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爷爷毛泽东(上下修订插图版)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马列著作
作者 毛新宇
出版社 中国盲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1976年9月9日零时10分,敬爱的毛泽东同志与世长辞,如今已是31年。毛泽东同志革命的一生,光照千秋。作为毛泽东的嫡孙,毛岸青和邵华的儿子——毛新宇同志,特此写了本书作为缅怀毛泽东同志的丰功伟绩以及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八十周年的贺礼。

内容推荐

对于当今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毛泽东始终是他们心目中伟大的领袖,他们生活的欢乐和痛苦、事业的荣辱与成败,大都直接或间接9地与这位历史伟人的思想和行动联系在一起。一个民族需要有凝聚力,而一个有凝聚力的民族需要一个能统领全民族的伟人,这个伟人就是这个民族的脊梁。毛泽东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小平同志喜欢说:天塌下来有长汉顶着。在20世纪,毛泽东这个长汉,为中华民族撑起了腰杆,为全世界受到不公平对待的被压迫民族和人民撑起了一片蓝天。

本书作者系毛泽东之孙辈,从作者的视角出发,对于经历世纪交替的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寻找心中的毛泽东,研究他的生平事迹,并以此更深入地理解其思想,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目录

第一章 走出韶山

 严父慈母

 聪颖的私塾生

 少年轶事

 东台报国志

 第一次发表政见

 革命军里秀才兵

 坎坷求学路

 为学之道

 “特别”学生

 忧国忧民的“时事通”

 游学千里忧民众

 “野蛮”其体魄

 浑身是胆

 创立新民学会

 师生情深

 人间知己两依依

第二章 舍家为国

 两次到北京

 在湘领导“五四”学运

 主办“湘运评论”

 舍家为国满门英烈

 为革命理财——毛泽东

 赤都金刚——毛泽覃

 巾帼英烈——毛泽建

 楚天雄鹰——毛楚雄

 共产党的缔造者

 投身工运

 韶山建党

 国民党的“候补中委”

 考察农运

 培养农运骨干

第三章 星火井冈

 霹雳—声暴动

 浏阳遇险

 去当红色“山大王”

 三湾奠军魂

 结交“绿林”朋友

 伟大的会师

 打垮江西“两只羊”

 三战三捷

第四章 挥师闽赣

 木柏地大捷

 撤下龙岩上杭

 天兵怒气冲霄汉

 横扫千军如卷席

 神机妙算挫强敌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与人民心连心

第五章 长征路上

 担架上的“计谋”

 遵义会议上的斗争

 四渡赤水出奇兵

 坚持北上反对分裂

 奔向陕北

第六章 陕北岁月

 直罗镇大捷

 “刀下留人”

 会见洋朋友

 “赶毛驴上山”

 “我应该和大家一样”

 处决黄克功

 会见白求恩大夫

 造就抗日英才

 奋笔著雄文

 “还是自己动手吧”

 会见华侨领袖陈嘉庚

 青兵简政

 不抓“反革命”

 视察南泥湾

 “向大家赔礼道歉”

 追障张思德

 眺灯论文艺

 延安窑洞话民主

 深入虎穴谋和平

 送子学农

 谈纸老虎

 敝离延安

 转战陕北

 东渡黄河

第七章 小村纪事

 接见《亚绥日报》编辑人员

 在五台山

 城南庄遇险

 在西柏坡的日子里

 决胜千里

 “进京赶考”

 礼贤下士天下归心

 建国群英会

 开国大典

第八章 在新中国

 制定新中国外交方针

 首次出访苏联

 土改与镇反

 共产党不能搞裙带关系

 宴请赛福鼎

 决策抗美援朝

 送子参战

 紫云轩主人

 尊师

 六拒颂扬

 惩治腐败

 为藏族人民谋福

 关心祖国统一大业

 筹划港澳回归

 禁绝社会丑恶现象

 建设人民铁路

 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关心河治理事业

 心系三峡工程

 建立强大海军

 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我们要有自己的核武器

 把钢铁工业搞上去

 甩掉贫油帽子

 确定“双百”方针

 万里长江横渡

 送瘟神

 长波电台与联合舰队

 炮击金门

 回韶山

 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与人民共命运

 建好“防风林”培养接班人

 还债十年

 重上井冈

 接见李宗仁

 号召工业学大庆和农业学大寨

 “决心学习,至死方休”

