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共和国不会忘记--大庆人的故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忽培元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大庆是一座具有悠久光荣传统的城市。自1959年油田勘探开发以来,大庆人在恢宏壮阔的“石油会战”中培育形成了伟大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树起了一座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丰碑。而在新时期,大庆人又赋予这些精神财富以新的时代内涵:开拓创新、勇闯市场、开放发展、合作共进……忽培元的长诗《共和国不会忘记——大庆人的故事》满怀深情地讴歌了一代代创业者的精神——这些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正在绽放出年轻而夺目的光芒。

内容推荐

大庆——这片曾经荒芜苍凉的土地,以巨大的潜能、豪迈的气势,勇敢的开拓,为共和国的历史书写了壮丽的发奋图强的史诗。铁人——这个出生于甘肃贫苦农民家庭的西北汉子,用朴素的智慧、饱满的激情、高尚的情操,在广阔的松辽平原上为中国产业工人谱写了雄伟的英雄进行曲。 大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研究会会长、中共大庆市委副书记忽培元创作的政治抒情诗《共和国不会忘记——大庆人的故事》饱含深情、朴实洗炼、尽去浮华,诗史般对大庆油田开发47年来的辉煌历程从精神的层面进行了感性的触摸和理性的升华。该书再一次掀起铁人文化艺术创作的高潮,诗人以炽烈的激情和艺术张力,为大庆的历史、现实和未来描绘出一幅悲壮、感人、美丽的画图。

目录

序(一)

序(二)

序 曲

第一章 回归

第二章 铸剑

第三章 开刃

第四章 淬火

第五章 砥柱

第六章 使命

第七章 挑战

第八章 思辨

第九章 升华

第十章 瞬间

第十一章 沉浮

第十二章 困惑

第十三章 驳乱

第十四章 嬗变

第十五章 梦幻

第十六章 思念

尾声

后记

试读章节

风未息,人已乏,

柴燃尽,火自灭。

不眠的人还是咱

宋政委呀,

手托下颌眉紧锁,

胸中翻江又倒海,

心中正犯难哩。

无奈地眺望远方,

辽阔的天幕,

星辰眨巴着眼睛。

不眠的人啊,

咬牙强忍着风寒。

敢问冷清星光,

为啥毫无温暖?

更怨沉沉夜气,

为啥仍不消散?

迟迟不现的春意,

为啥如此慵懒?

运送给养的列车,

为啥还不到站?!

瞭了又瞭

盼了又盼,

英俊少帅眉宇间,

总被愁苦纠缠?

年轻有为的指挥员啊

彻夜焦虑不安,

想得好多好远……

东方终于泛白,

又一个通宵达旦。

太阳开始冒花儿啦,

那愁眉突然舒展!

“供应处长你来:

你小子可听清楚点儿,

脚跟要想站稳,

头脑必须清醒。

还是王进喜那句话,

千困难万困难,

国家缺油是第一难!

我还要加一句,

千矛盾万矛盾

人的思想过得硬,

行动才能过得硬呀……”

接下来,一连串

“金点子”,

为大家排忧解难:

“住牛棚,挖地窨,

择野菜,捕鱼禽,

因陋就简打头阵,

一句话,

办法还是老办法,  打仗全凭父子阵!

处处还得依靠咱——

安达、萨尔图的

老百姓呀!”

这一个听得

连声叫好,

那一边讲得

开怀大笑。

咱们“送”指挥,

面对“借”处长,

幽默风趣一席话,

逗乐了农家小院,

激活了犄角旮旯……

记忆的长河啊,

日夜浪花翻卷,

老会战们如数家珍,

诉说着欢乐与艰难……

“四栋破牛棚,

一栋还全无棚顶,

统统挤满了人呀,

屋里如同野外,

一片冰天雪地,

何处捕鱼

哪里挖菜?”

昨日的故事啊,

今人很难想象,

昨日的艰辛啊,

语言无法表达。

远比编剧生动,

远比云霞奇幻。

难怪咱们的老会战,

时而是剑眉紧锁,

时而又开怀笑谈。

一提起末振明啊,

来自西北的

老哥儿们,

发出一片感叹:

“咱们的宋指挥,

那可真是了不起呀!

天大的困难,

遇到了他,

都得让路!

繁重的任务,

压给他,

准能摆平!

再复杂的情况,

叫他上手一分析,

就变得格外简单!

再棘手的问题,

在他那儿一过,  也十之八九

找到了答案!

