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的最大邻国,同克什米尔接壤。克什米尔又直接同中印边界西段争议地区有关。因此,克什米尔问题的发展对中国的领土主权和安全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为了使中国的广大读者能对克什米尔问题的历史背景和现状有所了解,作者撰写了这本书。在本书的最后一章中,作者并对如何和平解决克什米尔问题进行了一些初步探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南亚的热点(克什米尔)/国际热点问题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作者 | 程瑞声 |
出版社 |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的最大邻国,同克什米尔接壤。克什米尔又直接同中印边界西段争议地区有关。因此,克什米尔问题的发展对中国的领土主权和安全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为了使中国的广大读者能对克什米尔问题的历史背景和现状有所了解,作者撰写了这本书。在本书的最后一章中,作者并对如何和平解决克什米尔问题进行了一些初步探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内容推荐 克什米尔同中国、阿富汗毗邻,离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很近,战略位置十分重要。那里有常年为冰雪覆盖的高山峻岭,有水源来自山顶积雪的诸多河流,还有不少风光秀丽的高原湖泊,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可是,就是这么一个风景迤逦的地区,充满了火药味,为了领土而发动战争。该地区也成了世界注目的焦点。 为使广大中国读者能对该地区问题的历史背景和现状有所了解,作者特撰写了本书。书的最后一章,作者还对如何和平解决克什米尔问题进行了一些初步探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目录 第一章 高原上的明珠 人间天堂 武士之乡 高原荒漠 高峰与冰川 第二章 穆斯林土邦的印度教徒王公 古代克什米尔 穆斯林统治时期 锡克人统治时期 750万卢比的代价 道格拉族的统治 英国控制的加强 末代王公 “克什米尔雄狮” 第三章 印度国父的悲痛 教派冲突的历史根源 在民族独立运动中分道扬镳 英国的对策 大流血,大迁移 快刀斩乱麻 克什米尔王公左右为难 巴基斯坦部落武装入侵 王公决定归并印度 第四章 双方均由英军司令指挥的奇怪战争 印强巴弱的力量对比 英国大力灭火 战场上的较量 联合国的干预 印巴终于停火 印度立场的180度大转弯 克什米尔总理成了阶下囚 克什米尔逐步丧失特殊地位 次大陆卷入冷战 中国的劝和方针 第五章 战争不是出路 羽毛渐丰 沼泽地带的战斗 克什米尔重燃战火 印度开辟第二战场 塔什干宣言 东西巴矛盾的激化 印度的干涉 第三次印巴战争和孟加拉国的独立 西姆拉的历史性妥协 在锡亚琴冰川的对峙 第六章 穆斯林武装的崛起 “大气候”的变化 中央和地方实力派的矛盾 派别林立的穆斯林武装 印度政府的对策 恐怖之谷 印巴新一轮的较量 第七章 核武器的阴影 乔装成将军 走向世界大国 你追我赶 导弹升级 印巴的核战略和核力量对比 对克什米尔问题的影响 第八章 从首脑拥抱到“半个战争” 印度总理的“巴士外交” 印巴特使的秘密对话 卡吉尔之战 在飞机上指挥政变 上任三把火 阿格拉会晤的失败 第九章 百万大军对峙 矛头直指巴基斯坦 穆沙拉夫伸出友谊之手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美国心急如焚 俄中一起劝和 芒果外交 印巴终于撤军 第十章 印巴两国的“多事之秋” 印度教派冲突的熊熊烈火 爆炸声中的选举 “世界上最困难的岗位” 穆沙拉夫大权在握 第十一章 印巴和平进程的恢复与发展 “温暖的春天”再次降临 印巴对话的恢复 印度大选后的频繁会晤 穆沙拉夫提出新建议 进展与挫折 第十二章 和为贵 以和平方式解决分歧 搁置主权上的争议 恢复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和平 给予克什米尔人民高度自治权 超越克什米尔问题改善双边关系 克什米尔问题的最终解决 国际调解和斡旋 反对狭隘民族主义 试读章节 在克什米尔人民争取自由的斗争中,出现了一位杰出的领导人谢赫·穆罕默德·阿卜杜拉(Sheikh Mohammad Abdullah)。由于他在克什米尔群众中有很高的威望,被称为“克什米尔雄狮”。 谢赫·阿卜杜拉于1905年出生于一个经营披肩的商人家庭。他毕业于旁遮普大学,后又进入阿利加尔穆斯林大学学习,于1950年获理科硕士学位。该穆斯林大学当时是印度穆斯林社会、文化和教育等方面的活动中心,为穆斯林民族主义运动培养了一批骨干力量。谢赫·阿卜杜拉回到克什米尔后,曾在斯利那加政府中学任教员,后为抗议邦政府拒绝穆斯林担任公职的政策,辞去教员职务,投身于穆斯林群众运动中。他经常组织群众集会,发表演讲,对广大人民所受的压迫进行揭露。 