 红墙内的普通人

 “小球”推动“大球”

 提出“三个世界的划分”理论

 晚年时光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接见《晋绥日报》编辑人员

3月26日,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驱车到达晋绥边区首府——兴县蔡家崖。蔡家崖是个不满百户的英雄村庄,坐落在县城西南15里的元宝山下。金色的蔚汾河绕村而过,秀丽的八角塔挺立村东。在八年抗战中,晋绥边区巍然屹立于华北敌后,成为陕甘宁边区的屏障,为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此,蔡家崖也获得了“小延安”的光荣称号。早在1940年1月,蔡家崖就已成为晋绥边区行政公署所在地,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和晋绥军区司令部也先后设在这里。

毛泽东在蔡家崖逗留短短的9天时间里,先后召开了由贫农团代表、土改工作团代表和地方干部等参加的5次座谈会,在对晋绥土改和整党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召开了晋绥干部会议,作了‘必须紧紧地掌握党的总路线”的著名讲话。在这里,毛泽东还亲切地接见了《晋绥日报》的编辑人员。

《晋绥日报》是中共中央晋绥分局的机关报,创刊于1940年9月18日,原名《抗战日》,1947年7月1日改名为《晋绥日报》。当时《晋绥日报》只有三四十人,一部分同志还经常轮流在外余力口土改和整党工作。由于贯彻了全党办报的方针,各地工农通讯员通过来信来稿,不断把群众中的新问题、新情况、新经验、新事物反映到编辑部,真正做到依靠广大群众办报,使报纸充满了群众的声音,内容丰富,尖锐泼辣,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党中央和毛主席一直很关心《晋绥日报》的发展和成长情况。早在3月下旬的一天下午,跟随毛泽东来到晋绥边区的中央宣传部的同志,来到《晋绥日报》编辑部所在地——兴县高家村看望大家。大家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殷切地提出一个共同的愿望:想见见毛泽东主席。4月1日,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讲完话之后,晋绥的有关领导在向毛泽东主席汇报工作时,再次谈到《晋绥日报》编辑部的同志们想见见主席,并请主席讲讲如何办报的问题,毛泽东当即答应了。

毛泽东对报纸和刊物是很关心的。在延安的时候,因为晋绥抗日根据地离延安很近,晋绥的报纸和刊物还能及时地送到延安。转战陕北的时候,报社仍每天给毛泽东寄报纸。上边写着“中央李得胜同志收”。由于《晋绥日报》办得很有生气。曾多次得到毛泽东的赞扬:“我很愿意看它!”

4月1日晚上9点多钟,一阵清脆的电话铃声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毛泽东明天上午要接见报社的同志们!希望的火花变成了现实,人们欢笑着,蹦跳着。涌出窑洞,奔走相告。整个编辑部沸腾在欢乐的气氛中。

4月2日清晨,太阳刚刚露出笑脸,编辑部的十几名同志早已匆匆吃过早饭,怀着极度兴奋的心情,沐浴着初春灿烂的阳光,一溜小跑地向蔡家崖进发。20里山路,不觉一会儿就到了。一进军区司令部大院,贺龙司令员就满面春风地迎了上来:“请同志们稍等一下,主席很快就来!”边说边把大家引进了西面的接待室里。

上午10点钟,毛泽东在贺龙司令员的陪同下,快步走进接待室来。大家只觉得眼前一亮,“哗"地一声都站起来,会议室里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这次被接见的,除了报社编辑人员外,还有搞宣传工作的,搞写作工作的同志。毛泽东看到有这么多人时,便问:“你们编辑部有这么多人吗?”贺龙司令员说:“主要是编辑部的人,其他人说他们也有关系,也想见见主席,也想听听主席的讲话。”毛泽东笑着说:“你们编辑部如果有这么多人,那就应当精简了。”

随即,毛泽东微笑着和同志们一一握手,亲切地询问每个人的姓名。总编辑常芝青同志一一向主席作了介绍。当听到一个姓阮的同志的名字时,毛泽东风趣地说:啊!是梁山泊上的阮氏兄弟吗?当又听到一个同志姓“水”名“江”时,毛泽东笑着说:那你可不缺水呀!毛泽东亲切而幽默的话语,使会场上响起了一片笑声,屋子里拘束的空气一下子变得活跃起来。

