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人的青春档案,幸存者的大院往事!整整一代人的青春档案,一代青春幸存者的回忆和追悼。
本书改编自叶京导演的同名电视剧,灵感来自王朔小说《玩的就是心跳》,因其对北京大院孩子的生动描摹,刚一播出就受到了一大批粉丝的追捧,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被誉为“电视剧版的《阳光灿烂的日子》。
书中有配有多幅精彩剧照、还有叶京自己的老照片,以及“青春词解”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
分类 | |
作者 | 叶京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一代人的青春档案,幸存者的大院往事!整整一代人的青春档案,一代青春幸存者的回忆和追悼。 本书改编自叶京导演的同名电视剧,灵感来自王朔小说《玩的就是心跳》,因其对北京大院孩子的生动描摹,刚一播出就受到了一大批粉丝的追捧,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被誉为“电视剧版的《阳光灿烂的日子》。 书中有配有多幅精彩剧照、还有叶京自己的老照片,以及“青春词解”等。 内容推荐 该书讲述的是主人公方言及其伙伴高洋、高晋兄弟,以及许逊、卓越、汪若海、冯裤子等一批出生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生长在北京某军队大院的孩子们所共同经历的特殊年代的青春往事——公共厕所里恶作剧,公共浴池里瞎折腾,什刹海冰场上追女孩,莫斯科餐厅里耍豪情,劳改农场被教育,碴架、碴舞、当兵、下海,被骗,年少的轻狂,青春的残酷,唯一不变的是友情的深挚和爱情的纯真…… 作者叶京,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但如果说道《甲方乙方》中那个把全村的鸡都吃光了的大款,想必你不会陌生。那个在村头苦盼奔驰的大款,就是叶京。叶京和著名作家王朔是“发儿小”,一块儿长大的朋友,从小和王朔在一个大院长大、比王朔大一届。 试读章节 李白玲家在东城区某胡同的一个古色古香的四合院里,李白玲自己单独住在后院。李白玲掏钥匙开门进院,方言和冯裤子跟在后面。 方言(小声问冯裤子)你来过这吗? 冯裤子 (显然对这里很熟)我们和高洋有段时间天天泡 在李白玲家。 方言在这刷过夜吗? 冯裤子没有,她从来不让我们在这过夜。 李白玲(在前面开里屋门)你们俩干嘛呢?快点呀。 方言(快步过来)哎,你爸你妈呢? 李白玲打听那么多干嘛,这是军事秘密。 冯裤子她爹她妈不住这,就在前面那个院。 方言(问李白玲)那你爸你妈他们不过这边来呀? 方言和冯裤子跟着她进屋,李白玲拉亮了灯,没等李白玲回答方言,冯裤子抢先说。 冯裤子她爹她妈长期在外地,且回不来呢。 方言(埋怨地)你怎么什么都知道呀? 李白玲进了厕所,冯裤子懒洋洋地靠在沙发上,故意冲着方言打了个臭酒嗝。 方言(用手扇)真臭,你从来不刷牙吧? 冯裤子 (朝厕所喊)李白玲,我饿了,你这有什么吃的 吗? 李白玲(从厕所出来)你怎么老爱饿呀,今天在老莫就 你吃的最多。 冯裤子别提了,哥们儿今天跟老莫吃的那点东西全吐 澡堂子里了。 李白玲你自己去胡同口的馄饨铺买去吧。 李白玲掏出五块钱给冯裤子,冯裤子没接。 冯裤子你怎么不让方言去? 方言废话,我又不饿。 冯裤子方言,就冲我今天晚上救了你和李白玲,你也 应该为我跑一趟。 李白玲那倒是。 方言(不耐烦地)你怎么那么多毛病呀。 方言站起来,李白玲给他钱,他没接。 方言我这有,干脆咱们一起去吃得了,我也有点饿 了。 李白玲我不饿,你们俩去吧。 