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江边对话--一位无神论者和一位基督徒的友好交流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作者 赵启正//(美)路易·帕罗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是一个无神论者和一个有神论者的对话、这是一个科学家和一个布道家的对话、这是一个东方人和一个西方人的对话!

本书是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和美国著名布道家路易·帕罗博士在北京、上海黄浦江边的三次对话结集而成,是在他们之间3次8小时正式和8小时非正式谈话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约四万字。该书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了哲学、宗教、科学、文化等领域,从《圣经》、《论语》到牛顿和爱因斯坦的科学见解,从“终极关切”到哲学的美以及“和谐社会”,都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这是两种文化的对话,也是两种哲学的对话,这种东西方之间的涉及宗教科学哲学多领域的对话,在中国乃至国际上也很少见。该书是首创,是突破。

无论是青年、中年还是老年, 即使过去没有涉猎这些主题的, 都可以从这两位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意识形态和职业背景的公众人士的思想交流中获得启迪和乐趣。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两位特殊身份的人物之间的三次对话记录。对话的主人翁一位是美国颇具影响力的宗教领袖路易·帕罗,另外一位则是时任中国国务院新闻办主任的赵启正先生。对话的主题是围绕世界宗教中的某些核心问题而展开的,这样的议题对于帕罗先生来说是自己的“看家本领”,而对赵启正先生来说既是陌生的专业问题又是敏感的政治问题。就其工作性质看,赵先生前20年是科技专家,后20年则是党政领导,特别是他最后的行政职位实际上是中国政府的形象代言人,考虑到他这样特殊的背景,而与一位西方的宗教领袖谈论宗教议题,确实要面对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风险和挑战。

书中涵盖了宗教、哲学、科学等多方面的内容,是两种文化与哲学之间的对话。中国国学大师季羡林评价此书为开创之举,是东西方一次真诚对话。作者赵启正认为,通过此书能够告诉人们不同文化、地域、身份背景的人是能够交流的。另一作者路易·帕罗也表示,《江边对话》是友好的对话,是两种不同思想观的交流。

目录

第一部分 关于《圣经》与上帝

第二部分 关于《创世记》

第三部分 关于宗教与精神

第四部分 关于中国的宗教信仰

第五部分 关于中西方文化与哲学

第六部分 关于宗教和科学

第七部分 关于宗教与社会和谐

试读章节

帕:您是一个无神论者,为什么您有兴趣研读《圣经》呢?

赵:我到国外,所住的每一个饭店都有《圣经》,我就翻阅了。《圣经》是全世界印刷最多的书,这样大的印刷量从某种意义上说明它是重要的。在中国,中文版《圣经》的总印刷量已达到4000万册,尽管中国人口众多,这也是个很惊人的数字。事实上,中国翻译出版的有关宗教的作品非常多,有成百上千种,您去中国任何一个大一点儿的书店都可以看到。在南京,还有一个专门印刷《圣经》的工厂。

帕:的确,我在书店里看到许多宗教书籍,克劳奇的著作也在其中,我在中关村书店就看到了。我也曾经去拜访过南京那个印刷《圣经》的公司。他们的印刷数量和质量给我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

您读过《圣经》,我想请问您对《圣经》中什么印象最深刻呢?

赵:我是从事核物理研究出身的。物理学中牛顿定律很简明,只有三条。《圣经》太繁杂了,《圣经》也应该像牛顿定律那样,可以归纳出几条基本的东西。但《圣经》归纳出三条不够,我看有四条。一是上帝无时不在,无所不在,是全知的,是全善的,是全能的;二是人是有原罪的,所以不能和上帝沟通;三是上帝派耶稣来和人沟通;四是人不要企图主导自己,要靠耶稣和《圣经》来主导自己。

帕:您对《圣经》要点的概括实在是太完美了,我这个布道者也无法表达得这么完美、这么准确。您说的比我布道时说的还好,我说不了这么简练。当然,基督教信仰还有许多其他内容,但您提及了更为重要的观点。我看您都可以布道了,所以我不能对您布道。(众笑)

赵:简明是一种美!牛顿定律就是一种简明的美。牛顿定律、爱因斯坦的公式是简单的,但推论却是丰富多彩的。

即便是从非神学的意义上来看待它,《圣经》也的确是一本重要的书,我觉得是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它的。

帕:我希望从您对《圣经》非神学角度的分析,学习到这方面的知识。

赵:我想,《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教义的依据。《圣经》还是一部历史书,它记录了当时中东地区很多民族的生活、思想和期望。它不仅包括了希伯来人,也包括了该地区的埃及人、迦南人和巴比伦人的历史。《圣经》不是一个人的创作,早在《圣经》成文之前就有1300多年代代相传的历史了,可以说它也是很多人智慧的结晶。书中提到的都是当时的生活方式。比如说,它没有提到茶叶,因为当时茶叶还没有传到那里;它没有提到吸烟,因为当时还没有吸烟这样的坏习惯。

