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遇春的内省个性造成他散文笔调的“内视”特色。他的小品像一个人扯不断的思绪,散布开来,不在任何一处逗留过久,互相勾搭,连绵,文字是水一样流动的。我国的古典散文每一次挣脱“载道”束缚而转向“言志”,也都讲究抒发个人性灵,但大半是寄情的,你梁这类充分外露心迹的散文,是对我们文学的一个合理的补充。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梁遇春散文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吴福辉 |
出版社 | 浙江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梁遇春的内省个性造成他散文笔调的“内视”特色。他的小品像一个人扯不断的思绪,散布开来,不在任何一处逗留过久,互相勾搭,连绵,文字是水一样流动的。我国的古典散文每一次挣脱“载道”束缚而转向“言志”,也都讲究抒发个人性灵,但大半是寄情的,你梁这类充分外露心迹的散文,是对我们文学的一个合理的补充。 内容推荐 现代作家废名评说梁遇春玲珑多态的散文,称他“酝酿了一个好气势”,还有一句,叫做“将有一树好花开”(《<泪与笑)序一》),讲得相当漂亮,相当贴切,不温不火。本书收录了梁遇春的多篇精美散文,大致分为春醪集、泪与笑和海外书话三部分。 目录 前言 春醪集 序 讲演 寄给一个失恋人的信(一) 醉中梦话(一) “还我头来”及其他 人死观 查理斯·兰姆评传 文学与人生 寄给一个失恋人的信(二) 文艺杂话 醉中梦话(二) 谈“流浪汉” “春朝”一刻值千金 “失掉了悲哀”的悲哀 泪与笑 泪与笑 天真与经验 途中 论智识贩卖所的伙计 观火 破晓 救火夫 她走了 苦笑 坟 猫狗 这么一回事 无情的多情和多情的无情 毋忘草 黑暗 一个“心力克”的微笑 善言 Kissing the Fire(吻火) 第二度的青春 又是一年春草绿 春雨 Giles Lytton Strachy (1880—1932) [附] 论麻雀与扑克 海外书话 高鲁斯密斯的二百周年纪念 茄力克的日记 《再论五位当代的诗人》 《金室诗集》 《斯宾罗沙的往来书札》 《东方诗选》 《人生艺术(蔼力斯作品的精华)》 《变态心理学大纲》 新传记文学谈 新发现的拿破仑的小说 《亚俪司·美纳尔传》 《蒙旦的旅行日记》 《雪莱、威志威士及其他》 《从孔子到门肯》 《奥布伦摩夫》 《俄国短篇小说杰作集》 Vsvolod Mikhaylovich GarShin(1855—1888) John GalSwonhy(1867—) William Hale White(1831—1913) George Gissing (1857—1903) Mrs.GaSkell(EliZabth SteVenson)(1810—1865) Mary Russell Mitford(1786—1855) W.N.P.Darbcllion(1889—1919) Maxim Gorki(1868—) Joseph Conrad(1857—1924) 亚密厄尔的飞莱茵 试读章节 “你是来找我同去听讲演吗?” “不错,去不去?” “吓!我不是个‘智识欲’极旺的青年,这么大风——就是无风,我也不愿意去的。我想你也不一定是非听不可,尽可在我这儿谈一会。我虽然不是什么名人,然而我的嘴却是还在。刚才我正在想着讲演的意义,你来了,我无妨把我所胡思乱想的讲给你听。讲得自然不对,不过我们在这里买点东西吃,喝喝茶,比去在那人丛里钻个空位总好点吧。” 来客看见主人今天这么带劲地谈着,同往常那副冷淡待人的态度大不相同,心中就想在这里解闷也不错,不觉就把皮帽围巾都解去了。那房主人正忙着叫听差买栗子花生,泡茶。打发清楚后,他又继续着说: “近来我很爱胡思乱想,但是越想越不明白一切事情的道理。真合着那位坐在望平街高塔中,做《平等阁笔记》的主笔所谓世界中不只‘无奇不有’,实在是‘无有不奇’。