不管多么严峻的形势,

经他脑子一滤,

倒生出许多个‘有利’……”

可谁又能知晓,

他的内心深处,

也会泛起惆怅的涟漪。

钢铁的汉子,

同样是肉体凡胎呀,

亲朋妻儿,

故乡童年……

父亲的抚摩,

母爱的温暖;

还有那

落雪日子里,

满世界追逐嬉闹的,

儿时伙伴!

春天到来,

燕子声声,

欢乐的风儿,

陪伴着你

吹奏牧笛

拉扯弹弓……

转眼又骑在

老牛背上,

悠然挥动柳鞭

吹一路口哨,

或用亲切的乡音,

扯直了嗓门,

吼一首动听的童谣:

逗乐那天际的

梨花

庄稼,

还有啊

老树

砖屋

炊烟。

院墙边上,

那株老枣树

如今可曾开花?

小河边上,

那棵皂角树

是否依然结荚?

啊,童年的梦境,

梦中的故乡啊,

多少次,

登临高高的陶丘,

俯瞰西河弯弯。

南来北往的大雁啊,  为何在此留连?

是西河寨村的河川,

有人间最美的

苇草

沙滩。

秋去春来的小燕子,

为何总守在宋家的屋檐?

是这老屋的老少主人,

最为勤劳节俭

仁义

宽厚。

啊,亲切的生身之地,

铭记在心的乐园……

迎春花儿开过,

酸杏子渐渐黄了,

高梁穗儿才红透,

地平线蓦然远了……

瞧那,歌声挽着风儿

在田埂上奔跑,

笑语伴着喜鹊蜂蝶

在地垄上合奏舞蹈……

啊,难忘的故乡童年,

温暖无比的父辈叮嘱,

诗情画意里,

是乡亲们的笑脸,

终生沉在梦里啊

装在心间……

篝火熄灭之后,

狼嚎显得格外凄厉。

黑暗中,

看得见那些眼睛,

鬼火磷光般跳跃,

凶恶的畜生,

竟然不请自到!

令人头皮发麻

胆战心惊!

儿时啊,

故乡的原野上,

也有这样的凶神,

时常是摸黑进村,

威胁老人娃娃,

叼走猪羊鸡鸭。

刺耳的嚎叫,

常常如同警报!

母亲把娃儿紧搂,

听得着嘭嘭的心跳,

呵,在那温暖港湾里

入睡的感觉真好……

“儿呀,一路走稳,

啥时候都要记住  咱是中国人吆!”

此刻,儿子的耳际,

又响起温柔亲切的

呢喃低语。

母亲白发衰颜的忧虑,

格外苍凉凄厉……

不知过去了多久,

儿子昏然睡去。

焦虑恍惚之中,

又见恶狼的眼睛,

正冲着慈母放射寒光!

儿子蓦然一惊,

定眼再看时,

哪里有什么“豺狼”,

分明是魔鬼成精!

面前突然幻化:

日本狗强盗的嘴脸:

瞧那一双双“狼眼”,

可怕的觊觎贪婪,

亮出刺刀般的撩牙,

令人毛骨悚然!

情景时近时远,

图象亦真亦幻。

方才还是——

日本鬼子挥舞屠刀!

继而又是——

穷凶极恶的“马家军”,

和垂死挣扎的

“蒋胡匪”!(P49-57)

序言

培元同志的长诗《共和国不会忘记——大庆人的故事》即将付梓,我为之欣喜的同时,更感谢他为抒写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讴歌历史、讴歌时代所做出的努力。培元同志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还能百忙之中拔冗创作精品长诗,倾其心力,实为难能可贵。这也是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写照。

读罢长诗,引发思绪。在字里行间,我们深深感受到大庆创业历史的厚重和诗人对历史深刻而敏锐的感悟,感受到从一次创业到二次创业一代代大庆人的艰苦奋斗和诗人对创业者饱含深情的赞美。一幕幕宏大场景、一个个铁骨形象,打破时空界限跃然纸上。诗人是用一颗火热的心去爱大庆、写大庆,用真挚的情感对待我们的事业和这片热土,所以,全诗通篇饱含激情,朴实洗炼,尽去浮华,彰显大气。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我们永恒的精神动力。“诗言志,歌咏言”,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搞好二次创业的伟大征程中,我们需要伟大的精神指引实践,同样,我们也需要这如歌的诗卷来抒发豪情,鼓舞士气,激发斗志,团结一心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曾玉康

2006年7月5日

后记

后记:灵魂与诗魂的热烈拥抱——我的创作感言

“啊,大庆啊大庆,从艰辛走向更加艰辛,从辉煌迈向更大辉煌的历程!”不知从哪一刻开始,不会做诗的自己竟然变成了激情燃烧的诗人!

