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话说红楼
分类
作者 张国风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读《红楼梦》的人,总想知道贾宝玉长的什么样,林黛玉长的什么样?有趣的是每一个读者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对人物形象的想象。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一千个读者的心目中,就会有一千个宝哥哥林妹妹的形象,这话说的不错。《红楼梦》中的人物都写得十分丰满,特别是主要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

本书在研究《红楼梦》的情节结构、人物关系、语言艺术,《红楼梦》中的戏曲、诗词曲赋、游艺的同时还对其中的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秦可卿、丫鬟、奴仆等的性格特征等进行了研究。

内容推荐

哀感顽艳说红楼,元迎探惜一时稀,钗黛不知何处去,泣血之作谁人识。

本书对《红楼梦》的情节结构、人物关系、语言艺术、《红楼梦》中的戏曲、《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大观园的建造、存在与毁灭、红楼梦中的游艺,同时还对《红楼梦》中出现的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秦可卿、史湘云、元春、迎春、探春、惜春、香菱、妙玉、贾母、刘姥姥、王夫人、邢夫人、赵姨娘、周姨娘及老爷、少爷、丫鬟、亲戚、奴仆等的性格特征等进行了分析评论。

目录

愚顽怕读文章

物未必类聚

袭人的敬业精神

宝玉的出场

秦可卿造成的混乱

戏中有戏的第九回

诱敌深入

秦钟之死

优秀的管理型人才

西风压倒东风

送礼的学问

黄金笼中终无意趣

两小无猜的轻松描写

你们两个只该换一个过子才是

衙蠹损官声

好一个讨厌的老货

凤姐之为人岂有不着意于风月二字之理哉? 

爱情心理学

吃人的嘴软

凤姐的厚道之处

“黑心不知道理”的“下流种子”

宝钗并不封建

金钏之死和严父、慈母之比较

孝道的悖论

主、奴之间难得的“思想见面”和感情交流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暴风雨前的一个小插曲

余波荡漾

老祖宗对宝玉的婚姻是什么态度?

鸳鸯正传

是真名士自风流

赵姨娘的“不安其位”和作者的嫡庶观念

贾府兴衰的晴雨表

为贾探春浮一大白

大观园里真正的“冷美人”

林黛玉的诗歌创作理论并不高明

态度暖昧的薛姨妈

爱而知其恶

呆霸王不呆

凤姐与黛玉

林黛玉的父母

《红楼梦》里好多重要人物有姓无名

《红楼梦》里一个重复的人物

一个费力而没有写好的人物

贾宝玉的来历

神秘的一僧一道

笼罩全书的不祥的阴影

少女崇拜

爱博而心劳

贾宝玉的出家冤枉不冤枉

切不可因人废言

出污泥又并非不染

王夫人的两重形象

爱情是见不得人的东西

爱情和婚姻是命,是债,还是梦幻?

林妹妹不能不恼

贾宝玉为什么常常想到死?

回目中的信息

薛宝钗并非“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

《红楼梦》里爱情多,婚姻少

贾政教育方针的重大转折

贾宝玉的“意淫”和各方面的反应

间三带四赞花簇锦之文

《红楼梦》里的大手笔

顿挫之妙

什么文艺理论美学原理都套不住它

《红楼梦》作者对梦的利用

辅助人物的利用效率

配角的配角

逗乐的艺术

黛玉之死

《红楼梦》里的称谓和称呼

《红楼梦》里的生日描写

《红楼梦》里的谦词

《红楼梦》里的俏皮话

怡红院里有多少奴仆

三姑六婆

贾府里吃饭的规矩和习惯

贾府里的财物管理

有意地淡化政治

《红楼梦》的书名

高鹗为什么挨骂?

后四十回是高鹗所续吗?

高鹗挨骂的又一原因

高鹗篡改前八十回的公案

或许《红楼梦》是一个伟大的例外

前八十回牵制着后四十回

思维定势

我们也来当一回索隐派

索隐派的老师

第一条狗尾

一片假说之林

《红楼梦》的版本

对鸦片输入的报复

试读章节

愚顽怕读文章

《红楼梦》这部大书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它的爱情描写;可《红楼梦》里其实还有一个大问题,那就是教育。小说第二回就借贾雨村和冷子兴的对话把教育这个贾府最头疼的问题端了出来。冷子兴说,贾府“这样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竞一代不如一代了”!“一代不如一代”的根源就是教育出了问题,所以贾雨村要惊奇:“这样诗礼之家,岂有不善教育之理?别门不知,只说这宁、荣二宅,是最教子有方的。”

从表面上看,贾府还是很重视教育的。众人心里都有“教育”二字。冷子兴贬说贾珍,便说“这珍爷那里肯读书,只一味高乐不了”。贬说贾琏则“也是不肯读书”。称扬贾政,便说他“自幼酷喜读书,祖、父最疼”。林黛玉刚进贾府,就有很多人问她读书的情况。先是那个文化不多的凤辣子问林黛玉,“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接着,便是那个不太重视教育的贾母问黛玉念何书。最可笑的是那个“愚顽怕读文章”的贾宝玉一见林妹妹,开口便问:“妹妹可曾读书?”贾宝玉和秦钟初次见面,就互相询问读书的情况。

当然,《红楼梦》里的教育问题主要集中在贾宝玉身上。不是说别的儿孙不要教育,而是因为别的儿孙,譬如像贾珍、贾蓉、贾琏等人都没有什么希望。嫡派子孙之中,只有宝玉还有希望。所以宁国公、荣国公要托梦给警幻仙子:“吾家自国朝鼎盛以来,功名奕世,富贵传流,虽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者。故遗之子孙虽多,竞无可以继业。其中惟嫡孙宝玉一人,秉性乖张,生情怪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无奈吾家运数合终,恐无人规引入正。幸仙姑偶来,万望先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或能使其跳出迷人圈子,然后入于正路,亦吾兄弟之幸矣。”梦里的事固然不能看得太认真,但至少告诉我们,唯一略可望成的就是贾宝玉。已经过世的祖辈都如此关心贾宝玉的教育,更何况活着的人呢!

