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干部治家读本--中外治家名言点评/干部素质养成丛书
分类
作者 宋希仁
出版社 中国方正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事例】

(1)陈云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他的两条基本原则就是“读好书”和“做好人”。

1970年,陈云的女儿陈伟华在北京远郊怀柔县的一个山区公社当乡村教师。有一次,她给父亲陈云写信报告说,已经在开始阅读马克思、恩格斯等革命导师的书籍。陈云很快便回了信。一向给人以内向、沉稳印象的陈云在这封信中却展现出他内心世界的另外一面,那里跳动着一颗作为父亲的慈祥爱护之心。眼见孩子一天天地成长,特别是开始学会主动找一些富有教益的书来看,令陈云压抑不住内心的喜悦,他写信鼓励道:“你虽然已开始工作,但还年轻,坚持下去是可以学到一些东西的。时间有限,每天要挤时间学习。”同时,还谆谆嘱咐女儿,要注意保持,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磨炼人,越要坚持下去。

这封信深深打动了陈伟华。自己只不过刚开始有所动作,父亲就给了这么多的支持和鼓励。自己一定不能辜负父亲的殷切期望,坚持读好书,她在小学是个好学生;进了中学,很快人了团;下乡后,能吃苦耐劳,父亲都不曾给过她什么特别的表扬。可现在,当她翻开马列主义的书时,父亲却“万分欢喜”。她不能不从父亲的“欢喜”中感受到父亲对自己应成为一个会思考的人所抱的希望;不能不从那字里行间,体会到尚身处人生逆境之中的父亲所保持着的坚定信念。

(2)叶剑英平时对子女的要求十分严格,经常教育子女勤奋学习,礼貌待人,讲究道德,艰苦朴素。1947年,叶剑英的一个女儿在苏联学习,每当收到女儿的信他都特别高兴,总要反复看上几遍。在深夜,完成一天的工作之后,他总喜欢给女儿写回信。他在信中常常鼓励女儿好好学习,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对身边5岁的小女儿妞妞更是疼爱,但也绝不放松要求。记得1947年夏的一天,后委机关行政处王克昌来叶帅住的院子检查卫生,妞妞听到大家热情地喊老王,也学着喊了一声“老王”,这一喊声被正在门口看文件的叶帅听到了,当即批评妞妞没有礼貌。妞妞知道自己错了,赶忙叫了声“王叔叔”,以示道歉。

叶剑英还要求自己的子女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有一次妞妞吃饭时把一些不喜欢吃的菜扔到桌上。晚饭后叶剑英领妞妞到村外河边散步,当时正是农忙季节,农民正忙着浇水、收菜、翻地,汗流浃背,衣服都湿透了。叶剑英指着劳动的人们告诉妞妞:我们吃的饭、菜都是农民伯伯辛苦种出来的,来之不易。你把一些菜扔到桌子上,很可惜,也是不尊重农民的劳动果实,以后要爱惜饭菜,不能浪费。从此以后妞妞再也不挑食了。

(3)毛泽东特别重视对子女做人方面的教育,这里举两件小事。

1946年1月,毛岸英回国,毛泽东抓住机会培养儿子,使儿子成为一个了解中国国情,深知人民疾苦,能吃苦耐劳,意志顽强的人。毛岸英遵循父亲的意见,穿上父亲的打过补丁的灰布衣服,背了一斗多小米,徒步23里走到农村。他同大家一同下地于活,掏粪担粪,从不嫌脏。他学会了犁地,种洋芋。毛岸英劳动肯干,吃得苦,生活上也很俭朴。他和农民同吃,同住窑洞,睡土炕。每天劳动之后,晚上总要认真读些马列和毛泽东的著作,有时晚上还教农民及孩子们识字,给小朋友们讲故事。通过在农村的锻炼,毛岸英的思想觉悟和意志品质有了很大提高。

毛泽东的小女儿李讷1959年考人北京大学历史系。毛泽东在日常生活方面,仍严格要求她。她吃住在学校,和同学一样睡上下铺,一样认真听课,一样下乡参加劳动,一样挤公共汽车。李讷总是齐耳短发,蓝布制服,黑布鞋,生活十分朴素。

【点评】

陶行知先生在谈到教育问题时说:“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两句话虽然是针对学校教育而言的,但是基本思想和精神实质却带有普遍性,同样是家庭教育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教育子女,首先就要使他们成为一个诚实、正直、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做一个合格的公民,也就是首先教育子女“做人”。

