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成都旧事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郑光路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油光水滑的青石板铺就的老路,浓浓树荫下青砖墙和木铺板夹成的老街,迎风轻摆的招旗下古色古香的老茶馆,小木桌、竹靠椅、盖碗茶……此时,最有韵味、最能引人遐思和回忆的,定是读一段或听一段关于故乡的旧事……抢救行将湮灭的历史碎片,打捞弥足珍贵的城市记忆,一个老成都便在你眼前浮现……

内容推荐

本书内容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方面,叙述了成都的一些历史掌故、街巷园林、风土人情;第二方面则是叙述了一些历史人物的趣闻轶事;最后就是介绍了一些有重大历史影响的事件、史实或人物,具重要史料价值。

目录

浸透历史文化韵味的成都街道

成都最早的街道

赤里、文翁坊、石室巷、文庙街

君平街、支矶石

街、天涯石街

锦里、锦官驿、驷马桥、琴台

清代成都街道的重建

战乱中毁灭的城市

城坊街道的重建

清末街道的辉煌和污垢

民国时期的成都街道

拆少城建街巷

杨森修马路

抗战的影响

末世的破旧苍凉刀

春熙路的沧桑

修建春熙路时的“拆迁”风波

杨森、刘师亮和俞凤岗

“春熙路”的得名和扩展完善

“文革”乱世中的春熙路风貌

2001年后史无前例的大改造

蜀中古街“东大街”

清朝末年的东大街

“夜市”“灯市”流传千年

古意盎然的“城隍出驾”

东大街浓缩百年交通历

李劫人和天回镇

作家是“地方志”专家

为什么将天回镇作为特定历史舞台

生动定格记录的古镇

四川第一座公园

玉昆将军倡建少城公园

令人眼花缭乱的“多功能”园林

成都最早最大的公众体育场所

成都百年劝业场

周善培倡建劝业场

开现代文明新风

百年沧桑多酸辛

成都庙会的历史风云

老庙会自古闻名

清末的“劝业会”

乱世“花会”云烟

闻名全国的青羊宫“打擂”

民国后兴起打擂台

上擂台发狠争输赢

取胜因素种种

20世纪40年代后的兴衰

文殊院的前世今生

武担山下早期的梵呗声

文殊院究竟建于何时

“人间佛教”——丛林

一百年前的成都人“过年”

杀年猪、腊八粥和吃“祷牙”

“祭灶”和“辞岁”

从“走喜神方”到“游百病”

成都拆毁“老皇城”始末

“老皇城”的历史烟云

两大派为夺权争表“忠心”

震动省内外的“敬建工程”

“万岁馆”的历史变化

 

成都历代开国君王

开明九世、公孙述、刘备

李雄、李寿、范贲、谯纵、肖纪

王建、孟知祥、李顺、张献忠

四川名将岳钟琪

战功赫赫国之栋梁

清朝历史大案的主角

老将出马建奇功

四川总督丁宝桢

初到四川栽筋斗

山东和四川近代工业之父

都江堰和宫保肉丁

一清如水死四川

清末奇人傅崇榘

报刊出版界先驱

彩票和黄包车风波

价值非凡的《成都通览》

巴金的“家”和《家》

巴金的“老家”

巴金祖辈入川脉路

嘉兴“老家”寻踪

成都的“家”

广元的“家” 

巴金的“家”和小说《家》

离开成都的“家”

解放前的两次回“家”

“文革”前的两次回“家”

年第五次回“家”

清末的成都外国领事馆

最先入川的外国使臣和外国人

清末领事馆的建立

保路运动的冲击

惊涛骇浪到上海

成都近代慈善事业

清末:慈善机构众多

民国:“慈惠堂”成为中流砥柱

附录:中央电视台报道《慈善义演幕后》

试读章节

明朝天启年间(1621~1627),成都府城新建成的“三衢九陌”为主干的街巷,是何等繁华——如今却已荡然无存了!

亲历战乱、九死一生的沈荀蔚,于1659年自洪雅县回到离开16年的成都,眼前情景令他“惨不忍见,梦魂皆咽”。他看见城中两万多口水井,大都填满尸骨。几个残存的老和尚,在军营中找来些人力车辆,从各街道废墟中搬运尸骨出城,每天要拉几十趟,城外已是“白(骨)山累累”……

李白“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人画图”诗中的锦绣城市,怎么变得如此地狱般凄惨?让我从众多历史典籍中,为读者勾勒出350年前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城市灾难图:

明崇祯十七年甲申,也即清顺治元年(1644),李自成攻入北京,绝望的明思宗朱由检煤山自缢。这年农历八月九日,张献忠的“大西军”呐喊着用炸药炸开西北角的城墙,杀进成都。蜀藩王朱至澍夫妇先吞药、后跳井;明朝四川巡抚龙文光等大批官吏也哭号着自杀“殉国”。

