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听南怀瑾讲述99个人生道理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刘清海
出版社 石油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贯通古今论,出入百家言。含英咀华,融汇各家经典于—炉;旁征博引,挥洒人生哲理而成文。

本书系笔者悉心研读了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庄子讲记》、《老子他说》、《孟子旁通》、《禅宗与道家》、《历史的经验》等著作后,采撷南先生文慧,意有所至,心有所悟,结合平素所想,雕琢文字,恣意成文。

内容推荐

本书系笔者悉心研读了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庄子讲记》、《老子他说》、《孟子旁通》、《禅宗与道家》、《历史的经验》等著作后,采撷南先生文慧,意有所至,心有所悟,结合平素所想,雕琢文字,恣意成文。

南先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仿佛一颗颗光华闪耀的珍珠,笔者以一己浅见为线将其串联,滴水藏慧,将南先生的智慧箴言一一记录,以期留住智慧的芬芳。

目录

第一章 “人情世故”的深层解读

 “人情世故”的深层解读

 人生难逃三重门,自欺欺人被人欺

 父母要的究竟是什么

 交友之道与豪猪哲学

 人生只需“以直报怨”

 苦海无边处处岸

 终身履践的圣人箴言

 轻描淡写的攻击与国王的角度

 人性丛林中的忌讳

 迁令劝成,人最常犯的两个错误

第二章 纵有千军万马,按住“心兵”不动

 “朽木不可雕”的健康养生之道

 纵有千军万马,按住“心兵”不动

 何必寻愁觅恨怨东风

 一场天理与人欲的审判

 无论尘埃金屑,妄念本无分别

 “色厉内荏”的多重含义

 人生不可“无所畏”

 同流世俗不合污,周旋尘境不流俗

 人生如棋一局残,毕竟输赢下不完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第三章 厚积薄发的人生旅程

 绝顶聪明绝顶痴

 心无旁骛,一门深入

 打破冥顽终须悟

 在培养庄稼,还是在培养孩子

 “游必有方”的另一种诠释

 修禅当从小事起

 圣人前卫的教育理念:以问答问的教育方式

 时时修用万古新

 逆水行舟的求学之道

 厚积薄发的人生旅程

第四章 以出世之精神,做入世之事业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另类解读

 “人得其位,位得其人”的管理艺术

 推功揽过的领导艺术

 庖丁解牛的人生启示

 为后世枉担虚名的先古圣贤

 功成,名遂,身退

 只身存天下,忘己成大公

 大智若愚,一时骗尽天下英雄

 以出世之精神,做人世之事业

 学佛不只为了一方世外桃源

第五章 人生弈无处不在

 毁誉不动摇

 失去承诺,终将失去一切

 行动前究竟要思考几次

 天下之事,图难于易

 先做人,再理佛

 身轻失天下,自重方存身

 君子难过的三重关隘

 人生博弈无处不在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观水自照,止水澄波

第六章 名利,伤及生命的两件凶器

 巧言令色多陷阱

 世间哪有不颠倒

 矢上加尖,锋刃不存

 声色货利冷眼观

 内心深处善恶的交战

 被后世滥用的“尚贤”药方

 名利,伤及生命的两件凶器

 枉从得失计输赢

 众善奉行便成佛

 帝王口中冒出的实话

第七章 富贵于我如浮云

 瑚琏之器与尘世藏珠

 “东施效颦”的人性误区

 人生本是缘

 洗尽铅华方为真

 一如来如大海,厚德方载物

 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

 富贵于我如浮云

 宠辱不惊,是真名士自风流

 在西方圣殿,也在平凡人间

第八章 让人生成为一次有计划的旅行

 让人生成为一次有计划的旅行

 不要拿人生当赌注

 合弃旅途中多余的行李

 秀而不实的个中滋味

 “深海沉潜”与“一怒而飞”

 灵猫捕鼠的笃定境界

 怒翅待风劲,扶摇直上九重天

 堪忍世界中的磨砺

 莫让流年于暗中偷换

 巍峨的只是脚下的山峰

第九章 人生没有什么“观”

 天人游戏:人生总在捉迷藏

 人生境界两重天

 有求皆苦,无欲则刚

 人生没有什么“观”

