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具有象征意味的小说。继承了明清话本小说的优良传统,用娴熟、绵密的叙述语言,描写北方海滨城镇的风土人情,呈现生活的声色,张合自然,有珠落玉盘的神韵。娱乐船实际上是欲望的象征,作者以它作为一个舞台,创造了一批男男女女,上演了一场场活剧,让欲望在其中萌发、生长和毁灭,最大限度地展现人间烟火,探讨人性善恶的边界以及自由的价值,揭示人们内心的道德秩序。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烟花镇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滕锦平 |
出版社 | 花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具有象征意味的小说。继承了明清话本小说的优良传统,用娴熟、绵密的叙述语言,描写北方海滨城镇的风土人情,呈现生活的声色,张合自然,有珠落玉盘的神韵。娱乐船实际上是欲望的象征,作者以它作为一个舞台,创造了一批男男女女,上演了一场场活剧,让欲望在其中萌发、生长和毁灭,最大限度地展现人间烟火,探讨人性善恶的边界以及自由的价值,揭示人们内心的道德秩序。 内容推荐 本书以中国一个乡镇为模型,描写在社会经济转型期人们内心经历的巨变。作者塑造了一位乡土镇长,在官场消磨得不耐烦了,辞了职到一条泊在海边的娱乐船上当总经理,开始别样人生。 这是一部具有象征意味的小说。娱乐船实际上是欲望的象征,作者以它作为一个舞台,创造了一批男男女女,上演了一场场活剧,让欲望在其中萌发、生长和毁灭,最大限度地展现人间烟火,探讨人性善恶的边界以及自由的价值,揭示人们内心的道德秩序。 在艺术上,这部小说继承了明清话本小说的优良传统,用娴熟、绵密的叙述语言,描写北方海滨城镇的风土人情,呈现生活的声色,张合自然,有珠落玉盘的神韵。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后记 试读章节 1 烟花镇镇长黄有法,驾车从库区回来,看见街西头聚了一拢人,赶过去下车一看,崔老栓正在那里杀驴。黄有法皱皱眉头,问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动这样的家伙?崔老栓说没办法呀镇长,这冤家前些天在石窝子里折了腿,用些土方子来治,越治越不中用,不杀还等个什么,趁着能卖几斤肉。黄有法想想说,也是,这种宝贝就算不折腿,如今也派不上多少用场了,宰了吃肉反倒是合适。崔老栓嗯了一声,说还是镇长有脑筋,懂得形势,回头收拾利索了,把驴鞭给你拎过去。黄有法摆摆手说,算了算了,还是你自己留着受用吧。崔老栓龇着黄牙嘿嘿笑了。周围的人不少听懂了,也怪声地笑了。 黄有法将吉普车开进镇政府大院,下了车走进办公室,秘书小孙正在收拾屋子。黄有法说歇着得了,这蹩脚地方再拾掇也排场不到哪里去。小孙却手下忙个不停,说总是能好一些的。黄有法端着杯子走过去倒水,暖瓶是空的,便吩咐小孙先去倒水,他这里嗓子都焦干了。 黄有法靠在藤椅上,闭目养一会儿神,然后掀开一边的文件筐,看看有没有应手的活计。还是一早见过的那几份文件,经委的,农委的,教委的,计生办的……他的身后也放着个书架,上面摆着的却是大摞大摞的文件,塞得满登登的,像是这些文件在陪他过日子,一份份的文件红着天头,让人看着心里又生烦又犯怵。 有些无聊,黄有法便找了张报纸来看,哪里又挨了恐怖分子的人弹了。这世界没个太平,那话怎样讲的,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还不知那伙人又在惦记哪里,但愿别是这烟花镇。 