农历八月十五日,“八大王”张献忠在成都建国,国号大两,改元大顺,自称大西王,令臣民称自己为“老万岁”。张献忠这个超级杀人狂,攻陷成都后曾屠城三日:每十个百姓拴成一串,屠猪羊般赶到东门外中园较场杀死。后来他又发兵到川南各州县剿杀。

“老万岁”以杀人多少论功行赏。部下杀人太多,难以搬运统计,只好把手掌、人头、耳朵、鼻子堆成堆来记数,以致“凡有军官衙门所在,手掌如山积,几于假山千峰万叠!”记录这段骇人史实的人叫欧阳直,当时在大西政权任职。他亲见一个副将升为总兵的请功札子,“其札头空白处用朱笔细字备注,功级算手掌一千七百有零”。区区副将就砍杀一两千人,所以欧阳直在《蜀警录》书中哀叹:“呜呼!惨哉!由此推之他更可知也!”

欧阳直还记述:张献忠以“科考”为名,“调远近乡绅赴成都,尽杀之。调各学生员,到则禁之大慈寺……(士子)鱼贯而行至城门口,打落行李,剥去衣服,出一人甲士即拿一人,牵至南门桥上斫入水中。师生主仆悉赴清流,河水尽赤,尸积流阻,十余日方飘荡去尽。”据载仅这一次就杀了一万七千多个读书人……

欧阳直还在书中记述了当时骇人听闻的街道奇景:张献忠把不屈服他的官员、士绅剥皮,“凡所剥人皮,渗以石灰、实以稻草,植以竹竿,插立于王府前街(即今天府广场位置)之两旁,夹道累累列千百人,遥望如送葬俑!”

这个“大西皇帝”先杀百姓,次杀军眷,再次杀部下士兵、妃子和亲信。四川百姓杀光了,“老万岁”的皇帝梦也泡了汤。张献忠称孤道寡不到两年,便狼狈逃离成都。

被张献忠抓获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类思和葡萄牙传教士安文思,亲眼看到张献忠逃离时“下令将皇宫焚毁”,“复令将全城四面纵火,一时各方火起,公所私地,楼台亭阁,一片通红有似火海。大明历代各王所居之宫殿,与及民间之房屋财产,均遭焚如。转瞬间,川中首城已成焦土,人畜同化灰烬!”⑩

张献忠登基的老皇城大殿修得牢固,烧不起来,他命令士兵“灌以脂膏”;盘龙石柱烧不烂,则“裹纱数十层,浸油三日,一火而柱折”……正像李劫人先生所说:“成都城经张献忠这一干,的确是焚完毁尽!”⑩张献忠离成都后仍杀杀杀,一路杀到西充,1647年1月3日终被清军射死。

破坏成都、四川的还不止张献忠。张献忠死后,张献忠余部、残明军队、清军、吴三桂……走马灯样在巴山蜀水反复折腾,一直闹了三四十年。

田园荒芜,兵匪所到之处只好捕人作“人粮”,将活人按整猪羊之法而宰食之,闹得人口锐减。成都明末清初的这段浩劫,典籍中充满悲哀的记载:“真是尸积如山,血流成河,逐处皆尸,河为之塞,不能行船。锦绣蓉城顿成旷野,无人居住。一片荒凉惨相,非笔舌所能形容……”“城内杂树成拱,狗食人肉若猛兽虎豹”,“成都地区千里无烟”,“举城尽为瓦砾”,“成都空,残民无主”……城内残存少数身体稍好的人,也成兽类,“聚众掠男女”,把其他人杀了晒成肉干充饥。接着瘟疫流行,人又死殆尽。最后成都成了虎豹豺狼的天下,以致“渡水登楼,州县皆虎”。“成都残民多逃雅州,采野菜而食”,“民逃深山中,草衣木食,遍体皆生毛”,成了野人;还有无奈流落到深山去为土司当奴隶娃子的……

P13-15

序言

四川古称“巴蜀” (包括现在的重庆市),号称“天府之国”。历朝历代都是对中国产生重大影响之地。

巴山蜀水历史悠久,充满神秘色彩。其中许多奇闻秘事,不但外地人不清楚,就是许多土生土长的四川人,也并不了解。巴蜀文化,已成为越来越引起中外人士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

如果你是土生土长的四川人,通过此书你将了解你以前并不知道的许多身边奇事。如果你是外国游子、异乡客人,翻开此书,你将会为这块神秘土地所吸引,渴望亲历巴山蜀水。

每个地方都有她的今天和昨天。从古至今,地方典籍、乡土野史中包含着丰富的人文传统,蕴藏着广博的历史知识。鲁迅先生曾说:“野史和杂说,不像正史那样地装腔作势。” (《华盖集·这个与那个》)他还说:“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只因为涂饰太厚,废话太多,所以很不容易察出底细来……但如看野史和杂记,可更容易了然了,因为他们究竟不必太摆史官的架子。” (《华盖集·忽然想到》)