贾府里上上下下的人都在关心贾宝玉的教育。贾宝玉不但是贾母的心肝宝贝,而且也是贾府的希望,唯一的希望。不相干的北静王第一次看到宝玉,就问他读何书。宫里的贵妃姐姐元春时时带信出来与父母,要家中好生扶养,“不严不能成器,过严恐生不虞”。看来这个宽和严的政策界限还很难掌握。从后来的事实来看,贾政失之于严,贾母失之于宽,唯有元春宽严并施,深得中庸之道的精髓。而且她对爱弟宝玉的教育贡献最大。“那宝玉未入学堂之先,三四岁时,已得贾妃手引口传,教授了几本书、数千字在腹内了。”

贾母一味地溺爱宝玉,她的教育方针是放任自流。黛玉初进贾府,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不以为然地说:“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看来,贾母的教育目标是扫盲。贾母对张道士说:“他老子逼着他念书,生生的把个孩子逼出病来了。”我们看贾母溺爱孙子到什么地步!

贾宝玉的贴身丫鬟袭人也经常劝宝玉好好读书。她对宝玉说:“读书是极好的事,不然就潦倒一辈子。”说得多么深刻啊!当然,袭人在贯彻家长意图的时候,打了很大的折扣。她给宝玉出主意,即便不爱读,也要装出读书的样子来,以免让父亲生气。这就等于建议贾宝玉对父亲采取阳奉阴违的态度。宝玉刚一上学,她就怕宝玉累着,千叮咛,万嘱咐,说什么“虽说是奋志要强,那工课宁可少些,一则贪多嚼不烂,二则身子也要保重”。从这些话看,袭人贯彻的是贾母那种偏于溺爱的方针,而不是贾政那种从难从严的方针。袭人原先在贾母的身边,“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难怪她的政策就和贾母接近。袭人还让宝玉“念书的时节想着书,不念的时节想着家些”。其实,不用她嘱咐,贾宝玉那种读书根本不会累着。第九回的回目就是“恋风流情友人家塾,起嫌疑顽童闹学堂”。

最关心宝玉教育问题的当然是他的父亲贾政。贾政从小就喜欢读书,所以深得祖父和父亲的喜爱。贾政的长子贾珠倒是爱读书,十四岁就进了学,可惜不到二十就死了。“愚顽怕读文章”的贾宝玉让贾政伤透了脑筋。从小说看,贾政的教育方针主要是训斥。“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一节,贾宝玉才华横溢,表现不错,可贾政却毫无道理地骂他“畜生”、“无知的孽瘴”、“无知的蠢物”,说宝玉是“管窥蠡测”,是在“卖弄”几首熟诗。贾政不是采用启发式的教育,而是采用一种非打即骂的方法,那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宝玉挨打一节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贾政情况没有调查清楚,偏听偏信,把宝玉毒打一顿。效果如何呢?和贾政的愿望相反,宝玉和父亲更加疏远,变得更加难以驾驭。

从小说里的介绍来看,这种打骂式的教育是祖宗传下来的。小说第四十五回,赖嬷嬷就说:“不怕你嫌我,如今老爷不过这么管你一管,老太太护在头里。当日老爷小时挨你爷爷的打,谁没看见的。老爷小时,何曾像你这么天不怕地不怕的了。还有那大老爷,虽然淘气,也没像你这扎窝子的样儿,也是天天打。还有东府里你珍哥儿的爷爷,那才是火上浇油的性子,说声恼了,什么儿子,竟是审贼!”

如此说来,贾政的教育方针比前辈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至少已经不是“天天打”。不但如此,偶尔地打一次还受到了母亲的严重干扰。做父亲的没有掌握完整的教育大权。“先打死我,再打死他!”贾母这样的话叫贾政如何受得了。结果如何呢?当然是以贾政的彻底失败而告终。贾政跪着,恭听母亲的痛斥。

贾政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知道这不仅是读不读书的问题,而且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会达到“弑君杀父”的地步。情况当然还不致于发展到贾政所想像的那样糟,但宝玉的问题也不是一般的小孩贪玩淘气。宝玉对一系列的封建教条产生了怀疑。这当然不是小问题。

事实上,贾宝玉不是不读书,而是不愿意按家长的指令去读书。贾政特别强调,“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为什么特别强调“四书”呢,因为科举八股从“四书”里出题,对经典的解释也以“四书”为标准。偏偏贾宝玉不去追求功名富贵,对八股文不感兴趣,所以对“四书”没有太大的兴趣。倒也不一定对“四书”特别反感。贾宝玉和林黛玉初次见面的时侯就说过,“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

贾宝玉喜欢读《庄子》,读《西厢记》、《牡丹亭》。所以贾宝玉的“怕读文章”,是怕读八股,怕读四书五经。从大观园试才题额,从大观园一次次的诗社,从平时的谈吐看,贾宝玉不是怕读书,他的知识相当丰富。问题在于,他喜欢读的书,他感兴趣的知识,对求取功名富贵没有什么用;不但没有用,而且有害。《庄子》否定权威、否定独断和教条,鼓吹思想的自由与独立,《西厢记》唱出“愿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属”的响亮口号,《牡丹亭》鼓吹爱情的力量,说“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这些书都非常不利于培养一个百年望族的接班人。

从小说的描写来看,贾政对贾宝玉的教育是完全失败了,这真是贾府最大的悲哀。P1-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3: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