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作者爱德华·傅克斯,德国人,一位文化史研究者,在当时特别被视为漫画史专家。他作此书,虽然自知“不宜男女小学生阅读”,因为书中所言,尽是裸体、化妆、通奸、情欲、男女共浴、节日狂欢、婚前性交、宫廷淫乱、教会僧侣之破戒、娼妓揽客之方法等等,但想到“严肃的学术著作本来就不需要具备这个长处”,也就释然了。
傅克斯相信:“每个时代的风化行为、风化观念、规范并制约性生活的种种规定,最典型最鲜明地表现了各该时代的精神。每个历史时期、每个民族和每个阶级的本质都在其中得到最真切的反映。性生活以其成千上万的辐射,揭示了生活的重要规律、基本规律。”他实际上是想通过写风化史,来反映各个时代的文化史——至少是文化史中那些人们通常不好意思谈论的方面。傅克斯又以“发掘内在的联系并且确定形成及改变风化的因素”自任,认为这应该是一部严谨的风化史的出发点,“这样一部风化史必定远胜单纯搜集奇闻趣事的风俗大全”。
18世纪这种纯粹从风流的角度去看待女性,另一耐人寻味的表现是许许多多对异国异族的介绍。在这个或那个国家女性独具的美中,往往特别强调此美独具的令人垂涎三尺的口味。
这个或那个国家女性的体貌不仅未被忽略,反而极力加以渲染。英国女人大概享有最高荣誉,一致被认为最美。阿亨霍尔茨的《不列颠史记》宣称英国女人是世界上最标致的女人。法国的蒂里伯爵这样一位女性专家也是这种意见。不过,这位聪明的观察家补充了一句,说:“最美的女人在英国,最丑的女人也在英国。”此话的意思是说英国女人一旦色衰,就会变得比任何国家的女人都要丑陋。蒂里伯爵写道:
“总的来说,英国女人相当漂亮,但有些人也丑得出奇。必须设定两点。第一,英国的美女大概比其他任何国家都多,因为这里的自然环境对女性特别关照,虽然欠缺优雅,而天然韵致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个缺陷。第二,如果英国女人失去了她的美,那就丑得无以复加,叫其他女人大为称心。”
享有世界声誉的典型英国美人是赫平姊妹和汉密尔顿夫人。汉密尔顿夫人在欧洲各国京城都很出名,先是因为发明造型姿势而被人赞赏,后来因为她同那不勒斯王后卡罗琳以及英国海军上将纳尔逊的暧昧关系而被人憎恨。当时流行的美崇拜,使得上述三位淑媛的美不仅被人在许许多多文章、通讯和小册子中详细描写,而且再现于许许多多到处展出的画幅中。有许多人收藏汉密尔顿夫人的画像,其中以画家韦斯托尔的收藏最为著名。
人们拼凑一幅美女组合画像时,会吸收英同女人的大部分美质。往往会借用她的胸和美臀维纳斯的优点,有时也相反,用她的脸。惟独英国女人的脚从来不曾获得这样的光荣:人人都认为英国女人的脚太大。不过应当指出,英国女子享有绝色佳人的名声,并不仅仅是由于人类学方面的原因。如果说,越来越多的人偏爱英国女子那种丰腴的美、一只手罩不住的丰满的乳、婀娜的体态等等,那么,这无疑反映了对君主专制主义衰落时期那种中看不中吃的没落女性美的反弹。同时,这也证明资产阶级文化逐渐与君主专制主义文化并驾齐驱,并且在资产阶级夺得政权之前很久便已成为主流文化。因为资产阶级文化的诞生在英国比在其他任何国家都要早,所以正是英国最早对君主专制主义创造的美的理想做了修正。
英国女子的美,声名大著,以致把某个国家的女人同英国女子相比算是一种恭维。例如彼尔尼茨在谈及萨克森女子时说:“萨克森女子在美、魅力、举止从容、体态优美等方面,完全可以同英国女子比赛,其中尤以德累斯顿和莱比锡的女子特别出众,不过其他城市也很出色。可以说,整个国家都是遍地佳丽。不过,据外国人说,莱比锡的女子比其他地方更容易堕入情网,因为上天赐予她们一颗永远渴望与男性交流的心。这是否真实,她们自己最清楚。”
在德国,一致反映不伦瑞克和汉诺威的女子也非常美。柏林的女子却从来不曾被人认为美。缪勒在《柏林、波茨坦及圣苏西市井百态》中写道:
“柏林的男人和女子,大大不如他们的邻居不伦瑞克、汉诺威和萨克森地方的人漂亮。他们很少有匀称的身材、生动愉快的表情……上层阶级妇女对胭脂的癖好、她们的状似截头圆锥体的高帽子;下层阶级妇女戴到耳朵根、包住了整个脸的难看的包发帽,活像蝙蝠的翅翼,这一切,都叫人憎厌。……
还加上女人(不仅是妓女)看你时那种放肆的、厚颜无耻的目光,男人的装模作样、毫没来由的自鸣得意的可笑的语调和妄自尊大的神气。”
对于法国女子的描写,主要突出迷人的步态,认为“凡是希望从男人的爱情中多得到些乐趣的”女子都应该模仿。魏玛出版的《伦敦和巴黎》月刊中说:“看法国女人时无法无动于衷,无法抑制色欲”。另一处说道:法国女子在爱情领域是行家里手,她的一举一动都充满了爱,所以“是各国女子中最美的”。“真正的美并不在于形状的完美,而在于它在男子身上激起的性兴奋”。
这是媚的胜利。
P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