Carlyle这老头子在Sartor Resartus中《自然的超自然主义》(Natural Supernatu-ralism)一章里头,讲自然律本身就是一个不可解的神秘,所以这老头子就觉得对于宇宙中一切物事都糊涂了。我现在也有点觉得什么事情我都不知道。比如你是知道我怕上课的,自然不会爱听讲演。然而你经过好几次失败之后,一点也不失望,还是常来找我去听讲演,这就是一个Haeckel的《宇宙之谜》所没有载的一个不可思议的事。哦!现在又要上课了,我想起来真有点害怕。吓!真是一年不如一年了,从前我们最高学府是没有点名的,我们很可以自由地在家里躺在床上,或者坐在炉边念书。自从那位数学教授来当注册部主任以后,我们就非天天上班不行。一个文学士是坐硬板凳坐了三千多个钟头换来的。就是打瞌睡,坐着睡那么久,也不是件容易事了。怕三千多个钟头坐得不够,还要跑去三院大礼堂,师大风雨操场去坐,这真是天下第一奇事了。所以讲演有人去听这事,我抓着头发想了好久,总不明白。若说到‘民国讲演史’那是更有趣了。自从杜威先生来华以后,讲演这件事同新思潮同时流行起来。杜先生曾到敝处过,那时我还在中学读书,也曾亲耳听过,亲眼看过。印象现在已模糊了,大概只记得他说一大阵什么自治,砖头,打球,……后来我们校长以‘君子不重则不威’一句话来发挥杜先生的意思。那时翻译是我们那里一个教会学堂叫做格致小学的英文先生,我们那时一面听讲,一面看那洁白的桌布,校长的新马褂,教育厅长的脸孔,杜先生的衣服……我不知道当时杜先生知道不知道How we think。跟着罗素来了,恍惚有人说他讲的数理哲学不大好懂。罗素去了,杜里舒又来。中国近来,文化进步得真快,讲演得真热闹,杜里舒博士在中国讲演,有十册演讲录。中间有在法政专门学校讲的细胞构造,在体育师范讲的历史哲学,在某女子中学讲的新心理学……总而言之普照十方,凡我青年,无不蒙庇。所以中国人民近来常识才有这么发达。太戈尔来京时,我也到真光去听。他的声音是很美妙。可惜我们(至少我个人)都只了解他的音乐,而对于他的意义倒有点模糊了。 “自杜先生来华后,我们国内名人的讲演也不少。我有一个同学他差不多是没有一回没去听的,所以我送他一个‘听讲博士’的绰号,他的‘智识欲’真同火焰山一样的热烈。他当没有讲演听的时候只好打呵欠,他这样下去,还怕不博学得同哥德、斯忒林堡一样。据他说近来很多团体因为学校太迟开课发起好几个讲演会,他自然都去听了。他听有‘中国工会问题’,‘一个新实在论的人生观’,‘中外戏剧的比较’,‘中国宪法问题’,‘二十世纪初叶的教育’……我问他他们讲的什么,他说我听得太多也记不清了,我家里有一本簿子上面贴有一切在副刊记的讲演辞,你一看就明白了。他怕人家记得不对,每回要亲身去听,又恐怕自己听不清楚,又把人家记的收集来,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模仿的,不过我很替他们担心。讲演者费了半月工夫,迟睡早起,茶饭无心,预备好一篇演稿来讲。我们坐洋车赶去听,只恐太迟了,老是催车夫走快,车夫固然是汗流浃背,我们也心如小鹿乱撞。好,到了,又要往人群里东瞧西看,找位子,招呼朋友,忙了一阵,才鸦雀无声地听讲了。听的时候又要把我们所知道的关于工会,宪法,人生观,戏剧,教育的智识整理好来吸收这新意思。讲完了,人又波涛浪涌地挤出来。若使在这当儿,把所听的也挤出来,那就糟糕了。P5-8 序言 现代作家废名评说梁遇春玲珑多态的散文,称他“酝酿了一个好气势”,还有一句,叫做“将有一树好花开”(《<泪与笑)序一》),讲得相当漂亮,相当贴切,不温不火。人谓梁遇春面孔方正带福相,可他在二十六岁上竟患猩红热“夭折”了。留下的几十篇锦绣小品文字临风而逝,后人一旦捡拢来读,会因了这类少见的拉闲扯散、炉边絮语式的作风惊喜有加,觉得它任情,率真,飘逸,虽然阅世未深,而且操一种青年学子半诙谐半感伤的笔调,质地远不如梁氏终生心仪的英国散文大师兰姆(Charles Lamb)那么磁实,究竟文思如星,耀人耳目。可叹天不假年,梁遇春应当成为散文大家而没有成为散文大家。 