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如何培养哈佛小才子(卡尔·威特教育法则)
分类
作者 (德)小卡尔·威特
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由《卡尔·威特的教育》的亲身体验者和直接受益人(小)卡尔·威特亲自撰写。在本书中,他对父亲的教育思想进行了分类、归纳和总结,同时对其不足之处进行了客观公正的批评,这对您更加全面和深入了解这种“培养神童”的教育思想大有裨益。

内容推荐

本书由《卡尔·威特的教育》的亲身体验者和直接受益人(小)卡尔·威特亲自撰写。自问世两百年来,一直在欧美及世界各国流行不绝,成为众多教育者及父母的必读之书;在德国,甚至被奉为早期教育的宪章;在美国,仅19世纪就再版过数十次。(小)卡尔·威特是阐述他父亲教育思想的最佳人选;在本书中,他对父亲的教育思想进行了分类、归纳和总结,同时对其不足之处进行了客观公正的批评,这对读者更加全面和深入了解这种“培养神童”的教育思想大有裨益。

目录

第一章 父母,天才儿童的启蒙老师

“优生”教育论

培养神童 胎教第一

天才与白痴的距离

第二章 摇篮中的体育锻炼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摇篮中的体育活动

冷水锻炼法

充分休息 才能做好工作

第三章 摇篮中的智力训练

观察能力的训练

记忆能力的训练

想象能力的训练

先天天才的相同,后天天才的不同

教育目的决定教育结果

第四章 登上智慧之峰的阶梯——快乐学习

兴趣学习法

学习的必要性和不完全性

快乐学习法

掷骰子教学法

潜意识教育法

我的语言学习历程

从音乐中受到教育

第五章 从小树立“善”的观念

儿童心中的“善”

伪善的鳄鱼不能学

什么是同情心

节俭是美德

让他自己动手做

面对荣誉 保持清醒

人心与盒子的比拟

第六章 从小树立成就感

教导孩子具有成就感

给孩子最需要的帮助

严厉与宽容

“你能做到”

自信心是培养出来的

第七章 学习的八种方法

两个学习环境

培养兴趣 控制热情

培养学习兴趣

每天两小时学习法

会玩才会学习

最佳记忆法

学习进度与音乐节奏

转换学习法

第八章 健康人格的培训

体验别人的痛苦

孩子怎样才能永远爱你、关心你

坚强性格的培养

从挨打中获得知识

挑战权威 面对人生

第九章 完美人生具备的条件

生命开始 计划开始

守时原则

做事要精益求精

劳动是独立的根本

第十章 “游戏中学习”伴随我成长

“游戏学习”法

“我想和别人玩”

游戏中体验社会角色

我的童年没有玩具

父亲和我做游戏

第十一章 只有坏的人 没有坏的钱

金钱教育理论

金钱奖励的优点

为什么要节约用钱

抵抗金钱的诱惑

第十二章 完美人生的塑造

走出儿童教育的盲点

保持人际交往间的距离

谁是真正的朋友

适当地依本性做事

第十三章 儿童教育的成人化

我不平凡 但我不是神童

坚持全面发展

孩子偏科是父母的错

做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第十四章 父亲教我认识生命的真谛

学校教育不容忽视

人生导师不能抛弃

灵魂不能禁锢于校园

丘比特是个瞎子

珍爱生命

后记

试读章节

精神教育常常被大家所忽视,但是父亲却十分重视对我进行这项教育。父亲的教育观念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全面是指身体、品德、智力人格皆备,如果任何一方有缺陷,其他方面再好,都是没用的、不理想的。“一个完美的人是指精神和身体都健康的人。”这是父亲的观点。

自从我“神童”的名声传开后,人们从四面八方来找我们,有的是来对我进行测试,有的是来向父亲请教。我这个“神童”到底是怎样培养出来的,是他们的主要问题。但是,他们问的都是关于我的知识、能力、学问等,从来没有一个人问过思想品德方面的问题。

