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城市景观建筑设计解析丛书之一,是一部关于大城市设计方法的实用指导用书。本书的主要内容就是阐述“网络城市(Netzstadt)”这种独特的分析城市化现象的跨学科综合方法,它提供了一种大都市设计的途径。该分析方法源于名为“synoikos”的项目实践过程,由专业团体对其进行多年研究,并选定瑞士中部高地某区作为参照项目区域来进行城市的空间布局。
“网络城市(Netzstadt)”代表了城市生活分析的一种模式和一套逻辑方法论工具。
本书的主要内容就是阐述这种独特的分析城市化现象的跨学科综合方法,它提供了一种大都市设计的途径。该分析方法源于名为“synoikos”的项目实践过程,由专业团体对其进行多年研究,并选定瑞士中部高地某区作为参照项目区域来进行城市的空间布局。作者及其同伴对该项目的研究过程也是本书的组成部分。
序
引言
1 走进当代城市
1.1什么是城市?
1.2当代城市居住区的发展
1.3新城市化
城市建筑文化的新形象
新拓扑形式
新的生活节奏
闲暇地
1.4重建城市的漫长过程
1.5重新设计城市
可塑性
可持续性
重建
责任
网络城市
2 网络城市
2.1城市分析的模型、隐喻及方法
2.1.1复杂性
2.1.2建筑文化中城市的模型和隐喻
2.2网络城市设计模型
2.2.1城市系统模型和网络形态学特征
2.2.2城市质量的评价标准
2.2.3网络城市设计模型中的系统结构
3 网络城市设计方法
3.1总述
3.2形态学方法
3.2.1网络城市设计中形态学方法的目标和目的
作为符号的景观形式
景观形态的几何形式
形状和实际方法的选择
地形
3.2.2区域建筑(现象学)
区域及特性
区域类型
3.2.3区域的记录
网络城市设计方法中的基本形态学概念
从纽约说开来
地形构造:层次中的记录
3.2.4 网络城市设计方法中城市系统的形态学分析
同步性和历时性的研究
区域的网络元素和区域类型的识别
简介:wiggercity
wigger City案例研究:5张图
城市质量标准基础上得出的结论
3.2.5 网络城市设计方法中形态学指标的第一次选择
定义
使用指标的目标和目的
形态学指标的基本变量
3.2.6结论:形态学方法和区域建筑
3.3生理学方法
3.3.1网络城市设计中生理学方法的目标和目的
3.3.2区分物资流通和能源流通
3.3.3城市系统现象学中的新陈代谢
3.3.4网络城市设计方法中生化指标的第一次选择
定义
生理学指标基础上的特定尺度的节点
与商品、能量和物质流通之间的关系链
3.3.5总结
3.4网络城市设计方法的结论
4 网络城市设计方法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
4.1城市设计
设计目标
关键的设计问题
研究地区的选择
北卢塞恩简介
北卢塞恩的设计目标
4.2五个设计步骤:网络城市设计方法的应用
4.2.1第l步:项目边界和观测边界的分析
节点的确定——形态学方法在北卢塞恩项目中的应用
北卢塞恩中应用的生理学方法
北卢塞恩中的区域类型和特征
北卢塞恩的发展历史
4.2.2第2步:城市网络的确定
北卢塞恩城市系统的特征
形态学角度的网络
生理学角度的网络
环境中网络的识别
4.2.3第3步:城市特征的最初评价
北卢塞恩的最初评价
北卢塞恩地区重建过程中的关键概念
4.2.4第4步:设定发展目标
4.2.5第5步:重建过程中的城市规划与设计
北卢塞恩重建过程中的五个设计
4.3 方法总结
Synoikos
5 Synoikos方法
5.1城市发展中的公众参与过程
5.2Synoikos方法
5.2.1目标和方法
5.2.2讨论会
5.3 Wigger City
5.3.1讨论会1:现状和中心理论的分析
小组1
小组2
目标特征的注释
讨论会1的结论
讨论会l的材料:对2050年设想的四种方案
5.3.2研讨会2:项目和发起人
小组1:形成设计理念
小组2:项目实施方案
wiggercity项目的经济赞助
讨论会2的结论
5.4方法的结论
综合注释:如何把synoikos方法同网络城市设计方法
联系起来?
词汇表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