帕:虽然《圣经》没有提到茶,但是谢谢你们中国人让我们享受到这么美好的茶。

赵:《圣经》也有很多哲学思想,说明当时人们的哲学,特别是宗教哲学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人是从哪里来的?宇宙是从哪里来的?以当时人的智慧对这些终极关切①作了很多的演绎。

《圣经》还是一本文学书。它综合了希伯来文化、罗马文化和希腊文化。它有优美的文字,包括散文、箴言和诗歌等。它还对当时和以后人们的生活有许多伦理的规范作用。从这几个意义上来说,《圣经》就值得一读。

帕:您对《圣经》的内容掌握得如此之好,我感到非常惊讶。您通过《圣经》的作者来看《圣经》,对它有了很好的了解。我也相信,您在读它的时候会发现,《圣经》还有一些很重要的意义。

对我们来说,《圣经》是上帝对人完全的启示。《圣经》谈到上帝创造世界,以及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当上帝创造世界的时候,上帝通过自己的境界向我们显现他的美好。当我们看见上帝的创造的时候,就看见了上帝的大能,上帝的美善,以及上帝的创意。上帝也在享受他所创造的东西。当读《圣经》的时候,就会发现我们在灵性方面获益。

另一方面,《圣经》中的上帝其实就是耶稣基督个人。在《圣经·新约》的《哥罗西书》里讲到,耶稣基督就是上帝自己的形象表达。当科学家想要看见实在的、能表达的东西的时候,《圣经》告诉我们说:您看耶稣,耶稣就很实在地把上帝的容貌彰显出来了。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逐步启示”,从物质的创造开始,还要看到上帝创造了天地,创造了人,提供了书本启示,即《圣经》,最后耶稣还实实在在地把上帝的存在表达出来。对人来说,这是一个渐进的认识过程,人需要一步一步地了解上帝和他的创造。

无论对科学家,还是对我们认识上帝的人来说,《圣经》从来没有同科学发现有过冲突。很多信上帝的科学家说,在研究《圣经》的时候,发现《圣经》没有前后矛盾的理论。所以,虽然您提到《圣经》由不同的作者把这本书集合起来,但是,上帝是通过他的能力来掌管每一个作者的心思的。上帝把要表达的意思,通过不同的作者表达出来了。这是有深刻逻辑性的。因为,上帝是一个跟我们个人发生关系的上帝,所以,我们相信上帝创造了我们,以便人们可以同他进行联系。因为上帝是看不见的,所以上帝必须用某种方法把自己显现给我们。于是,上帝渐渐地表达自己。所以,一位科学家如果他真正成为上帝的信徒,那将是一件令人十分兴奋的事。比如,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正在讨论“智慧设计论”①和宇宙大爆炸理论②。《圣经》的《创世记》第一段说:上帝创造天地。这就好像发生一次大爆炸。

《圣经》最高的启示就是耶稣基督的受难和他的复活。其实在上帝和人之间有一道鸿沟,必须要有一个桥梁,这个桥梁就是耶稣基督。所以,当您看《圣经》的时候,其实您已经很准确地了解《圣经》的信息了。

赵:您说写《圣经》是受到上帝的启示,而我的理解和您有些区别。在我看来,每个作者在写《圣经》的时候,他们确实希望有一个上帝存在。因为心中有了上帝,他会得到很大的安慰和感到鼓舞,这样可以解决他人生中遇到的很多困难,同时可以回答他的很多终极关切。和几千年以前混乱的许多原始宗教如巫教相比,这是很大的进步。那时没有《圣经》,也没有其他宗教经典,只有巫师在特殊的情况下进行“表演”。

帕:您和我共同分享彼此的观点,实在是很有意思。您所讲的都是真实的。根据《圣经》,我相信两方面都有事实存在。《圣经》的作者们提到,他们自己心里有一个上帝的观念。“圣经》里的彼得曾经写过,有这样的感动要写,但是圣灵也感动他去写。《新约》的《希伯来书》里曾经讲到:上帝多次用不同的方法向人晓谕他的启示。所以,我们看到,在历史上如果人在心里有对上帝的向往和渴望,上帝就向他显现他自己。这种上帝对人的启示和显现,对中国人、美国人或者阿根廷人都是一样的。

您记得葛培里博士①吗?他大概15年前访问过中国,在上海和北京的教堂里进行过演讲。他在教堂里演讲的时候,讲到耶稣基督的受难以及怎么复活。葛培里的妻子生在中国,她的父亲——葛培里的岳父,在中国当医生。葛培里知道我这次来中国,还为我祷告。

