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讲述了卢梭的生平。卢梭只有一个,但卢梭之于中国人却是“千人千面”:或看重其“革命”思想,或看重其“原人平等”与“主权在民”等“启蒙”思想,或看重其“契约”之论……工具不同,目标不同,则“卢梭”就有不同。是“卢梭注我”、而不是“我注卢梭”。建议以下人群阅读本书:历史学家,哲学家及文史爱好者,“路易十四时代”之研究家或爱好者,法国文化之研究家或爱好者,传记文学之研究家或爱好者,威尔·杜兰之研究家或爱好者,路易十四之研究家或爱好者,大中学生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卢梭时代(上下)/名人与时代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作者 | (美)威尔·杜兰//艾丽尔·杜兰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讲述了卢梭的生平。卢梭只有一个,但卢梭之于中国人却是“千人千面”:或看重其“革命”思想,或看重其“原人平等”与“主权在民”等“启蒙”思想,或看重其“契约”之论……工具不同,目标不同,则“卢梭”就有不同。是“卢梭注我”、而不是“我注卢梭”。建议以下人群阅读本书:历史学家,哲学家及文史爱好者,“路易十四时代”之研究家或爱好者,法国文化之研究家或爱好者,传记文学之研究家或爱好者,威尔·杜兰之研究家或爱好者,路易十四之研究家或爱好者,大中学生等…… 内容推荐 学界有一种说法,认为『曾经影响过整个世界的思想家』只有两位,一位是从未受过正规教育的卢梭,另一位是受过严格正规教育的马克思。 卢梭之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不在于他拥有众多的『高级别』崇拜者,如康德、歌德、席勒、托尔斯泰等,而在于他创造了一种观念,一种主义,影响到一七八八年法国《人权宣言》,一七九三年《美国宪法》、一七八七年《美国宪法》及后来的《人权宪法》……他的这种主义就是每个人都生面自由平等。 所以罗曼·罗兰视其为洞察、转变及改变了他的世纪和下一个世纪的社会的人物…… 据王宪明、舒文的研究,近代中国人对卢梭的解读有三种典型形态:一是完全肯定,视基为拯救中国的灵丹妙药;二是部分肯定,视其为自己政治主张之佐证;三是宝全否定,视其为既无历史依据、又无现实依据的谬说。本书讲述了卢梭的生平。 目录 第一章 流浪者:卢梭(公元1712-1756年) 第一节 忏悔录 第二节 无家可归(公元1712-1731年) 第三节 姆妈(公元1729-1740) 第四节 里昂、威尼斯、巴黎(公元1740-1749年) 第五节 文明是一种疾病吗? 第六节 巴黎和日内瓦(公元1750-1754年) 第八节 保守成分 第九节 逃离巴黎(公元1756年) 第二节 七年战争(公元1756-1763年) 第一节 怎样发动一场战争 第二节 被放逐的人(公元1756-1757) 第三节 从布拉格到罗斯马赫 第四节 受困之狐(公元1757-1760年) 第五节 大英帝国的建立 第六节 筋疲力尽(公元1760-1762年) 第七节 和平 第三章 国家的命运 第一节 夫人之去世 第二节 法国的复兴 第三节 重农主义者 第四节 杜尔哥之得势(公元1727-1774年) 第五节 共产主义者 第六节 国王路易十五 第七节 杜巴利夫人 第八节 舒瓦瑟尔 第九节 议院的背叛 第十节 国王之驾崩 第四章 生活的艺术 第一节 道德与美德 第二节 音乐 第三节 戏剧 第四节 马孟泰尔 第五节 艺术生活 (一)雕刻 (二)建筑 (三)格勒兹 (四)弗拉弋纳尔 第六节 沙龙 (一)若弗兰夫人 (二)杜德方夫人 (三)莱斯皮纳斯小姐 第五章 年高德劭的伏尔泰(公元1758-1778年) 第一节 善良的领主 第二节 作家之王 第三节 伏尔泰政治学 第四节 改革者 第五节 伏尔泰其人 第六章 浪漫派作家卢梭(公元1756—1762年) 第一节 隐居(公元1756一1757年) 第二节 恋爱 第三节 费尽心机 第四节 与哲学家间的破裂 第五节 新爱洛绮丝 第七章 哲学家卢梭 第一节 社会契约论 第二节 爱弥儿 (一)教育 (二)宗教 (三)爱情与结婚 