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龙舟/中华才艺系列 |
分类 | 生活休闲-体育运动-体育理论与规则 |
作者 | 林友标//章舜娇 |
出版社 | 暨南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林友标、章舜娇编著的这本《龙舟》是在大量阅读同类书刊、广泛收集各方面的文史资料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利用大量难以复得的艺术作品来展现龙舟历史,是本书的独特之处。主要内容分为八章:第一章“龙舟竞渡文化概说”,阐述龙舟竞渡的起源、目的和意义;第二章“龙舟竞渡的演变”,借助历代遗存下来的艺术作品,呈现及分析不同时期龙舟的风采;第三章“龙舟的文化艺术”,介绍由龙舟竞渡所衍生的不同艺术形式,诸如戏曲、歌舞、文学等,一些重要的作品;第四章“龙舟文化的保护”,收集了与龙舟、端午节等有关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介绍各地区相关文化的特色;第五章“龙舟运动概况”,从民俗文化到体育项目,有区别也有联系,介绍龙舟运动如何从国内走向国际,成为国际上的热门赛事;第六章“龙舟的造型”,介绍传统龙舟、业余龙舟和标准龙舟的外形、结构和组成;第七章“龙舟的制作”,撷取较有地方特色造型的龙舟制作工艺和仪式进行描述,反映民俗风貌;第八章“龙舟的竞渡”,包含古今龙舟竞渡的内容和方法,并介绍龙舟运动技术。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龙舟竞渡文化概说 第一节 龙舟竞渡的渊源 一、龙与龙舟 二、龙舟竞渡 第二节 龙舟竞渡的目的 一、崇龙祭龙 二、祈晴求雨 三、祈求丰收 四、辟邪消灾 五、祈求多子 第三节 龙舟竞渡的文化内涵 一、彰显龙图腾 二、延伸节 庆内涵 三、弘扬爱国精神 四、蕴含人文精神 第二章 龙舟竞渡的演变 第一节 唐代龙舟风采 第二节 宋、元时期的龙舟 一、宋代 二、元代 第三节 明、清时期的龙舟 一、明代 二、清代 第四节 民国时期的龙舟 第三章 龙舟的文化艺术 第一节 龙舟曲 一、龙舟曲简史 二、何柳堂《赛龙夺锦》 三、阿炳《龙船》 第二节 龙舟歌 一、龙舟歌简史 二、龙舟民歌 三、龙舟歌谣 四、龙舟流行歌曲 第三节 龙舟说唱 第四节 龙舟电影、文学和邮票 一、龙舟题材的电影 二、龙舟题材的文学 三、龙舟题材的邮票 第四章 龙舟文化的保护 第一节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民俗:端午节 二、曲艺:龙舟说唱 第二节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传统技艺:龙舟制作技艺 二、民俗:苗族独木龙舟节 三、民间文学:屈原传说 四、扩展项目一民俗:端午节 第三节 第三、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赛龙舟 二、扩展项目一民俗:端午节 第五章 龙舟运动概况 第一节 中国龙舟运动 一、中国龙舟运动概况 二、载人史册的龙舟盛事 第二节 国际龙舟运动 一、国际龙舟运动概况 二、国际龙舟组织 第六章 龙舟的造型 第一节 传统龙舟 一、普通龙舟 二、造型龙舟 三、独木龙舟 四、凤船 五、龙艇 第二节 业余龙舟 第三节 标准龙舟 一、木质标准龙舟 二、复合材料标准龙舟 第七章 龙舟的制作 第一节 广东龙舟制作 一、工艺流程 二、开工仪式 三、接船、试水仪式 第二节 湖南泪罗龙舟制作 一、制作程序 二、竣工仪式 第三节 贵州苗族龙舟制作 一、制作工序 二、开航试水仪式 第四节 云南傣族龙舟制作 一、材料与工艺 二、龙舟制作仪式 第八章 龙舟的竞渡 第一节 龙舟竞渡的内容 一、古代的龙舟竞渡 二、现代的龙舟竞赛 第二节 龙舟竞渡的技术 一、桡手 二、舵手 三、鼓手、锣手和标手 四、场地和设施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 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 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 