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研究的是中国在改革进程中所发生的边缘性进入现象,从理论上深入探讨了规制放松的微观机理。就其研究逻辑来说,作为现实基础的是中国市场所特有的结构和环境,作为直接研究对象的是厂商的边缘性进入这一竞争行为,他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和不对称信息理论所建立的管制参照系可以视为市场绩效的基准研究,而对于政府规制的政策含义则可直接从其对于边缘性进入作为放松规制的必要条件这一结论中导出。
1
导论
1.1 本书内容提要
1.2 概念的提出与现实依据
1.3 研究的方法与对象
1.4 全书的结构安排
1.5 创新与探索
2
进入与价格管制:理论研究与实证检验的回顾
2.1 传统自然垄断概念下的进入与价格管制
2.2 芝加哥学派中的价格与进入管制
2.3 激励理论中的进入与价格管制
2.4 中国学者的相关研究简介与评述
3
一个二元管制的机制设计及其可实施性分析
3.1 引言:经济管制与机制设计
3.2 模型
3.3 管制者承诺、企业行为与机制稳定性
3.4 权力安排与管制机制不稳定的结构性基础
3.5 小结
4
二元管制下边缘性进入的理论模型分析
4.1 引言:管制结构与潜在进入空间
4.2 模型
4.3 边缘性进入与管制者容纳激励
4.4 边缘性进入与在位者先发策略
4.5 寡头垄断结构下的边缘性进入容纳与阻止
4.6 边缘性进入的管制制度基础
4.7 小结
5
供需结构不对称、边缘性进入与竞争性产业的管制放松
以中国轿车工业为例
5.1 引言
5.2 产业组织政策与竞争性产业的管制
5.3 二元管制下的产业运行(1989—2001年)
5.4 一个简单的模型分析与基本假设
5.5 实证分析与考察
5.6 结论与政策含义
6
强制性管制放松、在位者补偿与需求引致的边缘性进入
“小灵通”现象的深层思考
6.1 中国电信业供给与需求的总体特征
6.2 中国电信业管制及其放松动因的解释与评述
6.3 “小灵通”:基于需求与管制结构的边缘性进入
6.4 小结:中国电信业管制的困境和改革取向
7
结论、问题与前瞻
7.1 本书的结论
7.2 存在的主要问题
7.3 进一步的思考
参考文献
出版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