第八章 卢梭的流浪生活(公元1762—1767年) 第一节 逃亡 第二节 卢梭与天主教 第三节 卢梭与加尔文教派 第四节 卢梭与伏尔泰 第五节 博斯韦尔会见卢梭 第六节 科西嘉宪法的草拟 第七节 逃亡者 第八节 卢梭在英国 第九章 最后的荣耀(公元1774—1783年) 第一节 王位继承者(公元1754—1774年) 第二节 法国政府 第三节 玛丽·安托瓦妮特皇后 第四节 老实而懦弱的国王 第五节 杜尔哥的当政(公元1774—1776年) 第六节 内克的第一执政期(公元1776—1781年) 第七节 法兰西与美国 第十章 死亡与哲学家 第一节 伏尔泰晚年 (一)菲内的衰落时期 (二)神圣化的人物 (三)伏尔泰的影响 第二节 卢梭晚年(公元1767—1778年) (一)不朽的灵魂 (二)卢梭的影响 第三节 接踵而至的死讯 第四节 最后的哲学家 第五节 哲学家与革命 第十一章 光明前夕(公元1774—1789年) 第一节 宗教与革命 第二节 生活的边缘 第三节 沙龙名流人士 第四节 音乐 第五节 路易十六时代的艺术 第六节 文学 第七节 博马舍 第十二章 大革命的分析(公元1774一1789年) 第一节 贵族与革命 第二节 农业与革命 第三节 工业与革命 第四节 中产阶级和革命 第五节 力量的聚集 第十三章 政治的溃乱(公元1783—1789年) 第一节 钻石项链(公元1785年) 第二节 卡洛纳(公元1783—1787年) 第三节 布里耶纳(公元1787—1788年) 第四节 内克再当大任(公元1788—1789年) 第五节 米拉波 第六节 最后的预习(公元1789年) 第七节 三级议会(公元1789年) 第八节 冲向巴士底监狱 结论 试读章节 一位出身寒微,在呱呱坠地之际即失去母亲,不久复遭父亲遗弃,而身染一种痛苦的、不可告人的疾病,在陌生城市和敌对的信仰中,流浪达12年,而为社会和文明所排斥;以反抗伏尔泰、狄德罗(Diderot)百科全书派(the Enceyclopedie)和理性时代(the Age of Reason)为己志,而被视作危险的反叛分子,被看成精神失常,被疑为图谋不轨,为人驱逐,流离失所,而在他一生中的最后几个月里,方能亲眼见到最反对他的人,对他所表示的崇敬——如何在他死后,竟然能远胜伏尔泰,使宗教复活,使教育改变形态,使法国民气提高.而激发了浪漫运动和法国大革命。进而影响到康德(Kant)、叔本华(Schopenhauer)的哲学,席勒(Schiller)的戏剧,歌德(Goethe)的小说,华兹华斯(Wordsworth)、拜伦(Byron)和雪莱(Shelley)的诗歌,马克思(Marx)的社会主义以及托尔斯泰(Tolstoi)的伦理学?诸如此类影响,使他在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18世纪作家和思想家中,成为对后代贡献最大的一位。这种种影响究竟如何形成?假如有问题需要我们解答,这问题即是天才在历史中究竟扮演何等角色?以及个人在面对群众和国家之际,应该如何自处? 当时的欧洲已准备迎合一种感情(feeling)超乎思维(thought)之上的信仰。欧洲已厌倦于法律、礼仪、习惯和风俗的压抑。当时的欧洲已听够了理性、论证和哲学。所有这些心灵束缚解除后所导致的放纵与混乱,似乎已使这个世界缺乏意义,使心灵空虚、了无想象力和希望;男男女女暗自渴望再度建立起“信仰”。巴黎已厌倦于自身的骚动和忙乱,以及厌倦城市生活的限制和疯狂的竞争。人们向往乡野问的从容与悠闲。乡间简单的日常生活可能会使身体健康、内心平和,在那里可能再度遇见谦卑的妇人,所有的村民每周可能都在本区教堂中做礼拜。所谓值得骄傲的“进步”,和值得自诩的“心灵解放”,对于人类的贡献,是否抵得上其所摧毁的事物之价值?其对于世界与人类的命运,曾否描绘出更为清晰与更具有鼓舞性的景象?其对于贫穷者的命运曾否有所改善?对于孤苦无依者曾否有所慰藉?卢梭提出这些疑问,并对这些问题加以说明,寄予关切与同情。即使他话已说完,全欧洲的人仍然都在倾听。当伏尔泰在法兰西学院(1778年)被人们当作偶像崇拜。而卢梭正蛰居在巴黎一间不为人知的房子,备受人轻视,受人责难之际,卢梭的时代就开始了。P3-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