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极具特色的心理学通俗读物。
书本以优美的笔触、幽默的语言,生动地记叙了作者在中小学时期的30段往事,展现了一个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困惑、彷徨和欢乐。通过阅读这些故事,读者不仅可以增强对青少年心理成长的理解,还可以了解六七十年代青少年的生活风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每篇纪事的后面都加入了一段精辟的心理分析,深入浅出地道出了青少年时期的种种心理变化的缘由,其写作风格独特,见解独到,令人深受启迪。更可贵的是,作者在对往事的叙述与心理分析中,以朴实无华的语言道出了许多人生的深刻哲理,引人入胜而又发人深省。
本书是著名心理学家岳晓东博士对自己成长经历的回顾。本书以生动风趣的语言,真实地记述了作者在中小学时期的30段往事,展现了一个少年人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困惑、彷徨、烦恼和快乐。阅读这些故事,读者不仅可以增加对青少年心理成长时期的理解,还可以感受到六七十年代青少年的生活风貌作者在每篇故事的后面,都加入了精辟的心理分析,深入浅出地道出了青少年时期种种心理变化的缘由。在对青春岁月的追忆和分析中,本书以朴实无华的语言道出了许多深刻的生活哲理。这是一本极具特色的心理学大众读物。本书是2007年修订版。
老爷庙迷路
高中毕业时,全班同学决定搞一次郊游。大家一致决议去呼和浩特市北郊大青山的老爷庙游玩,并委派我和另外一个同学去购买聚餐用的食品。这是全班毕业前举行的最后一次集体活动,大家都很看重这次惜别活动。
那天清晨,我们很早在校门口集合,乘车前往大青山脚下。我那天的背包尤其的重,里面不仅有我自己的干粮,还有全班同学聚餐用的午餐肉罐头。一路上,有的同学提出要替我分担一些重量,我谢绝了他们的好意,坚持自己背。
从大青山脚下到老爷庙,有两条路:一条是平路,它沿山间的小路蜿蜒而行,约用两个小时可达老爷庙;另一条路是山路,它攀缘在山岩峭壁之间,约用一个多小时可达老爷庙。老师要求大家一致行动,不要分散。
但不知怎的,我那天有一股冲动,想攀山而行,先众人抵达目的地,好让他们称赞我的英雄本色。行前,我曾试图拉上几个同学与我同行,结果一个都没拉成。最后,我只好一个人上了路,这愈发增加了我的悲壮感。
走了一段山路,我来到一处峭壁,脚底一滑,差点儿滚下山去,吓得我出了一身冷汗,也吓醒了我的英雄梦。我决计不再攀山,还是顺平路而行,赶上大伙。但我又不甘心绕原道折回,在众目睽睽之下,最后一个人抵达老爷庙,接受大家的嘲笑。
我按照大致的方位翻山越岭寻找那条通向老爷庙的平路,最终找到了那条平路。可是在一个三叉路口,我犹豫了片刻,踏上了一条自认为是正确的路线,疾步前行。
可惜我选择了一条错路,因为它越走越窄。我决定爬上一座最高的山峰,期望在那里能够望见老爷庙。当我气喘吁吁、颤颤巍巍地爬上那座山峰时,眼前出现的却是一片群山。我登时瘫坐在一块岩石上,半天没有能爬起来。至此,我已筋疲力竭,腿脚发麻。
我仰望天空,望见那蓝蓝的天空白云飘,可那白云下的我现在哪儿呢?我问苍天。
在接连翻越了几座山头后,我终于确信自己迷路了。我开始埋怨自己这么糊涂,丢人现眼。在此之前,我从未做过一件违反班纪律的事情,今天做了这么一回,就捅了个大娄子。更糟的是,我还带着全班同学中午食用的午餐肉呢,他们吃不上肉,该怎么怪我呵!
我不敢想象这一切的后呆。
我到一条小溪旁坐下,把手插进水流中,感到丝丝凉意。我打量了一下自己,鞋上沾满了泥土,右边裤脚拉破了一个大口子,小腿上布满了血印,上衣磨掉了两个扣子,左袖口也开了个口子。我开始担心,这深山老林中会不会有什么虎狼熊豹的;万一找不到众人,今晚,我岂不要与它们相伴到天明?
