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美国小说新论》由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陆续出书,至今仍在发行并出版新书,目前已有五十多种……
每本书针对一部美国文学历史上有名望的大作家的一本经典小说,论述者都是研究这位作家的知名学者。开篇是一位权威专家的论述,主要论及作品的创作过程、出版历史、当年的评价以及小说发表以来不同时期的主要评论和阅读倾向。随后是四到五篇论述,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批评方法对作品进行分析和阐释。这些文章并非信手拈来,而是专门为这套丛书撰写的,运用的理论都比较新,其中不乏颇有新意的真知灼见。书的最后是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研究而提供的参考书目。
本册为《剑桥美国小说新论》之《只争朝夕新论》。
本书对诺贝尔奖获得者索尔·贝娄的小说中受到最广泛阅读、文学专业教授最多的《只争朝夕》进行了多方面的介绍。这个悲喜剧讲述了一个生活失败绝望的普通男人的一天的生活,是20世纪50年代犹太小说的典范。本书论述考察贝娄的这部代表作的主题、风格和评论观点,展现了一种不同的解读方法,讨论了该作品是否是种族小说等问题。
Series Editor's Preface
Introduction
The Vanishing Jew:On Teaching Bellow's Seize the Day as Ethnic Fiction
MICHAEL P. KRAMER
"Who's he when he's at home?":Saul Bellow's Translations
HANA WIRTH-NESHER
Manners and Morals, Civility and Barbarism:The Cultural Contexts of Seize the Day
DONALD WEBER
Imaging Masochism and the Politics of Pain:"Facing" the Word in the Cinetext of Seize the Day
SAM B. GIRGUS
Yizkor for Six Million:Mourning the Death of Civilization in Saul Bellow's Seize the Day
EMILY MILLER BUDICK
Death and the Post-Modern Hero/Schlemiel:An Essay on Seize the Day
JULES CHAMETZKY
Notes on Contributors
Selected Bibliogra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