父亲在他的教育论著《卡尔·威特的教育》中多次透露了他的忧虑就是人们对教育认识的偏差。

有的人由于没有受到好的教育,没有知识和修养,他的身体可能很好,但是他们只会显得粗暴或者木讷,他的强壮将显得单簿无力,甚至愚昧无知和野蛮。这样的人对礼会不能做出贡献,他们对礼会也只有坏处没有好处。同样的,如果一个人只有知识而没有品德和健康,这种人就只会成为读死书的书呆子,他们有的品格低下,有的弱不禁风,这样的人对社会也不能有什么贡献。我和父亲都不愿意自己的儿子成为这样的人。我认为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情感丰富的人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如果我的孩子对人、对事冷漠无情,不管他的学问有多高,我也不会高兴。因为不要说人,即使是动物也是有感情的。一个人如果没有丰富的情感,他的才华不管有多高,充其量也只不过是一部机器中的一个零件而已。丰富的情感是一个人在人生中得到幸福的保证。

记得我大学毕业那年,学校又来了一个神童,他只有十五岁。但是他是一个对人冷漠、情感缺乏的人。听说他从小失去母亲,父亲对他的教育极为严格,甚至达到严酷的地步。

他非常聪明,从小到大,学习成绩非常优异。但是他从不主动帮助别人,也不接受别人的帮助,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不能和别人建立起亲密的人际关系,也没有一个朋友。他总是沉默寡语,别人找他谈话总说不上两三句,学校里少有人喜欢他。

在我从意大利学成回来任教的时候,还见过他几次。但是,后来他父亲生病去世后,没几天他也在公寓自杀了。听说大学毕业后,他在哥根廷教书时仍是那样子,一个人独自住在公寓里,没有结婚;除了生活上、工作上有不得已的情况,他一般不和外人接触,连他父亲生病也没回去。他是一个地道的不能能体验别人痛苦的人,所以也只能在痛苦中孤独地死去。

洛赫村克劳弗大婶的儿子维克多也是这样的人。维克多还年少时,他的父亲和村里好多男人一起应征入伍参加拿破仑战争。两年之后,悲剧发尘了,维克多的父亲与其他许多人一样战死沙场。当时除了维克多,其他许多年轻人都为了父亲、为了祖国而参军战斗,可是维克多却失踪了。后来,村民发现维克多躲在森林里的一个山洞里,直到战争结束,他才回剑镇上酿酒作坊里做工。后来,他结婚生了小孩,现在他的两个女儿都已出嫁,最小的儿子还在读书。维克多的生活表面看来十分正常,但是和他一起工作过的同事却都说他就像一堵石墙一样,没有感情。工作时,他只完成他分内的工作,其他的公益活动,绝对不会参加,也不会帮助别人。他的两个女儿出嫁后,他从不去女儿家,也从不请他女儿回娘家,这在洛赫村被认为是很不合情理的。八十岁的守林人科拉波尔是洛赫村里公认的哲学家,他评价维克多的生活是“没有意义没有光明,像狼一样地生活着”。他说:“维克多像狼一样,只为自己生活。尽管他眼睛明亮,但是他的心已沦落、冷漠,没有感情,他的心是瞎的。”科拉波尔说这责任全在维克多的母亲克劳弗。她从小就不培养维克多的精神世界,只会照顾他的身体。克劳弗大婶生病时,她从不让维克多知道,怕他会担心,她总是独自承担痛苦,因此维克多从不会照顾别人、关心别人。维克多小时常去他家隔壁的一对老夫妇家,老人没有儿女,所以很喜欢维克多,每次他去后,老人都会拿出许多维克多爱吃的东西给他吃。后来老人生病了,克劳弗大婶却不准维克多去看望他们,她说:“这么痛苦的事,何必让他知道呢?”

从小就不让孩子体会别人的痛苦,不让孩子有强烈的情感体验,这就是教育的错误。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予只会成为“狼”一样的入,他的心里没有人的感情,也没有痛苦、快乐、悲伤和恐惧,什么都没有。父亲与我谈起这些事时总会感叹:“活着与死去对这种人来说有什么区别呢?”我赞同道:“是啊!多么可怕的人生呀!虽然人活着,但心里只有空虚,体会不到美与善,也体会不到丑与恶。”父亲说:“你不是这样的人,真得感谢上帝。”我笑了:“是您把我教育成这样身心健全而幸福的人,应该感谢的是您呀!”父亲也开心地笑了,欣慰地说:“我一直希望你既有丰富的学识,又有良好的品德。因此,对你的教育,我在各方面一直都十分重视,并不是只教你知识;而你也做得很好,从小就身体健康,精神饱满。”“您也做得很好呀!爸爸。”P112-P114

