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想投资港股的投资者必读的入门书。作者曾是多年的A股投资者和投资咨询从业人员,熟悉A股,熟悉A股投资者的心理,再根据自己的实战经验,特别细致地讲述了如何利用香港市场的窝轮,让投资者短期获利。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港股投资必读 |
分类 |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
作者 | 吴晓兵 |
出版社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是想投资港股的投资者必读的入门书。作者曾是多年的A股投资者和投资咨询从业人员,熟悉A股,熟悉A股投资者的心理,再根据自己的实战经验,特别细致地讲述了如何利用香港市场的窝轮,让投资者短期获利。 内容推荐 本书的目标读者,是具备股票基础知识,已经有一些A股操作经验的投资者。本书希望达到的目的,是降低投资港股的“门槛”,让读者看完后,马上能够开始进行港股的买卖,所以内容上以“实用”为主。读此书的意外收获:重审A股市场,投资更加理性! 目录 序言 第一篇 直面港股 第1章 为什么要投资港股 一、内地居民投资的新渠道 二、从“B股对内开放”结果看A-H接轨大趋势 三、在分歧中看到机会 四、内地居民进入港股之初可选取的策略 第2章 港股投资风险 一、从美铝减持中铝看两地差异 二、小心对冲基金 三、需留意十大风险 四、选股的四个误区 第二篇 港股投资策略 第3章 照着A股买港股——中国概念股投资策略 一、中国概念股的优势 二、中国概念股的基本投资策略 三、消费主题 四、资源主题 五、房地产主题 六、中国概念股权证主题 第4章 资金漫灌港股后的新选择——其他投资主题和投资组合范例 一、中小公司主题 二、蓝筹股主题 三、细价股主题 四、“港股直通车”受益主题 五、奥运主题 六、投资组合范例 第5章 权证淘金 一、香港权证市场 二、权证常用概念 三、权证买卖策略 四、选择权证的一个实例 第6章 其他交易品种 一、股指期货 二、基金 三、期权 四、牛熊证 五、利率期货 六、债券 七、优先股 八、股票挂钩票据 第三篇 港股投资工具及技巧 第7章 港股交易实战指南 一、交易时间 二、交易软件的使用 三、行情软件的使用 四、交易成本 五、T+O、不设涨跌停板、融资融券 六、做市商 第8章 买港股的渠道和所需资讯 一、港股直通车 二、QDII 三、资讯来源 四、表达差异 第9章 如何申购新股 一、中签率较高 二、如何参与申购 三、申购的费用 四、新股申购的策略 第四篇 探究香港股市 第10章 香港股市发展史 一、雪厂街边股市起航3 二、迎来发展狂潮 三、投资者的学费 四、宛如昨日的网络泡沫 第11章 影响香港股市的主要因素 一、全球以及区域经济的影响 二、全球金融市场对香港的影响 三、本港经济的影响 四、投资者构成的影响 五、资金环境的影响 第12章 香港股市的参与者 一、大股东 二、外资机构 三、本地券商和中资券商 四、小股庄家 五、本地散户 六、先期进入港股的内地资金 附录 林森池谈投资 试读章节 一、从美铝减持中铝看两地差异 内地居民进入香港股市,首先要了解香港股市是怎样一个市场。对交易规则、交易品种等“硬件”的了解只是基本要求,最关键的是,要知道港股与A股的游戏规则差别在哪。 2007年8月17日到8月28日,香港股市从次级债风波的影响中恢复过来,同时受到“直通车”消息的刺激,个股普遍上涨,其中A—H差价大的中国铝业(2600)一马当先,从10.14港元涨至26.35港元。 