当我有幸来到向往已久的大庆,潜心阅读这座城市,就产生了要写一部长诗的强烈冲动。这一年的这一时刻——二00五年春寒料峭的三四月间,风尘仆仆、年近不惑的我,突然感觉自己变得年轻了!那种罕见的心境连自己也感到吃惊。那感受就像是二十岁出头,刚离开学校走向社会的热血青年,面对松嫩平原上霞光四射的金色黎明,情不自禁地就要发出赞叹的歌唱。这种充满阳光的活力四射的奇妙感受,为我的身心注入了狂飙诗人般的生命激情。

坦白讲,我的确不是诗人。虽然也喜欢诗歌,特别是对于那些充满浪漫豪情的政治抒情诗更是情有独钟。学习文学创作以来,古今中外大诗人的名篇佳作读过不少,却从来没有试着写一首自由体的小诗。甚至在充满幻想的年轻岁月,在别人诗情燃烧的花样年华,也从未动过要写一首小诗的念头。记忆之中,自己倒是有些少年老成。仿佛总是低头漫步沉吟,总是冷静理智地生活在政论的严谨思考里,生活在散文与小说的平实语境中。“写诗”对于我,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一种可望不可及的高妙劳作。一次,拜访心中敬仰的诗人贺敬之,情不自禁地把创作反映大庆历史与现状长诗的计划,向贺老做了汇报。老人家听后,心情平静地表示赞同,并恳切地嘱咐我“先深入体验生活,不要急于动笔”。眼下这份“答卷”,不知是否及格?我自己心中总是忐忑不安。

“感谢你啊,抽油机与钻塔林立的原野,原野上悄然崛起的现代都市,到处是碧水蓝天,到处是杨柳榆槐的绿,到处是喜鹊歌唱,却很少见到乌鸦的大庆,是你这年轻清纯的美人,给予我诗的灵感、诗人的勇气!”

时至今日,我仍然不敢相信,是怎样的勇气让自己一口气写出长达六千余行的绵绵诗句。时至今日,当我惊异地读着这些文辞并不华美感情却还纯真的诗句,心中就涌起无限溫暖的感慨,产生感谢生活的机遇、拥抱那些一个个矗立在自己心灵深处的高尚人物的强烈冲动。

“诗是怎样产生,诗人又是怎样出现?”“什么是真正的诗歌,什么样的诗才可能成为不朽?”作为纯粹的门外汉,我对这一类问题当然没有资格妄言。但坦白地讲,当我动手创作《共和国不会忘记——大庆人的故事》,我的确想到了“永恒”这两个字。进而还幼稚地认为:诗歌不仅仅是因为“写”得好才可以不朽,而唯有同时抒发了人民的崇高感情,记录了值得永载史册的人物与生活,才可能随之流传。

呵,二00五年四月之初,那个难以忘怀的早晨被一阵喜鹊欢快的歌唱唤醒,我在感动中迎来新的黎明。那是刚来大庆不久,一切都还感到十分新鲜。我躺在9号院宾馆一间客房的床上,手中捧着那本印制简朴到不能再简朴的诗册——《万人广场作证》。又是彻夜难眠的我,心中激情开始燃烧。这也许是一个人应当记录下来的生活的重要时刻,人生难得有几回这样的动情。又读过一遍《万人广场作证》,又一次陷入难以自拔的痴情。“这是上帝的安排吧,发现和解读这首非同寻常的诗,也许正是你不惑之年的一项神圣使命。”

这首叙事诗,代表着几代大庆人的心声。是石油部和大庆会战中德高望重的老领导宋振明同志的临终绝唱。是他重病期间回到大庆,以战士——诗人的情怀和非凡的品格毅力,拼死一搏,留给这个世界的一份精神遗产!

可惜不知何故,这本薄薄的诗册,至今未曾正式出版,甚至几乎被人们遗忘。当我意外地读到这部诗,已经距离作者创作(亦即逝世)整整十五周年。应当感谢一位年轻热情的公务员,是他从别人清理出的废纸堆中翻拣起这本鲜为人知的宝贵诗册,才使它免于被遗弃,得以保存至今。  据当年参加该诗修改定稿的原大庆石油管理局宣传部部长陈灼华同志回忆,“一九九0年三月,宋振明从北京回大庆治病,身体非常虚弱,只能坐轮椅活动。回大庆的第三天,就让秘书把我叫到医院,当面把《万人广场作证》初稿给我,托我进行修改。我拿着手稿感到有千斤之重,苦思两天两夜,深知自己很难完成使命,便找来文化局张海录同志共同完成。张把手稿拿回后,进行第一次修改,与我一起向宋部长汇报。那时宋部长已无法动笔,只能口述,谈出了修改意见。按照宋部长意见,我们做了最后修改,再念给他听。在念的过程中,他非常激动,不时地流泪、抽泣,我们也为之动容。”

