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选择了世界文学史上的许多名著和相关评述,并结合当代跨文化交流学的一些基本概念介绍,来对文学中的跨文化交流案例进行新角度的理解。在这些文学名著中,真实而又全面地记录了各种各样的、渊源流长的跨文化交流经历,尤其是内在的精神、观念和感情交流的经历,所以它们往往比纯粹的历史记录更能引发后人的共鸣和思考;而古今中外不同国家的学者们对这些名著的不同评论,又往往能更好地开拓我们的思考领域和深化我们的切身体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西方文学中的跨文化交流(大学生通识教育)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潘一禾 |
出版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选择了世界文学史上的许多名著和相关评述,并结合当代跨文化交流学的一些基本概念介绍,来对文学中的跨文化交流案例进行新角度的理解。在这些文学名著中,真实而又全面地记录了各种各样的、渊源流长的跨文化交流经历,尤其是内在的精神、观念和感情交流的经历,所以它们往往比纯粹的历史记录更能引发后人的共鸣和思考;而古今中外不同国家的学者们对这些名著的不同评论,又往往能更好地开拓我们的思考领域和深化我们的切身体验。 内容推荐 “东方”与“西方”之间跨越各种界限的文化交流连绵不绝、苍黄翻覆,最初的古老传说在不断的重新阐释中,总是展现新的折冲交错和愈来愈不可阻挡的相互深度影响。虽然人类共同经历的跨文化交流历程饱含着许多血泪沾巾的文化入侵和思想压迫,却也保留着诸多精神距离的拉近和彼此心意的沟通。 本书选择了世界文学史上的许多名著和相关评述,作为促进我们进行成功跨文化交流的“酵母”,并结合当代跨文化交流学的一些基本概念介绍,来对文学中的跨文化交流案例进行新角度的理解。在这些文学名著中,真实而又全面地记录了各种各样的、源远流长的跨文化交流经历,尤其是内在的精神、观念和感情交流的经历,所以它们往往比纯粹的历史记录更能引发后人的共鸣和思考;而古今中外的学者们对这些名著的不同评论,又往往能更好地开拓我们的思考领域和深化我们的切身体验。 在每一部分的讨论之后,本书还加入了一些思考题,这些论题值得读者借用网络和图书馆来进行独立研究和思考,目的是培养读者一种亲身参与的习惯和发挥主体介入的主观能动性。 目录 00 引言 01 来自“东方”的“他者” 跨文化交流学的诞生 “东方”一直是“危险”和“被打败的”? 来自东方的波斯“他者” 埃斯库罗斯的忧思 不可或缺的“他者”借鉴作用 小结 02 “酒神”与“东方人”的报复 学习与“陌生人”相处 像神一样的古代“陌生人” “陌生人”与众不同的成长经历 “陌生人”得到的不同接待 不被理解的“陌生人”复仇 东方魔法背后的西方神意 最大的危险在哪里? 小结 03 名人们的文化偏见 跨文化交流的主要障碍 《堂吉诃德》中人物对非西班牙文化有歧视 莎士比亚的“白人沙文主义” 本土语言的重要性 小结 04 鲁滨孙与多侧面的西方人 纷繁复杂的文化多样性 自学成才的跨文化交流者 三重身份的漂流者鲁滨孙 现代经济人格的代表 殖民“掠夺者”形象 小结 05 神秘的东方女性 关注权力与文化的关系 让人又爱又恨的东方关女 外邦人的痛苦和无奈 必然的反抗和复仇 不断变化的多元评价 小结 06 另一类神秘的东方女性 文化的差异性更被人们重视 从《菊子夫人》到《蝴蝶夫人》 解构“蝴蝶夫人情结” 打破二元对立思维模式 小结 07 文化混血儿基姆 异域风情总是吸引人 跨文化生存与写作 