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机密档(共2册)/凤凰周刊文丛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凤凰周刊
出版社 中国发展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1949年国民党退守台湾后,台海两岸关系也一直备受人们关注。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两岸经历了从军事上对抗、政治上对峙、人员彼此隔离走向军事上停止对抗、政治上局部对话、人员交流和人员逐步往来的互动过程,政治氛围关系日渐和缓。但这些投奔事件的主角们,仍未能得到对岸最后的“宽恕”,历史的一页也迟迟未能翻过去。在这些主角背后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在尘封的历史中又有哪些不曾公开的细节?由凤凰周刊编的《机密档》将一一揭秘。

内容推荐

《机密档》由凤凰周刊编。

《机密档1:台海两岸未公开档案》介绍了:蒋纬国口述蒋介石到台后的反省、用人标准和生活态度,以及其与蒋经国的恩怨和他明知道李登辉有台独倾向却放弃参加“大选”与之竞争的内幕;台湾情报局官员现身说法,揭开两蒋统治时期的情报内幕以及周恩来被暗杀历史悬案的神秘面纱;国民党将领回顾海峡两岸战火纷飞的岁月及隐蔽战场上的往事,揭示两岸关系演变及台湾面对诸多困局的核心问题;胡宗南长子胡为真口述胡宗南在大陆的最后岁月,详解胡宗南在国共阋墙的烽火岁月和不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台前新闻局长邵玉铭自述开放报禁秘密,笔杆子暴力又掀波澜……

《机密档2:被遮蔽的历史》介绍了:现任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亲述中以建交全过程;新华社记者王洪起披露中阿关系破裂之谜;俄罗斯联邦国家档案馆的解密文献揭露苏联三次大饥荒真相;杨显惠定西大饥荒的回忆中寻找饥荒和灾难的源头;王骞解密故宫大修18年以及那些故宫中的工匠消失之谜;中、俄、蒙学界和军方研究结果还原9.13事件真相;张富贵叙写“时佩普间谍案”最深潜伏“女主角”真实剧情;前苏联退役老上校首度披露其参与挑选金日成的历史秘闻;智效民新解引言获罪的胡风冤案……

目录

Chapter 01 蒋氏王朝

 蒋家王朝的“天子门生”

 蒋纬国口述历史细节

 贴身老副官翁元独家披露蒋经国家庭档案、

 胡宗南:“匪谍”还是死忠?

Chapter 02 两岸谍战

 “喀什米尔公主号”暗杀周恩来始末

 台湾特务的苍凉悲歌

 一个“匪谍”儿子的自白

 台湾特种兵袭扰大陆秘密档案

 追寻母亲朱谌之的遗骸

 寻找朱谌之遗骸的两岸传奇

 我所认识的国民党特务谷正文

 台湾“叛逃者”的大陆人生

Chapter 03 海峡战火

 最后一支离开大陆的“国军”

 大陈岛战役台方秘辛

 台湾1966:“文化复兴”对抗“文化大革命”

 国民党对大陆的空飘与广播

 飞行者衣复恩传奇

 胎死腹中的反攻大陆计划

 台空军“始安机”侦察大陆内幕

Chapter 04 隐蔽战场

 志愿军战俘在台境遇

 台湾空军拦截外机秘史

 台湾军援南越秘史

 越战中的台湾特种部队

 台海两岸的“幻影孽缘”

 比基尼核试:中国第一次核接触

Chapter 05 孤岛岁月

 亲历者口中的红色“二.二八”

 1957年,台北反美暴动事件

 “美国未作出任何承诺”

 揭秘绿岛监狱

 台湾的“保钓运动”

 台共80年共产运动秘史

 台湾前“外长”钱复曝外交秘辛

 台湾败退联合国幕后

 蒋氏父子与联合国事件

 江南命案真相

 1960年代台独分子刺蒋内幕

Chapter 06人物档案

 张学良:横跨两个世纪选择沉默离去

 少帅在台湾的50年幽禁生活

 蒋介石和张学良:哀而不怨的君臣世纪

 少帅生命中的四个女人

 日媒体揭张作霖遇刺真相

 一个亲信幕僚眼中的张学良

 李友邦与台湾抗日义勇队命运

 战栗老头

 孙立人悲剧人生

 李登辉早年中共同志陈炳基两岸传奇

 《台湾通史》与连战三代

 胡宗南在大陆的最后岁月

Chapter 07 再起波澜

 台前新闻局长邵玉铭自述开放报禁秘辛

 “你有枪杆子暴力我有笔杆子暴力”

 台湾的“中国式宪政”

 台湾又有了共产党

 台湾“国宴”变法

 台湾拟启动第三轮土改

 台湾护农富农政策演进

Chapter 08 历史的现场

 我亲历了中以建交全过程

 芷江受降的历史现场

 “我曾是志愿军战俘代表”