这样打发着依然是烦闷,便扭头去看摆在案头的那尊石雕罗汉,据送他的人讲,是出自浙江青田。这小玩意儿高不及两寸,雕工取石材之天然,棕黄处做了罗汉手脸,以手抚腮,作笑逐颜开状,甚是自得。又取通体的灰白为僧袍,一些纹理及杂点正好成了衣褶,清妙异常,见了便让人喜欢,把住了就不肯释手的。只是那股神气让你摸不太透,时常就觉得,这日子是受了这罗汉的戏弄的,便不知该拿它怎么好了。 这时小孙打水回来,说黄镇长,周书记打过招呼,让你回来后去他那里一趟,还有伙房退休的老于头也来找过你,没讲有什么事。黄有法应了一声,喝着水,依然在文件筐里翻上翻下。他问小孙,你娘的病怎么样了?小孙说还那样,断不了肚子痛,恶心,没有胃口,人瘦得不成形了。小孙的母亲前些日子胃口差起来,嗓子眼儿眼瞅着就浅了,咽不下吃食,便去了县医院,一查竟然是胃癌。黄有法又问手术不行么?小孙叹口气,说是来不及了,扩散了,听医生那意思,时日不多了。黄有法就不再问了,诸如“想开些”,“往宽处看”这类没有味道的话,他向来是不说的。 归整好文件筐,黄有法又对小孙说,今天没你的事了,开车到县医院陪陪你娘。 镇委书记周志明的办公室隔着两道门。黄有法进去时那家伙正坐在沙发上抽烟,屋子里弄得烟雾腾腾。黄有法一照面,周志明便就急忙站起来,说哎呀呀老黄,你怎么才回来,我这里一直悬着心呢,水库那边没出什么麻烦吧?黄有法坐下来,接过周志明递来的茶水说,还可以,听他们铺派了半天,兄弟俩倒是好口舌,无非是前几日网箱让人割了口子,鱼跑了大半,今年明摆着是赔了,要求咱们降低承包额。周志明忙问道,要降多少?黄有法做个手势说,四成。周志明声调就高起来,你答应他们了?黄有法笑笑说,没那么便宜的,我说鱼跑了,不是还有窑厂么?他们就说窑厂的生意更难做,我问怎样难做,他们也说不出个究竟。别看那兄弟俩鬼精,办起事情来倒见不出多少招数,一股劲喊难做罢了,我不听他们喊,一味跟他们算账,资金、成本、销售、库存那一套,当面锣对面鼓,由不得他们不服的。 周志明说,对嘛,对嘛,跟他们算!他们大概想不到你搞过建筑,要不哪里敢打什么埋伏。黄有法说,南边过来的人,论养鱼多半是行家,办窑厂未必就是高手了,哥俩儿后来还是松了口,不再咬定四成,只是纠缠给减一减,减一减。我说事情倒是可以考虑,具体办起来得跟周书记商量。黄有法耽会儿说,这几年中央压缩银根,又宏观调控,建材生意也确是难做,我看适当给他们减一减也是应该的,你说呢?周志明说,应该是应该,不过可不能减到四成。黄有法说,当然,顶多两成。周志明说,那就两成。 两人松口气,觉得这事办得挺妥实。 喝了一会儿茶。黄有法想必真的是渴得凶了,几口一杯便下去,周志明在一边都添不及。过一会儿,周志明又开口说道,我叫你来,还有一件吃紧的事儿,县农委江主任来电话说,过些天他们要派人下来检查麦收,统计收割率,非要现场瞧瞧推广早熟小麦鲁丰3号的成果哩。黄有法问是啥时候?周志明说,个把星期以后。黄有法眼睛便瞪了,说这哪儿行?你没跟他们说今年咱们镇让贩种子的坑了,买下来的麦种说是鲁丰3号,其实还是老品种,收割期不光没提前,反而延了一个整旬,这时候割下来要影响产量,哪个能下得了手。 周志明叹口气,说事情虽说是这样,可很难跟他们讲透彻,买种子受骗是农技站那伙人一手办的,内中不定有勾当,细究起来咱们也脱不清干系,至少也有领导责任,总觉着灰心。黄有法不做声了,过了一会儿又说,有责任随它去,麦子不熟让庄稼人动镰刀,就跟砍活人脑袋差不离,谁能有这样的心肠。 凭他怎样说,周志明一句也没有应声,坐在一边,勉强燃着一根烟卷,只是吸着。黄有法也住了。两人僵着,都没有话说,屋子里反而静悄悄的。