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这样读史更有趣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渔樵耕读
出版社 中国城市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如何读史,大有学问,如果没有广博的知识,很难撩开历史的面纱;如果没有丰富的人生体验,很难体会历史的百般滋味。本书作者站在历史的角度去体悟那些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用现代的观点来理解他们的悲喜人生。

内容推荐

  读起来有趣味,悟出来有收获。   

历史犹如滚滚长江之水,汹涌东逝,但“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历史是凝固、暂停的现实,在凝固的历史画面上,笑谈着历史故事,也别有一番乐趣。

本书作者站在历史的角度去体悟那些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用现代的观点来理解他们的悲喜人生。

目录

第一篇 帝王艺术家

1. 李后主:词坛高手,亡国之君

2. 宋微宗:艺术天才,误国昏君

3. 陈後主:音乐大师,治国蠢材

第二篇 能造化男人的女人

1. 长孙皇后造就千古明君

2. 马皇后:开国贤妻,治国贤後

3. 庄妃:一朝皇妃,两朝太后

第三篇 清官漫谈

1. 忧乐人生范仲淹

2. 包拯何为青天

3. 海瑞因何罢官

4. 于谦冤死的内幕

5. 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龙

6. 天下第一清官张伯行

第四篇 奸臣纵奸术

1.口蜜腹剑李林甫

2.无赖如何爬上相位

3.蔡京纵奸之谜

4.秦桧因何永世不得翻身

5.因贪身死的和砷

第五篇 权力背后的陷阱

1.晁错之死谁之过

2.憨直人生周亚夫

3.刘邦能否不杀韩信

4.魏延之死冤不冤

第六篇 绝色之舞

1.吕雉的掌权术

2.武则天为何被称为唯一女皇

3.杨贵妃与安史之乱

4.一个真实的萧太后

第七篇 政治弃儿与文化巨人

1.屈原绝唱《离骚》

2.千古狂士一太白

3.苏轼因何贬谪

第八篇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1.鬼蜮雄杰曹操

2.鳌拜:功臣、忠臣、权臣

3.是是非非李鸿章

第九篇 侠客的情调

1.易水悲歌话荆轲

2.吴越侠士专诸

3.聂政:誓为知己死

第十篇 失败的英雄

1.人鬼两杰话项羽

2.短命闯王李自成

试读章节

历史上有好多帝王都是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又从未冲杀疆场,这难免形成软弱性格。李煜就是最典型的一个,生于帝王家,长在金碧辉煌、翡环翠绕、钟鸣鼎食、诗词歌赋的南唐深宫里,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养成了李煜胆小怕事的性格。

对宋太祖咄咄逼人的气势,李煜无可奈何,一忍再忍。池州人樊若水是南唐一介布衣,考进士不第,对南唐怀恨。数十次测量长江采石地段,后辗转来到汴京,自称能够提供谋取南唐之策,宋太祖当即委以重任,做了舒州军事推官。樊若水向宋军进献在采石架浮桥之策,宋太祖欣喜万分。听说其家眷仍在江南,为避免李后主加害,马上下诏要求南唐放樊若水的家眷北上。樊若水感恩涕零,向宋太祖表示,自己会一心一意效忠宋朝,并且永做大宋子民。其实,樊若水逃到汴京任职后,南唐朝臣就纷纷上书李煜,要求惩处此贼,杀其家眷,以除后患。但是李煜执意不肯,等到宋太祖前来要人,只得忍气吞声地派人送樊若水的眷属渡江,任凭国贼逍遥法外。

宋太祖处心积虑要谋取南唐,南唐有识之士深为社稷担忧。南唐并不是没有忠臣良将,镇海军节度使林仁肇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大将,身经百战,屡立战功,就连宋太祖也佩服他的军事才能。并且,林仁肇忠君爱国,时刻为南唐社稷担忧,为了社稷永固,专程进京密奏对付宋太祖之策。

李后主闻听林仁肇来献御敌之策,自然万分高兴,君臣二人在光政殿密谈。林仁肇胸有成竹地向李煜献出他的御敌之策:宋朝刚刚建国,又连年出兵,淮南诸郡防守薄弱。现在又刚刚对西蜀、荆湖用兵,军士疲惫,兵家称之为“有可乘之机”。陛下派精兵数万,由臣率领,出寿春,过淝水、淮河,直取正阳,依靠那些怀念故国的士民和充足的粮草,收复过去的疆土,必将大功告成。臣发兵之日,陛下可派快骑飞报宋朝,就说臣私自举兵反叛。此事若成功,国家享其利;若不成,请诛臣的全家,以表明陛下未参与此事。

李后主听完林仁肇的御敌之策,立刻吓得龙颜失色,连连摆手:“此乃惹火烧身之策,万万使不得,如照此策行事,势必会招来宋兵。”林仁肇还想进一步论证自己所献之策的可行性。然而,李后主连听都不敢听了。

李煜面对宋太祖的咄咄逼人之势,却如此胆小懦弱,焉有不灭之理。无疑,这使南唐失掉了一次防御宋朝南侵的良机。这就是艺术家在政治上的守势,面对如此之君,也枉费了忠良之臣的一片苦心。

林仁肇献计后不久,沿江巡检史卢绛也来向李煜献策:“吴越乃我朝腹心之疾也,他日必为北兵向导以攻我朝。臣屡与之角,知其易攻,不如先出其不意灭之。”

李后主非常胆怯地问:“如果宋朝发兵,奈何?”

