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为想到南京旅游的人们度身定制的,它介绍了南京旅游中最为经典的部分,是人们了解南京、熟悉南京、走进南京不可多得的阅读材料,也是外来人了解南京、融入南京的一本可读性较强的读物。
南京以其内涵丰富的人文历史,以及绮丽多姿的景色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游客。本让你在旅游中感受南京,感受南京独具魅力的海派文化,把一次普通的旅游演绎成一次有益的文化快餐。
外地人乘火车到南京,出了火车站首先看到的就是碧波荡漾的玄武湖,往往会由衷地发出赞叹,羡慕南京人生活在一个有山有水的美丽城市里。
当年李煜和大小周后在这里划船戏水,写下了“萍叶软,杏花明,画船轻,双浴鸳鸯出绿汀,棹歌声”的词句;韦庄对着湖畔的台城柳色也感叹“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而以一部《昭明文选》传世的昭明太子也曾在这里植藕种菱。如风往事沉水底,玄武湖也因为这些前朝旧事平添了一分凝重之美。
玄武湖位于南京东北,三面环山,原先是南京护城河的一部分,以其水域临近玄武门而得名。湖水来自钟山北麓,汇人青溪故道,流至秦淮河。过去,湖水一直浸到城墙根,与城墙连成一体,台城古道下的垂柳轻拂水面,“台城问柳”曾是古金陵著名的八景之一。
玄武湖古名“桑泊”,原来只是一块因断层作用而形成的沼泽湿地,三国时代吴王孙权引水人湖后,玄武湖才粗具湖泊的形态。
玄武湖曾两度遭到浩劫,一次发生在隋文帝时,另一次则发生在宋神宗在位时。隋文帝灭了南陈之后,曾下令将南京城夷平,玄武湖就在这道旨意下消失了200多年。宋神宗时,王安石调任江宁府尹,为了解决荒年平民的生活问题,提出了“废湖还田”的主张,将玄武湖泄水为田,玄武湖几乎消失。南京城遇雨成灾的噩梦从此挥之不去,一直到了元朝疏浚措施完工之后才稍获改善,可惜湖的面积比原来大为缩小。
玄武湖今天的面貌大体上形成于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扩大了南京城的范围,玄武湖从此成为南京城东北城墙外的护城河。
到了中华民国初年,玄武湖一度改名为“五洲公园”,得名自湖面上分布着的五块绿洲——环洲、樱洲、梁洲、翠洲、菱洲。今天的玄武湖水面广阔,湖水清澈如镜,碧波荡漾。湖中环洲屈曲似环,抱樱洲于内;樱洲遍植樱桃,望之似海;梁洲树木繁茂,古迹众多;翠洲绿草如茵,佳木繁多;菱洲位处湖心,亦自妙绝。“环洲烟柳”、“樱洲花海”、“翠洲云树”、“菱洲山岚”这些名景,不身临其境是无法体会其中妙处的。
如今的玄武湖已经成为了南京市民休闲的绝佳场所。
P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