做人教育之所以重要,首先是由子女教育的本质决定的。教育在子女的成长、发展中具有重大作用,其实质就是教育和矫正子女的任性行为。应该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光靠孩子年龄尚小的本能和自然本性是领悟不到的,而必须对其加以教育、培养,并通过孩子自己的努力,按照应该做的去做,才能使孩子逐渐成人。树不剪不直,人不教不正,教育的本质是反其性,而不是顺其性。同时,做人教育还是其他教育的重要基础,决定着其他教育的价值方向。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多种多样,做人教育是全部教育的基石。一个人的思想品德、行为修养、人格素质不过关,在社会上就无法立足,更遑论做好其他工作。

从我国当前的家庭教育实际出发,做人教育的内容至少需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第二,道德观教育和高尚情操培养;第三,文明修养和行为举止的教育;第四,吃苦耐劳精神与合作精神的培养。这四个方面的教育互相联系,交互作用,缺一不可,在做人教育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里只重点谈一下吃苦教育和合作教育问题,因为这两个方面在我国现代家庭教育中是比较急迫的课题。吃苦耐劳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美德,吃苦耐劳精神在中华民族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发挥过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在当前的家庭教育中,尤其是在独生子女教育中,吃苦耐劳精神的培育被忽略了。一些家长生怕孩子受苦,不仅在吃、穿、用等方面关心过度,而且在家务劳动方面也不给孩子应有的锻炼,使许多孩子成了温室中弱不禁风的花朵,成了好吃懒做的现代少爷、小姐,进人社会后经不起任何风雨的考验。多年前关于中日儿童夏令营较量的事被炒的沸沸扬扬,曾经刺痛了无数家长的神经。无论当时的情形到底如何,实际上根本无须深究,它所提出的诸多问题如中国儿童缺乏吃苦精神和自理能力等,的确是我们应当承认并深思的。关于合作精神,在独生子女教育中也是有所欠缺的。独生子女在许多家庭都被视为掌上明珠,娇生惯养,缺乏约束,为所欲为,以至于被人们称做“小皇帝”。“小皇帝’,式的独生子女不仅缺乏吃苦耐劳精神,而且缺乏合作共事精神。这一问题如果不引起家长们的足够重视,有朝一日,在我国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将很难找到一些团结一致、合作共事的群体或组织,相信这不是什么危言耸听!

P16-19

后记

本书由中国方正出版社康弘主任策划,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宋希仁主编。

全书由主编提出写作思路、风格体例和内容提纲,并负责全书的审阅和统稿。参加撰稿的有郭清香、林杨、关洁、吴西亮。具体分工是:郭清香、林杨负责一、二部分,关洁负责三、四部分,吴西亮负责五、六部分。关洁协助主编完成统稿和计算机编辑工作。

该书涉及古今中外的治家名言和事例,从理论和应用上作了比较充分的点评,内容和形式上都有所创新,并注意了思想性、实用性和可读性,但是由于涉及范围广,点评内容复杂,难免有名言搜集不全、事例不够典型、点评言犹未尽之弊,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06年10月

目录

一、家风家教

 (一)导语

 (二)淳正家风

1.团结和睦

2.勤俭朴素

3.务实忌浮

 (三)子女教育

1.做人为本

2.适时教子

3.宽严相济

 (四)勤勉治学

1.勤奋进取

2.自主自立

3.因材施教

 (五)交友择朋

1.交友有道

2.讲信重义

3.相互责善

4.患难真情

二、家庭管理

 (一)导语

 (二)角色分工

1.职责分担

2.夫妻互助

3.慈爱孝敬

4.兄友弟恭

5.同舟共济

 (三)家庭民主

1.权利平等

2.民主协商

3.体谅宽容

4.主佣互敬

 (四)家政管理

1.当家理财

2.和睦亲族

3.教以义方

4.警过训非

 (五)教育示范

1.言传身教

2.宽严有度

3.协调沟通

三、家庭经济

 (一)导语

 (二)勤劳致富

1.劳动为本

2.贵在勤奋

3.富而知礼

4.自立自强

 (三)创收择业

1.善于择业

2.创业自立

3.忠于职守

4.聚财有道

5.合作互助

 (四)理财消费

1.量入为出

2.力戒奢靡

3.文明理财

4.民主理财

5.扶贫济困

 (五)用物有节

1.敬惜万物

2.取用有时

3.节用有度

4.注重环保

四、家庭文化

 (一)导语

 (二)环境营造

1.自然和谐

2.珍爱亲情

3.助友睦邻

4.闲情雅趣

 (三)待人接物

1.以诚待人

2.平等相待

3.与人为善

4.讲求原则

 (四)注重礼仪

1.礼仪贵敬

2.辞让有节

3.举止文明

4.礼尚往来

 (五)养生休闲

1.修德养性

2.饮食有节

3.起居有常

4.善用闲暇

5.珍视晚节

后记

序言

古人云:天下国家。意思就是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因此《大学》中讲述的治国平天下之道,是以齐家为前提的。对于以血缘亲族为主要关系纽带的中国人来说,“治家”,不仅关乎个人的幸福和理想抱负,而且已经和治理国家与感化天下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天子不能齐其家,则不可以化天下,……士庶人不能齐其家,则不能以化诲其子弟。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皆应以齐家为第一义。”

