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记述了秦汉两朝、秦西汉东汉三代发生的重大事件的来龙去脉,范围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科技等诸多领域,每事一题,设专题将与事件有关的分散材料按事件顺序加以叙述讲解。全书每章都自成一体,章与章间又有一定的逻辑层次,全面反映了秦汉的社会发展与历史演变。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秦汉大事本末/中国历史大讲堂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张习孔//林岷 |
出版社 |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记述了秦汉两朝、秦西汉东汉三代发生的重大事件的来龙去脉,范围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科技等诸多领域,每事一题,设专题将与事件有关的分散材料按事件顺序加以叙述讲解。全书每章都自成一体,章与章间又有一定的逻辑层次,全面反映了秦汉的社会发展与历史演变。 内容推荐 “历朝大事本末”丛书由张习孔和林岷先生主持编写,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开始酝酿,90年代中期完成初稿,在本次出版前,作者又对原书稿进行了仔细的订正,剔除了一些不够准确的用语,增补了部分篇章,核对了有关史料。全书寓观点于叙事,既有专业的厚度,又不乏诙谐和幽默,文笔平实流畅,通俗易懂。该丛书共分九卷、十册,包括先秦、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朝、辽夏金、元朝、明朝、清朝等,本书为其中之一。 目录 秦朝建立 焚书坑儒 经略边疆 秦之暴政 大泽烽火 豪杰亡秦 鸿门宴 韩信破赵之战 楚汉成皋之战 垓下悲歌一 刘邦建立西汉 汉匈和亲 诸吕之乱 文景之治 吴楚七国之乱 武帝之治绩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匈战争 张骞通西域 广开三边 苏武出使不辱 司马迁撰《史记》 巫蛊之祸 霍光废立 昭宣中兴 盐铁会议 赵充国招抚西羌 经今古文之争 佛教传入中国 王莽托古改制 绿林赤眉起义 刘秀统一全国 光武中兴 定谶纬为国宪 班超经略西域 两匈奴叛服 诸羌叛服 外戚专政 宦官弄权 党锢之祸 道教的兴起 黄巾大暴动 张鲁雄踞巴汉 董卓之乱 王充撰《论衡》 班固修《汉书》 蔡伦改进造纸术 张衡研制两“仪” 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 华佗发明新医术 附录:大事年表 试读章节 焚书坑儒 秦始皇称帝前,用了十年时间,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统一大业。他在帝位十二年,又采取了统一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对巩固秦统一具有一定意义。然而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方面所进行的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早在公元前221年称帝之初,在建立国家体制问题上就曾发生过一场争论,最后采纳李斯意见,在全国确立了郡县制,但政治思想方面的斗争并未因此终结。 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在宴会上,仆射(ye)周青臣颂扬始皇功德说:“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始皇听后十分喜悦。可是复古派、博士齐人淳于越,却站出来反对周青臣的颂词,再次提出恢复殷周分封制的主张,他说:“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同“猝”突然之意)有田常(齐世卿,杀简公)、六卿(晋国智、范、中行、韩、赵、魏,共分晋)之臣,无辅拂(通“弼”,辅弼即宰相),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 秦始皇听后,未置可否,将两种不同意见交臣下讨论。针对淳于越反对郡县制的主张,丞相李斯指出,古今时代不同,治理的方法也不同。他说“三代之事,何足法也”?接着就将矛头对准“诸生”,说这些儒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道古以害今”,如不加以禁止,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统一可能遭到破坏。 于是他向秦始皇提出如下的建议:史书非《秦纪》皆烧之。博士官可藏《诗》、《书》、百家语,除此外凡天下有私藏者,一律限期交官府销毁。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有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者,黥为城旦(四岁刑)。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严禁私学,有愿学法令者,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并付诸施行。 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极力寻求长生不老之术,一些方士即投其所好,骗取富贵。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巡行至东方齐国故地,有齐人徐市(fu)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日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人海求之”。因事本虚妄,徐等乃谎言:因风“未能至,望见之焉”。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又巡行至碣石(河北乐亭西南),又派燕人卢生去寻求仙人,继而又令韩终、侯公、石生等去求仙人及不死之药。