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福克纳传(上下)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美)弗莱德里克·R.卡尔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部关于美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福克纳的研究性传记。

本书运用福克纳卷帙浩繁的小说和诗歌的信息资料作为传记素材,通过把生活和作品综合在一起,力图从心理、情感和文学等方面理解和阐释这位艺术家的成长历程。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部关于美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福克纳的研究性传记。作者从福克纳出生前开始,追溯到他的祖父和父亲生长的社会和时代,以及家族传统对他的生活和创作发生的重大影响,继而按编年史的顺序,对福克纳的一生进行了客观叙述,对其作品进行了客观评价,对每部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和经过都进行了详细而有趣的叙述。

目录

译者序

作者序

福克纳家谱

奥尔德海姆家谱

前言

第一部 历史、记忆、语言

 第一章 鸟瞰

 第二章 背景

 第三章 想像之初

 第四章 艾斯苔尔、菲尔和战争

第二部 新人

 第五章 牛津的威廉·福克纳

 第六章 向何处去?

 第七章 冷漠的中心

 第八章 荒原

 第九章 步入巢穴

 第十章 认识自我

第三部 质变

 第十一章 喧哗与骚动

 第十二章 约克纳帕塔法之精髓

 第十三章 奇迹之年及其后

 第十四章 进入“炮口”

 第十五章 反伊甸园

 第十六章 幻想与幻灭

第四部 从战争到弘扬战争

 第十七章 押沙龙之死

 第十八章 痛苦折磨

 第十九章 人到中年

 第二十章 人到中年:战斗

 第二十一章 人到中年:好莱坞之战

 第二十二章 战后岁月

第五部 名誉、财富和恐惧

 第二十三章 《袖珍》发表之后

 第二十四章 获奖

 第二十五章 获奖之后

 第二十六章 铤而走险

 第二十七章 年近花甲:微笑的老人

 第二十八章 再造过去,重讲的故事

第六部 终点

 第二十九章 安居“大宅”

 第三十章 走向永恒

主要参考书目

福克纳年谱

注释

试读章节

至少,上述情节中有一部分是真的。4月中旬(14日),福克纳在制片厂请了病假。他早年的旅伴,威廉姆·斯普拉特林来看望他,发现几杯酒下肚他就昏倒了,这表明他的机体已经饱和了。斯普拉特林能看出这对夫妇很痛苦,他说艾斯苔尔向他显露了臂上的伤痕。[4]福克纳被送到撒马利亚人医院补充营养、戒酒,但是不论什么样的护理对他来说效果都是短期的。乔埃尔‘萨伊尔建议他去看心理医生,被他拒绝。他不仅不相信各种心理测试,而且对整个医学都不信任。况且,他必须避免医疗开支,否则就得无限期地在好莱坞做奴隶了。麦塔结婚两周后(并不是她所说的六周),福克纳回到了福克斯。彻底崩溃前,他写出了一份《莫霍克的鼓声》的脚本,加上了人物描写——显然,这项任务令他颇感惬意。电影完成时删去了福克纳的所有贡献,成了一部佳作。

5月下旬,艾斯苔尔和吉尔回到了牛津。那喀索斯·埃汶留下来照顾福克纳和房子。回到制片厂后,福克纳无事可做,但很幸运,没有因酗酒被开除。他又一次受到了妥善保护,没有暴露于制片厂的头头儿面前。那些头头儿们对醉酒的作家态度非常强硬,这一次多亏了替他隐瞒情况的中间人。晚春和初夏对他没什么意义,他的生活似乎已被遗忘。6月20日,莫里斯。科因德娄来了,准备住一周,还带来了一长串关于《喧哗与骚动》的问题。他离开这里去米尔斯学院前,福克纳把一幅厄内斯特·V.特鲁布拉德的速描《一头母牛的下午》送给了他。

与其说《一头母牛的下午》是创造,不如说是追溯。它把福克纳带回到多年以前他常在《密西西比人》上发表作品的那段日子。他曾模仿弗朗奈瓦·维永的诗《迷路的女子》写了一篇作品,于1920年1月28日发表。大学里两个爱说笑打趣的人,杰吉特和莱斯特把福克纳当作了他们嘲笑的绝好对象,在5月20日也发表了一篇他们自己写的《迷路的女子》。这是一篇关于迷路的母牛的故事,不管它对福克纳的嘲笑对他影响如何,17年后,福克纳又想起了这个标题,并写出了自己的《一头母牛的下午》;他不但把这个故事拿出来读给科因德娄,后来还送给了他;他把这个故事以另一种方法写入《村子》中,故事里,艾克·斯诺普斯爱上了杰克·休斯顿的母牛,这使全镇人既愤怒又震惊。福克纳写出这个故事,把它收入《村子》,说明他会极端错误地估计自己造成的影响。