冯裤子哎哟,方言,你怎么学得这么罗嗦呀?你就快 去吧,啊。 方言你才哕嗦呢,冯裤子,你是不是想找一借口把我 给支开呀? 冯裤子哎哟,你可真逗,我干嘛要把你支开呀? 方言废话,你那点阴暗心理我比谁都清楚。 冯裤子谁心里阴暗了?噢,我让你帮我买碗馄饨我心 里就阴暗了? 方言那你自己为什么不去呀? 冯裤子哎哟喂,这都是什么人呀,好好好,我自己去 吃行了吧。 冯裤子起身拿起军大衣朝外走,走半截又停住了。 冯裤子呆会我吃完就不回来了,方言,这下可满足你 的阴暗心理了吧? 方言你丫说什么呢? 李白玲 (去拉方言)哎呀,你们这是干什么呀?我不明 白了,不就为吃个馄饨吗,怎么就和阴暗不阴暗的瞎联 系呀,其实大家心里都挺光明的,谁跟谁阴暗呀。 方言哎呀,你不懂。 冯裤子我也没弄懂。 方言冯裤子,你装什么傻呀! 李白玲(急了)哎呀,都别说了。你们俩在这等着,我 去给你们买行了吧。 李白玲拿起围脖往外走,冯裤子拦住她…… 冯裤子算了,还是我去吧,我这人向来就是谦让的命,苦啊。 方言你少装可怜。 冯裤子(平心静气地)我没装,我本来就命苦。李白玲 你歇着吧,我马上就回来。 方言不屑地吧唧一下嘴,刚想说什么…… 冯裤子(温和地)方言,刚才都是我不好,对不起啊。 我这就把馄饨给你买回来。哎,对了,你想吃几碗呀? (方言不吭声,乜斜他)三碗够吗? 方言(苦笑)哎哟喂,我不吃。 冯裤子你就别生气了,真的,我是诚心诚意的问你。 李白玲就是的,人家冯裤子都给你赔礼道歉了,别生 气了啊。 方言谁生气了?我没他那么高尚。 冯裤子不管你怎么误解我,我反正会用实际行动证明 给你看,早晚你会了解我的。(冯裤子开门要走) 方言不许给我买啊。 李白玲哎呀,你这人真小气。不至于吧? 方言抬腿就走,走到门口,冯裤子挡住他的去路。 冯裤子方言,你要是现在走了,就说明你永远不会原 谅我了。 方言你让开。 李白玲冯裤子,你让他走,我真看错人了。 方言我也看错了人。 冯裤子(抓住方言手)方言,我求你了,别走,真的, 哥们儿离不开你。 冯裤子的眼里有泪光闪烁,他真诚地看着方言。 方言(回避他的目光)你,你真是这样想的? 冯裤子(激动地)我可以把心掏出来给你看。 方言 (低头发现他的两手在抖)你先放开我好吗? 冯裤子(抓住方言的手不松)你不原谅我,我就不放。 方言 (闪烁其词地)哎呀,其实咱俩本来就不存在谁 原不原谅谁。 冯裤子方言,我知道你从小到大一直看不起我,可我 心里最佩服的就是你。 方言没有,真的没有。 冯裤子 (突然失声痛哭起来)你要是还不原谅我,我就 磕死在你面前。 方言(抱住他)冯裤子,我真没想到你这么重情义, 我……我永远是你的好兄弟。 方言和冯裤子抱头痛哭。 冯裤子我对不起你……方言…… 方言是我对不起你……冯裤子…… 李白玲(也被感动得哭了)哎呀,看你们俩把我都感动 了,我真羡慕你们,你们要是老能这样该多好啊。你们 俩先在这推心置腹地谈心,我去给你们买馄饨。 冯裤子(一边揩泪)你多穿点,外面冷。 方言(倏然站起)还是我去吧。 方言抢在李白玲前面快步跑了出去。 冯裤子方言,要不然我陪你一起去吧? 李白玲真应该你陪他去,方言不认识路。 冯裤子没事,方言多聪明呀。 冯裤子很快恢复了常态,他往厕所走。 李白玲发现方言没穿大衣,她把大衣挂在门后。 李白玲(自言自语地)外面起风了,方言忘穿大衣了。 冯裤子 (在厕所洗脸)白玲,我刚才是不是特丢人呀? 李白玲没有,我觉得挺感人的。 冯裤子(从厕所出来)你觉得我这人真诚吗? 李白玲我发现你对朋友特真诚,他们老欺负你,你从 来不跟他们计较,你有时候真是挺可爱的。 冯裤子(神情恍惚地)真的? 李白玲真的,不骗你…… 李白玲一转身愣住了,冯裤子已经跪在她身后热泪盈眶地看着她。 李白玲(惊讶地)你这是怎么啦? 冯裤子(哆哆嗦嗦地)我……我真不知道该跟你怎么说好。 李白玲(去拉他)你别这样好不好,事情都过去了,方 言不是也原谅你了吗? 