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是在当代上海研究所的主持下。由上海市相关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按照世界银行年度报告的规范和风格。编写的关于长江三角洲年度发展的报告。报告以“城市间功能关系的演进”为主题。在总体分析长三角各城市职能特征的基础上,依据权威的统计数据和发展指标,辅以精心制作的图表,重点选取制造业、交通业、贸易业、金融业、旅游业,对长三角各城市功能的演进进行了客观的描述和精到的解析,并对各城市的定位和合作方向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建议。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长江三角洲发展报告(2006城市间功能关系的演进)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
作者 | 当代上海研究所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报告是在当代上海研究所的主持下。由上海市相关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按照世界银行年度报告的规范和风格。编写的关于长江三角洲年度发展的报告。报告以“城市间功能关系的演进”为主题。在总体分析长三角各城市职能特征的基础上,依据权威的统计数据和发展指标,辅以精心制作的图表,重点选取制造业、交通业、贸易业、金融业、旅游业,对长三角各城市功能的演进进行了客观的描述和精到的解析,并对各城市的定位和合作方向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建议。 内容推荐 本书所做的全部努力,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将长三角各城市的“职能特征”研究推进到城市间“功能关系”的研究。本书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所提供的,主要是对于长三角各城市职能特征的一项总体性分析,或可称之为“概貌性”分析,而在第二至第六章中,我们将分别从制造业、交通业、贸易业、金融业和旅游业这五个行业,展开对长三角城市间功能关系的系统研究。在本书的结构中,第一章对于城市职能特征的研究,是后面五章中对于城市间功能关系研究的一个必要起点。 目录 前言 图表目录 第一章 长江三角洲各城市的职能特征:一项总体性分析 1.1 三次产业层次上的分析 1.2 第三产业细分行业层次上的分析 1.3 引入规模因素:从职能强度到职能地位 1.4 从城市职能研究扩展到城市间功能关系研究 第二章 城市间功能关系:对制造业的分析 2.1 职能特征 2.2 制造业的空间集聚 2.3 城市间功能关系——基于价值链分工的视角 第三章 城市间功能关系:对交通业的分析 3.1 长江三角洲交通的总体概况与特征 3.2 长江三角洲港口功能关系分析 3.3 长江三角洲机场功能关系分析 第四章 城市间功能关系:对贸易业的分析 4.1 若干基本分析概念 4.2 基于贸易业增加值和从业人数的分析 4.3 基于贸易业商品销售额和进出口额的分析 4.4 贸易业机构的集聚 4.5 小结 第五章 城市间功能关系:对金融业的分析 5.1 长江三角洲各城市的金融职能特征 5.2 长江三角洲各城市银行业功能关系 5.3 长江三角洲城市的证券业功能关系 5.4 长江三角洲城市的保险业功能关系 5.5 长江三角洲城市金融对经济的服务功能 5.6 小结及政策建议 第六章 城市间功能关系:对旅游业的分析 6.1 职能特征 6.2 长江三角洲各城市间旅游业功能关系 6.3 长江三角洲旅游圈 6.4 小结 长江三角洲发展指标 统计表 技术注释 后记 试读章节 2.1—3 引入规模因素:对代表性行业的进一步分析 在前文对职能特征的分析中,我们关注的问题或者是同一城市在两个时期的强势职能的变化,或者是同一时期不同城市强势职能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城市的相对规模(用该城市工业总产值占长三角工业总产值的份额表示)因素内含于长三角产业结构的计算中,但总的说来,这两个问题所强调的是城市职能的结构属性。下面,我们将选择若干代表性行业对长三角城市制造业职能特征作进一步的分析。这时,尽管城市职能的结构属性仍然是我们关注的问题,但城市职能的规模属性同样也是我们所要讨论的重要内容。 在表2—1所列的行业中,除了“其他工业”外,还有35个细分行业。这样,选择哪些行业作为代表性行业进行讨论,主要依赖于两个标准:第一,对于全部代表性行业,在分布上能够覆盖我们所关注的行业类别;第二,对于某个代表性行业,在其所代表的类别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依据这两个标准,我们共选择8个代表性行业,其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作为原材料工业的代表,纺织业和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作为轻工业的代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作为工业化后期行业的代表。 长三角各城市代表性行业的职能强度 我们首先讨论代表性行业的职能强度。与前文一致,我们仍然采用纳尔逊方法计算代表性行业的职能强度(表2—3)。 纺织业。1997年,纺织业为4个城市的强势职能,分别是绍兴(2.27)、湖州(1.79)、南igi(1.62)和嘉兴(1.13);为4个城市的优势职能,分别是苏州(0.94)、常州(0.60)、舟山(0.58)和无锡(O.56)。2004年,上述8个城市中除绍兴纺织业职能得到强化外,其他7个城市纺织业职能均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2004年,纺织业为3个城市的强势职能,分别是绍兴(3.18)、湖州(1.36)和南通(1.13);为嘉兴的优势职能,职能强度为0.99。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1997年,嘉兴该行业的职能强度最高,为2.09,接下来依次是宁波(1.39)、南通(1.17)和绍兴(0.87)。