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昆虫记(全译本名家名译)
分类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科普百科
作者 (法)法布尔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昆虫记(全译本名家名译)》是法布尔耗费毕生心血写成的一部昆虫学的传世佳作。书中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展示了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昆虫的生活情景。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目录
荒石园
松毛虫
昆虫的装死
昆虫的“自杀”
绿蝇
蝉和蚂蚁的寓言
蝉出地洞
螳螂捕食
天牛
萤火虫
灰蝗虫
绿蚱蜢
大孔雀蝶
小阔条纹蝶
象态橡栗象
豌豆象
菜豆象
金步甲的婚俗
松树鳃角金龟
意大利蟋蟀
田野地头的蟋蟀
圣甲虫
圣甲虫的梨形粪球
圣甲虫的造型术
西班牙蜣螂
米诺多蒂菲
南美潘帕斯草原的食粪虫
粪金龟和公共卫生
隧蜂
隧蜂门卫
老象虫
纳尔仓那狼蛛
朗格多克蝎的家庭
朗格多克蝎
序言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在法国,一位昆虫学家的
一本令人耳目一新的书出版了。全书共十卷,长达二
三百万字。该书一出版,便立即成为畅销书。该书书
名按照法文(souvenirs entomologiques)直译,
应为《昆虫学回忆录》,但被简单、通俗地称之为《
昆虫记》。
该书出版之后,好评如潮。法国著名戏剧家埃德
蒙·罗斯丹称赞该书作者时称,“这个大学者像哲学
家一般地去思考,像艺术家一般地去观察,像诗人一
般地去感受租表达。”法国20世纪初的著名作家、《
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作者罗曼·罗兰称赞道:“他
观察之热情耐心、细致入微,令我钦佩,他的书堪称
艺术杰作。我几年前就读过他的书,非常地喜欢。”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夸赞道:“他是无与伦比的观察
家。”中国的周作人也说:“见到这位‘科学诗人’
的著作,不禁引起旧事,羡慕有这种好的书看的别国
少年,也希望中国有人来做这翻译编纂的事业。”鲁
迅先生早在“五四”以前就已经提到过《昆虫记》这
本书,想必他看的是日文版。当时法国和国际学术界
称赞该书作者为“动物心理学的创始人”。总之,这
是一本对昆虫的习性、生活详尽而真实地观察写成的
不可多得的书。书中所记述的昆虫的习性、生活等等
各方面的情况真实可信,而且,作者描述起这些昆虫
来文笔精炼、清晰。因此,该书被人们冠之以“昆虫
的史诗”之美称,作者也被赞誉为“昆虫的维吉尔”

该书作者就是让-亨利·法布尔(1823—1915)
。他出身贫苦,一生刻苦勤奋,锐意进取,自学成才
,用十二年的时间先后获得业士、双学士和博士学位
。但是,他的这种奋发向上并未获得法国教育界、科
学界的权威们的认可,以致虽一直梦想着能执大学教
鞭的法布尔终不能遂其心愿,只好屈就中学的教职,
以微薄的薪酬维持一家七口的生活。但法布尔并未因
此而气馁、消沉,除了兢兢业业地教好书,完成好本
职工作以外,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对各种各样的昆虫进
行细心的观察研究。他的那股钻劲儿、韧劲儿、孜孜
不倦劲儿,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他对昆虫的那
份好奇、那份爱,非常人所能理解。好在他的家人给
予他大力的支持,使他得以埋首于自己的观察研究之
中。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极其深入细致,使他笔下的
那些小虫子,一个个活泛起来,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充满着灵性,让人看之后觉得它们着实可爱,就连
一般人所讨厌的食粪虫,都让人觉得妙趣横生。
该书堪称鸿篇巨制,既可视为一部昆虫学的科普
书籍,又可称之为描写昆虫的文学巨著,因而,在法
布尔晚年时,也就是1910年,他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的提名。该书于1879年到1907年间陆续出版,最后一
版发表于1919年到19215年间。后来,该书便一再地
以选本的形式出版发行,冠名为《昆虫的习性》《昆
虫的生活》《昆虫的漫步》等。由此可见,该书是多
么地受到读者们的欢迎。
我的这个译本是根据作者的全集十卷本,经仔细
选择后翻译的,内容较前译本丰富,增加了许多昆虫
。每种昆虫基本上是独立成篇的,读者既可以从头往
下看,也可以根据目录先挑选自己最感兴趣的昆虫去
看。因此,我劝读者们不妨拨冗一读这本老少咸宜、
国内外皆获好评的有趣的书,你一定会从中感觉到它
的美妙、朴实和生动。它既可以让你增加有关昆虫方
面的知识(有些昆虫虽说是我们经常甚至每天都见到
的,但我们对它们知之甚少,或全然不知),又可以
让你从中领会到作者的那种似散文诗般的语言的美妙
。与此同时,你也会从书的字里行问看到作者法布尔
的那份坚忍不拔,那份孜孜不倦,那份求实精神,那