序言

老威特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人。他虽然是18世纪普鲁士乡村的一个普通牧师,但却富于个性和独立见解。在他特立独行的言行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便是他的教育思想和对其子小威特的教育。在他还是一个年轻人的时候,他就对教育进行了极具批判性和建设性的思考。针对当时欧洲孩子七八岁才送进小学受教育的状况,他提出必须更早——也就是从幼儿期就应开始教育的观念,他确信这样做的结果,即使是天赋一般的孩子都能成为不平凡的人才。不仅如此,他还公开宣称:一旦自己有了孩子,一定要进行这种教育实践。

后来他结婚了,再后来便有了第一个孩子,不幸的是这个孩子没过几天就夭折了。1800年7月,他的第二个孩子也就是小威特出生了。遗憾的是小威特一生下来就是一个很不称心的婴儿,老威特看着表情呆傻的儿子,悲伤地说:“我做了什么错事,犯了什么罪孽,上天偏要给我这样一个傻儿子呢?”邻居们尽管在口头上劝他不要为此而忧愁,但心里的确都认为小威特是个白痴,而且在背地里也是这么议论的。

不过,老威特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并没有失望,而是踏踏实实地施行着自己的计划。起初,连他妻子都不抱希望:“这样的孩子怎么教育也不可能有出息,别白费力气了吧。”可是没过多久,这个傻孩子就渐渐在附近引起了轰动。

小威特到八九岁时,已能够熟练地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等六种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那年,考中莱比锡大学;1814年4月,未满14岁的小威特由于提交数学论文而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两年之后,又于16岁时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

还未上任,小威特又接到了普鲁士国王的奖学金去意大利留学。在佛兰茨逗留时,无意中开始了对但丁的研究。不久小威特发现,对于但丁,不仅在外国,就连在他的出生国意大利也有很大的误解。随着研究的深入,1823年小威特23岁时,出版了《但丁的误解》一书。书中指出了当时研究但丁的学者们的谬误,为但丁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正确道路。尽管小威特是专修法学的,但他一面学法学,一面继续对但丁的研究,终于成了研究但丁的权威。

但普鲁士国王让他去意大利留学,为的是研究法学以成为优秀的法学家。所以,他在意大利忘我地研究法学,而对但丁的研究只不过是一种业余爱好。他于1820年回国,翌年开始在格拉斯哥大学讲授法学。1834年转到哈雷大学,在有口皆碑的赞扬声中一直讲到1883年逝世时为止,享年83岁。

通过上面短短的叙述,我们已能看出老威特的独特个性了,更有意思的是偏执的老威特先生还将小威特14岁以前的教育写成了一本书。从问世至今,凡是有幸读到此书并照书中方法去做的父母,都成功地培养出了优秀的孩子。但也有人称这是一本伪书,其中许多观点是不科学、不可取的。就我个人认为它的许多观点确实对我们有所启发。

现将其主要的观点及方法摘要如下:

一、选择合格的女人为妻,不仅仅因为她漂亮、出身名门或拥有财富,更重要的是她必须身体健康、内秀、善良,没有家族病症和众所侧目的缺陷。

二、妊娠期不要豢养宠物。它们可能传染各种疾病,女人在准备怀孕就应充分注意自己的精神和体质,怀孕后应常到户外散布走动,生活要有规律,保持心情愉快。怀孕期间不吃辛辣的东西,像成菜等东西一概不吃。怀孕期间的母亲如果心情不快乐,经常哭泣,那么会直接导致婴儿发育不良,而发育不良是形成软弱无能者的原因之一。

三、母亲的工作不能由旁人代替,孩子的教育必须由母亲承担,最好不要雇人教育孩子。

四、孩子的天赋是千差万别的,但大多数人是相差不大的。但由于环境不同,特别是幼儿时期所处的环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为天才或英才,有的则变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蠢才。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五、天才的失败来自于父母的极度催逼。不要对孩子过分挑剔,要求太高,这样会最终引起孩子的逆反、压抑与怨恨。

