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天才?天才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和行为表现?为什么我不能成为天才?如何才能成为天才或者是准天才?本书首先研究天才的主要特征,研究潜能与发挥最大潜能的有关性质,并将重点放在揭示最大潜能与创造力的相互促进关系上,深入分析了创造力和最大潜能的本质关系,指出了教育重在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最大潜能与创造力有机结合。着重从教育、就业等角度引导人们改变不适宜人才培养的观念,寻找能使每个人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和创造力有机结合的工作上。我们应该提倡教育着重于发现受教育者的最大潜能,根据受教育者的个性进行培养。家庭应根据孩子的特质不受功利主义的影响而按质培养,企业招收工作人员应着重于其最大潜能是否能在工作中得到激发,应提供其最大潜能与创造力有机结合的工作场所。
如何让创造力在最大潜能领域充分发挥是本书研究的重点。本书在研究天才、好奇心、创造力、乐趣、潜能与最大潜能、最大潜能的稳定与变化性、最大潜能的遗传与构建性等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创造力和最大潜能的本质关系,指出了教育重在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最大潜能与创造力有机结合。从应用的角度,认为应该从个性化培养、建设自由与开放的环境,开展通识教育,选择适合自己最大潜能与创造力有机结合的职业,加强人才流动等,让创造力在最大潜能领域充分发挥作用。
第一章 绪论
l/第一节 客观世界呈现出复杂性特征
5/第二节 客观世界的迅速变化引领我们进入创新时代
11/第三节 将创造力与最大潜能有机结合
第二章 天才
16/第一节 天才
22/第二节 卓越的莫扎特
26/第三节 超凡的物理学家——牛顿
32/第四节 非凡的画家——毕加索
38/第五节 天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
第三章 好奇心与创造力
44/第一节 思维与创造思维的时相描述
48/第二节 好奇心
56/第三节 创造与创造力
63/第四节 思维与创造思维过程
第四章 能力与创造力
68/第一节 多元智力理论
71/第二节 能力的新意义
19/第三节 适直与潜能
87/第四节 潜能与创造力
92/第五节 生命的“活性”是创造力的本质
第五章 潜能与最大潜能
96/第一节 潜能与最大潜能
105/第二节 最大潜能
112/第三节 潜能与神经系统的联系
第六章 直觉、潜意识与最大潜能
121/第一节 直觉及其意义
125/第二节 潜意识思维空间与直觉
132/第三节 利用直觉开发最大潜能
第七章 最大潜能的天生与培养
145/第一节 最大潜能的天生性
149/第二节 最大潜能的可塑性
158/第三节 教育与潜能的开发
l 66/第四节 最大潜能扩展的基本原则
第八章 最大潜能与创造力
173/第一节 最大潜能将有效促进创造力的充分发挥
186/第二节 创造力对最大潜能的作用
198/第三节 从适应的角度来看创造力对最大潜能的刺激性作用
第九章 兴趣与“本能狂热”
205/第一节 兴趣
210/第二节 兴趣的三种成分
218/第三节 “本能狂热”的动力学
第十章 发现自己的最大潜能
230/第一节 认识自己
233/第二节 发现自己的最大潜能
244/第三节 最大潜能s自信心
第十一章 个性化培养
250/第一节 个性化就是最大限度地培养人的最大潜能
256/第二节 在个性张扬与协调当中保持“活性”
258/第三节 认识学生的个性
263/第四节 选择适合自己的就学方式
第十二章 建构自由与开放的教育环境
269/第一节 人的成长与自由环境
270/第二节 自由开放的环境与最大潜能的充分发挥
275/第三节 最大潜能的培养与自由的环境
278/第四节 把自由还给孩子
287/第五节 构建一种自由而包容的环境
第十三章 开展通识教育
289/第一节 通识教育
292/第二节 “通识教育”对教育的作用
299/第三节 “通识教育”是培养通才的有效方法
302/第四节 “通识教育”是使学生发现最大潜能的有效方法
305/第五节 培养创造力是“通识教育”的重要环节
第十四章 选择能充分发挥最大潜能的职业
307/第一节 选择职业与最大潜能的发挥
316/第二节 选择能使自己的最大潜能与创造力有机结合的职业
第十五章 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
323/第一节 人才流动与耗散结构
329/第二节 通过人才流动,构建多样并存、充满活力的人才队伍
336/第三节 使用人才直以人为本
338/第四节 加强人才的信息交流
第十六章 培养合格的军事人才
342/第一节 新军事变革
350/第二节 培养合格的军事人才
参考文献