全世界的小友 跨文化“流浪”与“大游戏” 理解、接受和尊重差异 社会精英与跨文化身份 小结 08 颠覆、反抗与超越 极为丰富又充满悖论的他国经历 当年的马洛与后来的叙述者马洛 叙述者马洛与作者康拉德 顶楼上的“疯女人” 多角度叙述和观察世界 小结 09 相互理解、接纳与联结 对自然我们进行解释,而对精神我们进行理解 复杂而又艰难的跨文化交流 用多元文化观理解多元文化现实 穆尔夫人的跨文化之旅 不同人物的文化个性 玄妙变幻的叙述角度 展现英国国内的文化冲突 努力联结与救赎 令人怀疑的大团圆结局 小结 附录一 文化间的异同与比较方法 附录二 分组讨论的议题 附录三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来自东方的波斯“他者” 古希腊戏剧之父埃斯库罗斯的悲剧作品《波斯人》是戏剧史家们公认的现存西方历史上的第一部剧作,也是留传至今的三十二部希腊悲剧中唯一以当时事件为题材而不是根据神话故事来创作的戏剧。与今天人们熟悉的西方霸权和美国总是为了石油而介入中东事务不同,《波斯人》记录的“史实”是东方“霸权”和东方人对西方“弱国”的侵略。 最早使用“东方”与“西方”称谓的是古代闪米特人。他们生活在亚洲西部,是今天以色列民族和巴勒斯坦民族的共同祖先。最早的东西方划分依据就是日出东方,日落西方。在今天看来,东方和西方的划分,在政治、经济、制图学和文化学上都是不同的。 如果我们按人类文化学的一般划分,将基督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佛教文化、儒教文化和黑非洲文化称为世界五大文化区的话,则除基督教文化区属于“西方”之外,其余都属于“东方”。如果我们从人类文明史的角度看东西方的“较量”的话,则“东风压倒西风”的时间占绝大多数。所以作为东方的诸文明古国,一直都有东方人的自豪和骄傲。 公元前五世纪初,弱小的希腊战胜了“悍然人侵”的大国波斯,剧作家埃斯库罗斯曾亲身参加了打败波斯侵略军的马拉松和萨拉弥斯战斗,而且在疆场上失去了亲兄弟库奈古罗斯。在这场希腊史上的著名大战结束之后的第八年,埃斯库罗斯以这场战争为题材写下了《波斯人》。埃斯库罗斯一生共写了约九十个剧本,有七个流传到了现在,《波斯人》是其中最独特的一个。这位战斗英雄亲撰的《波斯人》在演出后赢得了狄奥尼索斯戏剧节的大奖。 让我们先来梳理一下这个故事: 波斯王塞耳克塞斯随着国力的日趋强盛,变得越来越狂妄了,他甚至想征服整个世界。终于有一天,塞耳克塞斯借口波斯曾在先祖大流士王那个朝代里败在希腊人手下,从而亲自率兵出征希腊,以血当年败北之耻。 希腊距离波斯是很遥远的。塞耳克塞斯王长途跋涉远征希腊,仅靠他自己的人民——墨狄亚人和波斯人是不够的。于是,他从属下各地大量召集士兵,其中包括整个领地的民族与部落,住在提洛斯、西顿以及沿海地区的腓尼基人,还有靠近爱琴海的小亚细亚各城邦的希腊人。新组建的大军人马多得数不胜数,简直像海滩上的沙子一样。可惜的是军中将士并不都爱戴他们的领袖。尤其对希腊人来说,他们更不愿意跟自己的同胞作战,他们之所以参战,只不过是迫于塞耳克塞斯的强权罢了。 埃斯库罗斯的悲剧开场时,塞耳克塞斯王出征已有数日,信使翅没有回来传递他们的战报。国内暂理朝政的元老们惶惶不安,因为习惯于陆上作战的波斯人,如今是到惊涛骇浪中去冒险。诸位元老大臣聚集在都城苏萨的宫殿前,整天讨论着究竟是波斯的弓坚挺,还是希腊的矛锐利。就在这时,塞耳克塞斯王的母亲阿托萨太后乘着轿子从后宫来到了这里。太后威严华贵的外表中带着几分焦灼,元老们正欲问询,太后已启齿将原因说了出来。 原来,阿托萨太后自国王出征以来,晚上经常梦见一些奇怪的景象。当然,这些景象都与国王有关。