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子》是一部忧伤的童话,是献给所有的孩子和“曾经是个孩子”的大人的童话,是一部充满哲理和智慧的童话。它通过朴素而真诚的言语道出了一个个深刻的人生哲理,通过永远充满童心的小王子的故事对爱、责任和生命逐一阐述。故事的纯洁和纯净会使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得以回归。当我们走进小王子的世界时,会一点一点地与他的心灵相会,会变成一个纯粹的孩子,会在夜晚仰望星空时,同小王子一起聆听星星的笑声。
此外,本书还收录了作者的另一部文学作品《人的大地》。在这部作品中,作者通过漫谈航线、飞机、星球、绿洲、沙漠,最后深入探究贯穿全书的主题——人和人所生存的大地。
一部全球销量仅次于《圣经》、全球发行的语言超过100种、保守发行量超过5亿本的经典童话故事!《小王子》的魅力已经令好几代人倾倒,它已不再是一部简单的意义上的童话了,它是一部有关于爱的宝典,一部有关于责任的宣言。本书是写给大人也是孩子的美妙书籍,作者借小王子和飞行员之间的友谊,为我们打开个星球之间奇妙的国度。一个平实无华的童话,既没有离奇的情节,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故事在平淡的铺叙中展开……此外,本书还收录了另一部作品《人的大地》。
第一章·一幅大人不理解的图画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度过过六岁这个年龄?这是一个不太大也不能算是太小的年龄。因为,这个时候就可以自己看书了,用不着别人(当然包括大人)在你身边讲呀说呀,你也知道书里面写的是什么。很多时候你会发现,那些大人给你说的那一套不一定是最合理的。
我这个时候,就看过一本很好看的书,它是一本专门讲大森林的书,书的名字好像是《丛林历险记》。
《丛林历险记》里面全是真实的故事,因为上面出现了很多精彩的图画。其中有一幅非常动人,是一条大蟒蛇把一只活生生的大怪兽一口吞下的场面。我立即把这幅画描摹了下来。
接着我便用急切的心情看完了书上的解释:“蟒蛇并没有嚼它们的猎物,就算碰到比它大一百一千倍的巨兽它们也一样囫囵吞下。这之后,它们会被撑住,同时失去行动的能力,因此它们需要长达六个月的休眠时间,在睡梦中把刚刚吞下的‘巨无霸食物’全部消化掉。”
要是你们看到这幅画,又看了这些话,会怎么想呢?对于这样精彩的奇遇故事,我当然很感兴趣,对森林中的各种奇妙景象产生了无边无尽的遐想。所以,我把家里所有的彩色笔翻了出来,得意地画下了一幅画,它是属于我的“作品一号”!
我很兴奋,当然是因为我喜欢上了画画这件事。
我高兴地拿着这幅惊人的“杰作”给大人们看:“哈哈,你们是不是被我的画吓傻了?”
但是,他们把画还给了我,并这样说:“吓傻了!为什么我们要被这顶帽子给吓傻?”
天啊,我画的并不是一顶帽子!你们是知道的,这是一条可怕的大蟒蛇正在消化一头比它大很多倍的大象呀!
我没有在乎大人刚才的回应,当然更不会有失望的感觉,因为根本原因是大人们没有看懂我的图画。
于是,我继续画我的画。
现在,我把大蟒蛇肚子里的情况画了出来,我想让那些很笨的大人能够明白我画的到底是什么。因为他们太笨,所以给他们看的书也会有很多解释;给我们小朋友看的书就不会。因为大人们太笨,他们在聚会里总有说不完的话,很多话都是重复或者多余的;而我们小朋友就不会,至少小朋友没有那些无聊的聚会,所以就不会愚蠢到说那些重复或者多余的话。
唉,大人们为什么笨到需要解释呢,多么简单的事在他们那里都会变得很复杂。至少我的“作品二号”就是这样出炉的,只有这样大人们才会清楚我的画是怎么一回事。
我急忙把作了“新解释”的画递给大人们看。可结果呢?大人们还是没有看懂,脸上还挂着不喜欢的表情。他们还自以为是地劝说我:“这些开着肚皮或者是闭着肚皮的‘大蛇游戏’是不需要你研究的,你必须把它搁到一边去。你应该做的是把历史或者地理,外语或者算术给我们捣鼓好一些!”
是的,一个天才画家的艺术生涯就在他六岁那年给结束了。就因为画了丽幅不太成功的作品——也不是,只是画了两幅让大人们看不懂的杰作——才让我放弃了这个远大的志向。这些大人呀,他们为什么笨得什么也瞧不明白呢,非得要给他们解释很多次才可以吗?这会让孩子们乏味的;老干这样的事儿,不烦才奇怪呢!