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他的成长过程极富有传奇色彩:瓦拉赫在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其选择的是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个学期下来,老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完美的品行,也绝不可能在文学上发挥出来。”此时,父母只好尊重儿子的意见,让他改学油画。可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又不会润色,对艺术的理解也不够,成绩自然在班上倒数第一。学校的评语更令他难以接受:“你是绘画艺术方面的不可造就之才。”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绝大部分老师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应有的素质,建议他尝试去学化学。父母接受了化学老师的建议。这下,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被点燃了。文学、艺术的“不可造就之才”一下子变成了公认的化学方面的“前程远大的高材生”。在同类学生中,他的成绩遥遥领先。学习起来游刃有余、如鱼得水,找到了智慧发挥的空间,寻找到了自己创造力充分发挥的最大潜能领域。
第二节卓越的莫扎特
音乐异赋儿童中最突出的例子当属莫扎特,他从小就表现出特殊的音乐天分。更令人感兴趣的是,他父亲对年轻的沃尔夫格音乐才华“揠苗助长”式的极度开发和利用,并没有使莫扎特的音乐天赋枯竭。他反而借此机会,获得了更加丰富的音乐技巧和相关知识,使之成为自己更加非凡的天赋的有机成分,熟练掌握各种音乐形式,成为创造力发挥的工具和“零配件”。莫扎特——音乐界的天才,一生只是为音乐活着,一生都在音乐王国中漫游。他是一位典型的天才。
虽然他在数学和绘画方面也都显示过突出的素质,但从很小的时候起,莫扎特就完全痴迷于音乐。他的父亲利奥鲍德·莫扎特当时立即意识到儿子在音乐方面超群的天赋,决定带着他和比他大5岁的姐姐一起去到欧洲所有的宫廷炫耀。小莫扎特从一个国家来到另一个国家,不停地长途旅行。旅行中,利奥鲍德还让孩子们接受繁重的训练,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乐器演奏技巧。利奥鲍德在旅行的马车后面拴一架小钢琴,孩子们必须极早起床就练琴。吃饭时间不固定,还要忍受北欧多变的恶劣天气。这种大强度的负荷原本可能阻碍莫扎特天赋的进一步扩展,但莫扎特顽强的个性、生命力、强烈的天赋使他不但在训练中坚持下来,而且还抵抗住了在四轮马车上长途跋涉的劳累。
当然,这种炫耀式的旅行也不是一无是处,这赐予小莫扎特拜见当时最伟大的音乐家和倾听最优秀的乐队演出的机会。这对他才华的绽放和音乐品位的形成,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尤其可以帮助他摆脱父亲的单一影响,使他的音乐视野更加广泛。他的判断变得迅速、准确而且细微。这正是天才的重要特征之一。他处于一个音乐生机勃勃的时代。一场重要的革命正在进行:人们正在从巴洛克风格,从对位法转向追求音乐中的和谐。
在旅行中,他对游历的各地的风景无动于衷,更愿意以虚构人物、想象、神话而自娱自乐,有时完全沉醉于自己的想象之中。这种想象力推动他极早产生了创作歌剧的想法。他很小就喜欢戏剧,钟情于戏剧的形象性和情节的紧张以及跌宕起伏。他是一个有丰富想象力的讲故事高手,最终完全进入到音乐之中,在音乐中展示他超人的想象力,而音乐也进一步地成为他思想中唯一的世界。
莫扎特对音乐的狂热超过了世界上的其他一切。这种“本能狂热”促使他努力工作。“任何天才,如果缺少勤奋工作和坚持不懈,也不会发光。”莫扎特说过:“如果有人以为我的艺术是轻易获得的,他错了。从未有人像我这样用功地研究作曲。几乎所有出名的音乐大师,我都仔细钻研过,而且经常是从始至终,反复揣摩。”他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完全投入到作曲之中。如果没有旁人的干扰,他会整日整夜在钢琴旁度过。根据同时代人的描述,他即使在说话或者参加某项社交活动时,也经常带有一种心有旁骛的神情。他时而似乎迷失在他自己的思想中,说话时断时续、牛头不对马嘴,开玩笑时经常不着边际、离题万里,还出现对人视而不见的情况,被人们视作傲慢无礼。其实他只是生活在他自己的音乐世界当中。
他敏锐的耳朵和出众的记忆力使他能够吸收所有听到的乐章,而他的天赋又有力地提醒他记住这些乐章。他惊人的音乐记忆力,轻松地将他遇到的不同音乐家的作品储存在头脑中,使之成为他音乐创作的重要基石。莫扎特很早就可以凭借他独特的、迅速无比几乎是即时的创造思维,细致敏捷地构思出一整部有时甚至是极其复杂的乐曲。超凡的记忆力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保证他有足够的“创作空间”。
