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跨文化对话(20辑)
分类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作者 乐黛云//(法)李比雄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跨文化对话》出版至今,在学术思想界、文化读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其第18辑、19辑已在我社出版。本辑集中了一批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中外作者,重点探讨了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文化交流,所论其他专题亦多是跨文化领域、国际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不涉及政治导向问题。《跨文化对话》编委会成员已对稿件进行了初步编辑,文章较为成熟。

内容推荐

本辑《跨文化对话》为庆祝中俄文化年精心组织了一批文章,对三百年来的中俄文化交流作了历史性回顾,展示了我国学者对俄罗斯文化进行研究的最新成果,抒发了几代中国学人与俄罗斯文化结缘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北大李明滨教授的《中俄文化交流三百年》、南大潘知常教授的《爱的审判——帕斯捷尔纳克与他的〈日瓦戈医生〉》,以及翻译家高莽先生的《说说我的俄罗斯情缘》等 。

“海外专递”栏目推出了艾柯的《圣战,激情与理智——关于文化优越性的遐思》一文,从西方人的视角探讨了西方文明应如何理解、包容和接受文化差异的存在这一极具现实性的问题。“圆桌会议”栏目中的四篇文章则涉及当今各国对美国的看法,如德国的霍农教授论及美国的政治现实与历史上中世纪十字军东征之间的关系,伊朗的赛义德阿迈理教授以跨文化威胁论为基础作了一项定性研究,考察了英国穆斯林对美国的认知。本期的“世界文化语境中的中医”也很有特色,论述了中医作为一种跨文化现象的理论特色、传播和实践。

目录

中俄文化年

专 论

现代化视阈中的俄罗斯文化 安启念

百年俄苏文论在中国的历史回望与文化思考 汪介之

俄罗斯思想者

“己”与“异”之协作——时代的必然性(俄)A.H.吉里文

爱的审判——帕斯捷尔纳克与他的《日瓦戈医生》 潘知常

“俄罗斯思想”的文学表达——论别尔嘉耶夫的《俄罗斯思想》 耿海英

盛世的装饰品,末世的缄默者——读舍斯托夫随想 林国华

观象之镜:俄罗斯建构中国形象的自我意识 刘亚丁

沟通之桥

中俄文化交流三百年 李明滨

从误读走向理解——百年中国普希金研究回眸 张铁夫

诗神的沦落──中俄诗学中的文体流变论 方汉文

俄国白银时代现代主义诗歌在中国 曾思艺

托尔斯泰与中国思想 吴泽霖

俄罗斯文学与我

说说我的俄罗斯情缘 高莽

俄语曾扩大了我的诗歌视野 孙绳武

在俄罗斯感悟戏剧 查明哲

我的回忆 李延龄

我眼中的俄罗斯文学和电影 蔡骏

我和俄罗斯文化 孔源

海外专递

圣战,激情与理智——关于文化优越性的遐思 (意)安伯托 艾柯

现代古希腊哲学专家和佛教学家论叔本华 (印度)帕萨蒂卡比丘

圆桌会议

美国十字军的历史、文化与政治 (德) 阿尔弗雷德 霍农

美国主义与反美主义的跨文化研究 (伊朗)赛义德 阿迈理

美国反对世界《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原因初析 关世杰

“谓人不己若者亡”——浅析美国“新十字军远征”情结中的文化傲慢心态及其危害 张洪波

对话

走向学科自觉的中外文学关系史研究 钱林森、周宁

诗歌、翻译、杂志 米歇尔 德吉、李金佳

世界文化语境中的中医

跨文化的中医——对法国社会的一次人类学研究尝试 (法)贺霆

再论中医与西医 周桂钿

认知中医——论中医学之特色 江幼李

纪念贝克特诞生100周年

《等待戈多》与当代中国话剧 罗 湉

要籍时评

大学之道与文化的换位阐释——读《跨文化对话》第19辑 周文彬

试读章节

文化和人一样是有生命的。它是历史的产物,是人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以及思维方式的积淀。历史在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按照唯物史观的说法,必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他们的文化也必然在对已有文化继承、超越的基础上有所变化和发展。这是就一般情况而言的,俄罗斯文化的情况有所不同。

有俄罗斯人就有俄罗斯文化,广义的俄罗斯文化与俄罗斯历史一样源远流长。但我们通常所说的俄罗斯文化,是指那种与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柴可夫斯基等艺术巨匠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对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因而为全世界所关注与称赞的文化。这样的俄罗斯文化并非古已有之,它是俄罗斯社会现代化的产物,产生于俄罗斯的现代化进程之中。由于俄罗斯是一个后发展国家,它的现代化是在西方国家的强烈影响下进行的,并不是一个独立的过程,因此它的文化发展也表现出许多与众不同的特点。西方文化对俄罗斯的冲击是决定俄罗斯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离开与西方国家的相互作用,不可能理解俄罗斯的现代化,也不可能理解俄罗斯文化。