冯裤子 (拒绝起来)可你还没原谅我。 李白玲你本来也没做什么对不起我的事,我原谅你什么呀? 冯裤子可我现在就要做对不起你的事了。 李白玲哎呀,你快起来吧,别开玩笑了。 李白玲刚要拽冯裤子,冯裤子突然把她抱住了。 李白玲(不知所措地)你,你这是怎么啦? 冯裤子(亲吻她头发)我喜欢你好长时间了。 李白玲(半推半就地)不会吧。 冯裤子真的。我向毛主席保证。(冯裤子的眼泪又流了 下来) 李白玲你快起来,一会方言就回来了。 冯裤子你不答应我就不起来。 李白玲我答应你什么呀? 冯裤子答应和我交朋友。 李白玲咱们不早就是朋友了吗? 冯裤子我喜欢死你了。 冯裤子突然不顾一切地把李白玲按在沙发上,李白玲奋力挣扎着,她无意中发现窗户有个人影晃动…… 李白玲谁呀?你快起来,有人。 冯裤子狼狈不堪地爬起来,一边整理衣装一边看窗外。 冯裤子哪儿有人呀? 李白玲真讨厌,你也不管我愿不愿意就胡来,这要是 让人家知道了还得了。 冯裤子你不会说出去吧? 李白玲我还怕你张扬出去呢。(想起什么)噢,我明白 了,难怪刚才方言说你心理特阴暗呢。 冯裤子和李白玲听到方言哼着《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从外面回来……方言进屋时,冯裤子已经若无其事地坐在沙发上,李白玲在厕所对着镜子梳头。 冯裤子哎哟,怎么那么半天呀?我还说怕你迷路去找 你呢。 方言你幸亏没去,我跑遍了这附近,所有铺子都关 门了。(冻得原地直跺脚,他瞟了眼厕所的李白玲)冻死 我了,李白玲呢? 冯裤子快坐下暖和暖和。 方言(客气地)对不起啊,让你挨饿了。 冯裤子应该是我对不起你,让你受冻白跑一趟。 李白玲(从厕所出来有些不自在)你怎么也不多穿点 呀?快到我那屋暖和去。 李白玲拉着哆哆嗦嗦的方言进里屋。李白玲的卧室有一张大床,床头上挂着一张毛主席检阅红卫兵的相片。床头柜上放着一张李白玲手持红宝书,站在天安门前傻笑的照片。床头柜的上方挂着一把日本军刀。 李白玲(拉着方言进屋)快,快点上床。 方言看着墙上的日本军刀,他伸手摘下来爱不释手地欣赏着。 方言这是你的? 李白玲是我爸爸当年在战场上缴获日本鬼子的。你快 脱鞋上床吧。 李白玲把刀拿过去挂回墙上。 方言我身上可脏。 李白玲哪儿那么多讲究呀。 李白玲去脱方言的鞋。 方言我自己来。 方言脱下懒汉鞋勉强上床,李白玲给方言盖上被子,方言缩在被窝里打了个冷战。 李白玲(摸他的头)呀,你发高烧了。 方言没事。 李白玲我去给你找感冒药。 方言(拉住她)不用了。 李白玲抬眼看方言,方言正含情脉脉地看着她,李白玲掩饰着要抽身离去。 方言别走。 方言的脸慢慢凑近她,李白玲似乎在期待着他,就在他俩要接吻时,冯裤子出现在卧室门口。 冯裤子 (若无其事地)方言感冒啦?厉害吗? 方言和李白玲迅速分开,恢复常态。 李白玲烧得挺厉害的,我去给你找药啊。 冯裤子要不然我陪方言上医院吧。 方言不用了,我睡一觉就好了。 冯裤子那你就安心睡吧。 李白玲有些恋恋不合地看方言。 冯裤子(拽李白玲)让列宁同志睡吧,别打搅列宁同志 了,列宁同志明天还要参加彼得堡党中央会议。 P34-39 序言 李迅 早就有心谈谈叶京的电视剧创作的意义。适逢他的剧本《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出版,趁此机会,就这几年电影研究的心得一块说说。 首先,叶京以一个非专业出身的“门外汉”身份,其作品获得如此规模的成功和反响,在当下中国的电视剧创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长期以来,影视圈里有两种现象人们已经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一是北京电影学院或中央戏剧学院出身的人一旦成功,总会以自己的教育背景自豪,媒体也会给予大量溢美之词。