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香格里拉洋人秘史(藏彝走廊上的西方探险者)/藏彝走廊丛书/中国人文地理大发现书系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史幼波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中国人文地理大发现书系藏彝走廊丛书之一。

本书以优美的笔触,描述20世纪初西方探险者深入藏彝走廊的秘密历史,通过大量鲜活生动的历史细节,展示这片神奇而原始的土地,是如何被外界所知,并最终成为吸引人们眼球的地区……

内容推荐

在我国西南有一个非常独特的地理单元,这便是著名的横断山脉地区。至今,这里逐生活着藏、彝、羌、纳西、普米、门巴、珞巴等民族。千百年来,众多民族在比南来北往,繁衍生息,迁徙流动,使得这条走廊成为丰富的文化沉积带,文化呈现出古老性、多样性、复杂性等特点。

20世纪80年代,费孝通先生根据民族学界多年来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个新的民族学概念“藏彝走廊”。藏彝走廊自然风光异常丰富多彩,有不可多得的自然旅游资源。藏彝走廊吸引人们的,还有它那历史底蕴深厚、内涵丰富而神秘的民族文化……

目录

这雄阔的走廊狴一无二(总序)

前言:回到大香格里拉

约翰长老的传说与亚洲之梦

活跃在走廊地带的西方传教士

大批负有特殊使命的人

西方近代的藏地旅行者

秘史,或回到大香格里拉

大卫·妮尔:

一个巴黎女子的面蔽朝圣记

两位奇异的朝圣者

她是一个神话般的人物

挑战人为的屏障

孟喇嘛庸登的前世今生

汉公主哭泣之河

神奇的巫师与慈悲的空行母

总有出现意外的时候

点燃“身内之火”

波域的圣诞夜

迷信的土匪与天才的演员

约瑟夫·洛克:

1924年的赞喇嘛王国之旅

美丽而深邃的辽阔之地

隆冬,从玉龙雪山下的纳西村庄出发

一块未成型的自然王国

永宁坝子与阿云山总管

初识木里大寺

木里王项此称扎巴

王爷与老马,乞丐与活佛

最后的木里王国

顾彼得:

穿仟于大凉山的彝人禁地

一个大胆的想法

二十世纪初之凉山彝区

短暂的黑马之行

初识岭光电

在慕理土司的领地

仿佛行走在欧洲中世纪的乡村里

黑彝贵妇人

最后的大凉山

阿尔荟·簌维:

法国神父与中国大熊猫

流淌着冒险家血液的神父

邓池沟天主教堂

捕获神奇的黑白熊

隐匿在中国史册中的大熊猫

在巴黎的正式命名

金丝猴与潮湿的夏天

西方人攫取大熊猫纪事

世界最后的珍宝

孔贝

一个英国领事的打箭炉见闻记

打箭炉,一箭射来之地

孔贝与智慧保罗

一半是神猴,一半是魔女

爱情婚姻中的一与多

灵魂的四十九天游荡

藏族隐士的种类

打箭炉驱瘟神的“查玛”舞

在藏汉之间

约翰·布鲁究:

川西高原上的狩猎与旅行

从成都到汶川

在瓦寺与当地人一起狩猎

猎杀?羚与喜获羚牛

第一个射杀羚牛的欧洲人

在米亚罗村

从龙尔甲镇到丹东

真正的、悲伤的结束

彼·埃克瓦尔:

传教士和他的藏族朋友们

在虎穴女神的领地住下来

牧人杜古尔和他的两位妻子

莽撞勇士蒲扇耳坚村

爱情带来的阴云

双重间谍的伎俩

代表藏人跟汉人谈判

转经路上的王子复仇记

告别达仓郎木

赫伯特·斯蒂文斯: 

一个自然科学家的廉藏之旅

从滇西北到康藏

在喇嘛王国里搜集动物标本

鲍绒村的溜索

乌市村与终年积雪之地

采黄杜鹃的孩子

米哈加拉山口的蝴蝶

打箭炉、牛排与理发师

后记

主要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两位奇异的朝圣者

1922年10月的一天,两位衣衫褴褛的朝圣者从云南西北部的一个小村庄出发,踏上了通往西藏拉萨的朝圣之路。这两位朝圣者看起来是母子俩。同所有前往拉萨朝圣的藏族人一样,由于长年暴露在高原强烈的紫外线下,他们的皮肤被晒得黝黑,满脸油污,身上也肮脏不堪。如果你与他们靠得很近了,就看得出年轻人是一位贫穷的喇嘛,身材高大,眉清目秀,眼神里除了修行人特有的淡定之外,还偶尔会闪出一丝你在藏区寺庙里难得一见的眼神——一种藏羚羊般的机敏。那位年迈的母亲手里握着一串念珠,经常只是低头念诵,眼睛很少抬起来看人。如果他们不亲自告诉你,你根本就无法准确地估计他们的年龄。