份不把事情弄个水落石出、明明白白绝不罢休的博物
学家的感人至深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陈筱卿
导语
法布尔著的《昆虫记(全译本名家名译)》是一部不朽的科学百科,也是一部文学巨著。它熔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照虫性,体现出作者对小昆虫和大世界独特的观察眼光。
人类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黄蜂”“蜣螂”“毛虫”在内,都在同一个紧密联系的系统之中,昆虫也是地球生物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昆虫的生命也应当得到尊重。
本书不仅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含着“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法布尔精神。在对一种昆虫的日常生活习性、特征的描述中体现出作者对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精彩页
我称它为美丽迷人的伊甸园,看来我这么说还是恰如其分的。这块没人看得上眼的荒地,可能没一个人会往上面撒一把萝卜籽的,但是,对于膜翅目昆虫来说,它可是个天堂。荒地上那茁壮成长的荆棘蓟类植物和矢车菊,把周围的膜翅目昆虫全都吸引了来。我以前在野外捕捉昆虫时,从未遇到过任何一个地方,像这个荒石园那样,聚集着如此之多的昆虫,可以说,各行各业的所有的膜翅目昆虫全都聚集到这里来了。它们当中,有专以捕食活物为生的“捕猎者”,有以湿土“造房筑窝者”,有梳理绒絮的“整理工”,有在花叶和花蕾中修剪材料备用的“备料工”,有以碎纸片建造纸板屋的“建筑师”,有搅拌泥土的“泥瓦工”,有为木头钻眼的“木工”,有在地下挖掘坑道的“矿工”,有加工羊肠薄膜的“技工”……还有不少干什么什么的,我也记不清了。
这是个干什么的呀?它是一只黄斑蜂。它在两年生矢车菊那蛛网般的茎上刮来刮去,刮出一个小绒球来,然后,它便得意扬扬地把这个小绒球衔在大颚间,弄到地下,制造一个棉絮袋子来装它的蛋和卵。那些你争我斗、互不相让的家伙是干什么的呀?那是一些切叶蜂,腹部下方有一个花粉刷,刷子颜色各异,有的呈黑色,有的呈白色,有的则是火红火红的颜色。它们还要飞离蓟类植物丛,跑到附近的灌木丛中,从灌木的叶子上剪下一些椭圆形的小叶片,把它们组装成容器,来装它们的收获物——花粉。你再看,那些一身黑绒衣服的,都是干什么的呀?它们是石泥蜂,专门加工水泥和卵石的。我们可以在荒石园中的石头上,很容易地看到它们所建造起来的房屋。还有那些突然飞起,左冲右突,大声嗡鸣的,是干什么的呀?它们是沙泥蜂,它们把自己的家安在破旧墙壁和附近向阳物体的斜面上。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壁蜂。有的在蜗牛空壳的螺旋壁上建造自己的窝;有的在忙着啄一段荆条,吸去其汁液,以便为自己的幼虫做成一个圆柱形的房屋,而且,房屋中用隔板隔开,隔成一层一层的,俨然一幢楼房;有的还在设法将一个折断了的芦苇那天然通道派上用场;还有的,干脆就乐享其成地免费使用高墙石缝空闲着的走廊。让我们再来看看:那是大头蜂和长须蜂,其雄蜂都长着高高翘起的长触角;那是毛斑蜂,它的后爪上长着一个粗大的毛钳,是它的采蜜器官;那些是种类繁多的土蜂;此外,还有一些隧蜂,腰腹纤细。我就先这么简要地提上一句,不一一赘述,否则我得把采花蜜的昆虫全都记录下来了。我曾经把我新发现的昆虫呈送给波尔多的昆虫学家佩雷教授,他问我是否有什么特别的捕捉方法,怎么会捕捉到这么多既稀罕鲜见而又全新的昆虫品种。我并不是什么捕捉昆虫的专家学者,更不是一心一意地在寻找昆虫、捕捉昆虫、制作标本的专家学者,我只是对研究昆虫的生活习性颇感兴趣的昆虫学爱好者。我所有的昆虫全都是我在长着茂密的蓟类植物和矢车菊的草地上捉到的,并喂养着它们。
真是机缘巧合,与这个采集花蜜的大家庭在一起的还有一群群的捕食采蜜者的猎食者。泥瓦匠们在我的荒石园中垒造园子围墙时,遗留下来不少的沙子和石头,这儿那儿地随意堆放着。由于工程进展缓慢,拖了又拖,一开始就运到荒石园来的这些建筑材料便这么遗弃着。渐渐地,石蜂们选中石头之间的空隙投宿过夜,一堆一堆地挤在一起。粗壮的斑纹蜂遇到袭击时,会向你迎面扑来,不管侵袭者是人还是狗。它们往往选择洞穴较深的地方过夜,以防金龟子的侵袭。白袍黑翅的鹤钨鸟,宛如身着多明我会服装的修士,栖息在最高的石头上,唱着它那并不动听的小曲短调。离它所栖息的石头不远,必定有它的窝巢,大概就在某个石头堆中,窝巢内藏着它的那些天蓝色的小蛋蛋。不一会儿,这位“多明我会修士”不见了踪影,消失在石头堆中了。我对这个鹊钨鸟却是颇有点怀念,而对于那长耳斑纹蜂,我却并不因它的消失而感到遗憾。
沙堆却是另一类昆虫的幽居之所。泥蜂在那儿清扫门庭,用后腿把细沙往后蹬踢,形成一个抛物形;朗格多克飞蝗泥蜂用触角把无翅螽斯咬住,拖人洞中;大唇泥蜂正在把它的储备食物——叶蝉藏人窖中。让我心疼不已的是,泥瓦匠终于把那儿的猎手们全都给撵走了,不过,一旦有这么一天,我想让它们回来的话,我只需再堆起一些沙堆来,它们很快也就归来了。
P4-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14:3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