身和学问本身相摩擦;但仍恐怕我本身有时会停摆,发电力便弱了。所以常常要仰赖别人帮助。一个人总要有几位共事的朋友,同时还要有几位共学的朋友。共事的朋友,用来扶持我的职业;共学的朋友和共顽的朋友同一性质,都是用来摩擦我的趣味。这类朋友,能够和我同嗜好一种学问的自然最好,我便和他研究。即或不然——他有他的嗜好,我有我的嗜好,只要彼此都有研究精神,我和他常常在一块或常常通信,便不知不觉把彼此趣味都摩擦出来了。得着一两位这种朋友,便算人生大幸福之一。我想只要你肯找,断不会找不出来。 我说的这四件事,虽然像是老生常谈,但恐怕大多数人都不曾会这样做。唉!世上人多么可怜啊!有这种不假外求不会蚀本不会出毛病的趣味世界,竞自没有几个人肯来享受!古书说的故事“野人献曝”;我是尝冬天晒太阳的滋味尝得舒服透了,不忍一人独享,特地恭恭敬敬的来告诉诸君。诸君或者会欣然采纳吧?但我还有一句话:太阳虽好,总要诸君亲自去晒,旁人却替你晒不来。P.348-351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