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人与花心各自香/同一首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孙涛
出版社 南方日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世间有两种香最令人心醉:一是花香,一是书香。花香沁人心脾,书香熏人气质。本书可谓二者得兼,赏花则水仙、玫瑰、海棠……千红一窟万艳同章,读书则苦读乐读不求甚解读不厌百回读……古今读书事,都付笑谈中。花助读书之兴味,书增品花之格调。嗜书之人,焉能罢卷?爱花之人,同来一赏。

内容推荐

这是一套让您开心而不是让您“受罪”、供您享受而不是供您“学习”的诗词读本。 随意翻开,您就能立马进入一个轻松快意的魅力空间,仿如盛夏纳凉或冬侂围炉的当儿,听一位有学问、有品味而且有情趣、有生气的年轻朋友,从容自在、信马由缰地聊天。您增长了见识,您中寓了谈资,您刷了对某一些诗句的领悟。更重要的是,您进来了,您感受并且享受了。您漫小经心仃一搭没一搭,昨晚在床上翻两页,今早在厕上读几行,明天在出行的车上触景伤情吟一句,终有一天,您浸淫既久翻烂了书,恭喜您好歹腹有诗书气自华了。

目录

编者说 我“诗”故我在

作者说 人去余音未散,夜夜梦回唐朝

导读 同一首诗,N种读法

第一章 一花一世界,一鸟一天堂

 最具春天意味的元素

 十大名花排行榜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海棠依旧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我岂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似这般得清闲的谁似我?

第二章 美酒饮教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

 天仙不行地,且借水为名

 有一朵花……我相信我把她驯养了

 “三”是中国人做总结时喜欢用的数字

 百年苦乐半相参,会占便宜只半

第三章 一枝淡伫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

 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

 一些和图书有关的基本概念

 孟母三迁

 足球原产于中国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勤学

 励志联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一夜之间把一千个不同的字组织成一篇好文章

 古今奇书《三字经》

 四书:科举考试的必读教材

 盗书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论语》并不是孔子写的

 办学

 四大书院

第四章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因一句诗而怒杀亲甥

 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此老真乃野狐精也

 十四万人齐解甲,竞无一个是男儿

 春联

 二十三,祭灶官

 古代只有元旦,没有春节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

 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

 寒食清明依旧

 冬至

名句索引

精彩评论搞编

试读章节

最具春天意味的元素

春思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在四季中,春天是最容易触动人心的季节,一针新芽、一片落红,都可能让人欣喜或感伤。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的生机勃勃,在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中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都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小草、鸟儿、桃杏、蜂蝶、风筝、儿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些都是最具春天意味的元素,也是古诗词永恒的主题。

春行即兴 李华(唐)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春暮 曹幽(唐)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

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

涌金门见柳 贡性之(元)

涌金门外柳垂金,三日不来成绿荫。

折取一枝入城去,使人知道已春深。

永丰坊园中垂柳 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莺梭 刘克庄

掷柳迁乔太有情,岁岁时作弄机声。

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工夫织得成。

寒食夜 韩■

恻恻轻寒翦翦风,杏花飘雪小桃红。

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

晚起 饶节(宋)

月落庵前梦未回,松间无限鸟声催。

莫言春色无人赏,野菜花开蝶也来。

若要寻找伤春的作品,更是多如牛毛,因为人是一种最会臭美的动物,一高兴了,就觉得花儿是为他才开得艳,鸟儿是为他才叫得响,牛头上之所以长两只弯角那是因为他不喜欢直线!

反正整个春天都在围着他打转。

清朝那个活得(或者说是希望活得)至精至细的文化人儿李渔在他的名著《闲情偶寄》中说得更邪乎:“花者媚人之物”。看到了吧?花开是为了调戏人!