 生死夜荷花

 一切众生皆为佛

 琢磨人生

 世上少有真圆满

 不过一念间,何必太执著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第十章 人生何必走偏锋

 雪中送炭与锦上添花

 得意忘形与失意忘形

 当劫灰也不复存在

 仁义道德面面观

 光明磊落自成佛

 圣贤相人术

 人生何必走偏锋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追前因,逐后果

 历史悄悄设下的圈套

后记

试读章节

  “人情世故”的深层解读

究竟何为人情世故?明朝诗人杨基在《闻蝉》中写道:“人情世故看烂熟,皎不如污恭胜傲。”南怀瑾先生对于“人情世故”的理解却有着更深刻的寓意:不是简单的圆滑处世,不是假意的虚伪逢迎,不是单纯地屈服于现实,而是真正懂得生活的意义,安详地走完自己的人生。

南先生指出,其实,不管是为政或做事,都要靠人生经验的累积,懂得“人情世故”,方能自在做人。“人情”是指人与人之间融洽相处的感情,“世故”就是透彻了解事物,懂得过去、现在、未来,懂得人,懂得事。

南怀瑾先生借助孔子的一句感慨,点拨了人情世故的真义。“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南先生解释,孔子说十五岁的时候,立志做学问,十五年后,根据他丰富的经验,以及经历过的人生磨炼,到了三十岁,做人做事、处世的道理就“立”住了,然而,这时候心理还不稳定。到了四十岁,才真正没有任何疑惑,但这是对形而下的学问人生而言。再加十年,到了五十岁,才“知天命”,天命是哲学的宇宙来源,这是形而上的思想本体范围。到了六十岁,好话坏话尽管人家去说,耳中经过心中自定,毁誉不摇,明确是非善恶,对好的人觉得可爱,对坏的人,更觉得要帮助他,使其成为好人。然后再加十年,到了七十岁,才“从心所欲”,而又不超过人与人之间的范围。

法国里昂有一位年逾古稀的布店老板生命垂危,临终前,牧师来到他身边。老人告诉牧师,他年轻时很喜欢音乐,曾经和著名的音乐家卡拉扬一起学吹小号。他当时的成绩远在卡拉扬之上,老师也非常看好他。可惜二十岁时他迷上了赛马,结果把音乐荒废了,否则他一定是一位出色的音乐家。现在生命快要结束了,反思一生碌碌无为,他感到非常遗憾。他告诉牧师,到另一个世界后,如果再选择,他绝不会再干这种傻事。牧师很体谅他的心情,尽心地安抚他,并告诉他,这次忏悔对牧师本人也很有启发。

这位牧师便是法国最著名的牧师纳德·兰塞姆,无论在穷人心目中还是在富人区域里,他都享有很高的威望。在他的一生中,有一万多次亲自到临终者面前,聆听他们的忏悔。纳德·兰塞姆把他的六十多本日记编纂成书,书中全是这些人的临终忏悔,但却因法国里昂大地震而毁于一旦。

纳德·兰塞姆去世后,被安葬在圣保罗大教堂,墓碑上工工整整地刻着他的手迹: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

人总是越老越懂得人情世故,越老越能体味人生,如果人们将临终反思提前五十年、四十年、三十年,那么世界上会有一半的人能更好地享受自己的人生。只可惜,虽然人们在生活中不断积累着做人做事的经验,却未能将人生经验充分作用到后续的人生历程中。人们常常感叹时光飞逝,岁月蹉跎,却不知道自己在生活中到底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人要将自己的经历当做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在不断完善自己的同时,吸取他人宝贵的人生经验。经验的积淀是人生的沉香,愈久愈浓,但如果你毫不在意,它便只是一块普通的木头。如果人们从六十岁时倒着向前活,那么世界上将会有更多的人可以成为伟人。每个人最后的反思,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知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们总是在临终的那一刻才感悟出了一些深刻的道理。

自本自根,在自己的生活中发掘道的含义,不要等到青丝变成白发才开始悔悟人生。在浓缩的人生经历中思考生命的真谛,让生命的内涵不断丰富,在积淀的人生中找寻生命的意义。

人生难逃三重门,自欺欺人被人欺

人生中总有些事情难以避免,南先生在讲解原本《大学》时,提到“诚意”,“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慊。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由自欺延伸开来,提到了明朝末年一位学者对于人生境界的理解。这位学者说,世界上任何一个人,活了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不是自欺,就是欺人,再不就是被人欺。