二是一旦论及社会上质量低劣的影视作品,无论学院出身的名家,还是非学院出身的专业人士,都会义愤填膺地大谈拍片的“资格”。这个资格,无非是指“教育背景”或“专业出身”。我认为,这两种现象所隐含的“贵族”意识和霸权话语是不利于中国影视发展的。在社会经济大大发展、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视听文化大大普及的今天,影视的“大众性”和“民主性”已不仅仅是从观众角度讲的“大众性”和“民主性”,而是包括了影像生产者在内的“大众性”和“民主性”。虽然目前众多高校的影视教育水平不高,虽然目前民间的影像制作还处于“初级”或“发展中”状态,但中国影视发展的未来将依赖这片广阔的土壤。近十五年好莱坞电影工业的发展已经证明,社会上多层次的电影教育、多样化的独立制作,绝对是大电影工业发展所必需的人才来源和营养来源。 那么,不进电影学院又怎样学习电影呢? 叶京,作为民间土壤中最先钻出来的一棵苗子,向我们昭示了学习影视创作的另一条道路——看片。他上世纪90年代初期攒电影录像带,中期开始攒LD,末期又攒VCD,本世纪改攒DVD,加在一起,中外影片的节目量恐怕得有一万多部。这种靠大量看片学习电影的成功先例世界电影史上有不少,仅举三个最有名的:美国导演昆汀·塔伦蒂诺(《落水狗》、《低俗小说》)、法国新浪潮电影主将让一吕克·戈达尔(《筋疲力尽》、《法外之徒》,《狂人比埃洛》)以及他们俩都尊崇的“新浪潮之父”让一皮埃尔·梅尔维尔(《赌徒鲍勃》,《独行杀手》)。 国内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戈达尔在电影史上的地位那么高,他的电影创作有什么东西值得如此尊崇?从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商业导演唐·西格尔到塔伦蒂诺,他们都只用了一个词来说明,那就是:自由。我们以往在评说戈达尔的创作特点时,总喜欢使用诸如“破坏”、“颠覆”、“突破”这样的词汇。其实换个角度看戈达尔60年代中期以前的作品,我们可以发现戈达尔对于电影语言、电影类型和电影程式非常自由的使用。而这种电影化的“自由书写”现在已成为独立电影精神的核心概念。 堪以对比的是,我们很多人在学习了一些电影知识、有了一些观影经验后,便会很自觉地预设了一些条条框框来武装自己、约束自己。更糟糕的是,不仅如此,他们还用这些条条框框来束缚、指责别人。比如,什么枝节的铺排阻碍了主要情节的发展、打乱了影片的节奏;什么对白冗长耍贫嘴延迟了叙事等等。这些“缺点”不光能在戈达尔和塔伦蒂诺的影片中找到,在很多电影史名片中也可以找到。我们为什么非要把好莱坞僵化的电影“常识”当作自己的见解来指责别人的创作呢?也许这样的“缺点”越大,作品失去的观众越多,可如果创作者并未奢望那么多的观众,这种指责是不是还有意义呢?此外,只要有人喜欢,我们就该尊重他人的喜欢,而不能用一元化的霸道教条来扼杀多元化的审美趣味。 第二,目前我国正处于电影创作观念和批评观念的转型时期,即从大一统的现实主义观念向多样化的特别是类型电影观念转变。适逢这一转型期的叶京作品及其反响应该说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叶京的作品及其反响引发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问题。这个问题或许只是对国内来说是重要的,因为这个问题在国外已经不成其为问题了。这个问题就是怎样看待现实主义风格和类型的关系,以及类型电影与个人风格的关系。 叶京的三部电视剧应该说都是类型化的作品,或者说,他们都是在内容和风格上带有一定现实主义元素的类型作品。