我简直不敢再想下去了。
正在这时,我遥见远方有一群山羊在移动,我想那附近一定会有人的,于是使尽最后的力气冲向那群羊,生怕它们消失。
没多久,我见到了羊倌儿,上气不接下气地问他:“请问,这里离老爷庙有多远?”
“两个来小时的路程吧。”那羊倌儿答道。
我听后大失所望,怔怔地望着他,接着又问:“那么,从这里出山要用多久?”
“也要两个来小时吧。”那羊倌儿面无表情地说。
我彻底泄气了,心想现在再去老爷庙已经没有意义了,不如出山算了。于是,我请羊倌儿给我指明了道路,千谢万谢地踏上了归途。
我这次的选择是正确的,因为待我快出山时,太阳已经挂在西山头了。
没多久,我听见有人在大声喊叫我。寻声望去,我看到山顶上有三个男生正在向我招手,我大声地回应着他们,庆幸自己总算归了队。当他们见到我时,生气地告诉我说,全班同学自中午以后都在分头找我,不光男生在找我,女生也在三五成群地找……
听到这里,我心中犹如针刺一般地难受。我感到真是有愧于同学们,特别是那些女生,我与她们同窗两年,平时绝少说话,此时却要她们四处大声喊叫着我的名字,这是何等残酷、难堪的事情。
我感到大脑一片空白。
不久,班主任老师也出现了。我以为他一定会向我大发雷霆的。不想他望着我这副狼狈的样子,只是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唉,总算找到你了,没出什么事就好,咱们赶紧回去吧。”
我连忙将午餐肉罐头拿出来交给老师,他接过来掂了掂又还给我,苦笑着说:“还是拿回去补一补你的腿伤吧。”
就这样,我那次冲动没有当成英雄,反而成了狗熊,给同学的分手惜别留下了永久的笑料。
P159-162
拙作《少年我心》承蒙上海人民出版社修订重版,我深感荣幸!
借此机会,说几旬感谢的话。
首先,我感谢广大读者对拙作的厚爱。当初著写此书,就是为了促进人们对青少年心理及自我成长的了解。十年过去,不少读者告诉我,拙作的确起到了这一作用,这令我尤感欣慰。特别是不少学习心理学与心理咨询专业的读者告诉我,此书使他们明白了什么是自我洞察与自我完善。这也令我感到欣慰,因为作为一个训练有素的心理咨询师,他首先要学会看清自我。
其次,我非常感谢上海人民出版社的时海玲编辑和世纪出版集团的高龙海先生,他们对拙作的修订版投入了很多精力,也提出了不少宝贵意见。相信重版后的《少年我心》,将会更具可观性及参考价值。
最后,我亦十分感谢促成拙作初版及再版的朋友们,他们是北京师范大学的郑日昌教授和许金更编辑及原上海人民出版社的曹利群和唐云松两位编辑。他们当初都对拙作的写作和编辑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也在不同层面推广了本书,令我难以忘怀。
是为序。
岳晓东
2007年春于香港
《少年我心》这本书终于完成了,我感到轻松无比。
轻松之余,我要衷心感谢那些曾经关心、支持过我的亲人好友们。是他们的不断勉励,促成我完成了这本书。
首先我要感谢我在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导师Robert Le Vine(Roy Larsen Professor of Psychology and Education),他曾一再鼓励我将早年的成长经历写下来,以促进人们对青少年心理成长的了解。起初我并未把他的话放在心上,但后来我到香港教授青少年心理学这门课时,为说明其中的某些道理,时常在讲课中联系到我自己当初的某些成长经历。由此,我导师的劝言也愈来愈萦绕于我的脑际,于是便有了本书的写作。
《少年我心》并非是一本自传,而是以我个人的成长经历来阐明心理学之理论。所以,我在每篇记事后边附加了相关的心理分析,使之不拘泥于一般的心理学之诠释。
其次,我要感谢我的父母师长们。当初受教于他们时,我并未深切感到他们的教诲对我个人成长所起的深远影响。我能有今日的学业成就,与他们给予我的关怀和激励是分不开的。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妻子。她为我精心整理、校对此书,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虽然此书讲述的是我个人成长道路中的往事,但其写作在很大程度上却是我们两个人的共同结晶。
但愿《少年我心》能给读者带来欢愉和思考。
岳晓东
1997年春
于香港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