可要是赶上哪天不高兴了,你再看吧——花也蔫巴了,鸟也哑巴了,牛角长弯了那是牛它妈没做好事!整个世界忽然都对不起他,瞅谁都是一堆肉。

这就是人,甚至连“自然界”都被人弄得不“自然”。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是老外海德格尔说的。中国人劲儿上来也一样浪漫,哭过笑过打过闹过了还没完,他还要作诗,或者捶胸顿足或者长吁短叹作出来的无非是些“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之类的东西。

诗作好了还没完,他还要爬到高山上去吟去诵,等到气喘吁吁歪歪扭扭四脚并用连滚带爬总算是“爬”上了山,一张嘴却忘了词!

根据一些上过特高的山顶的人的说法,站在山顶上视线开阔、风景壮丽得总让人想赞颂点什么,语文学得不太好,实在没词儿的多少也得“嗷嗷”地号上两嗓子。这话说得比较有意境,其实说穿了关键还是上来一次不容易,这辈子可能也就这么一回,多少总得喊点什么才没白费那个吃奶的力气。

而且这些人好像还都是一个学校毕业的,喊出来的都差不多——我征服了山!

喊完了还没完,还要插面旗什么的,没带旗的最起码也要学孙猴子样撒泡尿,再找棵大树刻上“到此一游”这几个旅游界最经典的大字。

山无语,由着人折腾,因为自然从来就不是能被征服的。

自然本身是变化无穷的,不论朝晖夕阴、暴雨明霞,还是飞絮满天、黄叶遍地,种种奇景,都值得人们在恬静中或快乐中赏心悦目,而不是去征服。

春日醉起言志 李白

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

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

觉来盼庭前,一鸟花间鸣。

借问此何日,春风语流莺。

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

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

一花一世界,一鸟一天堂。

西方的诗人从一粒沙中看世界,从一朵花中看天堂,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说:“一朵微小的花朵对于我,可以唤起不能用眼睛表达出的那样深的思想。”  中国的理学家兼诗人程颐也认为“一草一木亦皆有理,不可不察”,不过文武双全的大哲学家王阳明不理他这一套,他说:“我没这个闲工夫!还是先去理会自己的性情吧,须能尽人性,然后方能尽物之性。”

王阳明这话说得有点儿太理性,一般情况下珀们中国的文化人儿不像他这样,看到些花花草草也都激动得一塌糊涂。不过文学青年们可千万不能像华兹华斯这么没见识,随便看到个“微小的花朵”都能唤起他心灵的窗户都表达不出来的深刻思想,在中国,“哇噻”之前一定得先睁大眼看清楚那是朵什么花什么草,不能瞎激动,不然会有大把人捂着嘴跳出来笑你俗。P2-8

序言

我“诗”故我在

《唐诗地图》最为风行的时候,有一天,我接到一个电话。是深圳一位作者打来的,说他也写了一套有关诗词的书,跟同类的书不同,问我们有没有兴趣出版。我请他先寄一些过来看看。过了几天,我就读到了这套书的部分章节。

这套书的确与众不同。虽然同样是围绕诗词,可它结构这些诗词的方式很不一样。它首先没有受年代的局限,从《诗经》到现代新诗,只要是觉得好的,皆入法眼。它更加没有沿袭按作者或按主题编写的惯常思路。这上千首诗词,先被作者融会于心、共冶一炉,然后,依照写作之时的感觉、意绪或者思考,以一种非常个人化的排列组合,伴着意识流般形散而神不散的自由风致,通过作者那一手灵动漂亮的文字,汩汩而流,自然而出;“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作者时而娓娓道来,时而侃侃而谈,不光品味诗词、月旦人物,而且纵横古今、上天入地,穿插了大量历史知识、文化典故、趣闻逸事乃至当红段子。

这样的内容,这样的结构,这样的学养,这样的态度,复合而成一种醇厚的趣味。我想,这正是这套书最富魅力也最难克隆的地方。

萧伯纳说过,许多英国人终生不看莎士比亚,是因为幼年时老师强迫种下的恶果;林语堂也说过,许多中国人离校以后终生不再读诗,是旨趣未到而学校逼其必做所致。我们对这样的经验一点也不陌生。就是功利化的、本末倒置的、活生生抽掉趣味与快乐的被异化了的语文教育,败坏了我们对美丽诗词的胃口。从小到大。被迫背下的引不起太多感觉的诗句越多,我们对诗词的兴趣消失得便越彻底,这真是太可悲了!