在现代文明最难以渗入的青藏高原腹地,人们把这些朝圣者称为“觉巴”。他们之中有许多人是真正的僧侣,因为佛教教义的启示,他们在一生中要携带着简单的行李,徒步甚至是三步一叩首地横穿整个青藏高原,前往观世音菩萨所在的圣城拉萨去朝拜一次,以满足一生中最大的愿望。

而在这些千千万万的朝圣者之中,更多的是信仰虔诚的穷人。他们有的是独自朝圣,有的是拖家带口,全体上路,总之,希望通过这样艰苦而漫长的朝圣,能洗清今生和前世的罪业,获得来生的幸福。这些人一般都有家庭,在其他地区也会有自己赖以维生的手段,只不过由于收入过于微薄,实在买不起一头能驮着他们前往圣城的牲口。另外,在朝圣者之中也有相当数量的职业乞丐,他们打扮成朝圣者的模样,跟随在朝圣者的队伍中,这样便可以在沿途获得更多的施舍。

文中提到的两位朝圣者行囊里携带着的全部家当,就是一口小锅、一个木碗、一个铝碗、两把汤匙和一柄普通藏族人使用的长刀。这些东西和一些粗茶、糌粑、酥油混在一起,胡乱地塞在一个汉式皮袋子里。你可以想象一下,即使到了21世纪的今天,如果在青藏高原的腹地旅行,你依然会频频遇见同样装束打扮、同样行李简单、同样结伴而行的朝圣者们。

然而,他们也有令人感到奇怪的地方,这两位朝圣者似乎一点也不喜欢与路上的行人交往。他们停留下来休息、做饭、喝水的地方,总是僻静无人之所。到了人多的地方,则只顾埋头匆匆赶路,不愿意与别人多说一句话。如果遇到了藏族村寨,一般的朝圣者总是会欢天喜地,因为善良的藏族村民对于前往拉萨朝圣的人,都会充满敬意,并给予相应的帮助。但是,对于我们这两位主人公来说,似乎热情的村寨正是他们路途上最忌讳的地方,他们从不进去,而是小心翼翼地绕道过去。如果村寨正好当道,是前进的必经之地,那么,他们就会在人们目力不及的地方隐蔽起来,先滞留一段时间,比如睡上一觉或者吃点东西。直到太阳落下去,人们都回到屋子里,他们才悄悄动身.从只有野狗出没的村寨无声无息地穿过。

正因为有这些禁忌,所以更多的时候,他们是在白天休息,在黄昏时分动身,在充满危险与恐惧的夜间赶路。这里是云南与西藏的交界地区,人烟稀少,森林茂密,横断山脉那巨大的身躯仿佛一道威猛的密咒,笼罩着他们阴影憧憧的前途。有时候,他们就像两只漆黑的野兽一样,在月光下的溪谷丛林里迂回穿行;而那些真正的野兽,或许就在他们身后的暗影里窥视着他们、尾随着他们……直到黎明的阳光洒下,驱走了夜间那些令人不安的隐秘之物,然后,他们才匆匆吃下一些作为早餐的干粮,找个隐蔽的地方躺下歇息。P11-13

序言

历史学家贝克尔曾列举过公元前49年恺撒越过鲁比康河这一史实,他说,像这样一桩貌似单纯的历史事实,实际上包括着100l桩更细小的事实,要把它们一一说清楚,至少需要一部790页的大书。而对于藏彝走廊,它的神秘与沧桑,它的美丽与古老,即使是790部大书与浩瀚无边的文字,也会显得苍白无力……

20世纪80年代,著名学者费孝通先生根据民族学界多年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个新的民族学概念:“藏彝走廊”。在中国可称之为民族走廊的约有两处,第一处在西北,在地理学上称为河西走廊;第二处在西南,在地理学上称为六江流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岷江),该区域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地理单元,呈天然走廊型通道地带,北连甘青黄土高原,南接云贵高原,西靠青藏高原,东邻成都平原,大体包括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及西藏东部边缘、甘肃南部、青海东南部在内的交汇地带,世居民族主要是藏语支和彝语支的民族,故费孝通将其称为“藏彝走廊”。

藏彝走廓地形异常复杂,以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为主,地势高峻,山岭连绵,峰峦叠嶂,六条大江宛如六条蛟龙,在崇山峻岭之中开辟出一条条大峡谷。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众多瑰丽无比的自然景观,九寨沟、黄龙钙化池、四姑娘山、海螺沟、玉龙雪山、梅里雪山、丽江古城、泸沽湖、三江并流……这些响亮的名字早已为全世界的旅游爱好者所耳熟能详。在这片区域内行车,时而穿云夺雾、青山隐隐、流水悠悠,宛如一幅幅古典水墨写意画长卷;时而蓝天白云,雪山冰川交相辉映,鲜花满地牛羊满坡,明快亮丽的色彩形同一幅幅巴比松画派的美丽油画。  