尤其周志明,样子有些煎熬,过会儿终于抬起脸,说道,老黄我不瞒你,县里部分科局级干部年内要做些调整,组织部万部长跟我是同乡,听他的意思,只要咱们这里不出大纰漏,我的事就包在他身上了,还说我以前干过几天民警,正好还空着个司法局长的位子。 周志明这时有些吞吐,不知该不该再往下面讲。他抬眼瞧瞧黄有法,神色十足不自在。黄有法放下茶杯,寻思会儿说,老周,你不必犯难,这几年你镇里县里来回颠,日子也真的是难为,也不怪秀芳的,总不能让人家过了半辈子,再往这天尽头调动。我知道你早有心回县里,错过眼前的机会不难受才怪。 这话正好勾起周志明的一腔心事。黄有法说的秀芳就是周志明的爱人罗秀芳,在县妇幼保健院当医生,从周志明来烟花镇干书记至今,这罗秀芳倒是来过几回,虽说挺随和的一个好女人,调动却是怎么也不肯的,一来没有合适的工作,二来这里方方面面总是不如县城。为这个两口子拌过嘴也吵过架,镇上的其他领导也跟着出主意,终究找不到合适的办法。 黄有法就说,也怪我这当镇长的没能耐,眼瞅着你们两口子吃哑巴亏。这样,你容我一两天的工夫,看看能不能做些谋划。周志明这时笑了笑,样子很哀恳的,须臾又眼圈泛红,显然是触到伤心处了。又动容地说,老黄,我……真不知怎么讲才合适,感谢的话就不说了,那样反倒没啥意思,你这人身上带仙气的……算了,我不讲了,讲不清楚的。 黄有法摆摆手,心里啥也明白了,说道没别的事我就先走了,开镰的事要找几个妥帖人好好合计。周志明说又得让你忙活了,有啥办法,我们这些外乡人看不准这里的风水,弄不好要坏了气候的。黄有法摇头笑笑,出门去了。出了门又想,周志明活得也是一个窝囊,平时也是极要面子的,这时候反倒啥也不顾及了。便又摇了摇头,心里杂七乱八的滋味儿。 P3-7 序言 “花城原创”出版缘起 几年前,网络媒体盛行不久,有一位作家便说:“我们面对的不是更年轻的作家,而是全体有书写能力的人民。什么叫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这就是了。”网络媒体使大众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表达的机会,小说的门槛被冲垮了。 几年过去,信息传播的技术更加发达,中国已经有1亿网民,3.5亿手机用户,互联网移动网渗入千家万户,年轻一代的话语系统和阅读趣味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手机短信流行,手机长篇隆重问世,影像铺天盖地。有人质疑,小说往何处去?作为语言的艺术,小说会在多种媒体的夹击下逐渐消亡吗? 剧变之际,我们推出这套“花城原创”丛书,力求在众声喧哗之中,寻找一片诗意的绿地,在汉语书写的汪洋大海之中,寻找文学的最新增长点。我们相信,人们永远需要描绘和探究自身,需要艺术的滋养。小说作为人类认识自身和现实的一种艺术手段,随着人类认识手段的发展也必然向前发展。我们希望通过这套丛书,把握当前的文学动态,给精英文学注入时尚的活力。随着汉语逐渐走强,中国文学应以崛起而自信的姿态参与到世界文学的潮流之中。 “花城原创”丛书依照三个原则遴选作品:第一,作者是文坛上崭露头角具有优良潜质的作家;第二,作品关注当下中国人的生存困境,有人文情怀,有理想主义倾向;第三,作品具备原创精神,鼓励艺术创新,鼓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反对纯粹的技术主义。 我们以海纳百川的胸怀,迎接竞相争异的局面。 希望“花城原创”丛书能够从汪洋之中,撷取动人的浪花,一部作品就是一个里程,一寸一寸地拓展小说的疆域。在这里,我们打开一扇门,愿与读者诸君一起为构筑文学的未来,各尽所能:是星星,就应尽力地,闪烁;是花朵,就应尽情地,吐艳。 