这个故事的形式与众不同:一个自命不凡的作家特鲁布拉德在故事中描写了一位“福克纳先生”。他是整个笑话中的笑柄——福克纳先生想把一头母牛从大火中赶出去,可这头受了惊的牛却弄了他一身粪。故事的主旨是把福克纳先生描写成各种滑稽可笑的角色:他总想行动迅速,对于他这种“体形和身材”的人来说他的确动作很快;他经常咒骂,那些话很难在书面上反复提及;他的沉默中包含着所谓的“个性中静态的粗暴”。那头牛得救了,也弄清了纵火者是一群男孩子,福克纳先生洗净了一身的牛粪,一切正常了。大伙镇静下来,喝了一两杯酒。作家坚持说他有权利按自己的方式写故事,“以我自己的措词和风格,而不是你的。”[5]这篇故事收入《村子》时结尾作了改动。尽管如此,文中用了一个很好的短语“静态的粗暴”,来描写福克纳先生沉默隐退的性格。这个短语抓住了人物特点,他就像一座休眠的火山,随时可能爆发,但表面看来却平静、稳定。

科因德娄逗留期间,福克纳得到支持,修改关于内战题材的故事收录成集。要把这些本来各自独立的故事相互联系起来,构成一部“故事小说”,需要以小说家的技巧而非短篇故事家的技巧把它们重新整理。福克纳采用了一种试验性的方法:把彼此联系的故事作为小说的基础。尽管《未被征服者》尚未完成,各个故事之间尚无真正的连贯性,但福克纳构想在介乎于小说和故事之间的作品《去吧,摩西》中把所有的故事连成了一部小说。要按这种新的方式来写,就得在作品中加入预示,重新安排角色,加入对话,给读者一定的心理准备。虽然所有故事都各自成型,但收录成集时必须使它们像一部长篇小说中的各个章节一样。这与其他作品集,如《这十三篇》、《马丁诺医生及其他故事》,甚至《骑士的策略》都不一样。

福克纳从托马斯·萨德本回到约翰·沙多里斯。第一个故事很好地描述了沙多里斯,年轻的贝雅德的父亲。福克纳在这个故事中加入了一些新素材,明显加重了对沙多里斯的笔墨;这样就构成了将要写作的“马鞭草的味道”。为了给年轻的贝雅德潜在的复仇心理提供一个合适的环境,福克纳着重描写了父子间联系的纽带。当贝雅德决定把自己暴露在杀父凶手的子弹前,以“不杀”结束“残杀”时,福克纳已为他提供了继续这种世仇的所有动机。内战时期的约翰·沙多里斯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骑着一匹传奇式的战马朱比特。福克纳达到了一种境界,先使这个老战士处于时空之外,再让他作为父亲,家族的家长,房子的保护者及德鲁西拉的丈夫回到时空中来。

福克纳把《押沙龙·押沙龙》中的想法转到了《未被征服者》中。他在《押沙龙,押沙龙》中描写了广阔的背景环境,先把萨德本变成传奇人物,再把他写成一个人魔。在这些短篇中,他想以同样的方式处理沙多里斯,一个与萨德本类似的传奇式的军人,传奇式的意图建造者。但是,有这些故事在手,他就没有足够的发掘余地了。要把心中的真正想法体现在这个集子中,就必须把这些故事抛开再重新创作。

这种形式的过渡中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一方面,福克纳不得不一直把约翰·沙多里斯摆在眼前直到他被谋杀;另一方面还得提醒读者另一个同样重要的主题:年轻的男孩成长为男人的过程。然而,汤姆·索亚一哈克·费恩式的情节与沙多里斯的内容不是十分相配。二者既相互重叠又相互排斥;因为年轻的贝雅德在成长过程中必然经历一些与其父的经历不同的事情。故事主体一直在描写他的成长,而他的父亲却不在其中;他成长中经历的活动与沙多里斯也毫无关系。惟一的联系纽带就是战争本身,而战争如在改写的“攻击”中一样,与其说是联系纽带毋宁说是使二者分开的因素。

7月24日,福克纳写信给戈尔德曼讲到蓝登书屋正在收集内战题材的故事,还宣布刚刚写完了“马鞭草的味道”。他希望《邮报》能买下它,因为时间紧迫,便直接把故事寄去了。然而,这篇故事没卖出去,《邮报》不买,其他刊物也不要。“马鞭草的味道”可能是所有这些故事中最棒的一个,因为它是为这部故事集刚刚写成的,不需要迎合《邮报》的口味。它是这部合集的精华之所在,体现了福克纳对战争、重建、种族和平及不能谅解便相互调合等问题的看法。年轻的贝雅德成长的最后一步历程是拒绝去做明显错误的事:报复杀父凶手。莱德蒙德等待着这个24岁的年轻人,满怀期望杀死他或被他杀死。但贝雅德选择了一种更勇敢的方式,他没带任何武器,步履稳健地走到了莱德蒙德的枪口下。这个举动令所有人都很满意,除了德鲁西拉,约翰·沙多里斯年轻的寡妇。P644-646