《贻笑大方》是讽刺喜剧,《梦开始的地方》(下称《梦》)和《与青春有关的日子》(下称《青春》)是具有怀旧特征的情节剧。 在《梦》和《青春》中,风格和内容的现实主义元素赋予作品一定的可信性,但这些现实主义元素是和情节剧的类型元素交融在一起并且服从情节剧的主导结构的。这两部戏的确折射了某种历史的真实,但总的来说,它们完全是虚构作品,并不是纪录片,也不是纯粹的现实主义作品。故事只发生在有限的人物之中;故事和人物自成一个封闭的世界。这是一个记忆中的世界,是一个感情大开大合、冲突异常激烈才会留下印记的世界。画外叙述和配乐强化了叙事的主观性,常常带有抒情的超现实意味。写信与读信,离别与重逢,次次感动仍难参透暧昧的内心;违犯与惩罚,背叛与宽宥,反反复复却未陷入古典叙事的道德罗网。这些特点都与现实主义相悖,也与我们习惯的好莱坞经典叙事相悖,而且又使我们想起梅尔维尔、戈达尔和塔伦蒂诺影片中的人物和情境。 再举两个例子表明叶京注重的是主观记忆(虚构)中的表现,或者说“表演”,而不是历史真实的记录或客观再现。 戈达尔早期创作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在于他对以往电影文本以及其他文化艺术文本的自由引用。这些“引用”既有语言的引用,也有影像(包括人物形象、动作和道具)的引用;既有致敬,也有搞笑。戈达尔讲:“生活中人们高兴的时候会引用,我们高兴的时候当然也会引用,因此我们表现人们引用,恰恰是为了肯定:他们引用了使我们高兴的东西。”(《电影手册》1962年12月号)戈达尔在影片中“自我指涉”的娱乐态度和相应的创作手法在后来的影视创作中可谓影响深远。从上个世纪60年代的梅尔·布鲁克斯到90年代的塔伦蒂诺,无不步其后尘。 叶京的引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生活中”的引用的引用;二是直接引用(包括“恶搞”)经典影视作品。对于前者,相信四十岁以上的人都会记得70年代流行的互相对语录对电影台词这些事——基本是一种革命性和娱乐性融合无问的“表演”。这种“表演”被叶京在他的电视剧里引用,成了表演的表演。它既是虚构的人物假面,也是脱离人物的虚拟玩意。同《贻笑大方》里的引用(包括“恶搞”)一样,这种手法有着叙事和“表演”的双重功能。这种场面一出现,习惯于经典叙事和参照现实的观众便同乐于欣赏“表演”的复合文化意味和娱乐性的观众分道扬镳。不能简单地评判这两拨观众孰是孰非,但至少我们可以说,恪守现实主义的观众会失去很多观看类型片的乐趣,尊崇经典叙事的观众也会失去不少观看独特类型片的乐趣。另一方面,个人化风格肯定要冒着失去潜在观众的风险。同样的例子,戈达尔为自由付出的代价是失去市场,而塔伦蒂诺则证明唠叨冗长的对白和“表演”并没妨碍他的《低俗小说》在全球收获两亿美金票房。 第二个例子是叶京作品中音乐的运用。“情节剧”的英文原文是melodrama,意即“带音乐伴奏的戏剧”。情节剧中音乐的作用一是渲染,二是煽情。应该说叶京于此道是非常自觉的。在《梦》中,他对意大利作曲家埃尼奥一莫里康内音乐的引用表现了他对这位电影音乐大师的无限崇敬。一些表现人物情感和大场面的重场戏,其配乐恰到好处。到了《青春》,不仅情节剧式的配乐得到进一步强化,叶京还特别注意了对观众情感投入的诉求。这一策略着重表现在片头音乐的设计上,一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可谓声先夺人。音乐配合画面的怀旧基调一下就使观众处于非常饱满的情感状态中,并将这一情感基调贯穿在了全剧始终,对观众的情感投入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第三,想谈谈叶京作品在同类题材电视剧中的先驱意义。 