卢绛胸有成竹地回答:“臣请诈以宣、歙二州叛乱,陛下可一边声言讨伐叛军,一边以金银珠宝贿赂吴越国,请吴越国发兵。吴越必然出兵,待吴越兵到,再迎头痛击之。臣袭其后,定可一举灭掉吴越。吴越既灭,我朝国威大振,疆域防线必然巩固,北兵亦不敢妄动矣!”

这等冒险御敌之策,李后主视如洪水猛兽一般,急忙命卢绛退下。还有人曾向李后主奏禀,宋太祖在荆南制造几千艘战舰,意在谋取江南。忠志之士主动向李煜上表密奏,可派精明强干的将军带领精兵前往荆南秘密焚毁宋朝战舰,破坏宋朝南下的计划,李后主哪敢准奏。由此可见,南唐并不是没有能人,主要是国君太软弱了。

宋太祖对南唐虎视眈眈,步步紧逼,致使李后主恐惧得寝食难安。那么,在不可多得的御敌良机面前,他为什么一而再地错过呢?只有一个原因——软弱。一天夜晚,李后主从美人儿的绵绵絮语中得到启示,想出一个对付宋太祖的良策。他天真地以为,宋太祖无非是要统一天下,唯我独尊。如果承认宋太祖为普天之下的皇帝,向他称臣纳贡,也就免得他处心积虑地想要挥师南下了。于是,李后主委派他七弟韩王李从善为进奉使,给宋太祖朝贡并附一份他亲写的上表。

可是,他的如意算盘打错了。事实不遂人愿,进奉使李从善到宋朝一年之久未释还。原来,李后主的七弟李从善被宋太祖封为泰宁军节度使,而且还在汴京赏给他一座豪华的宅院,这实际是宋太祖欲召李后主入朝之意的前奏。李后主的这位七弟李从善虽然身居异帮,久别眷属,但是,日子过得倒也快活。宋朝的京城有丰富的山珍海味供他享用,中原内地有诸多的名胜古迹供他赏悦,宋太祖还送给他众多的美女伴他消遣……尤其是宋太祖对他礼遇有加,常常坐在一起品茗、闲聊。

其实,宋太祖之所以留李从善在宋朝任职,还有另一个原因,要用反问计除掉林仁肇。一次,宋太祖亲自带他观赏一座漂亮的宅第,在这所宅第的大厅里挂着一幅夺人眼目的肖像。李从善仔细一瞧,竟是南唐的林仁肇。宋太祖在旁边微微一笑:“林仁肇不久就要来我朝供职,这是我为他建立的府宅。林将军为了取信于我,还派人把他的画像送来。”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其实这是一个不太高明的反间计,如果林仁肇真的与宋太祖私通,宋太祖又怎会把这件事告诉李从善呢?

就是这个不太高明的反间计把李后主吓得大惊失色,马上联想到林仁肇曾向他请精兵数万,看来林仁肇果真存反叛之心,早已和宋太祖勾结上了。若不杀他,难平朕的心头之恨!于是,连夜派人前往南都,以鸩酒毒杀了林仁肇。

可怜的李后主一直蒙在鼓里,他被宋太祖耍得很惨!只因林仁肇既有雄才韬略又是一员虎将,宋太祖及其朝臣都畏惧他,才出重金雇画工秘密画下林仁肇的画像,使了这么个反间计。

国难当头,李后主却轻信谗言,诛杀良将,干的就是亡国的勾当。在宋太祖谋取江南之际,南唐中书舍人潘佑向李后主连上六道奏章,指出南唐国势日渐衰弱的原因,并建议李后主将朝中的酒囊饭袋,误国误民之辈逐出朝廷。李后主也曾不止一次亲批奏章,对其观点大加赞赏,但一直未能付诸实施。潘佑盼望祖国强盛心切,眼见自己上的奏章如石沉大海。忍无可忍,于是上了最后一道奏章,李后主展开一看,其抨击的锋芒直接指向自己,言辞极为激烈,这时的李煜忍不住了,龙颜不禁大怒,未及看完就把奏章摔在龙案上。在一旁的奸臣徐铉见有机可乘,马上拾起那份奏章作为证据,给潘佑扣了许多罪名,再加上张洎的附和,就把一心为朝廷着想的潘佑说得罪该万死,死有余辜了。