人,必须自己对自己负责,不能自欺,不能欺人,更不能被人欺。只有逃出这三件事,才能“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一个欺字,有两层含义,一为欺负,二为欺骗。

自己欺负自己,其实就是自己跟自己较劲,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自己钻进牛角尖,时时刻刻愤世嫉俗,好像全世界的人都与你为敌,其实是自寻烦恼;自己欺骗自己,更是世人的通病,自以为是,眼高手低,把自己置于一个错误的位置,或不合时宜地扮演了一个错误的角色。如此这般,是别人的不幸,更是自己的悲哀。

欺骗别人的人,时时刻刻活在谎言中,说一句谎话,要用十句谎话来圆谎,有时,连他自己都搞不清楚究竟是事实还是谎言;欺负他人,更是一种怯懦的表现,恃强凌弱其实是色厉内荏。

被人欺,更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无奈。有人欺骗你,你最好可以分辨出他是出于恶意的欺骗,还是善意的谎言。恶意的要小心提防,避免被其所伤害,善意的也许可以不去揭穿,让谎言留几分美丽。对于别人的欺负,要在心中划出一道底线,既不要因为他人的无理取闹而一时冲动,也不要在别人变本加厉之时步步后退。

人有时候总难摆脱自欺欺人的怪圈,因为每一个人在给自己的错误找理由的时候总能说服自己。自欺,欺人,被人欺,好比人生的三重门,人们总在三者之间徘徊往复。

如何才能逃出这三道禁锢呢?只有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有人说,人的一生之中只有三件事,一件是“自己的事”,一件是“别人的事”,一件是“老天爷的事”。

今天做什么,今天吃什么,开不开心,要不要助人,皆由自己决定;别人心中的难题,他人的故意刁难,自己的好心善意被误解,被施以恶言,其实都是由别人主导的,与自己无干;狂风暴雨,山石崩塌,人力所不能及的事,只能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过于烦恼,也于事无补。

人总是忘了自己的事,爱管别人的事,担心老天的事,所以总逃不出自欺欺人的怪圈。要活得真实自在其实很简单:打理好“自己的事”,不去管“别人的事”,不操心“老天爷的事”。做一个好人其实很容易,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其实也很简单,自欺欺人的三重门其实可以很容易地踏出,只需记住: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别人;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一有过错,就终日陷入无尽的自责、哀怨、悔恨之中,那么其人生的境况就会像泰戈尔所说的那样:不仅失去了正午的太阳,还将失去夜晚的群星。人们都会为自己的过错而悔恨,但“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别人”并不是一种很容易达到的境界,它需要“胸藏万汇凭吞吐”的大器量。“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不让别人的做法影响自己的做事原则,为别人的错误买单实在不是做人的“上算”。

欺人的,设身处地为他人想想;自欺的,真实面对现实和内心;被人欺的,只有自己尊重自己,才能摆脱他人将你置于的窘境。但愿每个人都能认识到自己心中所欠缺的东西。P2-5

序言

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

南怀瑾先生究竟是国学大师,还是禅宗大师,抑或是道家真人?其实无论称谓怎样,都是对南怀瑾先生学问的尊崇。南先生博览群书,博古通今,融汇中西学说,涵盖诸子百家,被广大学子视为旷世贤师。

南先生将历史、人生融人各家经典学说之中,以经为本,以史为鉴,旁征博引,以其渊博的知识,包罗诸子百家思想精华,熔中外古今学说于一炉,含英咀华,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本书系笔者悉心研读了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庄子讲记》、《老子他说》、《孟子旁通》、《禅宗与道家》、《历史的经验》等著作后,采撷先生文慧,意有所至,心有所悟,结合平素所想,雕琢文字,恣意成文。