治家,对于现代人来说同样重要,对于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尤其重要。胡锦涛同志2006年1月6日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强调,要进一步加强道德修养,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地位观,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坚决抵御各种腐朽落后思想文化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树立治家观念,正确管理家庭不仅是对党员领导干部素质的要求,更是我国廉政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领导干部治家的重要性,源自于领导干部职业和身份的特殊性。作为共产党人,特别是领导干部,一方面肩负重任,另一方面掌握着人民赋予的权力。如何运用权力,是以党性为重,树立人民利益至上的观念,运用手中的权力,兢兢业业地为人民服务;还是以家庭为重,把党币口人民给予的权力,当作为自己和家庭成员谋取私利的手段?这对于每一个党员干部来说,都是一个重大的选择。因为,这不仅仅关乎个人的前途和家庭的命运,对于党和国家,乃至整个社会来说,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领导干部的家风直观地反应了党风的优劣与和政风的好坏。在普通百姓看来,领导和其家人的所作所为必然是与其行使公共权力分不开的。“当你属于总统的家属时,你的一言一行都直接或间接地与总统联系在一起。”美国前总统约翰逊之女的切身感受,可谓一言中的。当前,在一些反贪大案中,有不少领导干部的家庭成员都有涉案,涉案形式多种多样,贪内助借助丈夫权力收受贿赂,子女在父母的庇护下不法经营,非法赢利,甚至为他人牵线搭桥,谋取私利。这些行为极大地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也严重破坏了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威信和声誉。领导干部对家庭的管理状况,同样也反映出其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的意志和能力。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对本单位或地区的党风廉政建设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他身边的环境氛围,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其个人和家属的影响。很难想象,一个允许配偶收受贿赂、为儿女走后门的领导,能够全力以赴地治理腐败。领导干部的家风好坏对社会风气也有着重要影响。我们党要求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领导干部的家庭同样也要成为和谐社会的楷模。一个家庭中如果有一名“廉内助”,则不仅家风淳正,而且也会将廉洁自律的精神融人社会。相反,“上梁不正下梁歪”,上级领导家风不正,以权谋私,下级干部自然效仿,这种风气愈演愈烈,则民风大坏。因此,领导干部必须学会治家,必须治好家,不仅要协调好各种家庭关系,建设一个和谐融洽的家庭环境,而且要做到对家人严格要求、正确教育,树立良好的家风家教。

为帮助领导干部更好地树立治家意识,更深刻地认识治家之理,更有效地掌握治家之道,我们特地编写了这本《干部治家读本——中外治家名言点评》。本书不是简单地介绍家庭道德规范和家庭伦理的理论,而是按照家庭的功能和治家的实践要求,从古今中外的广阔视角,结合经验、理论与应用,力求融伦理、家政、道德于一体,涵盖家庭经济、管理、文化以及家风、择邻、出世等方面,全方位展示古今中外治家之道的精华。本书注重思想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以生动具体的治家事例和深入浅出的点评相结合,用睿智的名言画龙点睛,形式和内容都有创新。

本书值得所有在工作中肩负重担、在生活中追求幸福的党员干部们把卷细读,也适合广大家长们持家、治家时阅读参考。

内容推荐

领导干部的家风直观地反映了党风的优劣和政风的好坏,并对社会风气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无论是从加强自身建设,还是从廉政文化建设的角度来看,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治家观念、正确管理家庭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书按照家庭的功能和治家的实践要求,从古今中外的广阔视角,力求融伦理、家政、道德于一体,内容涵盖家庭经济、管理、文化,以及家风、择邻、处世等方面,全方位展示古今中外治家之道的精华。本书采取名言、事例加点评的形式,以生动具体的事例和深入浅出的点评相结合,是广大领导干部改善和提高治家之道的重要参考读物。

编辑推荐

本书不是简单地介绍家庭道德规范和家庭伦理的理论,而是按照家庭的功能和治家的实践要求,从古今中外的广阔视角,结合经验、理论与应用,力求融伦理、家政、道德于一体,涵盖家庭经济、管理、文化以及家风、择邻、出世等方面,全方位展示古今中外治家之道的精华。本书注重思想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以生动具体的治家事例和深入浅出的点评相结合,用睿智的名言画龙点睛,形式和内容都有创新。

本书值得所有在工作中肩负重担、在生活中追求幸福的党员干部们把卷细读,也适合广大家长们持家、治家时阅读参考。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5:3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