李后主听了张、徐对潘佑的谗言,越发觉得潘佑的确该死。于是,当即降旨,赐死潘佑。林仁肇和潘佑这两位文臣武将是南唐不可多得的忠臣和能臣,而且也是大江南北诸国敬畏的名人。李煜接连诛杀他们,无异于明崇祯杀袁崇焕一样,自毁长城。

宋太祖昕说李煜连续诛杀了林仁肇和潘佑,喜出望外。他认为攻取南唐的时机已到,决定兴师讨伐江南。不过,在发兵之前,宋太祖来了个先礼后兵。他命人按照当年给孟昶建宅的规格,给李后主也建造了一座豪华的宅院,而且他还曾亲临建筑工地指导。这座壮观华美的宅第建成后,召李后主乔迁,对此奇耻大辱李后主拒而不受。

发兵之前,宋太祖又向李后主索要南唐版图,他遣使对李后主说:“朝廷要修天下图经,独缺江南版图。”李后主怎会不知道宋太祖的用意,可他给也不是,不给又不敢,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只好违心地命人录了一个列本送去。作为一国之君,把自己国家的版图交给异邦之主,岂不是天大的笑话!

P8-11

序言

读史有乐趣

(代前言)

如何读史,大有学问,如果没有广博的知识,很难撩开历史的面纱;如果没有丰富的人生体验,很难体会历史的百般滋味。

读史就是与古人交流,站在历史的角度去体悟他们的是非功过,用现代的观点来理解古人的悲喜人生。正因为如此,所以在读史的时候,就要把自己置身于宏大的历史洪流中,跟古人面对面地交流,如此,就能深入到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握他们心灵的脉动,洞察久远历史的尘封画卷。

历史犹如滚滚东去的长江之水,汹涌而逝。但“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历史是凝固、暂停的现实,在凝固的历史画面上,笑谈着有趣的历史故事,也别有一番乐趣。

既然是读史,就少不了说说那些皇帝们,这里要说的不是那些英明君主、也不是昏聩之帝,而是较为特殊的一类帝王——艺术家帝王。这类帝王治国水平一般,搞艺术绝对水平一流。可是,如果用艺术家的水平去做政治家的事,岂能不出乱子?

俗话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说完皇帝,就该说说那些出名的皇后、妃子们,尤其是有帮夫像的后妃们。可以说这类女人是能造化男人的女人!她们有的帮助丈夫打天下,有的帮助丈夫治理天下,是名副其实的贤内助。

历史上有清官也有奸臣,二者的结果是清官流芳千古,奸臣遗臭万年。清官为民请命、舍身护法;奸臣祸国殃民,干尽坏事。清官虽是为了维护封建帝王的家业,却也掩饰不住他们的光辉。奸臣就像钻进大树根部的蛀虫,自内而外的腐蚀着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树。若是不将蛀虫挖出,总有一天这株大树会轰然倒塌。

最有意思的要数皇帝的后宫,因为皇帝拥有众多的嫔妃,这就很容易引起嫔妃间的争风吃醋、相互倾轧。为了能够出人头地,更是为了自保,这些嫔妃们会使出浑身解数争取自己在后宫中的地位,并且想尽一切办法获得皇帝的好感。如此一来,皇帝的整个后宫倒像一个大舞台,生、旦、净、末、丑纷纷登场亮相,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之势。得势的受宠至极,失势的轻则孤影伴青灯,重则死无葬身之地。所以,皇帝的后宫又像角斗场,上演着血淋淋的厮杀场面。

读史的乐趣还在于,以特殊的视角挖掘历史另一层面的另一类人群:政治弃儿与文化巨人。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人,它们不仅是文化巨人,又是正直官吏,他们的文化贡献与人格贡献相映成辉。但是,他们的文人性格,却在仕途上处处碰壁,以至于撞得头破血流,自己还不明就里。究其原因就是:文人的性格与政治家的性格不能重叠。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也是历史上的一道风景,当一个朝代的兴起或没落时,正是忠臣与奸臣激烈对撞的时候,这个时候也是英雄辈出的时候,这个时候容易涌现出英雄人物,这种人治国是忠臣良将,乱世也是奸雄,所以,这类人在历史上也占有着一定的地位。

侠客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文人的人格、英雄的勇气、高深莫测的武功,三者合一组成了侠客这个群体。侠客不能改变一个时代,却能感染一个时代。真正的侠客并不像金庸、古龙、卧龙生在武侠小说里所描写的那样,都有移山倒海、偷天换日之能。其实,这只是作者为了寄托某种愿望,虚构的人物。但是,侠客的生命情态能把美好的愿望以极其特殊的方式昭示给人们,让人们在传统压抑中透一透气,这就像沙漠里的一汪清水或一片绿地,最终这汪清水这片绿地要被沙漠所湮没,但人们会永远记住这汪清水或绿地,这才是侠客永不凋零的生命情调。

历史是庞大的、复杂的,读史容易,读懂很难,读出乐趣更难。  历史,尤其是中国历史,值得每个中国人细细品味。读史要用心去体味,用生命去感悟,才能读出乐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7: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