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招 饮水莫过量,防止水中毒
在一般人印象里,多喝水似乎是好事,事实上过量饮水,可能会导致“水中毒”。
夏天的一个周末,小明和几个伙伴相约去爬山。刚上山,爱出汗的小明就汗流浃背了。一路上,小明只是咕咚咕咚地喝水,不停地出汗,不停地喝水……临近中午,小明突然感到无力、头痛,接着开始恶心、呕吐,同伴们慌忙将神志不清的他送到医院。医生诊断后认为,小明是因为喝水过多中毒了。
水是人体必不可少的物质,人体的正常运转都是在水的参与下才完成的,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活动。比如说,营养物质要先溶入水才能随血液循环,或者被细胞吸收,代谢产物需要溶入水才能被排出体外。我们平时也常被提醒要多喝水。那么,为什么水喝多了反而会中毒呢?
“水中毒”的原因跟人体的盐分丢失有关。因为人在大量出汗以后,不仅丢失了水分,同时也丢失了不少盐分。出汗后如果一次喝进大量白开水而不补充盐分,水分经胃肠吸收后,又经过出汗排出体外,随着出汗又失去一些盐分。这样,血液中的盐分就越来越少,吸水能力随之降低,一些水分就会很快被吸收到组织细胞内,使细胞水肿,人就会感觉头晕、眼花、口渴等,严重的还会影响大脑的功能,突然昏倒,这就是“水中毒”的症状了。另外,喝多了水,会增加血液循环特别是心脏的负担,也会增加肾脏的负担。
人每天喝多少水才算合适呢?据科学实验,成人每天要喝1500毫升~2000毫升,相当于6杯一8杯水,儿童为500毫升~1000毫升(2—3杯)。要分次饮用。
运用正确的方法保护自己:
防止“水中毒”的办法很简单,应掌握正确的喝水方法。人在大量出汗后感到口渴,并不完全是体内缺水,而是唾液量少而稠,嘴里发黏,咽喉干燥所致。正确的喝水方法是:
1.先用水漱漱口,润湿口腔和咽喉,然后喝少量的水,停一会儿,再喝一些,这样分几次喝,就不会因“水中毒”而损害健康了。
2.另外,大量出汗后,及时补充含盐的饮料或淡盐水,也是正确的饮水方法。若不习惯于喝含盐饮料,则应将菜炒咸一点食用。
3.要主动饮水,即在没感到渴时就要喝水,而不是一次大量喝水。有关科学研究表明,人体有个“报警机构”,当体内缺水时就有口渴感。因此,到口渴时才饮水就已经迟了,为了保持体内有适量的水分,即使不渴,也要分次少量饮水,这样才不至于“水中毒”。
发生水中毒后应该怎么办呢?一般来说,轻度水中毒只要限制给水,一段时间以后就可以自行恢复。严重者就要就医了。
特别提醒:
除了不能过量饮水外,以下六种水也不能喝,否则也会引起中毒:
1.生水
生水有各种各样的对人体有害的细菌、病毒和人畜共患的寄生虫。喝了生水,很容易引起急性胃肠炎、病毒性肝炎、伤寒、痢疾及寄生虫感染。特别是现今大小河道、水库、井水都不同程度地遭受工厂废液、生活废水、农药残余等污染,喝生水更易引起疾病。
2.老化水
就是长时间贮存不动的水,俗称“死水”。常饮这种水,对未成年人来说,会使细胞新陈代谢明显减慢,影响身体生长发育;中老年人则会加速衰老;许多地方食道癌、胃癌发病率日益增高,据医学家们研究,可能与长期饮用老化水有关。有关资料表明,老化水中的有毒物质,会随着水贮存时间增加而增加。 3.千滚水
就是在炉上沸腾了一夜或很长时间的水,还有电热水器中反复煮沸的水。这种水因煮的时间过久,水中不发挥性物质,如钙、镁等重金属成分和亚硝酸盐含量很高。久饮这种水,会干扰人的胃肠功能,出现暂时腹泻、腹胀;有毒的亚硝酸盐,还会造成机体缺氧,严重者会昏迷惊厥,甚至死亡。
4.蒸锅水
蒸锅水就是蒸馒头等剩锅水,特别是经过多次反复使用的蒸锅水,亚硝酸盐浓度很高。常饮这种水,或用这种水熬稀饭,会引起亚硝酸盐中毒;水垢经常随水进入人体,还会引起消化、神经、泌尿和造血系统病变,甚至引起早衰。
5.不开的水
人们饮用的自来水,都是经氯化消毒灭菌处理过的。氯处理过的水中可分离出13种有害物质,其中卤化烃、氯仿还具有致癌、致畸作用。当水温达到90摄氏度时,卤代烃含量由原来的每公斤53微克上升到177微克,超过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的2倍。专家指出,喝未煮沸的水,患膀胱癌、直肠癌的可能性增加21%—38%。当水温达到100℃,这两种有害物质会随蒸气蒸发而大大减少,如继续沸腾3分钟,则饮用安全。
6.重新煮开的水
有人习惯把热水瓶中的剩余温开水,重新烧开再饮,目的是节水、节煤(气)、节时。但这种“节约”不足取。因为水烧了又烧,使水分再次蒸发,亚硝酸盐会升高,常喝这种水,亚硝酸盐会在体内积聚,引起中毒。
若发现有人中毒可立即喂人大量豆浆,使胃中的盐卤与豆浆发生作用,生成豆腐,以解除盐卤的毒性。如果没有豆浆时,先灌入米汤,再灌入温开水,用手指刺激患者的咽后壁,进行催吐洗胃,反复数次。病情严重者应立即送医院进行抢救。
P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