六、一个人的品质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年时期所受的教育。所以说,国民的道德如何,取决于这个国家的人民对其子女的教育如何。

七、对儿童的教育必须与儿童的智力发展同步开始,早期教育有损于儿童健康的观点是错误的。教育开始的越晚,儿童能力的实现就越少,这就是儿童潜在能力的递减法则。产生这一法则的原因是每个动物的潜在能力,都有各自的关键期,而且关键期基本是固定的,如果不让它在关键期发展的话,那么它就永远也不能得到再发展了。例如小鸡“追从母亲的能力”的关键期大约是在出生后4天之内,如果在这期间不让它发展,那么这种能力就永远不会得到发展。所以如果把刚生下来的小鸡在最初4天里不放在母鸡身边,那么它就永远不会跟随母亲了。

八、从生下来起到3岁之前,是幼儿教育最为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孩子的大脑接受事物的方法和以后不同。

九、3岁以前的“硬灌”教育模式是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一方面是反复灌输语言、音乐、数字和图形等奠定智力的大脑活动内容;另一方面则是输入人生的基本准则和态度。

十、孩子爱吃的食物就是他最好的食物。德谚有云:“人的性格取决于食物”,可以让厌恶数学的孩子多吃马铃薯,让缺乏美术兴趣的孩子多吃白菜,没耐心的孩子禁食豌豆,粗暴的孩子禁食洋白菜。定时吃饭,两顿饭之间只许喝水,不许吃别的,免得血液老是在胃部工作而不是集中在大脑,那样大脑就不会得到很好的发展。不要随便给孩子吃零食、点心,即使为了给他加强营养,也应规定固定的吃点心的时间。

十一、愉快是健康的关键。孩子的房间从最初起就应是令人心情愉快的。天气晴朗,带孩子到田野,让他眺望绿色的原野;孩子睡觉时,决不要像布娃娃那样把他裹得紧紧的;多带他呼吸新鲜空气;培养孩子喜欢洗澡的天性、按摩他的手脚,这样既能发展他的触觉,又能促进血液循环和肢体的灵活。

十二、从训练孩子的五官开始。通过悦耳的歌声、朗诵诗歌发展耳朵的听力;有效地训练眼睛,如分辨不同的颜色;味觉方面,给孩子各种味道刺激的同时,坚持让他吃清淡的食物;尽早让孩子学会爬行,这会大大促进大脑发育,使孩子变得聪明;识别各种物品,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在孩子的智力开启中,画画的功能是非常重要的,在善于绘画的父母培养下成长的孩子是非常幸福的;让孩子专心注意某些事物,记住某些物品特征,以养成敏锐观察事物的习惯,这对发展孩子的记忆力是十分有效的;通过接触不同的物品教会孩子光滑、粗糙等形容词;尽量让孩子的手发挥多种功能。需要强调的是,对孩子进行各种训练,决不是强迫他去做。

十三、孩子15天时就开始向他灌输词汇,孩子刚会辨别事物时就教他说话。3岁前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期,应尽早教孩子语言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语言是进行思维的工具,也是接受知识的工具。孩子若能在6岁前掌握准确的语言,那么这个孩子的发展就一定会很快。父母要抓住机会多和孩子进行语言交流。在教孩子语言的过程中,请注意以下建议:1.发纯正的音;2.从身边的实物开始;3.靠讲故事来增加与世界的亲和力;4.尽量丰富词汇;5.不教孩子不完整的话和方言;6.用明确的词汇来“武装”清晰的小头脑。

十四、尽早开发孩子的记忆力、想像力和创造力。孩子将来能否成功,跟这三个方面都有重大的关系。一切智慧的根源在于记忆,早期教育可使记忆力发展的时间大大提前,尤其婴儿时期,每天输入相同的词汇,不断刺激孩子大脑里的词汇库,可以使孩子的记忆力迅速发展;在创造力方面,要鼓励孩子多动手、多思考、多提问题。想像力对于任何人都是必要的,凡是幼年充分发展了想像力的人,当他遭到不幸时也会感到幸福;当他陷于贫困时也会感到快活。因此,多给他们讲故事、儿歌。

十五、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育,不能强迫施教。不管教什么,首先必须努力唤起孩子的兴趣。