想当年,《梦》剧大结局和2000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打擂,接下来的整个龙年,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怀旧热潮,“梦开始的地方”成了使用频率最高的广告词和标题用语。从公共汽车上的广告,体育明星成长史的报道,到“老莫”(莫斯科餐厅)大门口的大幅招贴,都借用了这个平实大气、情感恣肆的表达。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作为叶京“往事三部曲”的第二部,《与青春有关的日子》本该借势《梦开始的地方》作为自己的营销概念(这种“高概念”营销手段在近十几年的国际影视营销中已证明非常有效),不料音像发行方却将《青春》与《血色浪漫》捆绑在一起投放市场。这种作法不仅张冠李戴,借势不力,更糟糕的是割裂了叶京作品的整体性以及这种整体性所体现的先驱意义,对观众起了很坏的误导作用。 描写文革另类青春经历的影视作品,《阳光灿烂的日子》无疑是其先导。拿《梦》和《青春》同《阳光》认真比较,就会发现,叶京的《青春》和姜文的《阳光》虽然都改编自王朔的小说,但他们在创作旨趣、人物刻画和叙事规模上有着很大的不同。 姜文一方面在过去时中把叙事者还原(或者说退行)到马小军的视点,另一方面又在画外叙述和评论中跳回到成年马小军的视点,特别是现在时的叙述中导演视点的出场,造成了作品叙述角度的分裂和矛盾。这种分裂和矛盾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过去时叙事中的怀旧基调和青春创伤记忆;而现在时叙事又在与过去时叙事的对比中浮现出浅显的道德评判意味,从而使作品的艺术性大打折扣(具体分析见拙作《<阳光灿烂的日子>:在分裂的叙事背后》,载《当代电影》1996年第1期)。 叶京则始终如一地从现在的视点叙事。视点的主观性赋予了作品“青春记忆”的特质。由于叙事者现在已是成年,在回顾自己和同伴们的青涩岁月时,不时带有一些幽默、自嘲甚至反讽的意味。这些都因道德评判的宽容而显得十分统一。一如既往的怀旧,一如既往的煽情,整个作品的基调异常和谐。 在人物塑造上,《阳光》依照常规电影的编剧法,主要人物有明显的主/配之分,笔墨分配轻重得当。而《梦》和《青春》则借助长篇电视连续剧的优势,着重人物群像的塑造,个个浓笔重彩。叙事的规模(包括时间的跨度和内容的广度)更不能同日而语。 拿《青春》与王朔的小说(《的就是心跳》相比,我们也会看到二者的不同。应该说((玩的就是心跳》在王朔的整个创作中挺另类的。王朔本人甚至都不大看重这部小说。然而,这部小说的神秘气氛、谜局般的叙事、先锋写作的暧昧和强烈的电影画面感曾使不少电影导演跃跃欲试,但均未成行。 叶京只是拿王朔小说中的人物和故事为己所用,根本没管那些别人看中的东西。更重要的是,他从自己经历记忆中提炼出大量的内容充实了小说中较为空洞的结构(原结构很难撑起一部五十二集的长篇连续剧)。于是我们在叶京作品中不仅看到王朔(不能提姜文,因为姜文也改编自王朔),而且也看到王朔的过去和叶京的过去,于是便有了“重复”和“延续”的印象。其实这两个字眼所代表的现象在世界电影史上是很多见的。正如法国著名导演让·雷诺阿所说,有些导演“一生拍的只是一部影片”。伯格曼、费里尼、安东尼奥尼、约翰·福特、约翰·卡萨维茨、梅尔维尔等等,都是这样的导演。在上个世纪50年代法国《电影手册》批评家的文章里,这种“重复”和“延续”恰恰是他们鉴别“电影作者”的重要标准。我相信,等叶京“往事三部曲”的第三部播放时,我们还会看到这种“重复”和“延续”。 这两年,“恶搞”影视作品盛行,论说源头,必然要溯及叶京的《贻笑大方》。作为一部讽刺喜剧,《贻笑大方》一方面直刺影视圈里的歪风陋习、投机取巧和粗制滥造语言及其经典。