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2017年初,中共中 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文中指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 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 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大力 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挖掘、保护和阐发, 大力加强民族体育、民间体育、民俗体育的推广,积 极推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重视并切实开 展体育文物、体育档案、体育文献等普查、收集、整 理、保存和研究利用工作,建立相应的信息库。要根 据本地区、本民族的节令活动与传统庆典活动,大力 发展具有民族特色与本地特色的体育。这份《意见》 的发布,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文化工作者的创作热情。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国人被称为“龙的传人 ”。龙舟、舞龙,都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体育项 目,在国际上很有影响。水里划龙舟,陆地舞龙狮, 天上放龙筝,那就是龙运动、龙体育。龙舟运动,在 这个“龙体育”的概念中,无疑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中国的体育飞速发展也像条龙,从龙舟开始,一直 延伸到民族民间体育、竞技体育。作为一项运动,龙 舟有着其他项目无法比拟的内涵。它历史久远,流传 广泛,保持着浓厚的民族特点和风格,体现了“龙的 传人”同舟共济、奋力拼搏、勇往直前的气概,这也 就是“龙舟精神”。《龙舟》一书的出版,正是朝着 挖掘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宣传龙舟运动、弘扬龙 舟精神的方向迈进。 本书是在大量阅读同类书刊、广泛收集各方面的 文史资料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利用大量 难以复得的艺术作品来展现龙舟历史,是本书的独特 之处。主要内容分为八章:第一章“龙舟竞渡文化概 说”,阐述龙舟竞渡的起源、目的和意义;第二章“ 龙舟竞渡的演变”,借助历代遗存下来的艺术作品, 呈现及分析不同时期龙舟的风采;第三章“龙舟的文 化艺术”,介绍由龙舟竞渡所衍生的不同艺术形式, 诸如戏曲、歌舞、文学等,一些重要的作品,都是值 得重新抒写并予以保留的内容;第四章“龙舟文化的 保护”,收集了与龙舟、端午节等有关的国家非物质 文化遗产名录,介绍各地区相关文化的特色;第五章 “龙舟运动概况”,从民俗文化到体育项目,有区别 也有联系,介绍龙舟运动如何从国内走向国际,成为 国际上的热门赛事;第六章“龙舟的造型”,介绍传 统龙舟、业余龙舟和标准龙舟的外形、结构和组成; 第七章“龙舟的制作”,撷取较有地方特色造型的龙 舟制作工艺和仪式进行描述,反映民俗风貌;第八章 “龙舟的竞渡”,包含古今龙舟竞渡的内容和方法, 并介绍龙舟运动技术。 本书作为中华才艺系列读物之一,以传播龙舟文 化为己任。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具有中国民俗特征的 龙舟运动,定能发挥其精神纽带作用,在凝聚海内外 华侨华人的征途上,做出独特的贡献。 受知识水平的限制,书中难免会出现不少问题, 部分图片、文献资料的来源引用可能也有纰漏,敬请 读者及相关作者谅解并批评指正! 林友标章舜娇 2017年11月 导语 林友标、章舜娇编著的这本《龙舟》是暨南大学出版社“中华才艺系列”读物之一。它的出版,是朝着挖掘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宣传龙舟运动、弘扬龙舟精神的方向迈进。