 中阿关系破裂秘辛

 谁打响了西安事变第一枪

 苏联红军在东北

 国民革命期间的苏联政治顾问

 1945年:毛泽东的跟监报告

 “国民党干部”时期的毛泽东信函

 1937年的延安

Chapter 09 被遗忘的历史

 高尚者的墓志铭

 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80年祭

 苏联三次大饥荒真相

 定西大饥荒回忆

 1956年大陆“两院制”设想

 1967:红潮香港

 追着张学良的历史奥运

 解密故宫大修18年

 消失在故宫的工匠

Chapter 1O 历史谜团中的人

 9.13事件悬案36年

 “国号”系铃人周善培

 洪君彦:“我和章含之离婚前后”

 我的祖父杜月笙

 最深的潜伏

 因言获罪的胡风冤案新解

 日本“无核三原则”的幕后交易

 盛世才统治新疆真相

 “我当年参与了挑选金日成”

Chapter 11 历史的审判

 赤军领袖重信房子结局

 逃脱审判的日本战犯

 柬埔寨1970年代百万被杀戮者祭

 “我们是爱国者”

 一个国家的自残

 通向大清洗之路

 为了党的利益建议您诽谤自己

 红色绞肉机是怎样锻成的

试读章节

一片蒋天下,半壁在黄埔。曾位高职显的蒋氏门生,在寡廉鲜耻的权力场,却终归逃不了棋子的命运:“特工王”戴笠机毁人亡,“中原王”汤恩伯、“西北王”胡宗南最终潦倒落魄,而备受恩宠的陈诚也不得善终……本文以详实的一手资料,揭开了天子门生起落沉浮的幕后新闻。

蒋介石靠“枪杆子”坐天下,本钱是黄埔军校的学生。蒋夫人宋美龄曾对一些黄埔出身的军官说:“我们至今没有儿女,但蒋先生告诉我,他的学生就是我们的儿女。”

在蒋氏政权的草创阶段,黄埔中人贡献最大,沐浴的恩典也最多,以致“天子门生出黄埔”的说法,流播政坛。

然而,寡廉鲜耻的权力场,稍有闪失,就会一个筋斗跌下来,其间充满惊心动魄。

坠机夭折的“特工王"

蒋介石总揽权柄,最看重三个物件,即“枪杆子”、“钱箱子”和“暗青子”(暗器俗称)。“钱箱子”指财政,他交给了舅老爷宋子文和连襟孑L祥熙,两人轮流坐庄;“枪杆子”是军队,由号称“四大金刚”的何应钦、陈诚、胡宗南、汤恩伯代为主持。其中,陈诚、胡宗南都是纯正的黄埔出身(汤恩伯曾任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学生总队大队长,该校的前身是黄埔军校);“暗青子”隐喻秘密工作,分别由cc系的陈立夫和黄埔系的戴笠负责,可谓:“一片蒋天下,半壁在黄埔”。

天子门生,位高职显,各有大号:陈诚以蒋介石为楷模,身材偏矮,号称“袖珍领袖”;胡宗南、汤恩伯拥兵自重,号称“西北王”、“中原王”;戴笠主持“军统”,气焰甚烈,盖过“中统”,号称“特工王”。

这三“王”一“公”里,最早落马的是戴笠,起因于一次意外事故。

1946年3月17日,戴笠乘坐的专机飞抵南京郊县江宁板桥镇上空失事,机毁人亡,惨不卒睹。

关于飞机失事的原因,说法甚多,通行的有二:其一“命相生克”。据说戴笠生前笃信命相,他请人算过八字,测为火旺之相,欲水相济,专门取了个别名,叫江汉津,意谓补水。后来,戴负责特工,为防窃听,常用化名跟手下联系,这类取名概以命相生克为原则,诸如涂清波、沈沛霖、洪淼等等。唯独失事前,他鬼使神差地用了“高崇岳”的化名,见山不见水,犯了禁忌。3月17日那天,飞机从沧口机场起飞,到达江淮地区上空,遭遇大雨,因为能见度差,撞山而毁。搜寻人员在一条水沟里发现了戴笠尸体,烧得只剩半截,焦黑如炭。一打听,才知山叫“戴山”,沟叫“困雨沟”,恰恰与戴笠的姓字吻合(戴笠字雨农)。于是有人把一系列巧合附会在一起,认为戴笠之死乃天意。

再就是“内奸谋害”。此人叫马汉三,原本是军统在华北的一个头目,抗战期间变节投日,抗战胜利后,用行贿手段打通关节,当上了军统在北平的办事处主任。谁知,百密一疏,马的变节行为还是露了破绽。事情起源于一柄“九龙古剑”。抗战胜利后,戴笠在提审日本间谍川岛芳子时,对一段供词产生疑问。供词称:军统特工马汉三曾在川岛家搜走一柄“九龙古剑”,价值连城。戴笠觉得奇怪,这剑是当年孙殿英送给自己的,后为笼络人心,暂寄马汉三处,怎么三转两转,到了日本人手里呢?戴笠决定查清此事。消息传到马汉三耳里,吓得半死,他生怕当年变节献宝的行为败露,决定先下手为强。于是趁戴笠视察北方的当儿,在戴的专机上放置炸弹,一手制造了失事事件。