一、俄罗斯的现代化运动造就了俄罗斯文化

按照别尔嘉耶夫在《俄罗斯思想》中的说法,间断性是俄罗斯历史的特点之一。他把俄罗斯历史分为五个并无明显有机联系的时期:基辅时期的俄罗斯、蒙古人统治下的俄罗斯、莫斯科俄罗斯、彼得改革后的俄罗斯与苏联时期的俄罗斯。这种说法为许多人接受,但实际上并不可取。因为它囿于俄罗斯历史的现象,过于强调不同时期的区别而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彼得改革后的俄罗斯和苏联时期的俄罗斯只是俄罗斯现代化进程中的不同阶段,二者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事实上,从18世纪初彼得改革直到今天,俄罗斯经历了十二月党人起义、农奴制改革、民粹派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戈尔巴乔夫、叶利钦改革,变化之多、速度之快令人眼花缭乱,但所有这些变化都贯穿一条主线,即俄罗斯社会的现代化。这是三个多世纪来俄罗斯历史的中心问题,是理解这一阶段俄罗斯历史的关键。

值得注意的是,彼得改革不是俄罗斯社会自然发展的产物,它是俄罗斯这个后发展国家在“落后挨打”的压力下不得不进行的,或者说是西方国家强加在俄罗斯身上的,西方国家是俄罗斯现代化的推动者、引导者和主要参照系。这一重要事实使得俄罗斯社会的现代化表现出三个重要的特点。

第一,文化变革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特别突出的作用。自彼得改革以来直至今天的三百年问,俄罗斯的现代化始终是由自上而下发动的改革推动的,因而社会上层思想观念的变化至关重要。在18世纪,沙皇彼得和叶卡捷琳娜二世发动改革,是因为他们本身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从而对俄罗斯的落后和如何改革有了深刻的认识——彼得曾经作为留学生在英、法、荷兰等国学习;叶卡捷琳娜本来就是德国人,生长在德国,成为沙皇后仍自称伏尔泰的女弟子。俄罗斯第一个知识分子A.H.拉吉舍夫、十二月党人、第一个社会主义者赫尔岑、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乃至19世纪70年代社会革命的主角民粹党人,都是因为在已经改变了的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并进一步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而推动社会革命的。

第二,与以上特点有关,俄罗斯的现代化表现为社会先进分子,主要是先进知识分子,发动的一场又一场的“战争”。现代化即工业化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社会变化。在俄罗斯,现代化不是自身生产力发展造成的自然结果,而是由深受西方影响的社会上层推动的。除了沙皇本人发动的几次改革以外,推动俄罗斯社会变革的主要是接受了西方文化的知识分子。他们要把自己在西方文化影响下制定的关于俄罗斯未来的“蓝图”强行变为现实,不仅沙皇的专制统治要推翻,俄罗斯社会和广大民众都成为他们的改造对象。一波又一波的反对沙皇制度的社会革命,民粹派的“到民间去”,布尔什维克政权对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广泛开展的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实际上都是少数社会先进分子发动的“战争”。戈尔巴乔夫以“民主人道的社会主义”为目标的改革,叶利钦的全盘西化,也是如此。

第三,上述情况必然引起具有前现代色彩的俄罗斯原有文化的反抗,造成剧烈的文化冲突。俄罗斯与西方国家之间的文化冲突伴随俄罗斯现代化的全部过程,是它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已经启动的现代化以其自身的逻辑要把俄罗斯拖上西方化的道路,同时要以西方文化改造俄罗斯人的灵魂。它造成俄罗斯社会的分裂。在现代化已经触及的领域,一些人通过现代化带来的新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接受了西方文化,也有人在与俄罗斯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对比中成为西化派,他们看到的主要是西方文化的积极的一面;在现代化尚未触及的领域,例如广大农村地区,人们仍然生活在传统之中,因而一些人拒斥西方文化,看到的更多的是西方文化的消极面。文化冲突往往在社会发展方向的选择上表现出来。俄罗斯向何处去?东方还是西方?白19世纪以来一直是俄罗斯人最重大、最激烈的争论话题。

我们所说的俄罗斯文化,正是在这种紧张激烈的文化冲突中形成的。

文化冲突促使俄罗斯民族的自我意识逐步觉醒。人总是在和他人的比较中认识自己的。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俄罗斯人开始对自己传统文化的长处与短处进行思考,开始把它与西方文化加以比较。19世纪30年代,哲学取代诗歌成为大家关注的中心,知识分子们围绕应该走彼得的道路还是应该回到彼得改革以前的莫斯科俄罗斯展开激烈争论。人所共知,在争论中分化出了“西欧派”和“斯拉夫派”两个对立的派别。斯拉夫派并不否认西方文化的重大意义,他们把西方称为“充满奇迹的国家”,把自己的刊物命名为《欧洲人》,但更多地是强调俄罗斯与西方的不同。他们是俄罗斯文化自觉的主要代表。1848年的欧洲革命给了向往西方先进文明的西欧派巨大的震撼。著名西欧主义者赫尔岑,在欧洲目睹了革命的残酷和无产阶级的愚昧;与此同时,资本家、工人,乃至社会主义者身上的庸俗的市侩习气,阶级斗争的残酷以及社会道德的沦丧,给他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许多人和他一样因此而产生了对西方社会和西方文化的巨大失望。这种失望使得俄罗斯知识分子对自己文化传统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西方文化的长处与短处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政治上,他们开始探索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产生了民粹派运动;在思想上,从陀思妥耶夫斯基和索洛维约夫开始,积极寻求对斯拉夫主义和西欧主义的综合,开始自觉建构既非俄罗斯东正教传统又与西方文化不同的新的俄罗斯文化。P3-5