9月13日,中国铝业第三大股东美国铝业以每股18港元左右的价格通过高盛减持所持有的8.84亿股中铝H股,相当于其所持中国铝业的全数股权。以美铝买人中铝H股股价1.37港元计算,美铝的获利最高将超过19亿美元。当天中铝H股股价下跌8.53%至18.66港元;中铝A股微跌0.59%至48.83元。 此前,高盛9月11日曾发表研究报告称,仍看好中铝的前景,将其12个月的目标价由每股18.5港元调高至28港元,评级为“买入”。同时,中国铝业第四大股东邓普顿基金于9月6日减持787万股中国铝业。这期间巴菲特多次减持了中石油H股。 美铝减持中铝的案例集中反映了两地股市的差异,说明如下: (1)A股没有做空机制,只有上涨才能赚钱;H股有做空工具。股价涨幅大,加上美国次按风险仍存,可能是美铝大举抛售中铝的诱因,如果股价继续大幅上涨,外资机构可以借股票来抛空,包括使用认沽权证等。所以,在港股市场上,脱离基本面的单边上涨走势很难持续,尤其是大股票,外资机构按照基本分析定价,如果超出过多,就会遭到一致打压。这体现了香港股市的效率较高,股价脱离基本面的情况难以持久。 (2)按当天收盘价计算,中铝H股的市盈率只有17.51倍,股价只有A股的37%,但在美铝的抛售下仍然不免大跌。不做港股不知道什么叫价值投资,也不知道什么叫风险。在内地看起来颇有诱惑力的A—H差价,在港股市场上只是影响股价的因素之一罢了,甚至都不算太重要的因素。所以,内地的一些定价逻辑与港股定价逻辑格格不入,投资者不认清这一点,盲目冲进去必定遭致损失。 (3)外资机构实力的强大,不但体现在美国铝业、邓普顿基金这些大股东抛售对股价的打压上,更体现在外资投行对市场的影响力方面。这次帮助美铝完成抛售的高盛所起的作用,颇值得玩味。因此,对于初入港股的内地投资者来说,如果不认真研究港股市场特点和公司基本面,而是凭借想当然的“A股逻辑”蛮干,虽然可以逞一时之勇,最终却难免成为外资机构的盘中餐。 (4)A股逻辑的最大特点是博弈,发展到目前阶段干脆可以说是博傻,而香港股市则是按照基本面的逻辑出牌,不跟你玩纯粹市场层面的博弈。香港股市的效率较高,技术分析、趋势投资在这里基本失灵。所以在港股直投初期,内地投资者互相之间博弈可以有赢有输,但长期来看,总体上恐怕是输家。 (5)不过凡事都有例外,一旦内地资金流入的数量暴增,其行为方式可能在局部上影响香港股市。仍以中国铝业为例,美铝抛售这天,中国铝业成交达到创纪录的12.52亿股,H股换手率达31.74%。显然,另有机构接走了美铝的抛盘。由于内地资金充裕且苦无去处,一旦港股的盈利效应显现,难免在一些股票上会发生“人民币驱逐美元”的情形。越到后期,投机气氛可能越厉害,近期这一苗头比较明显。但总体上说,A股是陆上悬湖,而港股市场就像大海,对资金的吸纳能力超乎想象。港股的上涨仍然有赖于基本面的支撑,在双方估值分歧较大的情况下,港股估值可以上升一些,向A股靠拢。但脱离基本面,推向整个港股到接近A股的水平是不可想象的。 二、小心对冲基金 以2007年第三季度的行情为例,港股和A股行情主线清晰,涨幅大的个股属性表现为:石油、煤炭、金属、金融行业,同时有A—H差价大或预期回归A股题材的大公司。不但港股相关个股涨幅惊人,连A股中这类股票也在高位“更上一层楼”。很像2001年B股对内开放的情景,B股大涨、A股小涨,开放之时就是套牢之日。 尽管巴菲特等大股东减持了很多这一类的股票,但预期中的多空大战并没有真正爆发。外资真的不过是“纸老虎”吗?要说清楚这个问题,不妨先看看QFII在A股上的作用。 QFII在进场的时候正是熊市,不过他们不做趋势判断,只是买价值型股票,然后等待价值回归。当时A股市场对QFII的一举一动还是很重视的。