十六、如何教孩子学外语。1.用“耳”学外语,多让他听;2.不一定要系统教授语法;3.用不同的语言去阅读同一个故事;4.弄清词源;5.最有效的办法是各种游戏。

十七、抓住孩子模仿大人用笔时就教他写字。刚学会简单的句子,就可以让他天天写日记。

十八、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1.在孩子乐趣中,最重要的是读书,不过应该注意书的选择,一个人喜好什么样的书,往往决定于他第一次读的是什么书,而且幼年时期读的书往往能左右这个人的一生。多给孩子讲故事,可以讲到最有趣的地方打住,告诉他这个故事是哪本书中的,鼓励他在阅读中寻找乐趣。2.让孩子接触音乐是十分重要的。没有任何艺术的生命就如同荒野一样,父母有义务使他们具有文学和音乐的修养。

十九、如何唤起孩子的兴趣,让孩子提出问题?如何能使孩子既轻松愉快又学到丰富的知识?秘诀在于:唤起孩子的兴趣,让孩子提出问题。只要有心,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都可以随时成为教育的素材,自然界新诞生的一切都可以成为孩子认识与注意的对象。孩子的不良行为往往是由于孩子不知道精力往何处用而造成的,这无疑是一种精力的浪费,应尽量让孩子与大自然接触。

二十、绝不用填鸭式教育。首先唤起孩子的兴趣,然后再进行恰到好处的教育。为此,不必对孩子进行系统的教育,不告诉他哪是植物学的问题、哪是动物学的问题等,或是先照课本教给他一些基础知识,这些都与儿童的学习习惯不符。

二十一、与孩子地位平等。耐心对孩子提出的问题给予解释说明,否则会使孩子的究理精神白白枯死。孩子既不能受清规戒律的束缚,也不应受到权威的压制。受到权威的压制,孩子的辨别能力就会萎缩,也就谈不到独特见解和首创精神,还会形成孩子病态接受暗示的心理。久而久之,在权威压抑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他们精神上便会产生种种缺陷。

二十二、数学的教导方法。孩子普遍对数学缺乏兴趣,是因为其他许多学科可以到大自然中实地接触,如植物学。但数学却是一门抽象的科学。因此,首先要让孩子对数学产生兴趣,如数水果,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

二十三、百闻不如一见。一个只拘泥于书本知识的人,会变得眼光短浅、头脑陕隘,不可能成为有创建的学者。多带孩子与身份各异的各阶层人士交往、谈话,使他有很好的社交能力,从小到大不怯场、不怯生,越是人多的场合越能发挥得好。还带他多参观美术馆、工厂、矿山等,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在参观前最好能阅读有关的书籍,参观回来,让他叙述见到的一切。

二十四、玩出孩子的各种能力。玩对孩子不仅是兴趣,更重要的是在玩中可以逐步开发孩子的智力,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操作能力都是通过游戏玩出来的。

二十五、以把孩子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是不是神童并不重要。让孩子学很多东西,并不是让他成为一个满腹经纶、知识丰富却不能像其他人一样适应社会的人。不娇惯,不要总把他抱在怀里,不要让他得到过分的安慰和同情,培养坚忍不拔的品格。

二十六、性格就是能力。如果一个人的性格开朗爽直,那么他就很容易被别人接受,交往活动范围广泛,就有走向各种人生道路的可能性。如果性格孤僻,他的交往活动就只会在狭窄的范围中,做任何事情都不愿同人们直接配合,结果往往半途而废,走向人生道路的可能性就一直处于关闭状态。孩子是否有优良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能否成为一个全面的人才,也决定着他是否在将来有所成就。

二十七、不以把孩子培养成学者为目的。完美的人,应该是心胸宽广、富于献身精神、充满仁爱之心,能够看到矛盾和缺陷,并立志去解决它。  二十八、让美好的东西在孩子身上形成本性和自觉。从孩子小时候就严格要求他,不要相信“小时候可以放宽一些,长大后再严格一些”。让好的行为从小成为习惯。