序言

中俄交往三百余年,负面和正面的影响都十分深远。值此中俄文化年,我们特约请李明滨教授写了《中俄文化交流三百年》、汪介之教授写了《百年俄苏文论在中国的历史回望与文化思考》,对中俄文化交流作了较全面的历史回顾。《现代化视阈中的俄罗斯文化》和《爱的审判——帕斯捷尔纳克与他的(日瓦戈医生)》以及俄罗斯思想者的一组文章显示了当前我国学者对俄罗斯文化研究的最新水平。高莽先生的《说说我的俄罗斯情缘》则以情文并茂的散文形式抒写了一个中国知识分子与俄国文化结缘的一生。

过去,在研究不同文化共存的过程中,常见一个悖论,即承认各种文化都有存在的理由,那么,文化有没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呢7文化相对主义又错在哪里呢?安伯托·艾柯的《圣战,激情与理智——关于文化优越性的遐思》对此作了很好的分析。他谈论了几个世纪以来,一切使世界血流成河的战争都是由于人们情绪;中动,过于简单地投入了对立双方的阵营所致,这根本是由于对文化差异的不能理解和不能容忍。他认为人类彼此之间的差异很大,正是这种多样性构成了丰富性的源泉。但人们赞同文化的差异并存时,也必须承认人们都有一个无法放弃的价值系统,用来判断一种文化是否优于另一种文化。这判断标准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因此,近年成立了一个叫做“跨文化”(Transcultura)的国际组织,致力于建设一门叫做“转换人类学”(anthropologle alternatlve)的学科来专门研究它。

本期圆桌会议着重讨论了当前人们对美国的看法。德国的阿尔弗雷德·霍农教授的文章论述了涉及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世界宗教领域的“十字军观念”的复活;伊朗的赛义德·阿迈理教授则重点考察了英国穆斯林对美国的看法,这些都是我们过去较少涉及的话题。

《跨文化对话》第三期曾发表著名中医师陈可冀院士和王一方先生的对话:《叩问命门——“五四”以来传统中医的命运与选择》,引起读者广泛关注:第十期又发表了周桂钿教授的《医学、西医与中医》。目前,中国哲学史学会所属中医哲学委员会即将成立,这无疑是集中研究中医理论的一个可喜的开始。本期特邀请中医科学院国际著名中医师江幼李教授,从中医传统理论来论述中医学之特色,说明发扬发展中医学理论正是中华民族对世界应有的贡献。本期还发表了法国人类学博士贺霆先生关于中医在法国民间广泛流传的文化学考察。从他的论述中可以看出中医,特别是针灸、推拿、养气、太极等已成为一种突出的跨文化现象,在法国生根,并广为传播,其理论和实践都十分值得进一步研究。

书评(媒体评论)

西方文明谈论最多的价值问题之一,就是差异接受问题……如何教育人们接受差异呢?……起初,教育者们决定不跟孩子讲历史,肯定地告诉他们,我们都是平等的。但是孩子们很清楚,他们的某些邻居和同学与他们是不同的,他们的肤色不同,眼睛不同,头发也有直有卷,他们吃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他们不用初领圣体。仅仅告诉他们,大家都是上帝的孩子,这是不够的……应该告诉孩子们,人类彼此之间的差异是很大的,应该向他们解释清楚,人类的差异在什么地方,然后再告诉他们,这种多样性可以构成丰富性的源泉。

——[意]安伯托·艾柯:《圣战,激情与理智——关于文化优越性的遐思》

俄罗斯文化鄙视斤斤计较物质利益的小市民,把人、人的个性、自由、精神需要看得高于一切,以拯救人类建立实现了社会公正并以爱的纽带化解~切仇恨的大同世界为己任。这是一种充满贵族精神的文化。抽象地讲,它毫无疑问是很高尚的。但是,在它的感召鼓舞下发动的民粹派革命失败了,以它的变形——列宁主义——为指导…’进行的布尔什维克试验也失败了;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国家解体,经济崩溃,人民生活水平一落千丈,同样失败了…·今天的俄罗斯文化处境尴尬……但是如果站在全人类的角度来看,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来看,俄罗斯文化又的确是十分高尚的、可贵的。因为它关怀全人类的命运,代表了全人类的利益,符合了正在走向后现代社会的人类历史发展的需要,为人类走出生存困境提供了许多十分宝贵的思想资源。

——安启念:《现代化视域中的俄罗斯文化》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9 1: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