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洱海、蝴蝶泉……这如诗如画的自然美景给予白族人民以无限的创造力,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也由此衍生,其中最为独特的当数白族人民的本主崇拜。本主是白族的村社保护神和民族保护神,是掌管本地区、本村寨居民生死祸福的神灵。白族对本主的信仰几乎是全民性的,每一个白族人的一生似乎都离不开本主。作为白族人民心灵寄托与身心娱乐方式的本主祭祀活动、丰富而生动的本主神话传说、精湛的本主庙建筑雕塑艺术等构成了白族文化最绚丽的篇章。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白族本主崇拜(银苍玉洱间的神奇信仰)/中国原始宗教文化图文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作者 | 董建中 |
出版社 | 四川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苍山、洱海、蝴蝶泉……这如诗如画的自然美景给予白族人民以无限的创造力,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也由此衍生,其中最为独特的当数白族人民的本主崇拜。本主是白族的村社保护神和民族保护神,是掌管本地区、本村寨居民生死祸福的神灵。白族对本主的信仰几乎是全民性的,每一个白族人的一生似乎都离不开本主。作为白族人民心灵寄托与身心娱乐方式的本主祭祀活动、丰富而生动的本主神话传说、精湛的本主庙建筑雕塑艺术等构成了白族文化最绚丽的篇章。 内容推荐 《中国原始宗教文化图文丛书》,力求展示我国多民族原始宗教文化的亮点,本书是该系列之一的——《银苍玉洱间的神奇信仰——白族本主崇拜》。 本套书的作者都是多年研究、介绍中国原始宗教的专家学者,他们长年在我国边疆少数地区调研,书中内容多是他们在实地考罕中获取的第一手资料,各书均是本民族作者写该民族宗教文化,读来亲切感人。 本套书融知识性和欣赏性为一体,图文并茂,相互呼应,让读者在阅读愉悦中获取许许多多原始宗教的信息…… 目录 引言 白族人民的保护神——本主 本主的类型 1. 包罗万象的本主神系 2. 本主神及其配神 3. 白族树本主神的标准 4. 神奇的本主封号 海纳百川——本主的形成 1. 本主崇拜的起源与形成 2. 本主崇拜对巫教的继承 3. 儒家思想、佛教和道教对本主崇拜的影响 本主从远古走来 1. 从自然物变为本主 2. 恩泽万物的龙王本主 3. 从无所不在的鬼神到神圣的本主 4. 从神秘的“阿盎白”到慈善的子孙娘娘 本主祭祀——心灵寄托与身心娱乐 1. 多样的祭祀文体及其用品 2.祭祀的组织 3.随时都会发生的日常祭祀 4.节庆祭祀:欢乐的海洋 宗教、文学、艺术的精彩世界 1. 本主情韵:优美的神话传说 2.艺术的殿堂:本主庙建筑雕塑艺术 3.匾额、诗文、对联、碑刻:人民的心声与历史的铭记 4.生动活泼的文体活动 不断发展与变迁的本主文化 1. 神祗随着社会发展而产生变迁 2.本主文化日益丰富多彩 3.信仰情况的变化 4.组织管理和经济来源的变化 5.本主庙逐渐成为休闲旅游的去处 6.本主文化还在继续发展 后记 试读章节 白族是我国的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少数民族。据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白族共有159万多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湖南省的桑植县、贵州省的毕节地区,四川省的凉山彝族自治州也有少量分布。白族最大的聚居区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一提起白族,人们立刻就会想到风景如画的苍山洱海、热闹非凡的大理三月街、历经千年风雨而巍然屹立的大理崇圣寺三塔、绿树丛中彩蝶曼舞的蝴蝶泉,还有那美丽动人的金花姑娘。雄伟挺拔的苍山、碧蓝如玉的洱海养育了勤劳智慧的白族人民,给了白族人民无限的创造力,为白族人民创造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这其中包括丰富多彩的宗教文化。 白族是一个开放性很强的民族,白族文化是一种开放性的文化,因而也是一种多元文化。历史上,白族人民与国内各民族人民友好相处,大量吸收各民族的优秀文化,特别是优秀的汉族文化,以不断补充和发展自己。