二十九、不要以为孩子太小就不懂道理。

三十、以身作则先尊重孩子。

三十一、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没有责任感、价值感的孩子,因为找不到自己的生命在社会中的地位与重要性,便会感到迷惘,从而失去创造成就的动力,容易被其他一些物质性的轻浮的事物吸引,而沉溺其中。要让他看到自己生活的意义,看到自己的行为给他人带来的影响,让他感到自己是为人所属,是有用处的,从而产生自豪感和责任心。

三十二、对待孩子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始终如一,赏罚分明。即使孩子再怎么哭闹,他也不会得到他不应该得到的东西,让他知道,哭闹是没用的。有时答应、有时不答应,反而给孩子带来痛苦。

三十三、再用功也不会损害神经。只要有兴趣、主动地学习,再用功也不会损害神经。

三十四、作为父母,应该培养孩子敢于犯错误、敢于失败的行为。孩子和成人一样有能力去犯错误,也同样有能力去改正错误,敢于犯错误和改正错误是同样珍贵的。只有这样的鼓励才能培养出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能力。

三十五、培养孩子有规律的生活。让他学会周密地计划自己的时间,完成他的学习任务,发挥他的兴趣爱好。

三十六、对孩子的严格完全取决于道理。让孩子具有同情心,培养孩子的情操和情感,使他具备高尚的品德和虔诚的爱憎好恶。让他学会去爱别人,让他懂得什么是同情,什么是人生最美好的东西。

三十七、不蒙蔽孩子的理性,不损坏孩子的判断力。

三十八、不能错误地批评孩子,最重要的是让他心服口服。

三十九、绝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即使是小孩子也应把他们作为成年人一样对待,要像尊重成年人一样尊重他们。不要包办孩子的一切,让他自己扣衣服上的纽扣,培养他帮助人的观念,使他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不要因怕跌倒而不让孩子尽情玩耍,以致他没有机会锻炼身体;不要给孩子讲可怕的鬼故事,当他们承受不起时可能会精神错乱。

四十、选择孩子的玩伴,以免他可能沾染上各种坏习惯。没有小伙伴,孩子也不会失去童趣,父母应多陪孩子玩。让孩子与其他孩子少接触最大的好处是使孩子能心态平和地处理一些事情,由于他没有与其他孩子争吵的机会,所以就不会像其他孩子那样容易激动。

后记

1810年,我刚满十岁,成了哥根廷大学年纪最小的学生,这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这年三月,希拉理德牧师——父亲的老朋发,给我父亲写来了一封信。信的内容是这样的:

我最敬爱的朋友,你终于完成了这项伟大的事业一关于你儿子出世以前我们的约定。你的儿子不但达到了我们当初设计的样子,而且远远超出了我们的计划。十年前,你高兴地在我们的好朋友——生病的格拉彼茨牧师病床前说你快要当父亲了,你希望你的孩子是一个健康的宝宝,你还说:“如果他是一个健康的孩子,我一定要把他培养成一位优秀的人才。”那时我并不同意你的观点,甚至与你的观点相反。我认为优秀的人才并不在于他身体是否健康,而是要看他的天分如何。后来在你的教育过程中,我都一直在问自己,你真的能成功吗?

后来,格拉彼茨告诉我,你在很短的时间内,已经把你的儿子——多数人们认为的弱智儿培养成一个非常有才华的少年。我还是不相信,我对他说,除非我亲眼看到你的儿子,我才会对这事做评论。现在你的儿子就在这里,我真是太激动了,真是人世间百年难遇的人才呀!他表现出孩子的天真可爱,以及成人般的稳重成熟、高贵品德以及非凡的学问。上帝呀!我真是太感动了!如果我们世间所有的孩子都能像他这样卓越优秀,即使叫我立刻离开这个世界,我也无怨无悔。

当时父亲看完信后,感叹地说:“这就是对我最高的评价呀!”

父亲是个生性淡泊的人,他的著作《卡尔·威特的教育》完全是为了感谢朋友们对他的支持与理解,在朋友们的极力劝说下才出版的。另外,他也希望有人能接受并实施他的教育方法,并能为世人带来好处。但是,目前看来,他的希望是不可能实现了,因为这本书似乎已经绝版。现在我之所以写这本书,将父亲的教育理论不厌其烦地介绍给大家,一是希望能完成父亲的心愿,二来则是为了纪念逝世五周年的父亲。

(小)卡尔·威特

1836年10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4:4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