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表演艺术教程丛书之一,是一部关于表演艺术理论的实用教材,全书包括表演理论篇和教学实践篇两大部分,内容涉及舞台人物形象的创造、影视人物形象的创造、当代电影表演散论等,适合高校影视表演专业学生参考学习。
总序/张会军
序言/郑雪来
引言
绪论
上篇 表演理论篇
第一章 表演作为一门艺术
一 表演的实质
演员与角色的统一
三位一体
双重生活——两个自我
表演天性与游戏感
体验表现 匠艺
斯派梅派布派
二 表演的基础元素
注意力集中
肌体控制
真实感与信念
想象
情绪记忆
交流与适应
速度与节奏
单位与任务
三 表演的核心元素——动作
动作的艺术与艺术的动作
戏剧动作与规定情境
戏剧动作与)中突
戏剧动作与情感
戏剧动作与性格
戏剧动作的分类
第二章 舞台人物形象的创造
一 形象塑造的原则与流程
宏观把握人物塑造的四个原则
微观掌握人物塑造的六个流程
二 舞台形象塑造的十四个艺术环节
剧本与角色的分析
寻找角色的生活实感
理解剧作的主题与底蕴
理顺角色的外部生活
对事实、事件的估计与判断
动作中分析剧本与角色
规定情境的深化——后景
性格化——人物基调及其突破
语言的艺术处理
最高任务与贯串动作
角色的远景与演员的远景
舞台调度与舞台节奏
戏剧样式与表演风格
演出魅力——与观众的交流
三几种错误的表演倾向
“匠艺”刻板的表演
虚假、过火的表演
程式化、脸谱化的表演
表演中的“演戏感”
表演中的“意念感”
重复形象、自我展览式的表演
第三章 影视人物形象的创造
一 加强电影表演理论的研究
忽视电影表演技巧的倾向
否定电影表演理论的倾向
忽略对电影表演特性的研究
要讲共性,也要讲个性
要讲传统,也要讲创新
二 电影表演的美学本性
电影发展的历史就是寻找、完善
电影表演美学的历史
电影美的基点
赋予生活形态以艺术生命
银幕的纪实美学与电影表演的生活化
三 电影表演的其他特性
综合艺术中蒙太奇处理下的表演
镜头前的表演——趋于内向的艺术
电影的心理描写——微相表演
银幕表演的总体感
银幕表演的多样化
电影生产特点制约下的表演
四银幕形象的综合塑造
理解人物和体现人物
剧作要提供坚实的文学形象的基础
导演对演员表演的正确指导
演员自身的表演创作
演员表演的类别
第四章 当代电影表演散论
电影表演与生活的三个螺旋圈
电影的现代性与银幕表演
表演刨作启示录
演员时代的失落与回归
伯格曼的表演观
下篇 教学实践篇
第五章 表演基础教学
一 表演教学原则
实践第一的原则——注重排练演出
循序渐进的原则——注重基础教学
因材施教的原则——发挥创作个性
艺术审美的原则——追求艺术魅力
精选教材的原则——经典名著与现代
精品结合
目标管理的原则——强化量化教学
德艺双馨的原则——教书育人并重
二 表演基础练习
想象物的动作练习
简单的动作练习
为了某种目的而动作
简单、单层的动作和心境
动作+规定情境+动作三要素
动作+规定情境
感觉表演练习
命题即兴表演练习
奇思妙想练习(双人或多人)
动物及人物模拟练习
激情表演练习
音乐节奏练习
对话表演练习
无言表演练习
三 表演小品与观察生活练习
表演小品教学
教学小品题例
演出小品题例
观察生活练习
第六章 舞台人物形象的塑造
一 局部形象的塑造——片断教学阶段
片断教学的优势
性格化练习
小说、影视改编的片断
话剧片断
片断教学操作的几个原则
二 完整形象的塑造——独幕戏、大戏教学阶段
斯氏工作法[创造角色的计划]
麦克工作法[分析契诃夫《樱桃园》]
独幕戏剧目
多幕戏剧目
第七章 影视实践与论文撰写
一 影视拍摄实践
二 表演论文撰写
论文撰写的五个阶段
表演论文提纲题例
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历届毕业论文题选
附录一 表演理论专著索引
附录二 表演理论、评论部分文章索引[1952—1998]
代跋 一位艺术的得道者/王志敏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