全书共分八章,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向读者展示了龙舟竞渡的渊源和演变、龙舟文化的保护、龙舟运动概况、龙舟的造型和制作等内容。 后记 继《醒狮》《舞龙》《武术》之后,暨南大学出 版社“中华才艺系列”新的一员——《龙舟》,也即 将与读者见面了。“中华才艺系列”,借助中共中央 统战部(原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文化中国·全球华人 中华才艺培训基地的平台,旨在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 传播和弘扬,全面提升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 力和感召力。2013年岁末,时任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 主任何亚非为丛书作序,并亲自参加赠书仪式,给来 自五大洲18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中国·2013全球华 人中华才艺(武术)大赛”参赛队伍赠送图书,是对 作品的充分信任和肯定。广东省体育局的领导也高度 重视,对这些反映民族传统体育成果的宣传和推广给 予大力支持,举荐本人代表广东省获得“2015全国体 育事业突出贡献奖”的殊荣,受到国家体育总局的表 彰;《中国体育报》2016年4月27日刊载了《勤耕不 辍为民族传统体育著书立说》的人物专访文章。2016 年6月,章舜娇受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的委派,跟随“ 华星艺术团”到韩国、菲律宾和卡塔尔三个国家,对 当地华人团体进行武术、龙狮的培训和指导。诸多“ 事迹”的涌现,都源于“中华才艺系列”的出版。但 愿本次出版的《龙舟》,也能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发 挥作用。 记得2013年与暨南大学出版社结缘的时候,黄圣 英书记敏捷、认真和严谨的工作作风,给我留下了深 刻的印象,以至于每次在校道上碰面,都会聊起当时 为出版“中华才艺系列”图书紧张而又有序的工作情 景。《龙舟》一书,也是在黄圣英书记的大力推动和 精心策划之下完成的。由于水平和能力有限,《龙舟 》用了大半年的业余时间才编写完成,耗费了许多精 力,常有“江郎才尽”的感觉,所幸的是意志战胜自 己,能坚持到底。这期间也未免淡薄和疏忽了一些亲 情或友情,最令我愧疚的是对不起中学时期的班主任 林福坤老师,他待我如亲人,一向关心我的进步,半 年前身患疾病,我竟然连一声问候的话语也没有!目 前与他联系的时候,他却告慰我说“要以事业为重” ,这就是师长的胸襟!还有就是老家祖屋“希霞堂” 的修建,持续了三个月,我也无暇回去看看,只能依 靠亲人们辛苦劳作。 资料的收集,得到有关单位及个人的大力支持: 东莞市麻涌镇文体局、麻涌镇宣传办提供了大量宝贵 的龙舟文化资料,李金、黄警在百忙之中亲自接待, 并函寄和发邮件补充必要的材料;揭阳龙舟协会副会 长杨泽雄、揭阳龙舟文化微信公众平台的程国涛、佛 山龙舟协会秘书长黎念忠等专家,还有郑骋、郑国茂 、陈小彪、胡宏东等友人,他们或是提供各方面的素 材,或是陪伴作者到各地调查采风;研究生余晋宏、 蒋志聪和刘宇翔协助对民国肘期部分文献材料进行文 字录入和整理。感谢以上单位及个人!除此之外,本 书还引用了北京故宫博物院、香港海事博物馆、黑龙 江美术馆、波士顿美术馆、台北“故宫博物院”、罗 店龙舟文化展示馆、广东省博物馆、南海博物馆、纽 约大都会博物馆、宝利艺术博物馆、天津博物馆、东 莞市文化馆等馆藏资料,以及中国非遗网、福建非遗 网、中山非遗网、杭州非遗网、湖南非遗网、艺术图 片库、世界艺术鉴赏库、体总网等网站的优秀作品作 为书中的插图,部分摄影者的芳名敬列于版权页,另 有部分图片摄影者不详,未能一一考证具名,在此郑 重表示歉意和感谢,让我们共同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宣 传和推广奉献力量! 广州大学体育学院的领导,给予我铺就学术研究 足够的台阶,实属难能可贵!暨南大学出版社、广州 大学为本书出版提供了出版资助,由衷感谢! 林友标 2017年11月 写于暨大寓所固本斋 精彩页 二、现代的龙舟竞赛 (一)趁景 趁景是各地有龙舟的乡村,按当地自然地域、潮汐起落而约定俗成,在某固定日进行相互探访的活动。