这条雕刻着大自然壮丽气质的走廊带,同时是汉藏两大文化板块的交汇带,干百年来,众多民族在这条雄阔而富丽的走廊上繁衍生息,迁徙交融,使其成为举世罕见的民族文化沉积带,有着古老、多样、丰厚、独特等等文化特质,现今炙手可热的“大香格里拉”、“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等热点文化圈、旅游圈都分布在这个区域。在这条走廊内,生活着藏、彝、羌、纳西、白、普米、苗、回、怒、哈尼、傈僳、独龙等民族,这些民族中,包含有许多有待进一步识别的神秘支系及奇特人群。

近现代以来,西方众多的探险家、学者都注意到这片区域是中国最重要、最有特点的“民族走廊”,代表性洋人如奥尔良王子、戴维斯、方苏雅、大卫·妮尔夫人、小西奥多·罗斯福、金顿·沃德、乔治·弗端斯特、约瑟夫·洛克、赫伯特·斯蒂文斯、埃德加·斯诺、顾彼得等等,当他们在激昂的阳光中骑着矮种马揭下这条民族走廊独一无二的古老傩面,这一地区的真实面容令世界吃了一惊。

如今,旅游业已成为藏彝走廊最大的招牌,昔日的净域游客蜂拥而至,热火朝天的潮流里,一把巨大的双刃剑已抵住了祖先的基业和传统文化的喉咙,这一切不由得令人想起多年前英国著名自然学家斯蒂文斯对该地区忧心忡忡的感慨。1929年,斯蒂文斯参加了美国总统奥多·罗斯福之子组织的“凯利一罗斯福探险队”,横穿云南及康藏高原,当探险活动结束后,斯蒂文斯评价说:“毫无疑问,这在地球上是无与伦比的。高山、峡谷、河流、丘陵以及广阔的森林,仅把它们的庄严壮观描叙为气势雄伟、令人惊叹是远远不够的……希望现代文明不会打破这片神秘土地的宁静与安详;因为随着道路的开通就会有汽车喇叭的喧闹和汽油泵的污染出现,而所有这些令人厌恶的行为都是以人类进步作为名义的。至少我们要让上帝创造的地球上保留一块净土,不受现代商业气氛的破坏,我的期望是不是太多了?我只是更爱你;当心啊!别让转瞬即逝的娱乐遮住你的眼睛、浸入你的家园,占据你的灵魂,破坏你的幸福。”

诗人里尔克曾说:“我们所说越多,能说反而越少。”也许,我们需要更多地记录下一些有力的真实,这是做这套丛书的意义所在。面对藏彝走廊,我们惯常的视觉受到挑战,心灵被意味深长的敬畏所覆盖。  焦虎三

2007年3月

后记

跟随那些已逝的人们远游大香格里拉的日子,到此终于宣告结束了。

该说的前面都已经说了。一个人坐在书斋里漫游了这么一大圈,总该有一些变化才对。虽然多年以来,我一直热爱着青藏高原的宗教信仰和历史文化,并且也多次深入藏区,做了许多实地的调查,但是,对于20世纪早期曾经活跃在藏彝走廊地带的西方探险者,却并没有专门的关注。这本书的写作,给了我从另一个角度观察这片雪域高原的方式。毕竟,当代藏学和与之相关的其他学科能成为跨国界人文学科中的显学,与20世纪早期的那段西方人在青藏高原上的冒险史,总体上是一脉相承的。

是陈涌先生策划、虎三兄主编的这套“藏彝走廊人文地理丛书”,才让我有机会系统地了解在20世纪那个大时代里,藏彝走廊上匆匆走过的那些多少带着些神秘使命的西方人。所以,这里我要首先感谢他们给我提供的这次机会。接着,我还要感谢多年以来一直令我受益匪浅的白郎兄,如果没有他无私地为我提供了大量珍藏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这本书的如期完成几乎将成为一个泡影。

这本书精美的图片,主要得益于摄影家朱林和我的好友张哮、白郎等人的镜头。另外,白郎提供的洛克等人的历史照片,也让这本书还原了更多真实的历史场景。而更令人感激不尽的,是四川民族出版社的马晓峰先生。笔者与马先生素昧平生,却不期得到了马先生的慷慨相助,为我们联系到了20世纪著名的人文摄影大师庄学本的老照片,使这套书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与厚重。

最后,笔者感谢所有为本书付出了辛勤劳动的人。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1: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