这不仅使白族文化具有了多元文化的特点,同时也使白族的宗教信仰成为一种多元的宗教信仰。白族信仰的宗教有原始宗教、佛教和道教。到了近代,基督教随着帝国主义的殖民侵略传人白族地区,也有极少数白族人信仰基督教及其分支天主教。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也由此衍生,其中最为独特的当数白族人民的本主崇拜。 本主崇拜是白族特有的一种宗教信仰,白族对本主的信仰几乎是全民性的,而对于其他宗教则只是一部分人信仰。 本主是白族本主崇拜信仰的主要神灵。由于白族的本主神既有男性,又有女性,而且本主神的类型又很复杂,所以,白族对本主的称呼有很多种。一般称为“老谷”(又写为“劳谷”),意为“男性始祖”,或者“老太”(又写为“劳泰”),意为“女性始祖”。此外,各地还有“武增”、“武增尼”、“增尼”、“东波”等称呼。这些称呼均有“主人”和“祖先”的含义。 苍山、洱海、蝴蝶泉……这如诗如画的自然美景给予白族人民以无限的创造力,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也由此衍生,其中最为独特的当数白族人民的本主崇拜。本主是白族的村社保护神和民族保护神,是掌管本地区、本村寨居民生死祸福的神灵。 白族本主崇拜中虽然存在祖先崇拜的因素,但并不是单纯的祖先崇拜,而是一种多神崇拜。白族崇拜祖先的主要方式并不是崇拜本主,而是在家中堂屋楼上安置祭祖的神龛和祖先灵牌,以及清明扫墓、七月十四接祖等。 白族民间常说:“本主,本主,本境福主。”本主就是白族的村社保护神和民族保护神,是掌管本地区、本村寨居民生死祸福的神灵。白族人民认为本主能护国佑民,能保佑人们清吉平安,风调雨顺,六畜兴旺,五谷丰登。白族的一切似乎都掌握在本主的手中,本主可以保佑人们的一切。因此,每个白族村寨对于自己的本主是相当崇敬的,本主神像与本主庙神圣不可侵犯。没有本主和本主庙的村子,其村民也往往被人瞧不起,称为“没主”,意即没有主人、无依靠、无人管的人。 在白族地区,每个大一点的村寨几乎都建有本主庙,也有几个村子共建一个本主庙的。本主庙内一般都供奉有本主和若干个配神的泥塑或木雕像。各村本主之间有兄弟姐妹、亲戚朋友、部属、情人等关系,甚至相互是仇人。据1990年大理白族自治州的调查,全州境内共有本主庙986座。分布在州辖各县市的白族村寨。 由于每个本主庙中所塑本主神祗,有的是单个本主,有的是几个本主,有的是几个村寨的本主庙供奉同一个本主,因此,白族供奉的本主神到底有多少个目前还不清楚。大理民间有“五百神王,七十二景帝”之说,但这只是统而言之,不是准确的数字。据对本主崇拜有比较深入研究的杨政业先生说:“据不完全统计,大理州境内的白族地区祀有本主神一千多位,若加上其他地区的本主祀神,就远远多于这个数字。”P13-15 序言 原始宗教产生于原始氏族社会。在当时,原始宗教的意识笼罩着整个社会,其他意识都必须依附原始宗教才能存在和发展。 古往今来,沧海成桑田。随着岁月的流逝,原始宗教的万物有灵、自然崇拜、动植物崇拜、生殖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信仰观念及其祭祀仪式、风俗礼仪等已濒于灭绝,但在有的国家和地区的民族中,原始宗教的祭祀活动、礼仪风俗仍有存留。这是原始宗教的文化遗留,也是人类原始思想文化的活化石,具有弥足珍贵的意义。 原始宗教是孕育原始思想文化的母腹,也是培育远古文明的摇篮。原始宗教中包含着丰富厚重的人类思想文化信息,蕴藏着原始哲学、原始思维、原始教育、原始天文历法、原始医药、原始音乐舞蹈、原始雕塑艺术、原始伦理法规、原始风俗民情等,它是原始思想文化的载体,宛如一棵根深叶茂的意识之树。 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历史悠久的泱泱大国。我国原始宗教文化内容丰富多彩,具有显苦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其精华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石。 从历史意义而言,今天我们去领悟中华民族远古原始宗教文化的真谛,如同我们去认识世界失落的文明,即古印度文明、爱琴文明、巴比伦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玛雅文明……以今人的眼光看我们原始先民的思想活动、社会活动、生存环境等,确实有难以理解之处,但如果我们置身于人类童年时期,就不会惊奇了。