毛泽东坐在靠窗口的沙发上,点燃—支香烟,慢慢地审视着同志们提出的问题。当看到“如何贯彻全党办报方针”、“报纸如何联系实际”等问题时,他和蔼地笑了:办报,你们是先生,我是学生,先生不了解学生,不会出题嘛!当看到“关于团结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的问题时,他转过身来问道:这个问题,我已为中央起草了个文件,你们还没有看到吗?晋绥分局宣传部长张子意回答说:中央指示已经收到了,很快就发给他们。这时,毛泽东站了起来,亲切地说:“我们的政策,不光要使领导者知道,干部知道,还要使广大的群众知道。……群众知道了真理,有了共同的目的,就会齐心来做。”他着重指出:“善于把党的政策变为群众的行动,善于使我们的每一个运动,每一个斗争,不但领导干部懂得,而且广大的群众都能懂得,都能掌握,这是一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领导艺术。我们的工作犯不犯错误其界限也在这里。”他还强调:“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

为了引起大家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毛泽东还以黄河上的老艄公为例,十分形象地阐述了这一问题。他说:在惊涛骇浪中,黄河上撑船的老艄公不管风吹浪打,眼睛总是望着前方,双手总是紧紧地握着舵把。如果老艄公不是这样,而是望着足下的浪花,就要手忙脚乱,就可能把船弄翻。毛泽东的这_生动的譬喻,再次叮嘱大家无论任何时候,都要紧紧地掌握党的总路线和总政策,不要在政治上迷失方向。

接着,毛泽东关切地询问了《晋绥日报》有多少通讯员,每天能收多少稿件,教育大家要讲群众路线,要认真办报。他说:“办报和办别的事一样,都要认真地办,才能办好,才能有生气。我们的报纸也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而不能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鼓励报社的同志们要投身到火的斗争中去,认真改造自己:“报纸工作人员为了教育群众,首先要向群众学习。”420-423

序言

对于当今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毛泽东始终是他们心目中伟大的领袖,他们生活的欢乐国与痛苦、事业的荣辱有成败,大都直接或间接地与这位历史伟人的思想和行动联系在一起。一个民族番要有凝聚力,而一个有凝聚力的民族需要一个能统领全民族的伟人,这个伟人就是这个民族的脊梁。毛泽东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邓小平同志喜欢说:天塌下来有长汉顶着。在20世纪,毛泽东这个长汉,为中华民族撑起了腰杆,为全世界受到不公平对待的被压迫民族和人民撑起了一片蓝天。

毛泽东曾经说过,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其实他自己的骨头也是最硬的。毛泽东厥功至伟,其雄文卷卷,武略盖世,也无怪乎从饱学之士到目不识丁者都曾对毛泽东顶礼膜拜,将他视为中国的自豪和骄傲。对内,他让大多数穷苦的中国人翻身做了主人,让他们在中国当时如此之低的生产力条件下避免沦为外来垄断资本的奴隶。在外,他维护民族尊严,从太平洋彼岸那个金元帝国的总统,到北方强邻的各位首脑,也无不时时关注着这位纵横捭阖、声震天下有着独特性格和惊人韧力的中国巨人。有世界最大艺术殿堂之称的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在20世纪艺术展的人物肖像中,仅有的一幅巨幅领袖像就是毛泽东。这足以说明,不论是他的崇敬者,还是他的朋友或同情者,甚至是他的敌人,在许多时候都不能不承认他的威力和影响几乎无处不在。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出现有历史的必然性,他是我中华几千年古国文化所产生的一粒“蒸不烂、煮不透、响当当、硬邦邦”的坚硬正义的种子,生逢其时,就必然要开花结果,形成气候。

世人都是以自己的心态来了解和对待伟人。我作为毛泽东能嫡孙,作为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与先辈们比,缺乏在旧社会与反动派腥风血雨的斗争经验,也不可能再去体会共和国初期建设的无限艰辛,但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毕竟无法泯去对历史的记忆。对于经历世纪交替的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寻找心中的毛泽东,研究他的生平事迹,并以此更深入地理解其思想,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从我记事以来,曾多次随我的父亲毛岸青、母亲邵华去追寻爷爷毛泽东所走过的足迹,从韶山到长沙、上海、广州乃及武汉,从井冈山到古田、遵义、延安、重庆乃及西柏坡;我也拜访过许多从旧社会和战争年代走过来的老人,他们有的是耿直纯朴的老农民或老红军,有的是儒雅苍健的老将军或国家领导人。耳濡目染了爷爷的历史伟绩,我便有了将它们编写成故事并讲给我的同龄人以及一切想了解毛泽东的人听的欲望。