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中赞许梁遇春为“中国的爱利亚”。“爱利亚”今译“伊利亚”,是兰姆的笔名。一九三二年初,本世纪英国著名的传记作家斯特雷奇(Giles Lvtton Stra-chey)先于他几个月辞世,梁曾花费许多工夫写过一篇几乎可称绝笔的长文,叶公超认为比当时英法刊物上欧洲人自己的纪念研究文字,都要来得好。问题是一个中国人把英国味的文章、把英国的历史人情捉摸得如此这般到家,究竟价值何在?面对此,我们或许应该学梁遇春本人拈花微笑作思考状吧。 梁遇春好借用外国文学家已成的题目来讨论人生。“懒惰汉的懒惰想头”,他声明是来自当代英国小品文作家杰罗姆·凯·杰罗姆(Jerome K Jerome)的文集名称的。他还征引过威廉·詹姆斯(James wmilliam)的聪明话:“每门学问的天生仇敌是那门的教授”,并大加引申,说糖饼店里的伙计必定不喜欢食糖饼,布店的伙计穿的常是那价廉物不美的料子,三代同授一本教科书的中外教书匠无疑是“知识贩卖所的伙计”。我们把他翻译的英国小品文,哈兹里特(William Hazlitt)的《死的恐惧》、史密士(Alexander Smith)的《死同死的恐惧》拿来读读,便知道他为什么会想出这么一个怪题目《人死观》了。但是借用归借用,他的兴奋点始终是他自己对人生的独特看法,他称之为探索“人生之谜”。梁遇春对小品随笔体的理解正是这样:“小品文的妙处也全在于我们能够从一个具有美妙的性格的作者眼睛里去看一看人生。”(《<小品文选>序》)…… 梁遇春属于正统的思想文体统一论者,认为“理想的文体是种由思想内心生出来的,结果和思想成一整个,互为表里,像灵魂同躯壳一样地不能离开”(兰姆《读书杂感》译者注》。当然梁不会躺在“思想”身上坐等它长出“文体”。他举出读书所得、旅行所见为何能作常见的小品题材,因都近似于一路领略风光,经历一次心灵探险。看来梁遇春发现了小品的章法以越能多方面展示作者情理为越佳的奥秘。他引进了英国作家本森(Arthur Christopher Benson)关于“the point of view(观察点)实在是精研小品文学的神髓”的说法。所谓“观察点”是指散文展开笔意的一个立脚依据。它往往是虚构的,比如“凡是做小品文章的人,多数都装说自己是个单身汉而且是饱经世故的老人,因为单身汉同老头子对于一切事情常有种特别的观察点,说起话来也饶风趣”(斯梯尔《毕克司达夫先生访友记》译者注)。梁的小品就有装成痴人、失恋者,假做一封来信和文后加上按语等种种角度的。这使我想到散文研究中由来已久的问题,便是除了传统的立意布局、笔调风格的分析外,我们能不能建立起像小说叙述学那样严整的现代散文学体系,可以分解、阐释清楚散文内在的理路,省得我们面对它绕来绕去打花拳。 总括梁遇春,他的个性化的人生小品和以理趣为主的小品,有益于中国散文的多样发展。运用冲淡的文词,讲究散文叙述的多侧面及巧思奇构,足够提示中国现代白话“散化”为美文的一条路径。梁写的是纯属于自己的小品文,但他并不狭隘到像有些带流派倾向的作家只容一派的风格生存,踏倒其他。他说外国现代小品“偏于Suggestive”(暗示的),“但是十八世纪小品那样纯练精净的恰到好处和十九世纪小品那种痛快淋漓、一泻千丈的气魄,都有它们千古不磨的价值。当代小品文家的作风不过是想另外开一条路,我们可以把它们看做美的种类不同的作品”(赫德森《采集海草之人》译者注)。这是历史的开阔的眼界,能将一切吸收来为“我”所用。可能小作家、小风格家一注意别的作家、别的风格才会目迷五色,大作家或立志当大作家的,绝不会那么小量。梁遇春最终憧憬的散文是西中化合的,他回顾“五四”,“有了《晨报副刊》,有了《语丝》,才有周作人先生的小品文字,鲁迅先生的杂感。我只希望中国将来的小品文也能有他们那么美妙,在世界小品文里面能够有一种带着中国情调的小品文”(《<小品文选)序》)。连梁遇春都是这么在想,我们对文学“西化”的危险,是不必过于夸大的。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