另一方面也“恶搞”了许多著名电影,国外的如《教父》,国内的如《我的父亲母亲》、《没完没了》等等。剧中一些经典段落如“洗澡”、“角色拍卖”、“黑老大试戏”、“火腿肠大赛”至今看来仍令人绝倒。其作品的超前l生可见一斑。 最后我得声明,把叶京同那些电影大师相提并论并不是为了吹捧他。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喜欢戈达尔和塔伦蒂诺:塔伦蒂诺上台领奖时还被人骂,戈达尔甚至被人用蛋糕扔在脸上。我只是想用中外的例子表明,1.在看电影中学习电影是可行的;2.我们的电影观念亟待更新;3.叶京的创作在中国语境中有某种超前性,而在旧的观念影响下,我们把它忽略,埋没,甚至压制了。面对叶京后面更多的“业余电影人”,我们应该保护、扶植和培育他们,因为他们是促进中国影视创作持续进步和发展的不可或缺的一支力量。是为序,为叶京,也为未来那些有才华的业余电影人。 2006.12.25于北京 后记 现如今,名人出书,似乎已成定律。因为你是名人,当然就能随地大小便,你想不名利双收人民都不答应。其实你当了“婊子”,自然就会有人成天哭着喊着为你立个牌坊。这个很伤自尊的事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叹生不逢时,晚生若干年,再做个整形手术让浑身都性感起来,最损了也能搭上青春偶像的末班车,随便爆料点绯闻,出本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的写真集养家糊口还是绰绰有余的;到了我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尴尬岁数,连凑合写本留给后人的回忆录的资格都没有。 真是时代在蜕变,而且一夜之间变得有些浑浊不清。每日心神恍惚地醒来,蓦然回首,满城尽带“悠悠挺”。顿感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辱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闹心。因而我也就与时俱进,出污泥而染地跟着大伙浮躁一把。好在我还不具有什么名人的天赋,虽然我自称不想与“婊子”为伍,可里程碑式的牌坊还是想立的。不然等我儿子长大了,到了弄不清他爹是干嘛的,别误以为是个靠拍“悠悠挺”广告起家的可就糟了。 言归正传,此书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书”,它不过是改编他人原著的剧本而已。我和我的那些从小就一块偷幼儿园的向日葵,从楼上往过路的身上吐痰玩的伙伴们,如今联系甚少,有的甚至已经英年早逝安息黄泉。原本频繁的聚会,随着一次次地乘兴而去、失落而归,最终还是落了个曲终人散不了了之。其实大家心照不宣都在为了生计疲于奔命,哪还有工夫陪你叙旧扯淡。而那些活得滋润体面人物毕竟是极少数的,不管你有多风光,岁月总能洗尽铅华。 原以为平淡的日子就这么一天天地过去了,可是随着岁月的流逝,更加怀念起过去的时光。往日的情景一幕幕地像伤痕累累的胶片在我放映机般的大脑中不停地闪过,他们总是不期而至地浮现在我的眼前。我深知我的躯体在开始老化终将变为腐朽,而我那脆弱敏感的神经也开始变得那么不堪一击。每每回想起那些儿时的伙伴,听着那些当年伴随我们那代人青春岁月的旋律,竟时常在孤灯的陪伴下独自潸然。那情景久久地挥之不去!今天,之所以区别于昨天,恰恰是因为昨天的感受依然在我们心中。或许人生就是如此,很多人都在不经意间开始了自己的收藏——我的收藏即是怀念!怀念那已逝去的青春,怀念是永恒的,而青春是短暂的。 记得很多年前,那时我刚刚完成《贻笑大方》电视剧的创作不久,闲来无事,信手翻出王朔先生那部长篇压箱之作《玩的就是心跳》。