本书立足于南怀瑾先生对国学典籍的讲解梳理,从自身出发,在领悟先贤思想的同时,抽丝剥茧,汇集人生智慧,点拨人隋世故,以平凡的人生视角深入拓展,以读书心得的方式记录先生对生命的理解。南先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仿佛一颗颗光华闪耀的珍珠,笔者以一己浅见为线将其串联,滴水藏慧,将先生的智慧箴言一一记录,以期留住智慧的芬芳。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源远流长,古典文化浩如烟海,文化的积淀犹如一部厚重的历史巨著,令许多人望尘莫及。然而,南先生却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将高深的国学娓娓道来,深入浅出,让平凡的我们也能够一窥传统思想之深奥广阔,体会中国文化深远的生命智慧和文化底蕴。历朝历代对于传统文化、历史典籍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注解,南先生博采众长,又不落窠臼,以其独特的视角评点历史、解读经典,为读者勾勒了一幅深刻而广阔的人生画卷。

南先生讲解的人生道理,看似波澜不惊,却发人深省,他仿佛一座连接古今的桥梁,弥补了当今中华文化的断层。数千年来,孔子、老子、庄子、释迦牟尼等圣人高居圣坛之上,成为世人高山仰止、顶礼膜拜的神像,同时也蒙上了历史的尘埃。南怀瑾先生百喻莲花,指点人生,谈笑挥洒中拉近了世人与先贤的心灵距离。

在南先生别具一格的讲解中,你会发现,圣人们的形象与以往诸多学者经学中塑造的形象大相径庭,仿佛是身边循循善诱、学识渊博的长者在向你讲述人生的道理,而这些源于他自身修养与学问的积淀,没有故弄玄虚的高深莫测,有的只是平凡中的智慧闪光。

南先生对于经典的讲解方式通常是剥离旧式注解,以经解经,在原文的逻辑性与连贯陛中找寻圣人的本意。因此,无论是儒家思想、道家学说,还是佛学经典,在其解读中都可以找到先生自己的人生痕迹与思想光华。

本书中,南先生谈儒学,说道家,讲禅宗,评世间百态,论人生种种,听着南先生的谆谆教诲,你仿佛置身于历史与现实交织的时空中,恍然如梦,又如梦初醒。精选出的99个人生道理均提取精彩小节而为章,由点及面,挥洒人生哲理。有对“人隋世故”的深层解读,有对“心兵”纷乱的理性告诫,有对学问人生的精彩诠释,有对“出世”与“入世”的深入理解,有对现实博弈的冷静剖析,有对世俗名利的本质论断,有对富贵宠辱的人性点拨,有对人生旅途的真诚关照,有对得失心念的中肯期许。

本书融汇典籍中的精妙原文、南先生的发散点评,以及笔者的一时感触,自成一文,以笔者的心耳聆听思索大师对于经典文化的读解,力求借南先生的慧眼于传统文化中寻觅人生的新意。

南怀瑾先生仿佛一方清明空谷,豁达空灵,笔者但求几分智慧回音,萦绕心间,与君共享。

阮卿

2007年11月

后记

一本著作的完成需要许多人的默默贡献,闪耀的是集体的智慧。其中铭刻着许多艰辛的付出,凝结着许多辛勤的劳动和汗水。

本书在策划和编写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同行的关怀与帮助,及许多老师和作者的大力支持,在此向以下参与本书编写的人员致以诚挚的谢意:廉勇、欧红梅、周珊、张艳红、柳絮恒、赵一、赵红瑾、齐红霞、齐艳杰、赵广娜、徐春艳、王非庶、李海霞、张保文、李亚莉、何瑞欣、杜莉萍、李卫平、李敏、梁素娟、姚迪雷、张璐璐、毛定娟、尹娜、王巧、杨俊飞、杨婧、王娟娟、张艳芬、许长荣、王爱民、李琳、李伟楠、王鹏、罗华杰、郁红霞、武敬敏、甘艳河、阎妍妍。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借鉴和参考了大量的文献和作品,从中得到了不少启悟,也汲取了其中的智慧菁华,谨向各位专家、学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因为有了大家的努力,才有了本书的诞生。凡被本书选用的材料,我们都将按出版法有关规定向原作者支付稿酬,但因为有的作者通信地址不详,尚未取得联系。敬请您见到本书后及时函告您的详细信息,我们会尽快办理相关事宜。

由于编写和出版时间仓促,以及编者水平所限,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诚请广大读者指正,特驰谢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6:5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