后记 如果是熟悉我的读者,看过《烟花镇》后或许会问,人到底可以有几种腔调,甚至几副面孔? 不想故弄玄虚和故作高深,只想说的是,作为一个写作者,近些年牵扯我最多的,便是怎样将小说写得好看,时常就琢磨,时下的读者在期待什么?对什么表示不满和厌倦?他们究竟什么胃口?吃咸还是吃淡?怎样写才不致让他们失望?……这嘴脸大概不像个作家,倒近似一个窥测市场的商贩。 索性把话说到家,我觉得,作者和读者应是一种契约关系,作者一落笔,那便是“甲方”,你必得时刻牢记怎样履行,嘱咐自己千万不要违约。面对读者,我越来越习惯于“低下来”或“矮下去”,为“客户”们提供优质服务,哪怕是“跪式”。 说来有意思,我自小就迷恋手艺,木匠,铁匠,泥水匠……近几年电视节目看得心烦,但中央二套的烹饪大赛始终没有戒掉。看那些大厨如何选料,改刀,煎炒烹炸,就想起一个词来,料理。另外,听长辈们说,早年的乡间木匠做硬木家具,用的是大漆,很吃工夫的,最后一道工序竟是用手掌打磨,往往磨破了皮,掌心的血丝嵌入木质纹理。 这你就明白了,我不过将自己看做个手艺人,精益求精,把活儿做好。即便不想靠它赚钱,至少也想讨个喜欢。只要你打算将作品正式发表,就注定是有条件的。当然,我从来也没有犯傻去追求读者的最大化,大致地说,我的读者应该是内心不太生硬,且具有一定文化趣味的那类人。这可能会排斥一些拿不定主意的读者,可是我必须得说实话。当然,从更本质的意义上说,创作又是极其私人化的,你无论怎样写,终究也还是为自己。这是你的宿命。 至于《烟花镇》这部小说,不再是我较熟悉的高校和知识分 子题材,写一个乡野之人,入了官场,被消磨得不耐烦了,索性又回到江湖上自在。真的是想写得有趣,恨不能那标点都做噱头用的。可这样写着,自在却怎么也不得,现存秩序不断地干扰和削弱生命应有的快乐,才知道做人是最无奈的,所谓的“趣”,不过是些逗你的花头和点缀。人的处境其实是很糟的,选择起来岂止是两难,不免深度地陷入“怀疑”。于“门庭”之外,果真还有一个“后花园”吗?那里有拯救,也有逍遥吗?活着的人能够找到她吗?总觉得这像一个谣传或谎言,更愿意相信,眼见着的或发生过的东西,迟早都是要沉没的,而“沉没”是为了完成一个认知上的轮回;或许人类走到了现今,是到了让灵魂歇口气的时候了,要歇多久?几十年?上百年?……越到后来,我越是醉心于这种自我的重新发现。 需要说明的是,我本人的生活与小说中涉及的内容,是有若干距离的,语言上也换了“腔调”,大胆做了“陌生化”实验,试图找到更相宜的视角和更“本土化”的表达方式,给自己一个新的刺激,也期望给读者一个新的刺激。所谓“镇”,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聚落,其中的闭塞、压抑、活跃及喧嚣共存。有关小镇的艺术作品,大多只是在述说记忆。我也是,不停地调动经验,不停地回忆,由此唤起沉睡的想像力。就是这种状态。至于我如何将目光由“殿堂”过渡到了“民间”,由“士大夫”转向了“草芥”,不太能说得清楚。是想从那些世俗烟火中,发现新的人性内容,新的精神空间,以及内心的道德秩序?或许吧。变化,总是会给人带来新的希望;回望,是为了回到将来。 也许有人会说,你这副姿态,再怎样用功,也是往小里做的。那又怎么样?五十知天命,其实之前我便知道,自己成不了人物的。也曾想写部史诗,来点宏大叙事。试过了,没戏。当然,一个人可以低调,但也不应无端反对别人的高调。别人怎样说,我大体都是相信的,除非我能证明它是假的。不过我在心下却总在告诫自己,你的趣味及操守,没准是要仰仗读者来提升的。 就这些了。 2006年6月 山东烟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