透过我们的视角,我们真切感受到了伟人所赋予我们时代的含义:毛泽东所创立的“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博大精深,远不是穿草鞋、自己动手开荒生产等具体形式所能涵盖和代表的,它还包括不拘书本、一切唯实的思想解放,以及发扬民主、群众路线、统一战线和尽可能发展经济等极为丰富的内容。对于毛泽东建国前的丰功伟绩,世人自然不会忘却根本,对于建国后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探索,我们尤其不可抹煞。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自己的根源,没有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开拓性的探索,就根本不可能去想像如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取得的恢弘成就。

中国人应当永远缅怀毛泽东,学习毛泽东,因为他的精神已经融入了我们民族的灵魂。如今,毛泽东虽离开人间31年,可是伟人的去世,只意味着他个人的呼吸、思维的停止,却不表明其思想及精神的消失,相反经过历史的沉淀与今人的反思,毛泽东的思想对进入21世纪的中国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与毛泽东当年领导的伟大开拓与艰难探索一样,如今在改革开放中航行的中国巨轮也同样需要面对风浪的考验。

新的世纪已经到来,道路尽管曲折,但前途却无比光明。毛泽东在他刚刚点燃星星之火时,就以满腔激情描绘斗争胜利的前景:“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继承前辈,启发后昆,以同样的豪情看待我们正在奋斗的事业,将会激励起我们新时代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与人类事业的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书2003年出版后,广大读者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有的还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这次修再版,充实了一些珍贵史料和照片,更为客观详实和全面系统地反映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历史功勋、思想情感及其精神风貌。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之际,我在中国盲文出版社的帮助下,顺利地推出了《爷爷毛泽东》一书的大字版。看着这本书面世,我感慨万分,记得当年,我的外婆张文秋在爷爷毛泽东的委派下,创办了中国盲文出版社。半个世纪过去了,这里的工作人员没有忘记爷爷和外婆的嘱托,没有忘记国家赋予的神圣使命。他们在这条战线上默默无闻、勤勤恳恳地耕耘着,给千千万万的盲人朋友温暖,点燃了他们心灵的烛光,给他们带来知识,带来希望。而今,我也在该出版社的帮助下,推出了这本大字版图书,我相信,此书的出版,将会是低视力人群的福祉,也是我外婆张文秋的心愿。

毛新宇

2007年7月

后记

20世纪的中国之所以从穷困走向辉煌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与抗争紧密相连,中国共产党能克服自身成长道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发展壮大,能领导全中国人民建立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带领全中国人民走上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又与毛泽东紧密相连。毛泽东是20世纪中国乃至世界历史大潮中的伟人,是中国人民永远难以忘怀的民族领袖。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开拓,奉献了毕生的精力。

本书采取故事的体例,按照历史顺序,把毛泽东的生平分为“走出韶山”、“舍家为国”、“星火井冈”、“挥师闽赣”、“长征路上”、“陕北岁月”、“小村纪事”、“在新中国”8个大的历史阶段,突出反映了毛泽东从韶山冲的农家伢子成长为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的缔造者;谋划抗日救国,运筹帷幄,解放全中国的民族领袖;新中国成立后担当起建国兴邦历史重任的国家领导者的一些重要历史活动。选编的故事虽然不求面面俱到,但每一个故事都是力求史实准确、情节生动,真实刻画毛泽东作为一位世纪伟人的个人追求、思想情感及行为,使读者能从一桩桩历史故事中领悟出毛泽东的伟大之处。

本书编写过程中,参考并引用了一些公开发表的资料、图片和著作,2005年出版时国防大学出版社给予了大力的支持,2006年修订再版,军事科学院的领导、专家和出版社的同志做了全面审定。这次,中国盲文出版社将此书出版为大字版。在此,谨向这些资料、图片和著作的作者及出版、审阅的同志表示深深的谢意。

作者

2007年7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0:3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