看得出来,作者努力让诗词回归自身,还原被失败的教育遮蔽直至扭曲了的诗词本身丰富的趣味。他不引导您去探究诗词的原意,琢磨作者表达了什么;他更多地怂恿您放开怀抱,追问自己从诗词中感受到了什么。在这套书里面,没有意识形态,没有正统观点,没有中心思想,也没有什么专家意见;有的,是突出的个人感受,是借由个人感受重新释放出来的浓缩在诗词当中的人生与情感,以及在此过程中所获得的趣味盎然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的审美愉悦。

也就是说,这是一套让您开心而不是让您“受罪”、供您享受而不是供您“学习”的诗词读本。随意翻开,您就能立马进入一个轻松快意的魅力空间,仿如盛夏纳凉或冬夜围炉的当儿,听一位有学问、有品味而且有情趣、有生气的年轻朋友,从容自在、信马由缰地聊天。您增长了见识.您丰富了谈资,您刷新了对某一些诗句的领悟;更重要的是,您进来了,您感受并且享受了。您漫不经心有一搭没一搭,昨晚在床上翻两页,今早在厕上读几行,明天在出行的车上触景伤情吟一句,终有一天,您浸淫既久翻烂了书,恭喜您好歹腹有诗书气自华了。

在眼下这样一个物质泛滥的时代、欲望奔突的时代、消费至上的时代、信息过剩的时代、流行文化的时代、行色匆匆的时代和全球化的时代,自我因为受到太多不同方向的牵引而离心离散离异并终至花果飘零。此时此刻,作为一个中国人,心中葆有一缕唐诗宋词的芬芳,实在是太重要了。

在为包括《唐诗地图》和《宋词地图》等在内的“文化快旅”丛书(本社,2004年6月)所写的“策划者说”中,我曾经这样说过:“我们依稀感觉,经过十几二十年太多的物质、太多的信息和太多的潮流异常密集的压缩饼干式的狂轰滥炸之后,中国的心灵,可能开始向往经典的恒定、经典的纯粹、经典的隽永,以及经典所特有的已然陌生却终究亲切的深刻的‘故园之思’。”

当时还是“依稀感觉”,现在显然“强烈觉得”。我强烈觉得,在这样的时代,作为一个中国人,有机会亲炙中国诗词经典的优雅与美丽,完全是一种福气。这些诗词的经典,是物质之外的性灵,是流俗之上的精华,是驳杂之中的单纯.是重压之下的逃逸,是欲望的解药,是现实的想象,是此时的别处,是人文的温暖,是乡愁的慰藉,是无尽流浪途中远方那一盏撩人的灯火,是中国心灵对文化深处精神密码丝丝入扣的认同,是无可替代的贴心会心与舒心,是离散的自我的向心之力和凝聚之气,是家,是“在”。怅望青山,仰观白云,我“诗”故我在!

所以,当我终于读到作者孙涛近150万字的全部书稿的时候,我震撼,我感动!

孙涛今年才35岁,为了完成这套书稿,花了整整15年。在查找资料的阶段,他在半年的时间之内几乎翻遍了深圳书城数千册相关书籍,手抄的笔记高可盈尺。着手编写之初,还没有电脑,他手写的初稿达20多万字,修改时又逐字逐句抄了三遍;中途鸟枪换炮,他全凭一己之力将书稿输入电脑,结果打字速度突飞猛进,至今仍然保持每分钟一百多字的速度。最后修订,作为家庭经济支柱、上有老下有小的他,宁可惨淡度日,也辞掉所有工作,专心致志,隐居偏僻小镇10个月!