就在昨天晚上,阿托萨太后又梦见了塞耳克塞斯王,他与两个非常美艳的女人在一起。这两个女人像是同种的姊妹,她们的身材比常人要略大一些。其中一个作波斯打扮,另一个是希腊装束。忽然,两个女人争吵了起来,国王过去抚慰了她们一番,然后就将她们驾在车轭下。那个波斯打扮的女人非常驯服,而那个希腊装束的女人却奋起反抗。最终,国王被摔下车去。这时,大流士王也出现了。他忧郁地站在儿子身旁,仿佛很可怜他……太后被惊醒了。 太后从梦中醒来,连忙在奔流的泉水中洗了手,到祭坛上焚香,向天神献祭。然而,正在这时,一只老鹰直奔祭坛飞来,一只鸢紧随其后。不久,那鸢追上了老鹰,并用利爪紧紧地抓住鹰的头。奇怪的是那老鹰一点也不反抗,听任它的敌人摆布。这恐怖的景象使太后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她深为儿子的安危感到忧虑。 元老们听完太后的讲述更加惶恐不安了。他们面面相觑而又无可奈何。最后,太后决定起驾回宫,继续向天神祈祷,求天神保佑她的儿子逢凶化吉,早日回到波斯。可当太后刚一起身,大家便都注意到,有一个人正朝他们这个方向飞奔而来。待那人来到近前才看清楚是一个送信的使者。阿托萨太后于是又返回了原位。此时此刻,连她自己也说不清楚究竟是喜悦呢,还是不安。她吩咐左右立刻将那使者带到她的近前。信使来了,然而,他带回来的消息竟然是波斯人马全军覆没。太后被这突如其来的噩耗惊呆了,欲哭无泪。接着她便听见信使说国王还健在人世,太后这才略感慰藉。这时,元老们已泣不成声,悲叹自己竟然活着看到波斯的这一天。 不论大家如何悲痛,人们却必须忍受天神所赐给的一切,必须面对现实。信使在大家的哀声中将事情的经过讲述了一番。 原来,塞耳克塞斯王统领着大军,水陆相连地向希腊开去,希腊被围得水泄不通,无论是从水上,还是陆地,希腊人都无路可逃。相对于波斯的千军万马,希腊人不免显得势单力薄、寡不敌众。可就在这样悬殊的对比中,希腊人竟胜了,显然天神在冥冥之中偏袒着希腊人。 塞耳克塞斯攻城的前一天晚上,营中来了一个人,他将希腊人的活动规律全都告诉了国王,塞耳克塞斯求胜心切,马上依据情报作出决定。他下令水军分为三队,天黑时分守住海峡的两端,并将萨拉弥斯岛团团围住,趁希腊人晚上逃跑时,将他们一网打尽。天色渐渐地黑了,波斯人按预先的计划埋伏了下来,他们静静地守望着。可整夜都过去了,也没见希腊人的半点动静。此时天已蒙蒙亮了,波斯人开始觉得势头不妙,正欲返回,猛然间听得四周响起了希腊人的呐喊声、喇叭声,还有船桨拍击水面的声音。波斯人中计了,当他们明白时,已为时晚矣。他们在希腊人愤怒的喊杀声中乱了阵脚,狭窄的水面上,数以千计的战舰挤在一处碰碰撞撞,搞不清该从哪个方向逃跑。正在这时,又有一艘希腊的战舰率先冲了过来,一下将一艘波斯战舰的舰头撞了下来,波斯人慌忙逃窜,每个人都自顾不暇,根本无法互相援助。经过一阵厮杀,只见海面上、沙滩上、出水的礁石上,到处都是波斯的破船与尸首,惨不忍睹。波斯的舰队元气大伤,侥幸余生的只占少数。然而,战争并未就此结束。萨拉弥斯前面的一个小岛,一般船只不易靠近,塞耳克塞斯国王为了防止希腊人从这里逃跑,并在必要时接应自己的人马,特意在此安排了一支精锐部队,部队中的将士们都是出身高贵、忠诚于国王的强壮之士。可国王的如意算盘落空了。希腊人在取得海面上的全部胜利后,士兵们换上铠甲,将整个岛屿围得水泄不通,对波斯人再次发起猛攻。波斯人还未弄明白怎么回事,就被希腊人一举歼灭了。 此时,塞耳克塞斯王在海岸边的一座小山上,将战争的全部过程看得一清二楚。惨痛的代价让他后悔莫及。他忽然想起了那个报信的人,塞耳克塞斯王恨不能将那个报信人碎尸万段。可那个人早已溜之大吉了,他乃是希腊派出的一名间谍。无奈,塞耳克塞斯王只好让剩下的人马尽快逃走。