毕竟古人和今人的心灵是能沟通的,昨天是源,今日是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就是这样一脉相承的。 中国原始宗教宛如一层神秘的面纱,覆盖着我国许多远古的文明。如距今一万八千年前的山顶洞人的遗迹,墓地遗骸头东足西的葬式、遗留的赤铁矿粉,显示了灵魂观念的产生。没有灵魂就没有观念,没有观念就没有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我国远古文明的曙光。雪域高原的古老苯教,象雄王国的故垒废墟,大漠孤烟中的萨满鼓声,丽江白水台的东巴灵洞,泸沽湖畔的格姆女山……这许许多多的文化遗迹,仿佛向我们诉说着遥远年代的文明。许许多多依然存在的文化景观,企盼我们去认识、观赏和开发,拂去历史的尘埃,展示它们独特的文化魅力。 《中国原始宗教文化图文丛书》,力求展示我国多民族原始宗教文化的亮点。首批问世的《心灵的火焰——苯教文化之旅》《信仰的灵光——彝族原始宗教与毕摩文化》《走进图画象形文的灵境——神游纳西占王国的东巴教》《银苍玉洱间的神奇信仰——白族本主崇拜》《大漠神韵——神秘的北方萨满文化》,是我们撷取的我国原始宗教文化长河中的五朵浪花,每本书各具特色,魅力四射。 本套书的作者都是多年研究、介绍中国原始宗教的专家学者,他们长年在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调研,书中内容多是他们在实地考察中获取的第一手资料。各书均是本民族作者写该民族原始宗教文化,读来亲切感人。 本套书融知识性和欣赏性为一体,图文并茂,相互呼应,让读者在阅读的愉悦中获取许许多多原始宗教的信息…… 本套丛书因系初创编著,不足之处,请读者赐教,以臻完善。 杨学政 于云南省社会科学院 2003年 后记 我从事白族文化研究已近20年,其间对白族本主崇拜及其他白族原始宗教信仰,曾断断续续地进行过一些调查研究,并写过一些文章。2001年年初,四川文艺出版社策划出版一套普及中国各民族原始宗教知识的图文丛书,邀请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主持丛书的编写工作。宗教研究所所长杨学政研究员邀请我来承担《银苍玉洱间的神奇信仰——白族本主崇拜》一书的写作。我觉得这是普及宗教知识的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工作,就欣然接受了这项任务。 接受任务后,我做了大量的资料搜集工作,并安排时间对大理一些重要的本主庙及本主庙会活动情况进行补充调查,拍摄照片,希望尽可能将书稿写得好一些。但由于白族的本主崇拜是在不断的变迁当中,过去的信仰方式、本主庙结构、神祗塑像的样式等等,有的是因为历次政治运动的冲击而被消灭或淡化,有的是因为本主庙的重新修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人事的变迁而发生重大变异,这都给图片的拍摄和搜集带来很大困难,所以书中讲的有些情况只有文字的描述,而没有与之相配的照片,这不能不使人感到遗憾。 在本书写作之前,杨学政研究员几次与我研究商讨书稿的结构和内容的安排,并认真审查了写作提纲。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杜玉亭研究员、李缵绪研究员在本书刚刚脱稿之际就帮助我认真审阅了书稿的目录,对本书的篇章结构、书名的确定等提出了十分宝贵的建议,给我对本书作进一步修改完善以很大的启发。本书在搜集资料、图片的过程中曾得到大理白族自治州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张锡禄和谢道辛、大理电视台记者赵嘉鸿、※大理日报》记者赵锐明、大理州文化局局长杨政业、大理市档案局局长杨恒灿、大理市法院副院长何天宝等同志的大力帮助,他们为我搜集了许多宝贵的资料,提供了许多珍贵的照片,还不辞辛苦陪同我去采访本主庙会。接受采访的许多白族老大妈、老大爷也给我很大的支持。在此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 本书所用照片,张锡禄、赵嘉鸿、杨恒灿、赵锐明与谢道辛提供的均已注明,未注明的为我本人拍摄。 白族本主崇拜的问题十分复杂,经过长期流传变异,每个人的解释可能会有很大差异,有些问题已经很难搞清楚,再加上本人才疏学浅,难以做到深入浅出地讲清楚问题,敬请读者谅解,并希望能得到大方之家的批评指正。 董建中 2002年6月5日初稿 2002年8月5日改定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