重温起来我依旧像见到思慕已久的梦中情人那般怦然心动欲罢不能。说它压箱底是因为此书完成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当时王朔先生的一大批作品均已搬上屏幕,唯有这部长篇无人间津。庆幸之余的我如获至宝,雄心勃勃地企图将它改成电影剧本。但由于不言而喻的原因,未能遂愿,却又不愿轻易放弃,只好自不量力的将王朔的这部充满现代气息的迷乱之作的电视剧改编权购下。从此踏上了漫长而梦魇般的创作迷途。前后几经周折,耗时三年多的时间,终于成稿。 众所周知,王朔先生的作品几乎无一例外地是以语言见长。而那些独具个性的鲜活人物,基本脱胎于我们年少时的共同经历。因而保持和延续王朔一贯的语言风格也就成了我创作本剧本的策略之一。剧中众生相对待生活的那种满不在乎、孤芳自赏、妄自菲薄、玩世不恭的状态,正是那个特殊年代的我们这群异类的真实写照。特别是出自王朔小说((橡皮人》里的那句“从小就一块偷幼儿园的向日葵,从楼上往过路的身上吐痰玩……”的平淡无奇的家常语,却实在容纳了太多的内涵和充满了阳光般的诗意。不禁让人回想起了那一张张肆意妄为、桀骜不驯、放荡不羁而又充满了迷茫和稚气的青春面庞。这正是一代人的无因的反叛和青春的史诗,每每道来心里总有一种人生苦短恍如隔世的凄楚之痛。它很轻而易举地让人穿越时光倒流的隧道,回到了昔日那美好的童年。谁会想到,就是这样一句普通得再也不能普通的玩笑话,竟成了支撑我创作的潜在动力和灵感的源泉。我和我的剧中人物始终同呼吸共命运,一起谱写了人生中的那段悲欢离合的华彩乐章。 此外,特别要说的是,该剧本的形成还得益于那首上天眷顾我的与我同龄的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这首如同母亲无私的乳汁滋养并伴随我们成长的伤感老歌,使我常常不厌其烦地听着它那哀戚幽婉的旋律废寝忘食地沉浸在创作的快感之中。它不仅见证了我们的青春,同时激励着我创作完成了这个剧本。如果真有来世,我仍将一如既往、义无反顾地选择那段刻骨铭心的青春,那是我永远的精神家园,我会继续活在自己的“桃花源”中,坦然真实地走下去。 首先,我必须感谢我的那些过去的狐朋狗友,特别是王朔同学,是他宽容大度的容忍和放纵我肆无忌惮、大刀阔斧地宰割篡改了他的大作。其次,我要感谢上帝赐给我灵感;感谢创作带给我无尽的快乐;感谢所有支持过我和骂过我的人。还要感谢我的良师益友李迅先生,是他潜移默化地给了我创作的勇气与信念。最后,当然要特别感谢人民文学出版社,是他们给了我这次机会,让我的心血之作与更多的读者见面。本剧本由于篇幅所限,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同志做了大量的删减,不免会带来些遗憾,敬请读者见谅。 叶京2006年12月1日于家中陋室 书评(媒体评论)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确实给我看疯了,我连续看了三天,当真事看了,那简直就是一部长篇小说。当年我放过话:一不留神就写个《红楼梦》,最损了也是个《飘》。现在我不必写长篇小说了,那个就是,叶京当长篇小说写了——谁的电视剧敢那么写啊,当电影拍了。完全用拍电影的方法拍,还升格倒叙,哪儿是电视剧的手法?叶京完全知道什么有用,而且沉得住气,而电视剧别人拍得都不如他…… 真的谢谢叶京,一下让我想起了我是谁…… 你看《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它的革命性就在这……它写一阶级的挽歌,花还没开呢就蔫了,像玉兰似的,没开春呢,就被风吹了。 ——王朔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