对莫扎特来说,“作曲”这个词的含义和一般人是不一样的。“作曲”并不意味着智力和情感的强烈付出,而是不需要费力的几乎无意识的行为。他从未经历过才力枯竭的焦躁或无能创造作品的痛苦。这种宝贵的才能,正是天才的又一个主要特征。一切突如其来,仿佛整个创作过程都是无意识的,都是从本能中爆发出来的。莫扎特本人也认为他并不是在有意识、有目的地创作,好像有一个神秘声音在口授,而他只是在自动地听写。似乎是他无时无刻不在作曲,整个精神世界被音乐永久占据。他极少在钢琴旁创作,大部分乐章都是在头脑中构思、涌现出来的。“我是如何创作重要而又严肃的作品的?我徒劳地找寻答案,最终也只能归纳出如下规律:当我身体健康精神活跃时,无论在旅行的马车里、在美餐一顿后的散步中或者晚上无法入睡时,无数纷纭的音乐想法不请自来。来自何方?如何到来?我一概不知。我也无法控制。我把其中我喜欢的留存在头脑中并且哼唱……至少其他人向我证实过最后一点。然后,如果我对此专心致志,逐渐地我就会知道如何将这些音乐碎片,依据对位法则或者各种乐器的音色,结合成一个整体。我的大脑燃烧起来,尤其没人打扰我时更是如此。这推动着我一步步地延伸,而且越来越清晰。作品这时在我脑海中已经完成。即使是一部很长的乐意,我也能像看一幅画或一座雕像似的一览无遗。在我的想象中,我不会听到乐章逐步展开演奏。我抓住整个乐章,可以说就像抓住一个大石块一样。这是一种享受!”这反映出了不同信息在大脑中同时显示时的典型的自组织过程,是音乐思维的自组织过程。那些有组织性的、具有吸引力的乐章在莫扎特的大脑中逐步显露出来,组织、协调、概括、抽象,逐步成为有意义的、吸引人的曲调。而他也的确喜欢像泉水一样流动的音乐。
他的一个传记作家评价道,他的创造力是一个长久不息的奇迹,总能达到优秀的结果,而且似乎没有经历任何摸索过程。技巧对他是如此轻而易举,得心应手。他那永远炽热、永远不停地更新的创造能力和激情从未因技术上的力有不足而减弱。
“像所有的天才一样,莫扎特工作勤奋。科塞尔目录共统计了626部作品。当然这个数字并没有算上众多已经遗失的乐曲,也不包括那些有争议的作品和未完成了的残篇。人们估计,莫扎特一生大约有800部作品。这是个巨大的数字。如果将已经遗失的也计算进去,他创作了50部交响乐,最早的一部是在九岁完成的。”P
世界范围内的重大变革已经大踏步地向我们走来。世界的变化速度之快,简直让你措手不及。在当今如此注重实效且充满形形色色挑战的环境下,如何有效地把握高速变化且激烈竞争的市场,对环境复杂性所做的思考,对变化本质的归纳以及对变革理论的探讨等,都促使人们从思维方式到具体的技术等多个层次进行思考。
世界变化的速度以及变化的加速度主要来源于创新以及创新的加速,因此,这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当人们充分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认识到创新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能特征,要表现人的特征,就必须充分表现创造力时,在各个领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就成为一种时尚。因此,这是一个创造力充分发挥的时代。正如技术的进步需要专门的程序化教学一样,对创造力的需求导致了对创造力培养的需求,而专门的创造力培养将更加有效地促进创造力的提高,也就会有更多发明创造产品的问世。竞争力的加剧,将增加人们对创造力的更大需求。因此,这更是一个培养创造力的时代。
如何培养天才,一般人如何才能充分发挥自己天才的一面?对天才的认可与崇拜使人们认真研究天才独特的个性品质特征。天才固然有其特殊的个性,比如说有非凡的记忆力,有异于常人的怪异行为,但天才也有常人的一面。常人在有些方面也有与天才相同之处。天才是将自己的最大潜能、兴趣与所从事的职业有机结合在一起并取得巨大成果的人。如果常人能按照这些方面努力提升自己,是可以靠近甚至达到天才的水平的。
当今世界不是不需要天才,而是需要更多的天才。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天才群体,一个天才结构,我们需要将天才组织起来,在彼此之间的相互协调中共同推进社会的飞速发展。
让最大潜能与创造力有机结合,让创造力在最大潜能领域跳起自由之舞,是我们立论的基本出发点,也应该是人才培养的突破口。从让最大潜能与创造力有机结合的角度出发,推进教育创新。将会对人才培养从各个层面上带来很大的变化。
为深人研究创造力与最大潜能之间的关系,本书首先研究天才的主要特征,研究潜能与发挥最大潜能的有关性质,并将重点放在揭示最大潜能与创造力的相互促进关系上。着重从教育、就业等角度引导人们改变不适宜人才培养的观念,寻找能使每个人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和创造力有机结合的工作上。我们应该提倡教育着重于发现受教育者的最大潜能,根据受教育者的个性进行培养。家庭应根据孩子的特质不受功利主义的影响而按质培养,企业招收工作人员应着重于其最大潜能是否能在工作中得到激发,应提供其最大潜能与创造力有机结合的工作场所。
本书由徐春玉、张军合作共同完成,由徐春玉统稿。
作者对被引用过其思想和资料的作者和出版单位表示由衷地感谢,对书中采用的插图作者表示诚挚的谢意,对文中引用的思想但因为各种原因而未能准确注明来源的著作者表示深深的歉意。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得到了空军工程大学、空军工程大学理学院首长、同志们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在此表示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感谢。
本书的写作是在缺乏有关资料的情况下进行的,加上作者的水平有限,本书的缺点和不足在所难免。恳请专家、读者予以批评指正。
作者
二○○六年九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