P8-P11 序言 在我们今天所处的这个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时代,不同文化和宗教问的交流和交往都越来越频繁。已有学者指出:“当历史学家回首我们这个世纪,最激动人心的事不是太空旅行或核能的应用,而是整个世界上的人们可以真诚相对,互相理解。”当然,由现代科技和经济成就支持的频繁跨文化交流,并不一定意味着高效和成功的交流结果,也可能引发更多的交流障碍和文化冲撞,甚至导致可能的“文化问的冲突”或“文明冲突”,所以在这个新的时代挑战面前,每个国家的优秀年轻人都应该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成功而有效率的跨文化交流者。因为“如果你要在这个世界中应付自如,就必须具备同背景、世界观和行为方式与自己完全不同的人交流的能力”。 跨文化交流有两种主要交流形式:国际交往和国内交往。不仅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令人惊叹,而且每一种文化内部又都有无数的文化和亚文化,所以同一社会环境内的不同文化交往一直为人们的跨文化理解提供了最普遍的实践经验,而不同同家问的文化交流又往往会让人们发现更大的文化差异,获取更大的交流惊喜感和互惠感。 自人类形成家族和部落群体时,不同部落间的“跨文化交流”就随之产生。伴随着早期文明的发展,“本族”和“异族”的差异被越来越多的认识,“自己”与“他者”的意识也开始被有意无意地强化,以集体为单位的自我优越感也因此越来越根深蒂固。 文化人类学家发现:一个部落敌视另一个部落是人类最本能的反应之一,除非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将他们凝聚在一起,否则,部落的敌视会使他们分道扬镳。从历史的角度看,成功的跨文化交流罕有发生,人们更多的是划定自己的“地盘”,拒绝“异文化”的随便来访,并且满怀着对“异族人”的憎恨与敌视。正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文化与发展委员会的最新报告所说:“过去,我们经历了太多的种族清洗、宗教狂热和社会偏见,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学会用尊重代替仇恨。” 当代美国著名的跨文化交流研究学者拉里·A·萨默瓦和理查德·E·波特提出:“认识多种文化、群体文化以及自身文化的特征是成功迎接跨文化交流所带来的挑战的第一步。”认识不同文化的特征主要是指对不同文化群体在社会关系、宇宙观、苦难观等方面的重要差异要有强烈意愿去理解和交流。在这种理解和交流的过程中,一是要注意“个体的独特性”,二是要努力做到认识和评判具有“客观性”。 强调重视“个体的独特性”是因为每一个人都既具有所属文化的共性,又同时是一个特殊的个体,所以我们既可能以个体的思考和感悟,超越自己的群体文化,尤其是自己文化中的优越感和对异族“他者”的偏见;也可以因此不以整体性的文化概念简单化地理解“他者”文化,而是更确切和贴近事实地认识其他文化中的具体个人,并随时调整自己的感知、思考和交流方式,共建彼此成功交流和互助互惠的交流成果。 相比之下,在跨文化交流中要努力“客观”是更为困难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只能从自己的文化角度去研究其他文化,无法做到真正的客观。所以这既是一个要努力的目标,也是一个不可能彻底克服的问题。