龙舟聚集的地方称为“景”,各村在指定水域邀集附近村镇龙舟前来“应景”。龙舟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一起,村民相互熟悉和联络感情,礼节性地招呼和拜访。 趁景是竞渡前的准备和礼仪,它只展示龙舟,不排名次,是一种巡游互访的行动,一般轮流在各乡镇举行,每天一景。一般是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一至五月二十举行。选择龙舟景日,主要考虑的是景场潮汐活动,须适合龙舟聚集和竞渡。那些潮汐活动不强或根本没有潮汐活动的水域地区,选定龙舟景日则均挑“好日”或良辰吉日。许多地区均将龙舟活动日称为“龙舟景”。趁景点的设置,主要考虑河涌是否贯通。珠江三角洲地区,尤其是以广州为中心,河涌多数是几个大小水系连接在一起的。如东江水系,有增城、东莞和黄埔鱼珠以及番禺的石楼、新造、化龙、大石;西江水系则涉及佛山的顺德、南海和番禺的沙湾、市桥、石碁、沙头等。再细分些就有:市桥水系、沙湾水系、石薯的官桥涌;新造水系涉及化龙、南村;大石水系又涉及南村、新造、化龙等地。各地域都会选择一个水面开阔、河涌宽直、岸线视野宽广的地方作为景区,如西江的有沙湾景、渡头景、北海景、市桥景;东江的有新造景、官山景、官洲景、车陂景、鱼珠景、石楼景、大石景等。这些景之中又分别有小景,小景是同一大景区的各村龙舟在农历五月初一至初十相互往来探访。 趁景当日,各世交、友好村庄的龙舟齐来相聚。设景的村寨门楼披红挂绿,舞龙舞狮,沿江两岸彩旗飘扬,还有彩船、造型表演。有时各式龙舟多达百艘在江面巡游,装饰得五颜六色,争奇斗艳,场面非常壮观,热闹非凡,像过盛大节日似的,让岸上的老百姓大饱眼福。龙舟在河面上游弋,不单是划来划去,还有其他引人注目的表演。在广州地区,常常可见桡手只将桨叶稍许插入水,然后往上挑水,使水花飞溅,加上船头船尾的人一下一下随着节拍使劲顿足压船,使龙舟一起一伏,活像游龙戏水。此时龙舟行驶缓慢,甚至停止不前。虽然龙舟趁景来去自由,但大多也是集中在某一段时间内,一般河水涨到最高峰时,也是龙舟趁景的高峰期。广州地区端午节期间的龙舟竞渡,大多在11虑、12点或13点开始,举行三四个小时即告结束。所以在竞渡时间内,特别是高潮期,一些大的集会点往往有几十条龙舟在河(湖)面上划来划去,鞭炮声、欢呼声震耳欲聋,群情激奋,气氛极为热烈,场面颇为壮观。这时常常有几条龙舟随意相约,比赛谁划得快,形成龙舟的自由竞速。 龙舟景一为让龙舟串门联络感情,二为寓意有个好兆头,三则是为端午节的竞渡热身。一些大的集会点,前来竞渡的龙舟也较多,如果不组织比赛,龙舟到达后可以自由在河面上游弋,想离开时随时都可离开。有的集会点有时也接待前来竞渡的船只,特别是接待与本村庄有亲戚朋友关系的村庄的龙舟。 (二)龙舟的礼节 探亲礼:龙舟活动非常人性化。本村的龙和附近村的龙有辈分之分,也有兄弟之分。村与村之间龙舟的往来为一种探亲的活动,来访的龙舟在探亲前都写有一个拜访帖。当龙舟来访时,由龙船头(即随船召集人)上岸将帖送给来“接锣”的人(即接船的人),“接锣”的人接了帖后,即时将来访龙舟的帖张贴在公告栏,让全村人都可看到。来访的龙舟要客随主便,主人下来“摁鼓”,则表示邀请这条龙舟上的人上岸休息,吃些茶点,或吃龙舟饭。来访的龙舟离开时,一般是划湿桡两个来回,再划干桡一个来回。干桡就是鼓手敲鼓不是敲在鼓心,而是敲在鼓边,桡手则要用桡挑起水花,这样又快又好看,让被访村民看个高兴。 接亲礼:有探亲,同样也有接亲,邻村的龙舟要来访,主人就要一尽地主之谊。一般,各村在端午节前会成立一个临时的筹备组织,名曰“龙船会”,安排一名责任心强的人来做“接锣”工作。所谓“接锣”,是在村河涌人口处巡视,如发现划经本村的龙舟,无论认识与否,“接锣”人都要打铜锣迎接。来的龙舟听见,自然知道该村迎接“入景”,则必在其村的河涌内游弋几趟,表演一番,以示对别人的尊重。“接锣”人负责迎接,也可自己拿主意下船“摁鼓”,请客上岸吃些茶点,甚至吃饭,接收来访龙舟的拜帖并向村人公布。 相遇时的礼节:凡端午节期间,江河上都会有龙舟往返,龙舟无论在去探亲或去会景或归家的路上,如遇迎面龙舟,相互都会行见面礼,就是双方龙舟的锣鼓手密密地打击锣鼓,这密锣紧鼓有别于行进间的节奏。两只龙舟相互“擂锣”,互相往回划两三个来回之后才分道扬镳。 P199-201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