到最后,我选择了这样一个职业:飞行员——一个可以开着飞机飞呀飞,然后飞遍整个世界的职业。当然,这得先学会地理,这样你只需要眨巴一次眼睛,就能够准确地区分出中国和法国,至少看到森林和海洋是不会认错的。这是开飞机的关键。要是在晚上迷失了方向,你就用不着慌张了,因为这么一个非常有用的知识你是知道的。
嘿!其实在我以后的飞行生涯中,遇到过很多的人——有严肃的、有和蔼的,当然也有很平凡的。这是因为那个时候我开始在大人中间生活了,而且时间很长。我用非常近的距离和极其认真的态度观察过他们。不过,很可惜,他们的“笨”一直印在我脑子里,以至于我不会认为世界上会有更聪明一些的大人。
无论在什么时候,只要我感觉到有一个大脑稍稍好使的大人出现时,我就会找出那幅一直珍藏在我“随身宝物箱”里的“作品一号”,请他们指点,目的是为了测试他们。我想证明他们是不是真的有鉴赏能力。可是很糟,不管他们长得怎么样,看过之后他们的话却是一样的:“一顶帽子。”
到后来的后来,我就不再解释什么大蟒蛇或原始森林的事了,就算是星星的事我也不愿意和他们聊了。我会将自己的思维调整到他们那个水平,也就是迁就着与他们谈论一些他们能一下子明白的事情。这些事情包括政治呀、事业呀、高尔夫呀、领带呀之类重复或者说是多余的话题。这些大人们自然会以为遇到了一个与他们趣味相投的人物,并且很高兴地与我攀谈起来。有趣的是他们总对我说:“很高兴认识你这样一位明理的人!”
P2-5
中外很多杰出的长者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一致公认,在年轻的时候多读一些世界文学名著,是构建健全人格基础的一条捷径。
这是因为,世界文学名著是岁月和空间的凝炼,集中了智者对于人性和自然的最高感悟。阅读它们,能够使年轻人摆脱平庸和狭隘,发现自己的精神依托和人生可能。
同时,世界文学名著又是一种珍贵的美学成果,亲近它们也就能领会美的法则和魅力。美是一种超越功利、抑制物欲的圣洁理想,有幸在青少年时期充分接受过美的人,不管今后从事什么专业,大多会长久地保持对于丑陋和恶俗的防范。一个人的高雅素质,便与此有关。
然而,话虽这么说,这件事又面临着很多风险。例如,不管是中学生还是大学生,课程份量本已不轻,又少不了各种青春的聚会和游戏,真正留给课余阅读的时间并不很多。这一点点时间,还极有可能被流行风潮和任性癖好所席卷。有些学生好一点,静得下心来认真阅读,但是,茫茫书海使他们无所适从,他们吞嚼了大量无聊的东西,信息爆炸的时代使他们不幸成了爆炸的牺牲品。
为此,我总是一次次焦急地劝阻学生们,不要陷入滥读的泥淖。我告诉他们:“当你占有了一本书,这本书也占有了你。书有高下优劣,而你的生命不可重复。”我又说:“你们的花苑还非常娇嫩,真不该让那么多野马来纵横践踏。”学生们相信了我,但又都眼巴巴地向我提出了问题:“那么,我们该读一些什么书?”
这确实是广大学者、作家、教师和一切年长读书人都应该承担的一个使命。为学生们选书,也就是为历史选择未来,为后代选择尊严。
这套“世界名著青少年必读丛书”,正是这种努力的一项成果。丛书在精选的书目上花了不少功夫,然后又由一批浸润文学已久的作者进行缩写。这种缩写,既要忠实于原著,又要以浅显简洁的形态让广大兴趣各异的学生都能够轻松地阅读,快乐地品赏。有的学生读了这套丛书后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是其中哪几部,可以再进一步去寻找原著。因此,精华的提炼,也就成了进一步深入的桥梁。
除了青少年读者之外,很多成年人也会喜欢这样的丛书。他们在年轻时也可能陷入过盲目滥读的泥淖,也可能穿越过无书可读的旱地,因此需要补课。即使在年轻时曾经读得不错的那些人,也可以通过这样的丛书来进行轻快的重温。由此,我可以想象两代人或三代人之间一种有趣的文学集结。家长和子女在同一个屋顶下围绕着相同的作品获得了共同的人文话语,实在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
特此推荐。
2007年初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