然而到了大牛市,2007年以来QFII基本上无声无息了,以其不过百亿美元的规模,面对一个不可做空的市场,在抛完股票之后还能怎么样? 香港股市中,巴菲特也好,外资中的养老基金、共同基金也好,他们在股价高估之后或早或晚要卖出。当面对巨额增量资金时,这些抛盘尽管很大,但其实跟A股中QFII的作用一样,抛了也不见得能把股价打下来。中信证券A股股价曾一度因为“小非”减持而止步不前,后来照样涨了一倍不止;现在中国铝业已经涨过美铝减持价位的20%了。 所以这些价值投资者的抛售对行情威胁并不大,或者说大家对中国概念股的价值认识不同,有买有卖很正常,没什么可担心的。 需要小心的是外资中的对冲基金,这一类资金专门钻漏洞,以前在期货市场上曾经与来自内地的机构打过擂台,多数情况都能占上风。面对港股市场上巨量的内地资金,他们岂能不动心。于是回到原来的问题,为什么没有发生预期中的多空大战?很简单,按照对冲基金的思路,他们一定不会在股价刚刚达到合理估值的上限或者稍稍高估的时候动手,这不是一个好的阻击点。恰恰相反,他们会先向上做多,推波助澜捞一把,等到涨幅足够、估值高估明显后,再反手做空。目前涨幅巨大的热门股都是有权证、个股期权、个股期货的大股票,这种利用杠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手法正是对冲基金的风格。如果内地投资者只看到了巴菲特减持对股价的影响有限,沉浸在“人民币全面驱逐美元”的幻境中,那么,当对冲基金将一套做空工具挥舞得令人眼花缭乱时,对此缺乏准备的内地投资者就会感到茫然失措。 如何应对呢?(1)保守型投资者现在应该降低热门股票上使用杠杆的比率了,如果看好这个股票,那就持有正股,而不要再买高杠杆的权证等衍生品,以防风险。(2)可以转向一些冷门、但股价仍被低估的股票,港股中这一类股票还很多。最近港股上市公司纷纷回购股票,起码是一个姿态。看着指数暴涨,而自己控股的公司不涨,有些大股东已经沉不住气了。买这些股票,起码可以保证短期内你跟这些大股东的利益是一致的,再加上物有所值,何乐不为。(3)假如指数继续上涨,可以买一些国企指数的认沽权证来给自己做个保险,但不要按照全部现货比例对冲,因为指数继续向上的可能更大一些。 P12-15 序言 写这本书的念头始于一个月前,当时出版社约我写一本私募基金的书,编辑要求的体例是《对冲基金风云录》,可我打算把《八十年代访谈录》当作摹本。双方的想法差距甚大,我于是萌生退意,请她们到“吉祥鸟”来吃散伙饭。那天饭吃得不错,我的转身算不上华丽但很顺利,一高兴之下,就开始乱侃“直通车”背景下港股的大好机会。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出版社的编辑转而让我写一本关于港股的书。我当时想,内地投资者确实需要这样一本书,就算港股机会再好,如果思路不对,过去了还是要交学费。于是答应下来。 其实用一句话来概括,港股的操作策略跟A股差别并不大,你只要回顾一下过去两年A股上涨的脉络,再来买港股,就八九不离十了。其中的H股、红筹股根本就是内地公司,从研究到投资跟A股没什么两样。 这本书的目标读者,是具备股票基础知识,已经有一些A股操作经验的投资者。希望达到的目的,是降低投资港股的“门槛”,让读者看完后,马上能够开始进行港股的买卖。所以内容上以“实用”为主,一些资料性的内容很容易从网站获得,这里就不再罗列了。 本书第1章由鞠娟撰写,第6章由朱凯栋撰写,第8章由杨林娜、杨晶撰写,第10、11章由齐中恒撰写,最后由我来统稿。由于写作时间仓促,加上我的水平不足和资料掌握不充分,出现错误在所难免,希望今后有机会能将其完善更新。 吴晓兵 2007.10.12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