葛培里演讲完了之后,有一位可能是从农村来的老先生,他上前来找葛培里。他通过翻译说:“刚才您讲到为我们死在十字架上的那个人叫什么名字?”葛培里博士告诉他说:“他的名字叫耶稣。”那个老人家于是说:“其实我心里一直相信有这样的上帝,只是我不知道他的名字而已。”他的意思是说,心里面一直有上帝的观念,只是他不知道具体的内容和细节而已。

赵:您说的老农的故事很生动。在世界上,相信像这位老农这样的人也有很多,这就是宗教存在的理由。

我看《圣经》,但我不是信徒。为什么?因为我不能理解上帝。从我的经验看,我很难理解《圣经》上说的:上帝是全善的,超形态的,这是说上帝是超越我们感观和经验的存在,所以我不能理解。我只能理解实在的,我不知道上帝说英文、法文还是西班牙文,我也不知道他的形态如何,所以我不能理解上帝这样形而上的概念。

帕:正因如此,才需要耶稣帮助人们沟通。  赵:我跟您谈话要小心了,您要把我沟通到上帝那儿去了。

P9-18

序言

路易·帕罗

我从小生活在阿根廷,在我还是一个小男孩的时候,就曾听到过很多关于中国的神奇故事,这个国家的人民、历史和文化一直都让我魂牵梦绕。我热爱中国,我盼望这个伟大的国家和她的人民接受最美好的祝福。如今,与一位优秀的中国高级官员赵启正先生的相识与了解,更加深了我对中国的热爱和崇敬之情。

我由衷地相信上帝爱中国,我相信上帝对中国怀有美好的心意,就是让这个国家和她的人民接受他的爱的祝福。

正是为了这个原因,我非常荣幸地接受了赵启正先生的邀请来到中国,同时,能够与和蔼可亲、令人尊敬的赵启正先生成为朋友,我深感荣幸。我和赵启正先生在去年曾经有过三次对话。我们在对话中坦诚地探讨了彼此的信仰,也谈到我们对双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误会。这使我受益良多。我相信,对话让我们双方对彼此的信仰都有了新的了解。

正如赵启正先生在谈话中论述的,我们对于上帝、今世和永恒的看法在很多方面都迥然不同。但我们也表明,这些分歧并没有妨碍我们成为真正的朋友,彼此相互尊重。作为一个传扬耶稣基督福音的使者,我毫无保留地相信《圣经》,相信《圣经》就是神的道,相信它和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并具有改变生命的大能。

向世界传扬耶稣基督和他的教导,带给世人他赐下的永生礼物,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无上殊荣。我愿持守这一来自上帝的呼召。我相信耶稣基督可以为世上每一个国家、每一个世人提供生命的自由、不竭的能量和永远的满足。

作为一位卓有成就、受人尊敬的科学家,赵启正先生是依据逻辑、事实、规则和已被证实的结论来对事物进行衡量和判断的。这让我们双方的对话生动、坦诚、发人深思。我们自由地运用我们所专长的知识和见解,来更好地理解我们的世界和我们存在的本因。愿所有的读者在读到这个对话集的时候,也一同和我们分享这些思想的闪光。

我希望随着对话的进一步深入,我们将在两个社会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愿我们这种坦诚公开的对话能够帮助人们更加明白真理,并让我们在深刻的分歧之上,仍能彼此尊重,彼此相爱,建立诚挚的友谊。

感谢你让我来到你的面前,向你表明我的心意。过去70年来,我一直在为中国恒切地祷告,今天我真的来到这个国家,并在这里结识了新的朋友,对此我深为感恩。我热爱中国。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东西方文化之间、宗教信徒与非宗教人士之间的一次真诚对话,可谓开创之举。本书对中美两国人民更好地理解对方及本国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举国上下所宣扬的和谐思想,是一个伟大的思想。本书中所蕴含的精神,也属于和谐的范畴。

——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著名学者 季羡林

以文明之间的对话来取代其冲突,这是人类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本书以一种友好、真诚之态展开了不同文化、思想、信仰之间的对话,这在中西当代对话中是颇有创见、意义深刻的尝试。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 卓新平

我还记得第一次见路易·帕罗时的情景。我当然知道他是谁,而且知道他的那个教会,可我不知道他究竟会如何看待我这个人。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对每一个他所接触过的人的那种真挚的关心。这是无法装出来的。他是真诚的。

——美国第42届总统 比尔·克林顿

这一友好对话以卓越的洞察力,深入探讨了价值观与生命本质的相互关系。阅读此书,您会备受启发。

——美国第60任国务卿 乔治·P·舒尔茨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0 23:21:45