在1931年克什米尔穆斯林群众反抗土邦王公的运动后,1932年10月“查谟和克什米尔穆斯林会议党”(Jammu and Kashmir Muslim con-ference)成立,谢赫·阿卜杜拉担任该党主席。他发表讲话,要求不同教派和睦相处。1933年3月,该党发动了“不服从运动”,迫使克什米尔王公实行宪政改革,以有限的选举方式成立了立法机构“人民院”。在1934年首次选举中,在分配给穆斯林的21个席位中,该党获19席。 谢赫·阿卜杜拉积极主张克什米尔的穆斯林、印度教徒、锡克教徒应该联合起来,开展斗争,获得了群众的广泛响应。在1938年6月召开的“穆斯林会议党”工作委员会在经过长达52小时的辩论后,做出决议,建议该党的总务委员会允许所有人成为党员,“不论其种姓、信仰和宗教”。为了体现该党的全民性,1939年该党改名为“国民会议党”(National Donferenee),并于同年10月举行第一次大会。会议通过决议,要求成立完全由选举产生的立法机构。但该党一些不同意改名的领导人仍继续保留“穆斯林会议党”,并受到全印穆斯林联盟的支持。 在印度民族独立运动中,克什米尔“国民会议党”同印度国大党合作,双方关系密切。谢赫·阿卜杜拉和国大党领导人尼赫鲁也成为密友。1940年尼赫鲁曾访问克什米尔,在克什米尔引起很大反响。1942年8月国大党通过不合作的决议,向英国当局提出“滚出印度”口号。英国殖民当局逮捕了包括圣雄甘地在内的国大党领袖。克什米尔“国民会议党”对国大党给予声援。1942年8月16日,“国民会议党”通过决议,表示国大党的要求是正义的,谴责英国殖民当局对国大党的镇压。但根据国大党对各土邦的建议,“国民会议党”未在克什米尔开展要求英国人“滚出印度”的运动。克什米尔王公哈里·辛格则给予英国大力支持,被吸收加入“帝国战时内阁”,并曾去中东视察盟军。 与此同时,由真纳领导的全印穆斯林联盟也积极在克什米尔开展工作。1944年春,真纳访问了克什米尔。在克什米尔“穆斯林会议党”召开的欢迎会上,真纳要求克什米尔穆斯林团结在“穆斯林会议党”的周围,为争取穆斯林的权利而斗争。在主持该党年会时,他攻击“国民会议党”是“一帮恶棍”,引起了支持“国民会议党”群众的强烈不满,造成了两派关系的紧张。 在领导克什米尔人民开展斗争中,谢赫·阿卜杜拉进一步接受了先进的思想。1944年9月“国民会议党”通过了名为“新克什米尔”的带有社会主义色彩的纲领。纲领要求制定克什米尔的宪法,保证所有公民,不论其宗教信仰、种族和出生于何种民族,都应享有信仰、言论、出版、集会、游行自由;应保证所有公民的结社自由,包括成立工会、青年组织、政党和其他社团;保证所有公民的工作权、教育权、生存权、休息权、老年保障权等;男女一律平等;在“国家计划经济的范围内”保证个人财产;给予由于维护群众利益或从事科学活动或从事民族解放而受到迫害的外国公民以避难权。纲领要求通过普选成立国民议会,作为最高立法机构;成立向国民议会负责的部长会议;由国民议会选举成立高等法院;在县以下各级行政区域成立“人民评议会”。在经济方面,纲领主张建立平等的社会,保证人人都能获得符合文明最低要求的生活水平,实行计划经济,使人人都有工作;废除地主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推广合作社,争取粮食自给自足,由人民管理森林;废除农民的封建剥削,国家提供农贷,对农民实行社会保险,免费医疗,推广教育;基础工业由政府经营,取消私人大资本,防止出现垄断,私人可经营手工业;工人实行8小时工作制,享有社会保险、教育、免费医疗等。 这一纲领可以说是时代的产物,反映了在世界人民即将取得反法西斯战争伟大胜利的形势下,社会主义影响的扩大。从克什米尔的实际情况看,这一纲领确实有些“超前”,但它表明谢赫·阿卜杜拉已经在斗争中成长为一位进步的民族主义领导人。特别在当时印度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受到教派矛盾的影响,而克什米尔居民多数是穆斯林的情况下,谢赫·阿卜杜拉能坚持反对教派主义的立场,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在他的领导下,“国民会议党”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克什米尔的主要政党。 P29-32 序言 当前,流血半个多世纪的巴勒斯坦与以色列争端、多次引发战争的巴基斯坦与印度围绕克什米尔问题、给人类带来沉重灾难的国际恐怖主义暴力活动,都是全世界人们关注的问题。人们切望了解这些问题的来龙去脉以及解决问题的前景。这便是“国际热点问题”丛书的缘起。 这几位作者都是资深外交官。他们退休后,仍心系外交事业,运用自己的工作阅历和国际知识,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埋头笔耕,写出了大量有价值的国际问题的作品。这套丛书就是他们的代表作。 这套丛书的独特之处大概包括: 内容均为亲历亲闻,真切感人;资料翔实,剖析深刻;语言流畅,亦庄亦谐。可以让人在轻松中学到有用的东西,受到有益的启示。 抽空翻阅这样融史料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书,将有助于您了解国际风云的多变与规律,以及外交工作的艰辛与乐趣。 李肇星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