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国外关于公司治理趋同与存续的争论及启示
一 公司治理模式形成原因的理论解释
二 公司治理趋同与存续的理论依据
三 关于趋同的实现形式的争论
四 关于趋同于何种模式的争论
五 评论与启示
第二节 国内关于公司治理趋同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 公司治理趋同研究的文献检索
二 关于趋同的原因、表象及障碍的研究
三 关于趋同于何种模式的研究
四 是否趋同对于我国的现实意义
第三节 本书的框架、研究结论及创新
一 本书结构与主要内容
二 研究结论及创新
第二章 公司治理的两大典型模式比较
第一节 公司治理的涵义
一 公司治理的主体
二 公司治理所要解决的问题
三 公司治理的内部结构
四 公司治理的外部手段
第二节 公司治理两大典型模式的特征比较
一 股权结构
二 股东类型
三 内部治理结构
四 激励机制
五 外部治理
六 职工参与
七 公司治理目标设计
八 小结
第三节 两大典型公司治理模式的优缺点比较
一 美英公司治理模式的优缺点
二 德日公司治理模式的优缺点
三 哪种治理模式更为理想
第四节 两大典型公司治理模式的形成原因比较
一 市场体制方面的差异
二 理论背景方面的差异
三 法律制度方面的差异
四 历史文化传统方面的差异
第三章 经济全球化促进公司治理模式的趋同化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导致公司治理问题的全球化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公司治理基础的一体化
一 经济全球化导致各国公司股权融资的国际化
二 经济全球化导致德日公司股权结构的分散化
三 经济全球化导致美英公司股东类型的机构化
第四节 经济全球化导致各国公司治理原则的趋同化
第五节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公司治理模式趋同化概览
第四章 公司治理内部结构的融合
第一节 董事会中心主义已为各国公司立法普遍确认
一 股东主权观与股东会中心主义的确立
二 股东主权观的局限与董事会中心主义的普遍确立
第二节 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得到各国的普遍认同
一 美国董事会的虚化与改革
二 日本董事会的异化与改革
第三节 公司财务监督的有效性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热点
一 美国公司财务审计制度的改革
二 英国审计人制度的设立
三 日本监察人制度的修订
四 欧洲大陆国家公司财务监察制度改革动向
第四节 促进职工参与公司治理在各国已是大势所趋
一 德国劳资共决制
二 日本利益共同体制
三 美国职工持股制度
四 英国职工持股制度
第五章 公司治理外部手段的借鉴
第一节 接管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司治理手段正被欧盟广泛借鉴
一 接管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司治理手段的运作机理
二 接管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司治理手段的价值评说
三 规制接管的两大立法主义
四 接管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司治理手段正被欧盟广泛借鉴
第二节 股东和债权人提起公司治理诉讼正在日本和欧盟普遍流行
一 股东提起公司治理诉讼制度
二 债权人提起公司治理诉讼制度
三 股东和债权人提起公司治理诉讼正在日本和欧盟普遍流行
第六章 趋同化的启示——我国公司治理模式基础的培育
第一节 相对集中的股权结构是最优的股权结构
一 股权集中度与公司治理模式的差别
二 股权集中度与公司治理手段应用上的差别
第二节 机构法人股东是最佳的公司治理主体
第三节 股权分置改革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模式基础的培育
一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模式基础的现状
二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概况
三 股权分置改革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基础的变革
第七章 趋同化的启示——我国公司治理内部结构的构建
第一节 加强董事会的独立性是构建内部结构的关键
一 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问题
二 上市公司的董事会结构问题
三 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问题
四 独立董事的资源和市场问题
五 独立董事的法定义务问题
第二节 提高监事会监督的有效性是构建内部结构的重心
一 加强监事会监督地位的独立性
二 完善监事会的人员结构
三 扩大监事会职权
四 明确监事会及成员的义务和责任
第三节 明确职工参与途径是构建内部结构的重要内容
一 职工代表大会
二 工会
三 职工董事
四 职工监事
五 职工持股会
第八章 趋同化的启示——我国公司治理外部手段的培植
第一节 培植公司控制权市场是构建我国公司治理模式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一 股权分置改革前的我国上市公司收购机制
二 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上市公司收购机制的新变化
第二节 推行股东和债权人诉讼是构建我国公司治理模式的重要途径
一 进一步完善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
二 我国公司法人格否认诉讼制度的引入与完善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