孙涛通过坚韧的工作,对他心目中上千首中国经典诗词,进行了个性化的和时代性的演绎。他替我们这个时代的普通读者,开凿了一条通往诗词世界的迷人之路。一旦上路,您将如行山阴道上,应接不暇,美不胜收。因为孙涛,读者诸君您有福了。饮水思源,我们都应该感谢他。

孙涛这套大书,对我们的编辑工作也提出了挑战。除了通常的工作,我们还自动担负起“导游”的职责——作者铺路,编者导游。我们做了多种形式的提示,立起了不少路标,就是为了方便读者您可以从各个不同的“入口”进来,从容上路,各取所需。我们还专门炮制了《同一首诗,N种读法》,就在后面。这是说明书,也是导游图,您可以参照。您当然也可以完全弃之不顾,凭着自己的性情与智慧,自我探索,走出只属于您自己的私家路径。对于这样的读者,我们首先致以十二万分的敬意!

我们还采取了一个大胆的反弹琵琶之举:不要图片。都说现在是读图时代,诚然。我们拿到这套书稿的第一反应,也是要图文并茂地处置之。可后来我们放弃了这个惯常的想法。哪怕是再精关的图片,一旦具象,一经坐实,总难免固化、收窄和侵略读者您的想象空间。这是我们最为担心的。我们就想保留诗词自身开放的想象空间,好让您更加不受干扰地以自己的个人视野与之交融,升华出更高的审美境界;让诗词更充分地呈现出纯粹的文字之美和韵律之美。图片当然自有图片的美;可在图片泛滥无孔不入目迷五色审美疲劳的时节,不要图片,素面朝天,是不是反而有一种以白当黑返璞归真的清新空灵之美?这还得请您来判断。

谭庭浩

2006年1月15日

附记

本系列第一辑推出以后,有读者建议,虽然“不要图片”初衰不坏,可放点图片,亦未尝不可。我们从善如流,就在这第二辑增加了图片。希望这确实能丰富您的感受和趣味,是“加法”,而不是“减法”。记得某一洋酒的广告词有云:“世事无绝对,只有真情趣”。您说是么?

2007年3月25日

书评(媒体评论)

“相声革新大奖”颁给郭德纲?“传统文化传播大奖”颁给周杰伦?今年的“诗词普及大奖”能否颁给孙涛?……孙涛历15年编一套《同一首诗》,为传播经典立了一功——“有效传播唐诗宋词,比成立几个国学院意义更重”。

——《今天我们如何传播经典?》,《南方日报·阅读周刊》2006年3月26日

这套书特别之处在于:一、不受年代或者主题限制,从《诗经》到现代新诗,完全根据作者个人喜好来选择,随意切换;二、作者在评析诗作时,既不翻译诗词的字句,也不分析作者的原意,而是根据个人读诗的意绪,兴之所至,东拉西扯,侃侃而谈,从一首关于大雁的词,他能扯到《射雕英雄传》,扯到济公、成吉思汗乃至毛泽东,扯起一张无边无际的大网,其中所包含的历史典故、文史知识、逸闻趣事之丰富驳杂又令人咋舌。

——《恢复您对诗词的胃口》,《南方都市报》2006年3月27日

接孩子的时候没事干,随便把这套书的其中一本拿出来,看了看序言、导读,还有前面几页,看完后刚放到包里,后面一位大姐问我:“你这书哪里买的?看着很有意思。”我不由得乐了,原来这位大姐一直在和我一起看,而我竟然没有感觉到。

——《流水账》,博客“温语静心”2006年4月18日

这一册书,不必像读小说一样一页接一页一本连一本地读,可以信手闲翻,看到哪本是哪本,看到哪页算哪页。今宵在枕上看二十四桥怨去吹箫,明朝在厕上看栏杆拍遍狂来说剑,冷不丁地就看到了嵇康的青白眼。再换一本翻过几页,说到了纳兰公子: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今夜月色如酒,且把书香作茶香。

——《月色如酒,书香若茶》,网友“任云舒”2006年9月10日

拜读后收获甚丰,真心希望能在央视《百家讲坛》上听到有关内容的讲座。

——网友“清风明月”,2006-04-16 16:14:17

这本书到处都是开头,从那里开始看都可以。写得非常好!

——搜狐网友,2006-05-10 14:44:51

超值!花钱不多,开心娱乐!

——留言顾客:“图书馆”,2006-3-29 13:33:47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8 7:2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