拉里·A·萨默瓦和理查德·E·波特教授因此也坦率地说:“观察我们不熟悉的言行并阐释其意义是很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的观察和阐释总是无意识地带有自身文化倾向的烙印。所以我们需要明白自己身上存在的民族优越感,使之不致限制我们的认识,主动摒弃自己与“他者”文化成员间任何明显或细微的敌视或矛盾心理。 本书选择了世界文学史上的许多名著和相关评述,作为促进我们进行成功跨文化交流的“酵母”,并结合当代跨文化交流学的一些基本概念介绍,来对文学中的跨文化交流案例进行新角度的理解。在这些文学名著中,真实而又全面地记录了各种各样的、源远流长的跨文化交流经历,尤其是内在的精神、观念和感情交流的经历,所以它们往往比纯粹的历史记录更能引发后人的共鸣和思考;而古今中外的学者们对这些名著的不同评论,又往往能更好地开拓我们的思考领域和深化我们的切身体验。 在每一部分的讨论之后,本书还加入了一些思考题,这些论题值得读者借用网络和图书馆来进行独立研究和思考,目的是培养读者一种亲身参与的习惯和发挥主体介入的主观能动性。 后记 最近十多年来,受西方学术思潮的影响,殖民和后殖民文学及批评在国内学术界十分热门。就像英国女学者艾勒克·博埃默在《殖民与后殖民文学》一书中所说:殖民和后殖民文学是一个关于近几个世纪文化全球化的故事。我个人在这些热烈的学术研究和讨论中更多地看到了全球性跨文化交流的漫长画卷和生动历程。虽然参与西方的学术热点讨论并添加“中国的声音”也有必要,但就中国目前的“大国崛起”势头和面临的“经济全球化”国际环境挑战,我认为更值得致力和努力的,应该是建设中国青年人和普通国民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和素养。 “东方”与“西方”之间跨越各种界限的文化交流连绵不绝、苍黄翻覆,最初的古老传说在不断的重新阐释中,总是展现新的折冲交错和愈来愈不可阻挡的相互深度影响。虽然人类共同经历的跨文化交流历程饱含着许多血泪沾巾的文化入侵和思想压迫,却也保留着诸多精神距离的拉近和彼此心意的沟通。 由于文学与文化、经验与理论、个体与集体的交流总是处于一种相互连接、相互激励的状态之中,所以我希望运用那些在跨文化交流研究中已经整理出来的基本知识,结合中外学术界在殖民和后殖民文学研究中已经深究出来的思想成果和文化意蕴,来“联结”这样的一本大学通识课教材,以促进当代大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想象,加强他们对当代跨文化交流问题的重视和认识,鼓励他们通过真正的理解(而不是反复盘算利益得失)去公正、公平地对待跨文化交流中所可能出现的极其复杂的各种问题。 书评(媒体评论) 当历史学家回首我们这个世纪,最激动人心的事不是太空旅行或核能的应用,而是整个世界上的人们可以真诚相对,互相理解。 ——休斯顿·史密斯 我们只能把世界文明这个概念当作一种有局限性的、高度抽象的范畴来理解。如果就人们从一般意义上的理解来谈论世界文明,我们将永远无法抓住这个概念的本质,实际上文明只能在所有文化的同生共在和多样性中生存。因此,世界文明所代表的是世界范围内所有文化的共同繁荣,每种文化都要保持它的本来面目。 ——克劳德·莱维·斯特劳斯 我不愿墙壁挡住四路,我不愿杂物堵住窗户。我愿那微风送来世界各地的文化,但我不愿被风带走 ——甘地 你就要面临的挑战是使自己成为一个成功而有效率的跨文化交流者,在这个世界中应付自如,具备同背景、世界观和行为方式与自己完全不同的人交流的能力。这是21世纪的挑战,我们希望帮助你有救地迎接这一挑战。 ——拉里·A.萨投瓦、理杳德·E.波特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