卢生等当然无处寻觅仙人与仙药,于是向始皇献伪造《录图书》(如后世谶纬之书)日:“亡秦者胡也。”始皇遣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伐匈奴(当时称匈奴为胡)。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卢生又说始皇“微行以辟恶鬼,恶鬼辟,真人至。愿上所居毋令人知”,然后“不死之药殆可得也”。始皇帝果真照办,但不死之药仍不可得。 秦法规定:所献之方无效验者,就要处死。卢生便与另一方士侯生相谋:始皇如此专断暴戾,“以刑杀为威”,博士“备员弗用”,“未可为求仙药”,于是乃亡去。始皇大怒日:“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今闻韩众(终)去不报,徐市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 这时,方士卢生早已逃去。始皇鉴于方士对他的欺骗并勾结儒生暗中诽谤其“贪于权势”,“刚戾自用”,便派御史案问在咸阳的诸生,诸生互相举发,始皇亲自圈定四百六十余人以“为妖言以乱黔首”的罪名加以逮捕,皆坑杀,“使天下知之,以惩后”。“益发谪徙边”。始皇长子扶苏劝谏始皇:“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始皇怒,使扶苏至上郡(今陕西榆林东南)监蒙恬军。 秦王朝对于怀有复古思想的旧贵族(儒生),在这次坑杀和流徙之后,接着又有第二次、第三次的大屠杀。始皇“又令冬种瓜骊山,实生,命博士诸生就视。为伏机,杀七百余人”。其后二世时,又以陈胜起,召博士诸生议,坐以非所宣言者,又数十人。马端临对此发为议论说:“然则秦之博士弟子,非惟不能考察试用之,盖惟恐其不澌尽泯没矣。叔孙通面谀,脱虎口而逃亡,孔甲(即孔鲋,孔子的八世孙)持礼器,发愤而事陈涉,有以也哉”。 秦始皇焚书坑儒对于先秦古文献的保存和学术的传授,造成巨大损失,但是秦始皇并未达到其“燔灭文章以愚黔首”(鲁迅语)的目的。当时民间私藏书籍仍不少,“《诗》、《书》所以复见者,多藏人家,而史记独藏周室,以故灭。惜哉!惜哉”!而不少儒者,或者隐逸山林,皓首穷经,如伏生(原为秦博士,治《尚书》,秦焚书,伏生壁藏之,汉文帝诏太常,使掌故朝错往受之)、田何(今文《易》学的开创者)、浮丘伯(治《诗经》的学者)等;或者怀抱志气,等待时机,如孔鲋及鲁国诸儒;或则隐姓埋名,致力于反秦运动,如张良、陈馀、郦食其、陆贾等,即是最好的说明。 P6-8 序言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 胄衍祀绵,岳峨河浩。 聪明睿知,光被遐荒。 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这是半个多世纪前我们祭祀轩辕始祖——黄帝时留下的华美篇章。 我国是有着6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而不懈的考古发掘,还在不断延伸着她的历史源头。放眼全球,我泱泱中华,江山多娇;检点历史,我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从《周易》到《诗经》,自《天问》而《警世钟》,六七千年,流淌不息。曾经长时期居于世界前列的中华文明,为人类的进步无私贡献出了自己无数的珍藏。 曾几何时,延绵几千年的中华文明遭遇了暂时的挫折,“打倒孔家店”的激愤一度让很多人盯上了西方的月亮。改革开放之初,经济发展上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让媚外的思潮重新暗流涌动;但与之同时,过度物质化的西方国家,却把他们的目光重新投向东方文明的古邦,试图从中找寻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良方。为此,我们曾一度犹豫彷徨,当一片飞叶被远风捎来时,我们因为分不清它来自仙草还是毒藤而迟疑;当一堆泥沙被湍流冲去时,我们为说不清它含金蕴宝还是藏污纳垢而烦躁。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发展,曾经徘徊在一些人心头的迷茫逐渐扫去。重视传统,回归本源,从中华文明中寻找持续进步的动力重新成为热门话题。清理我们的文化遗产,描绘她的真实面貌,发扬她的优秀传统,规划她的美好前程,是当代中国人既严肃又富有魅力的历史使命。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脉络者,我们的历史是最应珍视的一份遗产。但中国历史博大精深,古籍文献、文书档案浩如烟海,一部中国史,真不知从何处说起! 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我社曾于2007年初出版了由在史学界享有崇高声望的老一辈历史学家编撰的《中国历史大讲堂丛书》“历朝史话”系列,获得了广大读者的认可。 我国传统的历史编纂学主要强调的是编年、纪传和纪事本末三种体裁。“历朝史话”系列丛书因为主要强调的是宏观和综合,以给读者描绘历史全貌为主要目的,所以在具体事件上着墨不多,略有缺憾。历史归根结底是人的历史,而人在历史中的作用往往是通过具体的事件来体现的。以事件为中心,既可以使历史事迹经纬明晰,始末原委一日r然,也符合读者的一般阅读习惯。因此,我们在“历朝史话”系列之外,另外约请史学界的专家撰写了这套“历朝大事本末”丛书。 本套丛书由张习孔和林岷先生主持编写,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开始酝酿,90年代中期完成初稿,在本次出版前,作者又对原书稿进行了仔细的订正,剔除了一些不够准确的用语,增补了部分篇章,核对了有关史料。全书寓观点于叙事,既有专业的厚度,又不乏诙谐和幽默,文笔平实流畅,通俗易懂。 “历朝大事本末”系列丛书和此前出版的“文人谈史”系列丛书一样,是“历朝史话”系列丛书的姊妹篇,三套丛书从不同角度出发,共同演绎着丰富精深的中华历史,共同撑起了《中国历史大讲堂》丛书的宏构。 历史是一个辉煌的存在,历史学是一门智慧之学、启迪之学。我们衷心希望广大的读者能够从《中国历史大讲堂》系列丛书中汲取灵感,从6000年历史积淀中汲得智慧,熔铸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崭新的智慧王国。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07年8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