除了上述通行说法外,还有三种揣测:一是驾驶员技术失误;二是蒋介石唆使;三是cc谋杀。

后二种说法,其实也就是一种说法,即戴笠之死与老蒋有关(如果没有蒋的默许,cc不敢妄为),这类揣测,虽无实证,却也不属空穴来风。飞机失事前,戴笠因为雄心勃勃的发展计划与蒋介石改组特工的打算相抵牾,正在闹情绪,激烈时十分失态。

戴笠的发展计划,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扩充现在的势力范围,把军统搞成类似西方国家的警察总署;二是尽力把海军抓到手里,为达到目的,不惜巴结奉承美国人;对方要中国沿海的水文和气象资料,戴笠大开绿灯。有位留学欧洲、懂一点军事常识的部下提醒戴笠说:“气象、水文资料涉及国防机密,给美国人是否妥当?”戴笠不以为然地回答:“我们对美国人还有什么秘密不秘密,人家热心来帮我们,这有什么关系。”对方有“寡人之疾”,戴笠忙着找女人,供美国佬消遣。不久,戴笠安插在美国的耳目有消息报来,说是美国海军方面已正式向老蒋表示,愿意把一批超龄的军舰,无偿地赠送给国民党,以帮助重建中国海军,条件是希望与戴将军合作。

这种近似逼宫的要挟,令蒋介石十分反感,他怎会容忍部属、背着自己与老美勾搭呢?与此同时,蒋还承受着另一种压力。1946年旧历春节前结束的政治协商会议,再次掀起取消特务机关的声浪,国民参议会也振臂呼应,一时间,“两统”(军统与中统)成了过街老鼠。

在诸多因素的聚合作用下,蒋介石钦点8人,组成了专门会商结束“两统”的班子,其中至少有一半是戴笠的死对头。“难道嫌我碍手了?用到该扔的时候了?”戴笠读罢名单,一脚踹翻身边的椅子,随手把电文撕得粉碎,行为逐渐失控。先是在北平怀仁堂主持军统北平办事处“总理纪念周”活动,借公开训话宣泄怨气,他说:“对于军统局,现在看来是毁誉参半,去年领袖叫我当中央委员,我坚持不就,就是因为争权夺利不配做革命者。”“有人叫要打倒我们,我不知道什么叫打倒,什么叫取消,我只怕我们的同志不进步!”

按照老蒋的脾气,戴笠挨一顿臭骂是免不了的。过去,戴常常被蒋痛骂,骂完了罚跪,再领受几下拳脚。据说,蒋打骂部下有惯例:不是亲信之人不打;打完后必受重用。这次却一反常态,整整两个月没有反应。常言道:“不在沉默中爆发,便在沉默中死去。”看来,即便没有飞机失事一节,戴笠淡出政治舞台的日子也为时不远了。

潦倒落魄的“中原王”、“西北王"

在国民党军界,蒋介石寄望最厚的莫过于陈诚、胡宗南和汤恩伯了。对此,曾引起黄埔门人的非议,湖南籍门生宋希濂就有个说法:“自北伐到抗日战争的初期,以黄埔军校学生为骨干的蒋介石嫡系部队,人事上的升迁调补,基本上还是相当平衡的,即是说,除了极其个别的外,所有升调起来的人,一般都是基于他的战功和在部队有相当时期的作战和带兵经验。及到抗日战争中期,这种平衡就打破了。蒋介石师心自用,他害怕这些日益扩展起来的嫡系力量,有些人兵权过大,会对他不忠诚,于是他就开始把兵权寄托在他认为对他最忠诚可靠的几个浙江人身上,这就是陈诚、胡宗南,其次是汤恩伯。”

有时候,寄托愈重,失望愈大。1949年春,中国人民解放军以雄师百万强渡长江,汤恩伯守卫不力,数日间骤失天堑;随后又孤注一掷,把几十万人马拉到上海,发誓要坚守半年,结果不出一周,青天白日旗落了地。

由于战绩恶劣,军界骂声汹汹,连汤的弟子也指斥先生是“饭桶老师”。汤恩伯不堪负重,跑到蒋介石跟前痛哭,连称“对不起领袖”。当时,国军兵败如山倒,老蒋非常希望高级将领中有人能为党国树一个杀身成仁的榜样,以焕发血性,遏止颓势,激励斗志。于是郑重嘱托汤爱卿率先垂范。汤诺诺而应。P5-7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0:5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