野史杂说,因其真实性、趣味性、可读性,从古至今极受人们重视,有着正史经传决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一部纪录乡土文化的优秀地方图志,不但受本乡本土读者青睐,而且更受异乡人士欢迎。这类书籍,如陈年老酒经久越醇,极富收藏价值,足可传之子孙后代。

四川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大省,很多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四川或与四川有着直接渊源,因此,不了解四川就根本说不上了解中国。但岁月流逝,许多史实(尤其是正史不载的民间野史)已渐渐被遗忘、尘封甚至湮没了……

这本雅俗共赏的《四川旧事》,披露’了许多并不广为人知的或几乎被淡忘了的四川历史上的奇闻秘事,极具特色。本书作者郑光路是学者型的作家。他人生经历丰富、交游甚广:从高级官员到底层民众,从文人雅士到武林豪客、僧道人士等三教九流人物……作者谙熟巴蜀文化和四川历史,收藏各种旧资料和文物极为丰富,所以他写的文章题材和视角都很独到、极具内涵,受到各界好评。

本书内容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方面,叙述了巴山蜀水的一些名胜典故、街巷园林、风土人情……如《千年古城瞬间消失》,生动再现了1933年四川叠溪大地震造成沧海桑田巨变,整个古城瞬间陷没地下……这惨烈一幕,在中外人类灾难史上是极特殊的一页,读者看后一定会感到惊心动魄。又如《峨眉山“九老洞”奇闻》,不但讲述了历史掌故,记载了1983年三个男女大学生入洞遇险被困十二天侥幸被救的经过,还披露了少为人知的洞内发生的种种离奇事件……

第二方面的内容,叙述了一些历史人物的趣闻轶事。如《南怀瑾在四川》介绍了名闻中外的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九年足迹遍西川”、在四川寻觅剑仙、从军、闭关修炼等生活历程,颇具神秘色彩。又如《最后在大陆落网的国民党将军》记叙了原国民党中统大特务,抗战后重庆“沧白堂事件”、“较场口血案”的制造者、指挥者之一的郑蕴侠,解放后在四川和贵州逃亡8年,其逃亡、潜伏、被捕和新生的真实经历充满悬念,比反特电影还离奇……

本书第三方面的内容,介绍了一些有重大历史影响的事件、史实或人物,具重要史料价值。如((全民围剿麻雀的旷古奇闻》,记叙了一场在荒唐年代发生的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都是空前绝后的荒唐喜剧、闹剧,今天的许多人并不了解,大打“人民战争” “围剿麻雀”的经验,居然也是四川“首创”的。本文详尽叙述了这场“打麻雀”运动的来龙去脉,对研究当代中国史无疑很有意义。又如《四川近代刑场的历史变迁》,以生动而丰富的珍贵史料,介绍了从清朝、民国的血腥刑场,到2004年文明“刑车”投入使用,展现了中国法制建设的历史进程。《<红岩>作者罗广斌自杀之谜》,以独家收藏的珍贵史料,揭开了享誉海内外、影响几代人的《红岩》一书作者罗广斌惨死的经过……

本书具有三大鲜明特色:

第一,极具史料和学术价值。本书几乎每篇文章都披露了许多作者苦心收藏的独家史料,足可以补正史之不足。每篇文章都“持之有故、言之有据”,文后附有注释,标明史实根据或资料来源。事实上,本书很多文章的初稿曾在《文史精华》、《文史博览》、 《炎黄春秋》、 《体育文化导刊》、 《名人传记》等国家级、省级学术刊物,及《党史文苑》、 《党史纵览》、《党的建设》、《青年作家》等严肃刊物上发表。

第二,本书可读性极强,融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本书作者主张发扬司马迁《史记》中“文史结合”的优秀传统,长期实践以大众化语言叙事,用尽可能生动的语言叙说枯燥复杂的历史事件和学术问题,避免让读者昏昏欲睡的那种“论文”式写作模式……

本书披露的“奇事”,并不仅仅是“解密”、 “搜奇”,实际上大都是某种历史话题的研究。但作者这种研究,不是故作深沉、玩弄玄虚和卖弄技巧,而是像和老朋友“摆龙门阵”一样娓娓道来,令人读起来趣味无穷、欲罢不能。正像国内外一些报刊评论的那样:作者行文风格看似朴实无华,实则显示了深厚的学者风范和写作功力。

第三,本书配有珍贵老照片多幅,文图并茂,令人赏心悦目。

另外需要说明一点:重庆和四川“分家”是近年的事,而以叙述近现代史事为主要内容的本书,其“四川”所指,则都包含了重庆。

二○○七年五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29 17:4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