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哲学精神与现时代》以中西、古今的文化交融为背景,着力探索中国传统哲学的根本精神及其现代境遇,主体内容分为五部分,前四部分分别从终极探求、伦理规范、政治哲学、知识与德性等方面阐发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理念及其现代意义,最后一部分则梳理了中国传统哲学在现代语境下转型与创生的几个典型个案。本书由李祥俊著。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传统哲学精神与现时代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李祥俊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传统哲学精神与现时代》以中西、古今的文化交融为背景,着力探索中国传统哲学的根本精神及其现代境遇,主体内容分为五部分,前四部分分别从终极探求、伦理规范、政治哲学、知识与德性等方面阐发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理念及其现代意义,最后一部分则梳理了中国传统哲学在现代语境下转型与创生的几个典型个案。本书由李祥俊著。 内容推荐 中国传统哲学是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有着自身独特的问题意识、价值理想、话语系统、理论体系和学术传承,而在近现代的历史进程中正发生着剧烈的变化。《中国传统哲学精神与现时代》以中西、古今的文化交融为背景,着力探索中国传统哲学的根本精神及其现代境遇,主体内容分为五部分,前四部分分别从终极探求、伦理规范、政治哲学、知识与德性等方面阐发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理念及其现代意义,最后一部分则梳理了中国传统哲学在现代语境下转型与创生的几个典型个案。《中国传统哲学精神与现时代》关于中国传统哲学终极探求、儒学差异思想、儒学知识化维度及儒学道德涵养论等的论述,集中体现出中国传统哲学的根本精神、思想特色与现代意义,在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诠释与现代转化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本书由李祥俊著。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终极探求与差异存在 一 本体论与中国哲学的终极探求 1.中国哲学的合法性危机与本体论问题 2.中国哲学的终极探求及其理论特色 3.本体论与中国哲学的发展 二 儒学差异思想阐微 1.差异和谐的人伦观 2.差异一统的天下观 3.差异一体的自然观 4.差异本体论 三 庄子的多元主义思想 1.以性多元论消解道一元论 2.多元论基础上的真理观 3.多元论视野下的一多、群己关系 第二章 伦理谱系与自我认同 一 儒学的人伦关系规范与自我认同 1.自我对儒学人伦关系规范的认同 2.儒学人伦关系规范中的自我地位认同 3.儒学人伦关系规范中的自我德性认同 4.人伦关系规范优先与自我定位意识 5.儒学入伦关系规范中自我认同的反思 二 儒学人伦原则的现代开展 1.儒学人伦的根本原则 2.儒学人伦传统的近现代境遇 3.推进儒学人伦原则当代开展的思考 三 儒学人与自然关系论探析 1.天人之际与人物之辨 2.差异一体 3.爱之有序,用之有度 4.成己成物,参赞天地化育 5.知有本末 第三章 民本、礼治与社会公正 一 中国传统民本论中的民权思想 1.民众是君主、官吏权力的来源 2.为民服务是君臣的职责 3.民众对于暴君、昏官具有革命权 4.政治行为要接受民众舆论监督 二 中国传统民本论中的利民措施 1.发展生产、重农抑商 2.抑制兼并、爱惜民力 3.节制用度、减轻赋役 4.整顿吏治 三 纲常与中国传统政治 1.纲常存在的社会基础 2.纲常的政治作用 3.传统政治中的纲常影响 四 儒家的“均富”思想 1.儒家“均富”思想的理论演进 2.儒家“均富”思想的实践途径 3.儒家“均富”思想的价值追求 4.儒家“均富”思想的当代意义 五 儒家礼学的现实困境与当代开展 1.儒家礼学体用论阐微 2.近现代儒家礼学现实困境反思 3.儒家礼学当代开展的构想 第四章 知识增进与德性涵养 一 儒家经学与中国传统政治 1.儒家经书概论 2.儒家经学的历史演进 3.儒家经学与中国传统政治 二 先秦儒家道论与汉代经学的兴起 1.孔孟之道的实践精神 2.荀子道论的知识化倾向 3.《易传》的道、意、言关系论 4.董仲舒的名号论与辞指论 三 为道与为学:儒家经学演进的内在张力 1.儒家经学中为道与为学的意义分疏 2.儒家经学为道与为学关系的历史演进 3.近现代儒家经学为道与为学关系的建构 4.为道与为学关系的重构与儒家经学的当代开展 四 儒学的知识化维度及其当代开展 1.儒学的知识化维度及其历史发展 2.儒学知识形态的内涵及其现代境遇 3.从知识化维度看儒学的当代发展 五 言意之辨新诠 1.意不可言传与不言之言 2.立象以尽意与以意逆志 3.得意忘言与欲辨已忘言 4.言尽意、言不尽意与意不尽言 六 儒学道德涵养论的思想内涵与现实意义 1.儒学道德涵养论的历史演进 2.儒学心性情论模式下的道德涵养 3.儒学道德涵养的实质内容及相关问题 4.儒学道德涵养论的现实意义 第五章 现代语境中的传统转生 一 近现代儒学仁、礼关系论反思 1.抽象继承法与仁体礼用 2.内圣开出新外王与仁体新用 3.政治儒学与仁礼分立 4.道德实践基础上的仁、礼互为体用 二 新时期“斗争哲学”的解构与转生 1.“斗争哲学”的理论探源 2.新时期“斗争哲学”的解构之思 3.对立统一与差异一体 4.时代精神与哲学观念的变革 三 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 1.中国哲学学科创制的内在矛盾与自我修正 2.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的论辩过程 3.中国传统有无哲学 4.20世纪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批判反思 5.20世纪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发展的批判反思 6.超越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的探索 7.关于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的思考 四 从亮色到底色: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化指向 1.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深层意蕴 2.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途径 3.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借鉴 4.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终极指向 主要参考文献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