2004年,南通的职能强度跃居首位,为2.74,接下来分别是嘉兴(2.12)、扬州(0.77)、湖州(0.66)和绍兴(0.52)。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997年,该行业为南京的强势职能,为台州的优势职能,职能强度分别为2.75、0.61。2004年,该行业则演变为两个城市的强势职能(南京,2.60;镇江,1.82)和两个城市的优势职能(常州,O.89;泰州,0.77)。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997年,只有上海在该行业具有较高的职能强度(1.57);2004年,伴随着上海该项职能的弱化,无锡、南京、常州在该行业表现出较高的职能倾向,职能强度分别为2.25、0.82和0.65。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997年,宁波该行业的职能强度最高,为2.52,绍兴和无锡的职能强度分别为1.50、0.92。2004年,尽管宁波的职能强度仍居首位,但明显地弱化了(职能强度为1.62),绍兴该行业的职能也有所弱化(职能强度为1_36);与之相伴的是,其他城市该行业的职能有所强化,包括无锡(1.19)、常州(1.15)、台州(1.05)和湖州(0.64)。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997年,职能强度靠前的城市主要包括南京(1.48)、上海(1.19)、扬州(1.11)和台州(0.67)。2004年,台州、舟山、上海该行业的职能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强化(职能强度分别为2.12、1.43、1.23),而南京、扬州该行业的职能明显地弱化了。作为二位码分类行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包括铁路运输设备制造、汽车制造、摩托车制造、自行车制造、船舶及浮动装置制造、航空航天器制造和交通器材及其他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等三位码行业。尽管2004年上海、台州、舟山等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具有较高的职能强度,不同城市在三位码行业中还是有较大的差异;例如,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产值中,上海的汽车制造、摩托车制造所占的比重分别为79.46%、2.74%,而台州分别为41.05%、42.78%(表2 4)。作为三位码行业,汽车制造还包括汽车整车制造、改装汽车制造、电车制造、汽车车身挂车的制造、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和汽车修理等四位码行业。 P16-17 序言 本年度发展报告的研究主题是长江三角洲(以下除一级标题和图表名之外,均简称为长三角)各城市问的功能关系。事实上,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交通条件的显著改善和城市间产业联系的不断加深,是长三角地区取得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的重要背景。在这一进程中,长三角各城市之间原已存在的“功能”关系逐步得到强化,长三角地区作为一个“城市群”的特征日趋显著。 在国内学术界,对长三角各城市的职能特征已做了初步的研究。无疑,城市职能特征研究具有显著的科学价值,但它的关注重点主要在城市经济结构的“外观”方面。通过城市职能特征分析,可以发现在某两个城市的产业结构之间呈现出显著的“互补性”,而实际上,它们之间可能并没有重要的产业联系,甚至可能基本上没有直接的产业联系。 城市问功能关系研究与职能特征研究不同。它的关注重点是城市之间的“直接的”产业联系,我们可以称这种联系是“生理性的”。举例说,在制造业,一个城市为另一个城市的制成品生产提供大量的投入品;在交通业,一个具有“喂给港”功能的城市为一个具有“枢纽港”功能的城市提供大量的集装箱箱源;在贸易业,一个非口岸城市为另一个口岸城市提供大量的出口货源;在旅游业,一个“通道性”城市为另一个“目的地”城市中转大量的游客。我们把上述例子中描述的关系,称为城市间的“功能关系”。很明显,城市职能特征研究并不能提供这样的描述和分析。 在个别产业的层次上对城市间的经济关系进行分析,已出现过一些文献。但对长三角城市问的功能关系进行系统性研究,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统计实证研究是本年度发展报告各章采用的基础性方法,它为理解、判别长三角各城市问的功能关系提供了数量方面的事实依据。同时,为了对各城市在相关产业或行业中的功能性质进行概括,各章中采用了一些已有的概念,也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例如,在对海运业的分析中,采用了“枢纽港”、“支线港”和“喂给港”等概念;在对贸易业的分析中,引入了“支持性贸易”和“中转性贸易”等概念;在对旅游业的分析中,采用了“客源地”、“目的地”和“中转地”等概念。此外,为了对某些城市功能进行数量描述,还建立了一些新的衡量方法,例如在第一章中,建立了衡量一个城市的“职能地位”的统计方法。 然而,本年度发展报告的研究总体上还是探索性的。它的主要任务是:在几个重要产业或行业的层次上,对长三角各城市间的功能关系作出初步的数量分析,为在整体上研究长三角城市群的功能体系建立必要的基础。 2006年11月15日 后记 本年度发展报告是在当代上海研究所的主持下完成的,由陈家海和马学新担任主编。 各章的作者如下:第一章,陈家海、樊福卓;第二章,张来春、樊福卓(第一节)、吴艳文(第二节和第三节一部分)、卢伟、郑敏;第三章,王红霞、张伊娜;第四章,陈家海、徐菲、樊福卓;第五章,张彦;第六章,樊福卓。发展指标的统计和技术注释的撰写,是由樊福卓、徐菲承担的。 全书初稿完成后,由陈家海负责文字和技术加工,樊福卓、徐菲协助了这项工作。马学新审读了全书。 上海人民出版社的同仁为本年度发展报告的编辑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谨此致谢。 2006年11月15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