至今难以消解的,是捧读《万人广场作证》这“鹤鸣九天”一般的生命绝唱我所获得的惊喜与心灵震撼。紧紧交织一起的那种激情进发的强烈冲动,就像是碾碎的木炭与硫磺相遇。一连好些日子,我沉醉在战士——诗人的情感熔炉中,那些貌似朴素却深邃无比的诗句,像一座纪念碑的碑文,一字一行地铭刻在了我的心底。

“好大的一场雪呀!”那个四月初的难忘的早晨,透过薄纱的窗帘看到天光格外明亮。我穿衣起来,照例打开窗户,惊异地发现外面竟是一派银色世界!面对皑皑白雪,如同见到勇敢高洁的战士——诗人!胸中的诗情突然燃烧起来。这其实是聚集了几十年的一堆干柴呀,像大庆地下的原油,终于被伟大的劳动与无穷的智慧开发出来了。

再次感谢你呀,那悄然而至的四月里松嫩平原罕见的一场大雪,缅怀和思念英雄,需要这样一种特定的静穆氛围呀。那白雪般的纯洁、博大、慷慨,终于唤醒了我的灵感,点燃了我的诗情!我以激动的心颤抖的手,在电脑键盘敲击出《共和国不会忘记》这个最初的标题。于是信心十足地开始了向我的伟大祖国的一次漫长而坦诚的精神“祈祷”。

打那以后,这虔诚的“祈祷”,成为我每天早晨必修的功课。无论公务多么繁忙,我都从未间断。我的决心不是来自某种专长或兴趣,更不是为了什么承诺,而纯粹是因为尊重与感动。哪怕只有几分钟时间,也要紧紧抓住不放。渐渐地我感觉自己是在拥抱一段无比辉煌的历史,是在同无数的英雄对话。我也清醒地明白,自己所写的决不是一首纯粹文学意义土的“诗歌”,而是在记录和解读魅力大庆,是感悟一首伟大史诗的心得,更是以此为载体,站在特定的历史交汇点上,面对祖国与人类的现实与未来,努力进行的更加辽阔更加普遍的思考的“长征”。

每当感到困苦和倦怠的时刻,冥冥之中就会有热情严肃的目光闪现。那是我的守护神呀:刘白羽、魏钢焰、李若冰,还有大诗人贺敬之。他们是我的前辈,是我熟悉并敬仰的恩师,又是深爱着大庆的诗人。他们是我们时代的伟大歌手,是讴歌大庆乃至歌颂伟大祖国和人民的特等功勋。特别是年过八旬的贺敬之同志,他老人家至今仍深情地关注着大庆的发展变化。其余三位虽然已经作古,但诗人的感情与灵魂却时刻萦绕在我的心头,徘徊在大庆的天空。他们那热情严肃的目光,分明是说:“年轻人啊,你一定要努力坚持,完成我们深埋在心底的宏愿!”大师们的顾盼与鼓励,给我以坚持的勇气、创造的智慧和力量。特别是当我一次又一次来到“铁人一口井”旁,在那小小的墓碑前用手绢轻拭浮尘,总是倍感使命的沉重。安眠在此的诗人魏钢焰,忧心忡忡的容颜总会在墓碑上呈现……看得出,那因失眠而肿胀的眼睛里聚集着泪水,令人震撼的焦虑与激情,感召我胸中诗情涌动。我没有任何理由不坚持杜鹃啼血般的歌唱。

在这诗歌即将面世之际,我衷心感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大庆石油管理局局长曾玉康同志,中共大庆市委书记盖如垠同志。他们百忙之中审读诗稿,井欣然亲笔作序;感谢王玉昔、孙淑光、李智廉、陈灼华、韩福奎、阚峰、李董章、于海龙、于涛、于海明、高慧泽等同志的热情鼓励和提出的修改意见;感谢孙宝范、杜显斌、刘仁、邓春波、路环宇等同志参与资料搜集、注释撰写和打印校对工作;感谢中石油文联、大庆油田公司党委宣传部的扶持帮助,感谢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全力支持和《中国作家》杂志的特别关爱。

忽培元

2006年6月于大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2:2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