序言

我对福克纳作品的认识始于1990年。当时,我作为普访学者在佛罗里达大学英语系专修美国文学,在琼斯教授主持的“福克纳和他的女儿们”研讨班初次细读福克纳的作品。记得琼斯教授当时选的作品是《未被征服者》和《八月之光》,其浓郁素朴的南方乡土气息,关于沙特里斯家族离奇古怪的故事,所反映的性激情、种族主义和宗教盲从等严肃主题,都深深地吸引了我。1994年8月至1995年8月,我有幸作为富布赖特访问学者在美国杜克大学从事美国南方文学和文化的学习和研究。由于对福克纳的兴趣有增无减,所以参加了斯特朗伯格教授主持的“福克纳”专题研讨班。此后,又单独与其就《喧哗与骚动》、《押沙龙,押沙龙》、《八月之光》、《我弥留之际》和《去吧,摩西》五部重要小说进行了系统研究和讨论。后来,为了能使更多的人了解福克纳,我把我在这方面的所学和研究熔铸于教学之中,为硕士研究生开设了“福克纳专题”课。1995年,译著《现代与现代主义》出版后,该书作者弗莱德里克·R.卡尔主动奉献他的巨著《威廉·福克纳:美国作家》(William Faulkner:American Writer),有意在中国出版,于是便有了现在的这个译本。

一般认为,福克纳最伟大的文学成就在于他的《喧哗与骚动》、《押沙龙。押沙龙》等描写“约克纳帕塔法”的系列家族小说和“斯诺普斯三部曲”。这无疑已成定论。其实,这个定论中含有一个暗示,即把福克纳当作一个“南方作家”来对待,把他作品中描写的“约克纳帕塔法”作为南方的缩影,把他笔下光怪陆离的世界和失常畸形的人物当作现代南方的怪诞和邪恶。依我看来,这是不够准确的。福克纳的经典作品最典型地体现了普遍的人类生存状况,他笔下的人物所面对的困境和问题,如异化、孤立和破碎等,并不是南方所特有的,事实上,他在故乡的土地上看到了全人类的力量和软弱、安全和威胁;把南方历史作为小说创作的框架,而实际表现的是“人类心灵与其自身的冲突”。如此普遍的文学主题势必使他的作品超越时空的界限,而成为全人类的共有财产。

然而,我们在福克纳的作品中看到的是一种文学的伟大性,而恰恰是这种文学的伟大性掩盖了福克纳的另一面,即他的个人生活。我们从《福克纳传》中所看到的是伟大作家的一种“文学性”,这种“文学性”汇聚了他生活中的琐碎轶事,他的喜怒哀乐,他的爱情与婚姻,他的爱好与憎恶,他的虚伪与真诚。其中有些隐现于作品中,而大部分则为他的创作成就所淹没。这种“文学性”所体现的是一个真实的人:他由于个头矮小和初恋遭到拒绝而蒙受心理创伤;他由于虚荣心作祟而假扮战争英雄;他既忠诚于不幸的婚姻又不时追求婚外的浪漫;他既投身于严肃的文学创作又不得不为生计而投靠好莱坞;他引家乡以为自豪,然而又由于对家乡的如实描写而遭到乡亲们的拒斥;他热爱花楸福邸的宁静平和,然而又极力寻求骑马、狩猎和驾机的刺激;他有烦恼和忧愁,但他能把这烦恼和忧愁化为动力;他有快乐和幸福,但他把这快乐和幸福融入了一种更大的成就感。福克纳不是完人,但他着实是位伟人,同时也是一个平常人。我时常以为,一个真正的作家应该产生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即是说,应该是个多面人,由多元因素所决定,同时又能超越这些多元因素而升华到崇高的艺术境界,从而达到艺术的人生,这或许是我给福克纳生平的评价。

需要赘言的是,《福克纳传》洋洋百万言的翻译并非是件易事。书中所涉史料广博,语言意涵深远,要求译者不仅要有宽泛的美国历史尤其是美国南方历史的知识,而且需有深厚的语言功底。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尽量参照了国内已有的中文福克纳批评资料和现成的作品译本,历史和作品中的人物姓名均以国内通用译法为准,尤其是李文俊先生和陶洁教授等前辈的译法,从而使读者对福克纳的生活和创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把握。由于对福克纳重要作品的艰深晦涩缺乏深透的理解和掌握,译本难免存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此恳请读者惠正。  《福克纳传》一书的出版多亏作者弗莱德里克·R.卡尔教授的慷慨授权和商务印书馆陈小文先生的文学慧眼,在此一并表示谢忱。

而就在我忙于校对本书译稿的时候,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传来噩耗,卡尔教授因三年半的肾透析引起综合症,医治无效,于2004年4月30日(星期五)逝世,享年77岁。在此,我们仅以此书向这位好心的教育家、勤奋的文学批评家和多产的文学传记家表示衷心的谢忱和哀悼。

陈永国

2005年]2月于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5:4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